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白说》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评论员白岩松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演讲精选集。时间跨度近十年,内容涉及时政、改革、公益、慈善、教育、体育、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方面。篇章包括《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今天的新闻是明天怎样的历史》《做点无用的事儿》《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中国人不缺德,可是缺啥》《好医生一定会开“希望”这个药方》等。多主题、多侧面地传递了作者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者简介
白岩松,48岁,中央电视台《新闻1+1》《新闻周刊》主持人,曾主持《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感动中国》等节目,出版作品有《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岩松看美国》《岩松看日本》《白说》等等。
目录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怎样的历史?
建立在“一样”基础上的“不一样”,才有价值。
中国人不缺德,可是缺啥?
当时代的发展让人们产生超越物质的需求,才是爱的开始。
都在短跑,你试试长跑
昆汀?塔伦蒂诺说:世界上80%的故事都已经拍过了。所以,我们要用新方法去拍老故事。
好医生一定会开“希望”这个药方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
“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
眼下这个时代的不够公平,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公平的必经之途。
将志愿的行动,变成志愿的心
大的活动志愿者云集,小的活动志愿者却寥寥无几……
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中国结束了挨打的时代、挨饿的时代,正在进入一个挨骂的时代。
时间轴上的中国
从追求可以用数字衡量的目标,到追求无法用数字衡量的目标,是一次巨大的转场。
留住乡愁,而不是想起故乡就发愁
“贼没文化,损失巨大。”那么一个民族呢?
打造一副让世界喜欢的面孔
日本曾把“哆啦A梦”选作“国民大使”,中国也有这样的大使吗?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中国人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都被放大了。
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我猜他们拿反了……
精彩书摘
文摘一:不挣扎不绝望不算青春
今天讲一个与青春有关的关键词吧,就是“焦虑”。
焦虑几乎是当下每所高校共同的情绪,从校长到老师,从大一到大四。象牙塔的教育传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已经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该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在内心里又该如何去舒缓这种焦虑?
我个人认为,转型期的中国,一个特殊的时代之下,每个行当都会面临焦虑,大学校园也不能幸免。我期待十年或者更久以后,年轻人的大学生活能够更加心平气和,可以享受纯粹的念书时光,但现在似乎不行。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内部讨论,团中央书记陆昊和青联主席王晓都在,我说,青年问题已经重新成为社会问题,非常值得关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现实的压力比过去更明显;第二,机会远远不如以往,当然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年轻人心理冲突加剧,和就业环境、情感因素都有关,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疏导,会演变为巨大的社会冲突。
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该怎么看待这些外在或内在的冲突呢?我历来都说这么几句话:第一,全社会都要关爱年轻人,但不是溺爱;第二,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第三,如果青春顺顺当当,没有任何奋斗和挣扎,没有那么多痛苦和眼泪,没有经历过理想的幻灭,还叫青春吗?如果回忆中没有充满各种跌宕起伏的色彩,回忆有什么意义?
中国能满足所有的年轻人在三十岁之前买房的梦想吗?我要告诉大家,门儿都没有。房改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就是在十几年前,给了全体国民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预期—每人都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抱歉,美国没有实现,日本没有实现,新加坡、香港都没有实现。请问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如何实现呢?
为什么当时政府没有想明白,你该解决的是从廉租房到保障房这样的住宅问题,商品房的问题交给市场经济去解决。结果,上来就搞商品房,等到房价几乎失控的时候,想把它摁下去,再来做廉租房和保障房,已经晚了十年。这话可能有点讽刺,但却是事实。
在日本,一个人到了五六十岁快要退休时,才刚还完一辈子的房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可我们这儿很多年轻人买房都是一次性付款,花的是双方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或者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筹来的钱。年轻一代的住房问题,一定要靠牺牲上一代人的福祉才能解决吗?
我三十二岁的时候,才拥有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很幸运地赶上了福利分房的尾巴,也要花一点钱,但不是很多。
在那之前我搬了八次家,我儿子的孕育和最初的成长,都是在租的房子里。其中有一次搬家,让我每每回忆起来都觉得特别??骄傲又有一点悲惨。
当时,老房东不肯续租了,新找的房子就在同一个小区,而且和老房子一样,也在六层。我傻呵呵地给搬家公司打电话,问能不能便宜点,两栋楼相距不到一百米。人家说,不仅不便宜,还得加钱,我们不看距离,只看楼层。
时间很仓促,我们只有一晚上打包装箱,最占地方的就是书,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最后,我夫人累得犯了急性肾炎。我认为在我的记忆中,如果没有搬过那八次家,没有那么多找房租房的经历,我的青春是不完整的。
有很多年轻人抱怨,现在社会上都是拼爹、拼外貌,我会告诉他们:我也曾经拥有一个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没有珍惜。
拼爹,起码得有爹吧?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哥俩带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也从没为了工作给谁送过礼,不也走到了今天吗?人生如果没有一些落差做比较,也就没那么多趣味了。
北漂一族常问,到底要坚守北上广,还是回老家?探讨这个问题有意义吗?你有机会就留在这儿,甚至可以去纽约、伦敦;没有机会,死守大城市也没意义。我只想羡慕地对你说,当初我们想北漂都不行,因为没有全国粮票。我的很多同学居然是过了三十岁,才背井离乡,告别妻儿外出闯荡。
你也可以抱怨大城市交通拥堵,地铁太挤。要知道,我上大学实习的时候,学校离城区太远,为了不挤公共汽车,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出门,蹭老师的班车。上车就睡着,车停了就下去。结果有一天,班车莫名其妙在中间停了一站,我看都没看就跳下去了,车走了,我才发现没到目的地。那一刻我真是悲从中来,可能比你今天面临的很多绝望要绝望得多,但是都过来了。
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最焦虑、交织着绝望、希望和挑战的时期。但为什么所有人都说青春美好呢?那是他们在回忆时下的定义。悲伤的时候,即使有太阳也觉得天昏地暗;开心的时候,即使下着大雨也恨不得出去裸奔。这种自在随意,到了中年就不可以了,但或许到了老年又可以了,我还没经历过。
史铁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2010年12月31号,离他的六十岁生日还有几天,他走了。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四肢健全的时候,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时候多么阳光灿烂。又过几年,坐也坐不踏实了,出现褥疮和其他问题,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坐着的时光,风清日朗。又过几年,得了尿毒症,这时觉得褥疮也还算好的。开始不断地透析了,一天当中没有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么糟糕。
所以他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
我做制片人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来实习,还是托了关系的。一问,才上大一。他觉得早实习可以早点儿熟悉行业,将来找工作更有把握。我说对不起,从明天开始你还是回学校做个大一学生吧。
如果总在为未来忧虑,而不能享受此时此刻的时光,你可以把整个余生都搭进去,但你真的打算这么过一辈子吗?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
文摘二:被念歪的《道德经》
为什么要谈《道德经》?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道”是一个源起。
先写一个“首”,再写一个“走之”。“首”就是脑袋,代表思想;“走之”就是行动和步伐。有想法,然后付诸行动;有行动,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道”字的结构已经说明了它的含义。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明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规律。
大家可能想不到,《道德经》是全世界除了《圣经》之外,被翻译版本最多的一部典籍。在中国,《论语》被昭告天下,而《道德经》总被边缘化,其实前者的问世晚于后者。
相传孔子曾求教老子,对老子的思想很佩服,回来对他的学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认为老子像一条龙,深不可测。
有学者这样阐释:“同样的一个道理,《论语》是从正面解读的,《老子》是从背面评判的,因此它会给人非主流的感受。”
有人将《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解释成消极的不作为。但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是一门非常积极的哲学,只不过将“无为”和“道法自然”当作方法论。
《道德经》的起源并不像其他典籍一样,得到后世的实证。到现在,还有人质疑它是不是老子写的,到底诞生在什么时候?流传的过程中,还经过了无数的纠错。比如“绝学无忧”,历朝历代都有学者说,“绝”一定是个错字,跟文意不符。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老子》,和既往流传的版本也有很大出入,令海外学者都感到震惊。
总之,《道德经》和老子都被我们严重误读了,也许到了该正本清源的时候。
道可,道非,常道
任继愈老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我看来,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大家最熟悉的是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按正宗的解释,就是“能说得很明白的‘道’就不是‘大道’”。但换个角度,那时没有句读,所以可以有另外一种句读方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许或当然是错的,可让人觉得有趣。这就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解读:“对于同一件事,有人说对(道可),有人说不对(道非),这是常理(常道)??”
尽管不一定正确,像是充满辩证法的文字游戏,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句读方式也很符合原著的本意。
很多事情不都如此吗?比如中国的舆论环境,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各个部门都希望“一边倒”地叫好,连5%的反对都不行。进入新媒体时代,国家领导也好,部领导也好,恐怕也都越来越明白,任何政策出台,无论多么正确,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太正常了。除了人民币和大熊猫,没有什么能让全中国人民一致点赞。
我记得1998年朱镕基总理来中央电视台,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总有人谈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比例,多少合适啊?99%正面报道,负面报道1%?依我看,51%正面报道,‘控股’就行了,要有信心。”
“道可道,非常道”太神秘了,“道可,道非,常道”就接地气得多。
每年各省市搞部门老百姓满意度排行的时候,排名靠前的都是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的部门,但凡跟老百姓关系紧密的,排名一般都靠后,因为他们天天跟你打交道,摆得平摆不平,眼睛都盯着你。住建部恐怕就是如此。想想“道可,道非,常道”,心态就平衡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我现在自办“私塾”,叫“东西联大”,收了十一个研究生,每月给他们上一天课,外加课后作业。所谓东西联大,就是北京东边的传媒大学和西边的清华、北大、人大四所学校,学生们都是这几所学校出来的。从学新闻的研究生一年级带起,两年毕业。
有一项课后作业,是手抄《道德经》,并且选出印象最深的十句话。我发现学生们选得最多的一句话,出自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管多大的风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终有停止的时候。
随后接着一句反问:“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刮风下雨是谁做的呢?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现在很多人喜欢长跑,长跑的过程也印证着这个道理。长跑最重要的是节奏和呼吸,当你跑出节奏和呼吸,就会感到非常舒服。要有一个时间和距离的限定,控制好速度,慢条斯理、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否则你像短跑一样玩猛的,玩得动吗?
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发誓要锻炼身体,先把专业服装和装备一口气买齐,可是没过两天,就扔床底下落灰了。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猛读十本书就会进步?不会。
此外,这句话还给了我们另一个角度的启示: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你要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对吗?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挫败和低谷也终将过去。
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这两道关都要过,过不去就很难前行。表扬来得太早,毁人也毁得够狠,我周围有一些人就是如此倒下的,根基不稳,空中楼阁,他Hold不住。
国外有一个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结论是达到衣食无忧的境地越早,之后幸福指数下降速度也越快。比如说刚刚二十来岁你就什么都不愁了,剩下的五六十年怎么混呢?我觉得最幸福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总有一个踮起脚能够着的目标,吸引你踏踏实实始终向前走。
摘要三: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过去的二十年,中国一直在跟美国的三任总统打交道,今天到了耶鲁我才知道,其实他只跟一所学校打交道。但是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很平均。
接下来就进入主题,或许要起个题目的话,应该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我要讲五个年份。
第一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尽管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也在全世界站起来。
可惜很遗憾,当时不仅仅是我,几乎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这个梦想,我只关心我是否可以吃饱。因为我刚出生两个月就跟随父母被关进了“文化大革命”特有的一种牛棚,我的爷爷为了给我送点儿牛奶,要跟看守进行非常激烈的搏斗。
第二个年份是1978年,我十岁。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那个只有二十万人的小城,那一年我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我的父亲也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要抚养我们哥儿俩。她一个月的工资不到十美元。因此即使十岁了,“梦想”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我从来不会去想它。
1978年12月16号,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那是一个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两天之后,12月18号,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今天你们知道,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历史,两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非常可怜的家庭,就如此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还是大的国家,其实当时谁都没有把握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该讲1988年了,那年我二十岁。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
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这在你们会觉得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决定的。这标志着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了。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市场经济也会有次贷危机。
当然我知道,1988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也格外重要,因为耶鲁的校友又一次成为美国总统。
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年份,1998年。
那一年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主角就是克林顿。他6月份的来访。
他在人民大会堂和江泽民主席召开了一场开放的记者招待会,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开放的演讲,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当克林顿总统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记者问道:“这次访问中国,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我最想不到的是,这两场活动居然都直播了。”
也是在这一年的年初,我开上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这是我在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个人的喜悦,也会让你印象深刻,因为第一次是最难忘的。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2008年,这一年我四十岁。
已有很多年大家不再谈论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一年却又听到太多美国人在讲。看样子,奥巴马的确不想再接受耶鲁占领美国二十年这样的事实了。他用“改变”以及“梦想”这样的词汇,让耶鲁大学的师生为他当选总统举行了庆祝。这个细节让我看到了耶鲁师生的超越。
而这一年,也是中国梦非常明显的一年。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神舟七号”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中行走,都是中国人期待已久的梦想。但是,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伟大梦想都注定要遭受挫折一样,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让这一切都变得没有那么美好。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度过了自己的四十岁生日。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日,让我意识到我的故事背后的中国梦。正是在这样的四十年里,我从一个根本不可能有梦想的边远小城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全人类欢聚的节日里,分享并传播这种快乐的人。这是一个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过去的三十年里,你们是否注意到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可以在三十年里,让个人的命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一个边远小城市的孩子,一个绝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机会在耶鲁跟各位同学交流,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师和教授。
中国这三十年,产生了无数个这样的家庭。他们的爷爷奶奶依然守候在土地上,仅有微薄的收入,千辛万苦。他们的父亲母亲,已经离开了农村,通过考大学,在城市里拥有了很好的工作。而这个家庭的孙子孙女也许此刻就在美国留学。三代人,就像经历了三个时代。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现场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你们的家庭也许就是这样,对吗?
那么,在你们观察中国的时候,也许经常关注的是“社会主义”或其他庞大的政治词汇,或许该换一个视角,去看看十三亿普通的中国人,看他们并不宏大的梦想、改变命运的冲动、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奋的品质。今天的中国是由刚才的这些词汇构成。
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
过去的很多年里,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是我猜他们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我也一直有一个梦想,为什么要用望远镜来看彼此呢?我相信现场的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最真实的美国,用自己的耳朵了解了最真实的美国人内心的想法,很难再被其他的文字或声音改变,因为这来自他们内心的感受。
当然我也希望更多的美国人,有机会去看看中国,而不是透过媒体去了解中国。你知道我并不太信任我的所有同行—开个玩笑。其实美国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美国朋友去看一个真实的中国。我起码敢确定一件事情:你在美国吃到的即使被公认为最好的中国菜,在中国都很难卖出好价钱。
就像很多年前,中国所有的城市里都流行着一种“加州牛肉面”,人们认为美国来的东西一定非常好吃,所以他们都去吃了。即使没那么好吃,因为这是美国来的,大家也不好意思批评。这个连锁快餐店在中国存在了很久,直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亲自来到美国,发现加州原来没有牛肉面。
随着加州牛肉面的连锁店在中国陆续消失,我们知道了,面对面的交往越多,彼此的误读就越少。
最后我想说,四十年前,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Ihaveadream”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这句话不仅仅有英文版。在遥远的东方,在历史延续几千年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
它不是宏大的口号,不只属于政府,它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
前言/序言
说话不是件好玩儿的事
(代序)
白岩松/文
我姓白,所
白岩松 白说(清新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白岩松 白说(清新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