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也是张华以父亲的身份、朋友的口吻,送给儿子、女儿的深情之作,有浓缩人生精华的感悟,有温柔入微的倾诉,有浓郁深厚的企盼。情理并进,境界高妙。跟随张华先生的导引,每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都可以成为成功人生的开拓者、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作者简介
张华,著名企业家。起于江南,成于京都。
目录
总启:愿此华章,与心合拍
上篇:序曲——我的西渚
第一章:最贵就是非物质
第二章:小交际大气场
第三章:自由在高处
第四章:出息,走出去才会有的利息
第五章:在“小”处做老“大”
第六章:求人,要善于舍己
第七章:学会和陌生人说话
第八章:站稳比举起重要
第九章:懂实务,不如识时势
第十章:美在成人之美
中篇:奏鸣曲——我的北京
第一章:最大的江湖是海
第二章: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第三章:他人即甲方
第四章:第一桶金不是用来存的
第五章:底线越底,幸福指数越高
第六章: 美好,就是刚刚好
第七章:富贵险中求
第八章: 守法是最大的关系
第九章:有个家容易,为一棵树努力
第十章:欠你一个婚礼
下篇:回旋曲——我的世界
第一章:放弃就是最大的安全
第二章:学会与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第三章: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第四章:我的价值对观,请你来实现
第五章:教养,就是要让人舒服
第六章:止损容易?止盈难?
第七章:爱人饥饿感
第八章:把幸福养在心里
第九章:幽生活一默,勿让幸福冷场
后记:一生茶缘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最贵乃是“非物质” 3162.5万元,这是迄今为止最贵紫砂壶——素 带壶的拍卖价,它出自我的故乡一位清代紫砂壶宗师 陈鸣远之手。
朋友开玩笑说,一槌落定,十辆保时捷就没了。
我笑而不语。懂行的,或者不懂的,都甚少懂得它背 后依托的故乡——宜兴。
但是,我懂。
这一把千万级别的富贵土,对于我来说,却也不 过是一种家常风土。
西渚,宜兴的西南,我的故土。带着一份野性, 藏着一丝任性。如果说紫砂在今天是被人赏的,儿时 ,却是被我们踩的。对,就是这么任性。
上小学的时候,还没有水泥,没有石子,最不缺 的就是漫山遍野的古陶片。它们层层叠叠,铺成了学 校边上十几公里长的公路,让人望而生畏。上世纪70 年代,拖拉机开始普及,农村道路也逐渐变宽,筱王 古窑群周围的几个大队都挖来古窑的碎陶片铺路。每 次“上刑场”,我就连蹦带跳地在道上飞跑,深一脚 ,浅一脚,一路趔趄,像打水漂一样,陶片被踩得哗 哗地响,清脆得像一首军队进行曲。放学回家途中, 我哥就大喊:“云华,咱们来打水漂,比比看谁打得 远!”我捡起一块扁扁的陶片斜着飞出去,“噔噔噔 ”,水面上连跳三下,一道漂亮的弧线,陶片消失在 水底,不见了踪影。
水无形,容万物。千年前的西渚水,也曾与这紫 砂陶有过碰撞,水声激荡,动人心魄。彼时,远眺那 条公路,真像一座古陶片铸就的长城,延绵数十里的 深褐暗红,映照起当年窑火四起、陶罐遍地的繁忙景 象。
南宋时,金兵屡屡进犯,韩世忠和岳飞先后投入 抗金斗争,当时的筱王古窑群烧制了大量“韩瓶”, 主要用于装粮、送水,是战时的“行军壶”,作为战 备品提供给岳飞抗金之用。这些碎陶片,见证了昔日 的战马长嘶、刀光剑影,那是我儿时幻想过无数次的 战争盛况。千年后,这些紫砂器皿,成了当地百姓盛 水泡茶的家用品,也成了我用来捏紫砂版手枪的原材 料。碎了,依旧气定神闲地躺在每一处需要它的地方 ,回归这片生养它的土地。
都说西渚遍布富贵土,在乱世里,接纳包容,坦 诚相待。清咸丰末年,太平军起义,占据江南,朝廷 剿灭太平军后,因战乱和瘟疫,江南人口几近灭绝。
曾国藩见此景象,上书朝廷,建议移民于江南,落户 开垦。
那时,太平天国活动中心就在溧阳城边。太平军 个个手握红缨枪,他们一进村,村民就大喊:“逃长 毛啦!”大家便仓皇而逃。我的高祖父就是在那时从 溧阳来到了西渚,一根扁担、一个木桶,一手木艺, 这是他的全部家当。高祖父落地西渚后的日子在拉、 锯、刨中划过,靠着做木盆、木桶起家。祖辈们拿来 当饭吃的救命草,如今却成了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
我虽不是这项非遗的继承人,却也时常记起手艺 人抡起长长的木块反复推刨的情景,木屑飞舞中,嗅 到一丝丝刺槐树的香甜。小时候我也爱对着一块木头 又磨又刨,没人教,却也有模有样,一把能够耀武扬 威的木头枪,一个威力十足的打鸟弹弓,花样百出。
我爱在西渚的山岭间疯跑,穿过无边无际的竹林 ,惹来满身竹香。竹,滋养出山里人耿直的品行,也 丰实了一代又一代山里人的生活。靠山吃山,村人们 几乎都会制作一些竹制品,在那些苦难岁月里多少也 能滋润一下贫瘠的生活。我总是出神地看着,一道道 工序眼花缭乱。在那双骨节粗大的手里,一节一节翠 绿应声而下,露出黄白的竹芯,来回割锯的“吱嘎” 声回响耳际。这些精心制作的手工竹床,成全了我儿 时多少个上天入地的香甜美梦啊。
每一件精美的木制品、竹制品,都源自西渚连绵 无垠的茂密山林,也出白手艺人的那双巧手,这双手 ,守护了西渚滋养千年的敦厚与细腻。
西渚北面,还有一处宝地一官林,这是我舅婆( 宜兴对外婆的称呼)的家。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 ,我的母亲才18岁。官林人口密,田里种的水稻已颗 粒无收。饥饿,逼迫着母亲一路南下,靠着强烈的求 生欲望,一步一步走到了西渚。为了生存,高小毕业 的母亲不得不放弃读书的念想。但是,饥饿与贫穷, 并没有让官林人丢失骨子里的文人底蕴。
官林,官宦如林,宋代,这里人文荟萃。“双珉 耀目美凌霞,锦绣文章属大家。”这是宜兴的第一位 状元、宋代佘中对官林人杰地灵的由衷赞叹。宋、明 、清三代,官林先后走出了22位进士。如今这座“电 缆城”,也是著名的院士学者之乡。
母亲是村里少有的会识字的人,但凡村里人有信 看不懂,都会找母亲来念。在那一代人里,她已经是 很有文化的了。或许是为了那份未尽的读书理想吧, 她从来都不会强迫我去干活,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干 活可以,那就得好好读书。
……
前言/序言
华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华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