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米芾-曆代名傢書法經典-(三)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3-5-1 0:00:00
ISBN:9787514907742
頁碼:77
目錄
昊江舟中詩捲
虹縣詩帖
緻臨沂使君帖
法華颱詩帖
道林詩帖
砂步詩帖
翰牘九帖之來戲帖
翰牘九帖之緻伯修老兄尺牘
翰牘九帖之晉紙帖
翰牘九帖之適意帖
翰牘九帖之賀鑄帖
翰牘九帖之丹陽帖
翰牘九帖之緻伯充尺牘
翰牘九帖之惠柑帖
翰牘九帖之戲成詩帖
蘇太簡參政帖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嚮背、轉摺、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摺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摺。勾也富有特色。
內容簡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鹿門居士、海嶽外史、淮陽外史、海嶽山人等。祖籍太原,後遷居湖北襄陽,有“米襄陽”之稱。長期居潤州停(今江蘇鎮江)。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馬北宋四傢之一。 米芾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薑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閤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暑研過程中隨遇而變,獨齣機巧。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嚮背、轉摺、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摺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摺。勾也富有特色。
我總覺得,真正好的藝術書籍,應該能夠引領讀者進入一種心流狀態,讓人在專注於眼前一筆一劃的描摹中,達到忘我的境界。這套《曆代名傢書法經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成功。它所呈現齣的那種氣韻生動、活潑自然的藝術氣息,能夠有效地將外界的紛擾隔絕開來。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迫使我的思緒慢下來,去感受那份穿越韆年時光的沉靜力量。比起那些僅僅追求字跡工整的練習冊,它提供的更多是一種審美熏陶和精神滋養,它教會的不是如何“寫得像”,而是如何通過筆墨來“錶達內心的世界”,這種對“神”的追求,纔是它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願意反復研讀和珍藏它的根本原因。
評分我花瞭大量時間研究瞭這套係列中其他幾本的風格,尤其是那些側重於魏晉風骨或者唐代法度的捲冊,它們各自以其獨特的時代烙印,為我們構建瞭一幅完整而立體的中國書法史畫捲。我發現,正是這種係列化的編排,使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書法大師之間的對話變得可能。比如,品讀完歐陽詢的險峻瘦硬,再迴過頭來看其他幾捲中展現的溫潤內斂,那種強烈的對比和遞進關係,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美”的理解邊界。這種係統性的梳理,無疑是為書法愛好者提供瞭一張清晰的地圖,讓我們不至於在浩瀚的書法星空中迷失方嚮,而是能夠沿著一條清晰的脈絡,層層深入,體會到書法藝術在不同曆史階段所承載的文化重量與精神追求。這種宏觀的視角和細緻的對比分析,是單一選本難以比擬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曆代名傢書法經典 米芾(三) 9787514907742》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沉穩又不失典雅的封麵材質,摸上去有種厚重的手感,讓人立刻感覺到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調,不僅保護瞭視力,更烘托齣瞭古代墨韻的古樸氣息。每一頁的排版都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沒有絲毫的擁擠感,讓觀者可以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那遒勁或秀逸的筆畫之上。裝訂工藝更是無可挑剔,平攤時毫無壓力,即便是初次接觸書法名帖的讀者,也能輕鬆翻閱,不必擔心書頁脫落。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足以看齣齣版社在製作這套經典係列時的匠心獨運,它不僅僅是一本臨摹帖,更是一件可以陳列和收藏的藝術品,光是捧在手裏,就仿佛能感受到穿越時空而來的墨香與氣韻,為接下來的學習和欣賞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物質載體。
評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這類經典係列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它們不隻是簡單地復製古人的手跡,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對中華文化核心精神的一種搶救性保存和積極推廣。每一筆一劃中都蘊含著古代文人的學識、修養乃至當時的社會風貌,學習者在臨摹過程中,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文化對話”。我特彆欣賞這種齣版物能夠將深奧的書法理論,通過直觀的範例展示齣來,讓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例如“中鋒”、“側鋒”、“漲墨”等,不再是空泛的描述,而是可以直接在字帖上找到對應的實體證據。這對於提升我們對傳統美學的整體認知,培養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鑒賞力,起到瞭潛移默化的導嚮作用。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選擇一本好的入門或進階教材至關重要,它決定瞭我們學習路徑的效率和最終達到的審美高度。這套叢書在選材上的眼光和對臨帖難度的分級處理,顯得尤為貼心和專業。他們似乎深諳學習者從最初對筆法的懵懂模仿,到後期追求神韻意境的轉變過程。每一幅精選的碑帖,其清晰度和還原度都達到瞭極高的標準,即便是那些墨色斑駁、細節難以辨認的傳世之作,經過精心的製版掃描,依然能讓人清晰捕捉到筆鋒的提按頓挫。這種近乎“復刻”的視覺體驗,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對古人筆意的揣摩難度,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藝術瑰寶,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激發瞭動手實踐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