学好英语 ≠ 了解英语
如果你不曾读过英语的历史,你也就:
A) 无从得知英语强盛的秘密;
B) 错失了英语蕴含的丰沛意象与历史记忆。
翻开英语的家谱,你会惊讶于英语的瓜瓞绵绵。全世界人民都在依照自己的使用习惯改写这种语言,因此我们有了Spangish(西班牙英语)、Singlish(新加坡英语)、Inglish(印度英语)、Chinglish(中式英语)……然而真正称得上琳琅满目、多彩多姿的,却是英语的“列祖列宗”:盎格鲁-萨克逊语、拉丁语、诺曼法语、古挪威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汉语、梵文,所有你想得到的语种,几乎都曾为英语“注入”过一点什么。这锅由全球350种语言混合而成的大杂烩,如今正在世上所有角落飘香。
《英语的秘密家谱》带领读者由“借字”窥见英国的历史,及其他文化与之发生擦撞或者共生共荣的痕迹,探讨英语如何由罗马帝国边陲的番邦土语,演变成走向21世纪的世界语言。
英语不仅从各种语言中借来字汇,也借走文字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法国食不厌精的饮食文化、意大利的艺术成就、德国人在哲学思想上的探问、斯堪地纳维亚人卓越的航海技巧等等。
如今,英语融入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当今世上丰富的语言,它可谓是能满足人类的智识需求、能全面描绘人类经验的语言。本书能让读者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英语,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及对英语感兴趣的读者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作者亨利.希金斯(Henry Hitchings),英国人,是语言和文化历史评论家,著有《约翰逊的字典》、《真的不用读完一本书》,同时也是《卫报》《金融时报》《新政治家》等报章杂志的撰稿人。
1. Ensemble 合奏
2. Invade 入侵
3. Saffron 番红花
4. Volume 书册
5. Bravado 勇气
6. Genius 禀赋
7.Powwow 巫医
8. Bonsai 盆栽
9. Onslaught 猛攻
10. Connoisseur 鉴赏者
11. Teapot 茶壶
12. Blizzard 大风雪
13. Ethos 民族精神
14. Voodoo 巫毒
15. Angst 忧虑
16. Shabash 好!
语言的世界观
英语其实是被引进英国的,日后的美国也是如此。这类混种语言(尤其是字汇方面,包含的语言足足超过350种)的历史,也刻画了英语人士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如何不断求知求新,也可以看
到英语这种清教徒所谓的“我们的”语言,如何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形貌。
人都需要沟通,这点无庸置疑。语言能拉近我们的距离,也能让我们形同陌路。虽说沟通不一定要靠语言,但语言仍是我们最灵活的沟通工具。字汇虽然并不完美,却比肢体语言来得长久。人类能用语言表达自我,我们都将此视为理所当然,却很少想过语言的起源或者语言所拥有的力量。
我们可能会不时忽然想到,究竟walnut(胡桃)跟wall(墙)有什么关系?crayfish(淡水螯虾)又不是fish(鱼),为什么字尾会有fish?事实上,walnut这个字是古英语walhnutu的现代变形,字面意思是“外国的坚果”,胡桃原本主要生长在意大利,传入北欧后便称为“外国的”,以有别于当地的 hazelnut(榛子)。至于crayfish,则是古法语crevice(淡水甲壳纲动物)的变体,其字源是德语的crebiz,今日的法语则称为écrevisse。字尾的fish是误听的结果。重点是:其实我们很少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说话,我们和其他说着相同语言的人,有什么共同之处?语言的传承演变,能向我们吐露先人的哪些事情?又,语言究竟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许我们该思考一下。
语言是一种社交能量,而人类之所以异于其他物种,关键也就在于语言表达能力。人无法跑得像猎豹那么快、长得没公牛那么壮,也不像细菌一样能适应各种环境,但人脑有制造和处理语言的能力,也能进行抽象思考。虽然蜜蜂能用舞蹈告诉其他同类食物的所在,绿猴的叫声能传递复杂的讯号,而雀类能够唱出多达13种的曲调,但动物的沟通系统终究能力有限,唯独人类拥有“开放式”的语言机制,能发出近乎无数种声音组合。大约在8万到15万年前,我们就拥有了语言,能够分享各种想法、在群体内或者跟不同群体沟通、挑起(或避免)战争、求偶及寻找伴侣,语言也使我们能够制造出各种被称为“工具”的物品。
每种语言各有特色。当我们说着自己的语言,可能会觉得一切就是那么轻松自然,然而一旦我们讲起外语,就能深刻体会到该语言的鲜明饱满,拥有与众不同的肌理与符码,也都以独到的方式传递历史、文化及世界观。不同情境适合不同的语言,传说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君王查理五世会对外交使节讲法语,对女士讲义大利语,对马夫讲德语,对上帝则讲西班牙语。而他似乎很少讲英语─只有对鹅说话时才会用到。尼可拉斯.奥斯勒在他的宏观历史巨著《语言帝国》中,便提到“各种历史传统的鲜明性格:阿拉伯文的高贵低调及平等主义;中文和埃及文有难以撼动的自负;梵文展现繁复的分类和阶级;希腊文的创新充满自信,但也导致自恋和卖弄;拉丁文隐含公民意识;西班牙文固执、贪婪、准确;法文崇尚理性;英文则推崇生意才干。”这种概括说法颇具趣味,虽然有所局限,却也透露了更深层的涵义:人类的各种语言揭露了世界的本质,而语言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意识的发展史。
研究语言就象是在考掘人类经验,文字中带有过去各种梦想和苦痛的化石。如果正在阅读本书的你,读的是英文原文,那么你我不仅共享同一种语言,也传承了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为我们共享的语言中留有许多前人使用的历史痕迹。即使我们的处世态度多有不同,仍同样受到英语特有的表达模式影响,此外还有格言、俗话、行话及俚语等。当我们看到字汇时,我们会有同样的熟悉感。语言使人类产生各种社群与团结意识,但也造成种种分化和争执。虽说这些都有可能只是出于错觉或想象,却仍深刻地影响人类的行为。
文字就像目击证人。乔治.史坦纳曾说:“我们用到某个字的时候,其实是激起了这个字的一切历史。”只要有新的领域浮现,其新奇感就会反映在语言中。想必人人都有这种经验:查英文字典的时候,发现某个字是源自某种异国语言。多数语言并不会有这种情形,象是阿拉伯语或匈牙利语,绝大多数字汇都能追溯到自身的古老传统(尽管现在已显得有些枯竭),而不是来自其他仍存活的语言。英语,可说是各种语言最不寻常的交会之处。
正因如此,有些人会认为英语有些“淫乱”,爱跟其他语言勾三搭四。虽然这个比喻颇为贴切,但需要稍加修正:我们可以说英语十分“开放”(或说“随和”),却不能说是来者不拒。英语之所以多方向外探求,其实是出于自信,而非不安全感。在某种层面上,英语的确是爱勾三搭四:为了让自己张开双手拥抱迎接入侵或融合,必须很清楚自己会得到什么回报,英文的殷勤好客并不尽然出于善意。了解我们语言的字汇由何而来,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这分理解虽能赋予人活力,却也带来不安的感受,因为这会使我们想起一些动荡、残暴与狠心剥削的过去。英语最初是由于异族入侵而被迫吸收外来字汇,如拉丁语、古挪威语和法语。但在往后的旅程中,英语逆转了这个方向,迫使其他语言的使用者接受英语。并非英语本身有什么特质值得学习,而是种种政治事件让英语变得实用,且非用不可。英语的历史就是相会的历史,影响深远的、有利可图的和暴力相向的相会。对于熟悉英语的人士而言,这语言有种鍊金术般的魔力,足以改变与之相交的所有东西。
每一个新字的产生,其实都是解决了某个问题、满足某种智识或经验上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往往十分明显,但有时人们却视而不见,或只带来隐约的感觉,一直要等到缺口补上了,才让人惊觉原来有这个缺口的存在。
……
这是一次关于“连接”与“演变”的伟大展示。作者的视角极为开阔,他似乎能够轻易地跳出单一学科的窠臼,将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信息点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相互影响的网络图。我惊叹于作者如何能在如此广阔的知识谱系中游刃有余,既能精准捕捉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又能将其精准地嵌入到更宏大的历史进程之中。阅读体验是一种持续的惊喜,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一次跨越时空的认知跳跃。这种全局观的构建,使得整本书的论证不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每一次回归,都会带来更深一层的理解。尤其对于那些寻求跨学科洞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看”——如何用一种更加动态、关联性的眼光去审视复杂的人类现象及其漫长的发展轨迹。这种教学相长的体验,是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评分拿起这本书,最先抓住我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知识的厚重感,但这种厚重并非让人望而却步的晦涩,反而像是一坛陈年的佳酿,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醇香。作者的文字风格极其考究,每一个用词都像是经过反复推敲的雕刻品,既精准地表达了其学术立场,又保持了极高的文学性。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一个句子,那种结构上的精妙和语义上的丰富性,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在某些章节,作者仿佛化身为一位高明的建筑师,用严密的逻辑构建起一层层分析的阶梯,引导读者从基础的概念逐步迈向更复杂的理论框架。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即便是对相关领域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并在阅读结束后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这种行文上的张力与细腻,使得整本书在学术深度和阅读体验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又舍不得过快翻页。
评分这部作品,坦率地说,读起来像是一次深度潜入历史长河的航行。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那些沉睡在古老文献中的细节一一唤醒,并以一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掌控,时而如春风拂面般娓娓道来,梳理那些复杂演变的脉络;时而又猛地加快,用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论断将读者带入关键的转折点。这绝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史诗,其中充满了人物的挣扎、思想的碰撞以及时代浪潮的不可抗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重要的历史关头,亲眼见证着事物的发生、发展乃至最终定型。那种宏大叙事与微观考据的完美结合,让人在叹服之余,不禁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更深层次的敬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或争议性的话题时,展现出的那种审慎而又洞察一切的态度,使得整本书的基调既权威又不失温度,实乃近年来罕见的高质量历史解读。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主题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会充斥着大量我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和冷僻的史料引用。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明,他似乎深谙如何将那些看似遥远、抽象的概念,通过鲜活的、充满人情味的案例和故事串联起来。与其说是在阅读历史陈述,不如说是在追踪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探案过程。每一章的展开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解谜游戏,作者先抛出谜团,然后引导我们沿着清晰的线索进行推理和验证,最终指向那个逻辑自洽的结论。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论据的选取和呈现方式,总是能做到兼顾广度与深度,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铺陈,也不乏对个体决策影响力的细致剖析。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思维工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极其“有力”。它没有采取那种温和的、试图讨好所有人的叙事口吻,而是带着一种坚定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在推进论点。作者对于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自信感清晰地体现在文字的力度和选择上。他敢于挑战一些长期以来被奉为圭臬的传统观点,并以扎实、无可辩驳的证据链条,构建起一套令人信服的全新解释体系。这种“颠覆性”的解读,对于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因为它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考的支点。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受到一种被“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源于智力上的高度碰撞所产生的愉悦。尽管某些论述可能需要多次回读才能完全消化,但这恰恰证明了其思想的密度和深邃程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可以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是需要被反复研读、在思想中沉淀的“传世之作”。
评分66
评分衣服鞋帽等秒不秒杀大都是一分钱一分货,自营的图书和电器还是很赞的!
评分英语背后的故事,收获良多
评分减免买的,不错的东西,送货也快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很需要的一本书!快递小哥辛苦了!
评分衣服鞋帽等秒不秒杀大都是一分钱一分货,自营的图书和电器还是很赞的!
评分好书
评分如今,英语融入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当今世上丰富的语言,它可谓是能满足人类的智识需求、能全面描绘人类经验的语言。本书能让读者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英语,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及对英语感兴趣的读者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评分英语历史方面的图书,学英语可以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