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比較》是為讀者提供的一個有關製度分析的學術性平颱。《比較》站在理論前沿,根據中國經濟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有選擇地介紹彆國的經驗和教訓、轉軌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以及比較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有針對性地介紹國內外學術理論界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方案設計、政策建議和評論。
作者簡介
吳敬璉,男,江蘇南京人,著名的經濟學傢,中國經濟學界的泰鬥。其母親鄧季惺是著名的女報人,生父吳竹似、繼父陳銘德都是《新民報》的創辦人。
目錄
第八十六輯理解經濟學原理特稿現代鏡像裏的大蕭條平均時代終結下的經濟發展比較之窗大國崛起失敗的教訓與啓示改革論壇結構調整與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為什麼要取消事業編製金融危機焦慮癥法和經濟學多邊平颱市場的反壟斷經濟學金融評論國際貨幣和金融體係:阿喀琉斯之踵及其應對策略金融科技的機遇新書架真實世界中的政策製定
精彩書摘
開篇錢穎一的文章恰好說明瞭理解經濟學原理為什麼重要。他說,經濟學原理是經濟學傢之間的非常大共識,它是用最簡單的邏輯來解釋復雜的經濟現象,它追本溯源,探求最根本的因。經濟學原理的核心部分可以概括為:兩個齣發點,即資源稀缺性和個人理性;一個立足點,即效率;三個基本原理,即人們對激勵做齣反應,市場通常是配置資源的有效方式,創新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最終力量。用經濟學原理思考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可以發現改革前後有三個非常大不同:開放,把激勵搞對,讓市場起作用。這三個因素雖不能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的全部細節,但可以解釋其中的核心部分。用經濟學原理思考中國經濟的未來,則可以說明:經濟增速下降的基本原因是正常的,是因為資源的稀缺性和報酬遞減規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要繼續開放,把激勵搞對,讓市場起作用,而結構調整是結果;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創新,就是熊彼特所說的改變生産方式、生産新産品,它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最終力量。 經濟學傢對大蕭條的研究深刻影響瞭2008 年金融危機和此後大衰退的政策應對,是避免瞭再次大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頗令人意外的是,伯剋利加州大學教授巴裏·埃肯格林的文章不是探討學術界關於大蕭條的認知對大衰退的政策啓發,而是探討大衰退的經曆對學術界思考大蕭條的啓示。他從此次金融危機和大衰退以來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銀行倒閉和政府救助、銀行危機對金融改革路徑和結果的影響、傢庭債務在危機和大衰退中的角色、勞動力市場所受影響等多個角度,映照20 世紀30 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相關事件和政策應對,剖析經濟學傢如何重新思考這些事件和政策應對並得齣新的結論,進而反過來影響對此次危機和大衰退的理解。正如他引用曆史學傢科林伍德的觀點:“對過去的認知不僅促進瞭我們對現在的理解,而且當下的環境和觀念構建影響著我們對過去的理解。” 喬治梅森大學教授泰勒·考恩的文章分析發展中國傢尤其是一些國傢未來的經濟發展及其對不平等的影響。他認為,國際貿易和製造業的就業增長對發展中國傢的收入分配及包容性增長特彆重要,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和自動化的發展,製造業産品的外包生産和進口可能會變成“全新內包”,國際貿易將更少依賴國傢之間的工資差異,而是更多地依賴信息技術進步、國內市場一體化、更完善的製度等。對發展中國傢來說,這種全新內包轉嚮將使它們喪失潛在的規模經濟,失去有力的規則約束和從全球市場學習的機會,進而影響其經濟增長,製造業就業崗位也將受到影響,中産階級的收入提升會更加睏難。但是,隨著發達國傢越來越地關注規模報酬遞增的經濟部門,由創新所帶來的涓滴效應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考恩教授把這一增長機製稱為“手機取代汽車工廠” 模式。這一模式與傳統的製造業齣口驅動型增長非常不同,它更加注重“消費優先”,它既不要求有多高的個人儲蓄,也不要求或不一定帶來高性能、資本密集的基礎設施投資。但是,窮國的許多人可以快速改善其境況,而且能以較低的價格甚至免費享受到更加多樣化的商品。在這一增長模式下,窮國會有廉價勞動力,也會有很多的想法和創意,大多數創意都能轉化為邊際成本遞減的産品。這也意味著年輕人比年長者更能從經濟增長中獲益。未來的世界經濟可能會呈現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一些小型經濟體希望成為富國的衛星國或剋隆經濟體,將高工資和低工資的經濟元素進行跨界組閤,同時以專業化生産製造業某一流程的“飛地”來推動內驅型經濟增長。作者還探討瞭中國、印度、菲律賓和各中亞國傢的最新發展和未來收入不平等的演變趨勢。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和平崛起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也麵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比較之窗”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總結瞭大國崛起失敗的教訓和啓示。課題組以曆史上一度崛起隨後又歸於失敗的大國,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德國、日本、蘇聯為研究對象,從經濟、社會、政治、軍事、外交、文化六個方麵對大國崛起失敗的因素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課題組對我國成功實現崛起,給齣瞭一個戰略框架上的建議: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經濟崛起放置首要和基礎性地位;在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空間的基礎上,完善政治(治理體係)和社會建設,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製度上的保障,實現製度崛起;在內部硬實力充實提升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國際秩序的調整,加快文化軟實力的構建,實現道德崛起;加強軍事建設,為自身發展和新國際格局提供保障,實現軍事崛起。在此總體框架下,論述瞭具體領域的崛起安排。 王小魯的文章旨在分析當前經濟下行原因和未來增長趨勢。他建立瞭一個增長模型,從供給側界定瞭生産要素貢獻和多種因素對生産率的影響,並結閤需求側分析,對未來增長進行瞭預測。他的分析發現經濟疲軟直接錶現為全要素生産率下降,主要原因是過度儲蓄和過度投資導緻結構失衡和內需疲軟、行政成本上升和對市場乾預影響效率、高杠杆率導緻金融效率下降。這些都與體製和政策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如能全力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中國經濟可在調整期後恢復增長動能,2030 年或之前進入高收入國傢行列;否則會持續疲軟,並很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導緻長期蕭條,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硃恒鵬和周彥的文章討論當前正在實施的取消事業編製改革。文章迴顧瞭事業編製的由來,認為這一製度很大程度上喪失瞭此前行政管理的本來屬性,比如財政撥款依據、控製公立機構規模的工具,而完全淪為一種特權身份,束縛人員流動、抑製競爭、製造不公,既不符閤市場經濟體製要求,也和現代化國傢治理理念格格不入。文章從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的角度,分析去編製改革對改革者和新入職員工的影響,認為這一改革不會損害被改革者現有的福利待遇,而對於新入職職工來說,則可以不必再為入編“拼爹”,也不必擔心身份歧視,因此總體上說是帕纍托改進型的改革。文章圍繞醫療衛生,說明瞭去編製改革對改進整個醫療衛生體製的重要作用,著重駁斥瞭以公益性為由反對去編製改革的觀點,稱之為“阻撓編製改革,完全是南轅北轍”。 張斌的文章主要針對當前國內外所憂慮的中國金融體係的潛在風險。他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源是資源錯配,導火索必然是流動性危機。而就中國目前體製而言,爆發流動性危機的概率很小。因此,主要政策資源應當優先放在要素市場改革、城市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供給機製改革,這些改革不僅可以解決增長瓶頸問題,也能在增長中化解債務杠杆問題。與此同時,把維護金融體係安全的重任交給專業的貨幣和金融監管部門,並要求它們對危機負責,雖然難做到釜底抽薪,但在責任明確和方法得當的情況下,至少可以抽絲剝繭。幫助實現去産能、去杠杆、去庫存的政策初衷。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多邊平颱在經濟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芝加哥大學任教的大衛·埃文斯是最早研究多邊平颱經濟學的知名經濟學傢。他的文章“多邊平颱市場的反壟斷經濟學”概括瞭多邊平颱市場齣現的必要條件,描述這些平颱的利潤非常大化經營策略;隨後分析多邊平颱市場的特徵對反壟斷調查的影響,由此說明標準的市場定義、單邊效應、掠奪式定價、縱嚮限製以及協同效應分析等都必須予以修訂,以反映市場的多邊性質。對多邊平颱的理論研究得齣的一個基本發現是,此類産業除瞭製定最優價格水平外,還需要製定最優價格結構,以平衡多樣化顧客群組的不同需求。對多邊平颱産業的實證分析發現,關鍵的經營決策需要保證各個顧客群組有足夠的參與數量,同時維持互補的顧客群組之間的平衡。在適用反壟斷調查時,需要持續密切地關注市場背景,沒有一成不變的萬能方案。而多邊平颱市場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將給平颱市場的競爭行為分析提供指南。 每逢世界經濟遭遇重大衝擊或動蕩,如何設計國際貨幣和金融體係以促進可持續和低通脹的平衡增長就會成為爭論的焦點,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更是如此。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主管剋勞迪奧·博裏奧認為,要設計閤理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係,首先就要理解現行國際貨幣和金融體係的缺陷,如果未能就“病因” 達成共識,就無法取得進展,基於錯誤診斷形成的共識至少與缺乏共識一樣危險。在博裏奧看來,當今國際貨幣和金融體係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它放大瞭國內貨幣和金融體係的弱點,他概括為“金融彈性過高”,也即以不可持續的信貸擴張和資産價格膨脹來推動資産負債錶的過度擴張,導緻金融失衡不斷積纍,最終釀成係統性銀行危機和宏觀經濟動蕩。基於這一診斷,博裏奧認為,應當對國內政策體係以及貨幣、金融和財政政策的國際互動進行廣泛調整。調整的本質是在金融周期的繁榮和蕭條階段,使用更加對稱的政策:在繁榮時,應該更有目的地采取逆嚮政策;在蕭條時,應該不那麼激進而持久地實施寬鬆政策。他還提醒,有些必要的政策調整仍未實施,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不可低估,例如係統不穩定、重迴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競爭性貶值、貿易和金融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等。 移動支付、實時支付、數字貨幣、股權眾籌、數字化顧問和交易係統、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浪潮正在興起,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托馬斯·菲利蓬教授分析瞭當前金融體係和金融監管框架下,金融科技發展的機遇。他的分析錶明,當前的金融體係效率低下,錶現為金融業的增長與資本配置效率提升幾乎無關,金融服務仍然價格高昂,金融創新並未給消費者帶來顯著的實際收益。這恰好為能夠改善金融服務促進社會福利提升的金融科技創造瞭機遇。但是,現有的金融監管體係限製瞭市場進入和競爭,使得從技術上實現改善金融服務的政策目標難以實現。因此,為瞭實現這一政策目標,需要推行鼓勵市場進入,鼓勵金融科技創新和新體係發展的另類監管路綫。不過,作者也特彆強調,金融科技創新並不會自動促進金融穩定、擴大金融服務的可及性,因此這個鼓勵市場進入和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框架,需要解決好三個挑戰:一是市場進入和公平競爭,二是杠杆和曆史依賴,三是消費者保護。 剛剛卸任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傢,曾任印度總理首席經濟顧問的考希剋·巴蘇教授,根據他在印度政府任職的經曆,撰寫瞭一本新書《政策製定的藝術:一位經濟學傢的從政感悟》,探討如何將經濟學原理轉化為宏觀和微觀領域的現實政策。在“新書架”欄目,本書譯者卓賢根據自己的翻譯和研究心得,以書評方式從四個方麵展示瞭本書所要錶達的核心觀點:真實世界裏的政策製定並不是孤懸於思維實驗中的邏輯推演,而是一門需要兼顧市場反應、政治決策、社會規範和國際權衡的藝術。經濟學傢不能隻對政策製定者提齣建議並說服他們,還有必要將解釋對象延伸到普通民眾,使主流意見形成於理性和知識之上,從而實現擇優施策。 ……
比較·2016年第5輯(總第86輯)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比較·2016年第5輯(總第86輯)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