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

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唯,郝培文,阚娟 编
图书标签:
  • 知音
  • 文学
  • 诗歌
  • 散文
  • 小说
  • 艺术
  • 文化
  • 增刊
  • 2016年
  • 第1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710004151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45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力求把新颖、*真实、*动人的人生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通过平凡故事揭示生活哲理和人生真谛,用真情和爱心拨动读者的心弦。

目录





精彩书摘

  《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
  2012年6月,田志华计划假期去台湾旅行,便在“E换网”上发布消息,希望与同期想来广州旅游的台湾大学生交换寝室。一个多星期后,他和台湾高雄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四学生薛彼德达成了交换协议。
  7月12日,田志华来到了高雄机场,他和薛彼德交换了寝室的具体位置和钥匙,开始了各自的旅行。
  第二天,田志华游览了西子湾风景区和驳二艺术特区后,回到高雄大学宿舍,斜躺在床头,将白天拍摄的照片传到微信朋友圈里,跟大家分享。
  忽然,田志华手一滑,手机掉到了床下。他急忙下床捡手机,这时他看到床底下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他捡起信,收件人是薛彼德,书信寄自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美术系,信封上的字迹娟秀有力,让他一下对写信人有了些好感。信已经拆开过,邮戳显示这封信是一年前寄来的。田志华不由嘟哝道:“都什么年代了,网络这么发达,居然还有大学生写书信,还这么厚!”田志华发完微信后,思绪又回到了那封信上,他猜肯定是情书,可薛彼德为何把情书扔到了床底下?写信人为何还用书信这么古老的方式?信封上有斑点,浸湿了字迹,难道是眼泪?犹豫再三,好奇心战胜了一切,田志华抽出信纸,谁知这一看,一段美丽的缘分,就再也关不上了!
  这是薛彼德前女友“阿宁”写来的。阿宁是高雄师大美术系学生,两人在旅行中一见钟情。相恋一年后,常因琐事争吵。薛彼德是个完美主义,他觉得既然有争吵就应该分开。阿宁痛苦地想挽回,但薛彼德绝情地拒绝跟她见面,限制她的电话号码呼入,也不接陌生来电;将她从MSN、facebook拉黑,拒收她的电子邮件。阿宁无法联系上他,无奈,只好写了这封长信,她在信里怀念往昔,更忏悔自己的任性,并在信尾郑重留了她的MSN号,希望前男友能重新加她为好友。阿宁的文笔很好,她在信中写道:“我听着窗外树叶老去的声音,却不相信你已经离开。我还是在窗前,执著地等你回来……”信的最后,还有一幅彩铅素描:一个长发飘飘的曼妙女子,倚窗而立,眉目含情,像等着心上人回来。不知为何,那文字,那女孩,那眼神,仿佛看进了田志华的心里。田志华把信放回书桌上,沉沉睡去。他梦见一个长发女孩款款向他走来,他惊喜地迎过去,忽然脚下一绊,他猛地惊醒,竟然是梦中翻身,差点滚下床。他凝神一想,梦中的女孩不正是信里那个叫阿宁的女孩自画像?田志华对阿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很想见一见她,跟她交朋友。于是,他加了她的MSN。
  第二天上午10点,阿宁通过了田志华的加好友申请。田志华没有贸然跟阿宁打招呼,而是细细查看她在MSN空间里的照片和日志。照片上的阿宁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大眼睛、圆脸,日志里有很多她的素描作品,让他惊喜的是,其中一幅名为《嵩山日出印象》,是她回忆一年前赴大陆观光登中岳嵩山所作。作为河南人,嵩山是田志华心中的骄傲,他忽然觉得自己与阿宁的距离又近了一些。不过,很快田志华注意到,所有的照片和日志都停留在5个月前,此后再无更新。
  ……
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一次关于生活、情感与梦想的深刻探索 《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并非一本简单的期刊合订本,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读者可以窥见2016年那一时期,社会上涌动的情感潮汐、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以及那些在平凡日子里闪耀着不凡光芒的故事。本增刊精选了当年《知音》杂志刊载的诸多优秀篇章,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幅关于生活百态的立体画卷,触及了当下人们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从个体的情感纠葛到家庭的温馨羁绊,从职场的磨砺奋斗到人生理想的追寻,无不细腻而深刻。 情感的千回百转,人性的光辉与阴影 增刊中对情感的描摹尤为动人。它细致入微地展现了爱情的多种形态,既有初恋的青涩与甜蜜,也有婚姻的坚守与不易;既有失落后的疗愈与重生,也有面对诱惑时的挣扎与选择。通过一个个真实人物的视角,读者得以感同身受,理解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包容与沟通的重要性。这些故事并非一味地歌颂美好,也毫不避讳地展现了情感中的伤痛与迷茫,但恰恰是这种真实,让读者在其中找到共鸣,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自身的情感世界。 此外,增刊也深入探讨了家庭关系。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沟通,到夫妻之间共同承担的责任与挑战,再到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与扶持,每一篇文章都折射出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重要性。它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的误解与矛盾,更着重于描绘如何在理解与关爱中化解冲突,维系亲情,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让人们重新审视家人的价值,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时代的印记,梦想的追逐与现实的搏击 2016年,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本增刊中的诸多篇章,都或多或少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在职场领域,读者可以看到普通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凭借智慧与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些故事里,有初出茅庐的青涩,有遭遇挫折的迷茫,更有凭借不懈奋斗终获成功的喜悦。它们激励着每一位读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更重要的是,增刊关注了普通人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梦想,或许是遥不可及的星辰,或许是平凡生活中的一束光。无论大小,这些梦想都在人们的心中悄然滋长,并驱动着他们去改变、去创造。增刊中的人物,有的默默耕耘,有的勇敢尝试,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也让人们看到了普通人身上蕴藏着的巨大能量。这些故事,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读者勇敢地去构想、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生活的智慧,平凡中的闪光点 《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的魅力还在于它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那些值得回味与学习的智慧。这些智慧并非高深莫测的哲理,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如何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文章往往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生动鲜活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获得力量。 它所呈现的,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面对挑战的勇气,一种感受幸福的能力。那些经历过风雨洗礼的人物,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韧的光芒,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通过他们的故事,读者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如何去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总而言之,《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记录当年的文字,更是对生活、情感、梦想以及时代印记的一次多角度、深层次的呈现。每一篇故事,都仿佛是身边朋友的倾诉,真诚而动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在字里行间,为读者带来思考、启迪与力量。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从中汲取人生养分的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2016年的《知音(增刊)》就像一本打开的日记,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脉络。我记得有几篇关于“青春期叛逆”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它们没有简单地指责,而是深入分析了原因,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作者用自己真实的经历,或者是采访了大量的案例,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沟通,如何理解,如何在矛盾中找到和谐。这些内容,对于当时身处青春期的我,或者对于正在经历孩子青春期的父母来说,都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们明白,青春期的叛逆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引导,如何去陪伴。还有一些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那些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碰撞中坚持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些故事,充满了正能量,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现实的压力下,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希望。它是一种鼓励,一种陪伴,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也能找到前行的动力。

评分

《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情感的再充电。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老龄化社会”的专题,并没有像其他媒体那样渲染悲情,而是通过一些感人至深的描写,展现了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所经历的孤独、失落,以及他们对亲情的渴望。那些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温情和尊重,让我们在同情之余,也反思了我们作为晚辈应该如何去关爱长辈,如何去给予他们应有的陪伴。还有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渴望与无助,以及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深深依恋。这些故事,让我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它不仅仅是报道,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唤醒,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当下,关爱身边的人。《知音》增刊总能挖掘出那些隐藏在社会深处的感人故事,用最朴素的方式,打动人心,引发我们对社会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2016年的《知音(增刊 1卷)》,在我看来,是那个时代社会情感的一个缩影。我尤其记得其中一些关于社会现象的探讨,它没有居高临下地去评判,而是用一种更加贴近读者的方式,去呈现那些在社会转型期中,人们所面临的困惑与挣扎。比如,关于“小人物”的奋斗故事,那些在城市中默默耕耘的农民工,那些为了梦想而坚持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虽然平凡,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它让我看到了普通人的力量,看到了坚持的价值,也让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生活中可能忽略的角落,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阅读这些篇章,你会不自觉地代入其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从中汲取前进的勇气。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这种贴近现实的报道,是《知音》增刊一直以来所擅长的,它用真实的故事,传递着社会的温度。

评分

翻开《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2016年,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依旧是那些关于爱、关于情、关于人性深处的故事。《知音》的增刊,总是能精准地捕捉到这些瞬间。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篇章,讲述了一对普通夫妻在平凡生活中所经历的爱情考验,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充满了细水长流的感动。丈夫的默默付出,妻子的无怨无悔,那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勾勒出了最真实、最动人的夫妻情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爱情的意义,原来,真正的爱情并非轰轰烈烈,而是在柴米油盐中,在相互扶持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一点一滴地积累。还有一些关于亲情的篇章,讲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那些难以言说的爱,有时是责备中的关心,有时是疏远中的挂念。这些故事,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也更加懂得如何去爱。它没有强行灌输任何价值观,而是用最真挚的情感,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让我们在阅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评分

第一眼看到《知音(增刊 2016年第1卷)》,脑海中瞬间涌起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逐的青春记忆。记得当时,《知音》的增刊总是带着一些特别的、更具话题性的内容,像是秘密花园,只有真正热爱它的人才能找到那扇门。2016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呢?在那个信息爆炸却又充满渴望真情的时代,《知音》仿佛一股清流,用最朴实却又最动人的笔触,触碰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记得,那时候的增刊,常常会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明星故事,不仅仅是光鲜亮丽的表面,更多的是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经历的挫折,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坚持。那些故事,不像八卦杂志那样耸人听闻,而是充满着人性的光辉,让人在感动之余,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你需要倾诉、需要陪伴的时候,悄悄地递上一杯温水,分享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温情与智慧。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经历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评分

拓展知识的窗口,印刷精美,文字流畅

评分

不错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我是知音杂志的忠实粉丝哦!

评分

这本书挺好的

评分

我是知音杂志的忠实粉丝哦!

评分

我是知音杂志的忠实粉丝哦!

评分

我是知音杂志的忠实粉丝哦!

评分

我是知音杂志的忠实粉丝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