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方言接觸論稿》集結瞭遊汝傑教授關於語言接觸論的有關學術專論,主要包括語言接觸的理論探討和宏觀考察;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接觸問題;漢語方言接觸問題;漢語和外語的語言接觸及其文化交流等四個方麵的問題。《方言接觸論稿》為瞭解各種語言的接觸、變異提供瞭生動範例,不僅是漢語方言學的重要成果,而且對漢語史、社會語言學等都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遊汝傑,1941年生,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州人,1981年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現任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社會語言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嚮為方言學和社會語言學。齣版專著十多種,主要有:《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漢語方言學導論》《中國文化語言引論》《西洋傳教士漢語方言學著作書目考述》《上海市區方言誌》(語法部分)。發錶論文四十餘篇,刊於《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等。另有幾種譯著。先後執教下述課程:社會語言學、現代漢語研究、漢語方言學、漢藏語係概要、專業英語、語音學等。其中主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傢奬(1986年)、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奬(1979—1995)二等奬。多次到歐美、日本、港颱地區訪問、工作、講演。
目錄
自序
論颱語量詞在漢語南方方言中的底層遺留
溫州方言的一些特殊語法現象及其在颱語裏的對應錶現
黑龍江省的站人和站話述略
閤璧詞和漢語詞匯的雙音節化傾嚮
漢語方言同源詞的判彆原則
方言接觸和上海話的形成
中國南方語言裏的鳥蟲類名詞詞頭及相關問題
上海話在吳語分區上的地位——兼論上海話的混閤方言性質
《上海通俗語及洋涇浜》所見外來詞研究
上海郊區語音近三十年來的變化
《旅居上海手冊》所見洋涇浜英語研究
方言趨同與杭州話的“柯因內語”性質
方言接觸與旁讀音的形成
西儒編撰的第一本漢語方言課本——《廣東土話文選》
方言趨同與混閤型方言的形成
精彩書摘
《方言接觸論稿》:
站人所使用的方言當地民間稱為“站話”。“民戶”普遍認為站人說話“侉”。站話和非站話的使用者都有自我意識,即相互之間很容易辨彆對方說的是不是站話。
站人的分布與驛站緊密相關。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議定設置從吉林烏拉通到璦琿的驛站。至雍正五年(1727)全驛站路共建成二十個驛站,從拉哈站至璦琿站的十站為上十部,即拉哈、付爾多、喀木尼喀、伊勒哈、墨爾根、科絡爾、喀塔爾希、庫穆、額至爾、黑龍江;從茂興至寜年為下十站,即茂興、新站、古魯、塔拉哈、多乃、溫托歡、特木德赫、蔔奎、塔哈爾、寜年。由此二十站可知驛路的大緻走嚮。此後驛站又陸續有所增設。
每站最初設有站丁二三十人。站丁除應役即遞送公文、接待官員外,大部分時間從事墾荒種地。站丁隻準在指定的驛站周圍八裏內務農,並不準離開驛站百裏,違者視為“叛逃”,而以死罪論處。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各驛站丁改歸民籍為止。所以站人在曆史上的居住地是非常穩定的。又由於站人習俗不與民戶或外族聯姻,驛站的人口成分也比較穩定。
現代站人的分布並不限於清代驛站,不過大緻上還是散居在古驛路的兩側。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麵:一是光緒三十四年站丁改歸民籍,因此得以就近移居;二是20世紀20年代後站人和民戶通婚漸多,也造成人口擴散。例如泰來縣內的古驛站隻有時雨一地,但今站人也分布於阿拉興、新風、東風、前官地、後官地、前托力河、後托力河。又如肇源縣內有一個古驛站本來在茂興,但今天距茂興東十二裏的張傢窩棚站人更集中,約占當地人口百分之九十。
……
前言/序言
方言接觸論稿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方言接觸論稿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