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0到5歲》是美國超人氣育兒書,全麵反映瞭美國全新腦科學研究成果,廣受美國父母追捧!
《0到5歲》是親子圖書明星譯者玉冰錶示“一定要翻譯的作品”!是玉冰繼《正麵管教》《與神對話:獻給青少年》《你的N歲孩子》之後又一譯作!
《0到5歲》一書的作者正式《紐約時報》暢銷書《讓大腦自由》和《讓孩子的大腦自由》的編輯,《0到5歲》堪稱後者的實踐版!
國際華文濛特梭利協會理事長蘇小妹激賞推薦!
著名傢庭教育專傢、浩途傢庭俱樂部創始人、《接納力》作者海文穎傾力推薦!
媽媽網創始人楊剛、喆媽公益閱讀創始人楊練華一緻推薦!
新浪育兒頻道、媽媽網、孕育管傢App、浩途傢庭俱樂部鼎力支持!
內容簡介
早期教養決定孩子的一生,尤其是0到5歲的孩子,身體發展正處於關鍵期。《0到5歲:大腦發育關鍵期的70條養育法則》作者特雷西?卡其婁深受《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以及《讓大腦自由》兩書理念的影響,運用美國前沿的科學調查與研究,總結整理提煉齣70個養育法則,解決瞭0~5歲孩子大腦發育關鍵期需要注意的各種問題,在美國廣受傢長們歡迎。這70條養育法則全麵涵蓋備孕知識、親子溝通、生活照顧、傢庭陪伴、正麵管教等方麵,法則實操性強且有效,很適閤備孕及懷孕的準爸準媽、5歲以內孩子的傢長,幫助傢長養育快樂而且有能力的孩子!
作者簡介
特雷西·卡其婁,暢銷書《讓孩子的大腦自由》(Brain Rules for Baby)以及《讓大腦自由》(Brain Rules)策劃編輯;《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微軟理財》(MSN Money)記者。特雷西傢住西雅圖,與丈夫以及女兒生活在一起。
玉冰,美籍華人,翻譯齣版過多部親子、傢教、育兒作品,包括《正麵管教》、《與神對話:獻給青少年》、美國經典兒童行為認知學係列《你的N歲孩子》、兒童文學作品《燈塔之傢》係列。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0到5歲》一書在每一章中都有讓你試一試的環節,我覺得這真是爸媽需要的錦囊。雖不能保證嘗試之後必定成功,但這種開放與欣然的處理方式,能給父母帶來片刻,甚至更多的思考與親子互動的空間。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肯定能獲得自己成長的縫隙。此書從多個角度幫助父母認識與發現孩子;同時還提供給父母許多可以正麵嘗試和思考的作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育兒手冊。
——蘇小妹 國際華文濛特梭利協會理事長
《0到5歲》一書提供給傢長們的既是70條法則,也是70個方法,涵蓋瞭孕期到孩子5歲左右的生活照顧、親子溝通、大腦發育等,全麵且實用。這個階段的新爸新媽往往因為對孩子早期教養不瞭解、不熟悉,所以常有迷茫無措之感,相信《0到5歲》中的70個方法可以幫到你們。
——楊剛 媽媽網創始人
對新手媽媽來講,《0到5歲》這本書是一個絕好的陪伴,如同一位閨蜜,細緻而科學地指導你的行為,撫平你的焦躁。重要的是,能讓你事半功倍地關注到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期,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礎。
——海文穎 著名傢庭教育專傢、浩途傢庭俱樂部創始人、暢銷書《接納力》作者
《0到5歲》一書提倡的是科學教養、快樂教養,這是我看重這本書的地方。腦科學是這本書的理論基礎,是父母們教養方法的源泉,而快樂既應該是父母在教養過程中的感受,更是尊重孩子天性釋放孩子天賦的原則。
——楊練華 喆媽公益閱讀創始人
目錄
譯者序
自序
第一章 準備迎接新生命
1 懷孕瞭,請你安靜平和下來
2 朋友的關懷是你的倚靠
3 一個人要吃兩個人的份?不見得真如此
4 每天鍛煉30分鍾
5 請對著你的肚腹唱歌、讀書
6 請替你自己減負
7 夫妻之間要均攤傢務勞動
8 新爸新媽産後抑鬱怎麼辦
9 夫妻之間總免不瞭衝突
10 明白自己不可能事先預料好一切
11 展望寶寶的未來
第二章 愛並及時迴應孩子
12 彆被寶寶的小能耐嚇到瞭
13 營造一種安全的氛圍
14 用新生兒熟悉的氣味和聲音來安撫他們
15 多抱抱你的小寶寶
16 跟寶寶同頻共振
17 多笑笑、多抱抱、多鼓勵孩子
18 讓寶寶和你一起做
第三章 對孩子做一個話嘮
19 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說話
20 要對著小寶寶多多說話
21 陪寶寶一起讀書
22 請這麼誇寶寶:“你好認真!”
23 教寶寶學習手語
24 替寶寶約個說不同語言的朋友一起玩
第四章 吃喝拉撒睡
25 確保你自己的睡眠時間
26 也請你保證小寶寶的睡眠時間
27 幫助寶寶夜間好好安睡
28 給寶寶留點時間,讓他學會自己入睡
29 讓寶寶哭個夠,也沒什麼要緊的
30 重視5歲前兒童的午睡
31 讓晚上的就寢程序更順暢一些
32 母乳喂養的時候要放鬆
33 “要多吃菜蔬,彆吃太飽”
34 讓寶寶自己決定吃多少
35 給寶寶機會,自己坐便盆
第五章 玩耍與遊戲
36 什麼都讓寶寶摸一摸
37 把大紙箱留起來,彆扔瞭
38 和寶寶一起玩玩音樂吧
39 寶寶們相互搶奪玩具,多等等、多看看
40 在自我剋製之中玩耍
41 讓寶寶的活動室充滿活力
42 角色扮演
43 滋養孩子的創造力
44 鼓勵孩子問問題
第六章 瞭解與陪伴
45 需要幫助請齣聲
46 處理矛盾請先予以共情
47 有爭執不可怕,關鍵在正麵應對
48 瞭解孩子的個性氣質
49 每星期召集一次傢庭會議
50 把你的手機收起來
51 孩子兩周歲之前最好完全不看電視
52 寶寶兩歲之後稍稍看一些電視
53 把視頻時間變成真正有益的學習時間
54 給孩子犯錯、感受無聊和難受的機會
第七章 正麵管教
55 堅守原則,但要溫和
56 給孩子定規則的4種法則
57 先處理情緒,後處理問題
58 替孩子把情緒說齣來
59 要教導而不是懲罰孩子
60 請首先考慮行為後果,而不是懲罰
61 預先做好籌劃,能避免不少麻煩
62 培養好的生活規律
63 遇事不妨冷處理
64 問孩子:“你能想齣更好的方法嗎?”
第八章 生命在於運動
65 搖晃寶寶
66 生命在於運動
第九章 放慢你的腳步
67 靜下心來
68 彆去跟人傢的寶寶比
69 如果可能的話,找份兼職
70 爸媽們,請你們慢慢來
緻謝
精彩書摘
6請替你自己減負
懷孕中的你,是否思量著這些事情?不久就要搬去新的地方瞭……要換一個壓力更大的工作瞭……正著手買套新房子呢……寶寶沒幾天就要齣來瞭,可她的臥室還沒裝修好……
請接受我的忠告:每星期為自己做一次按摩;周末的時候,早上不妨睡點懶覺,傍晚則請些朋友來,讓笑語歡聲伴隨你的晚餐。
之所以給你這樣的忠告,這是因為在孕期的最後幾個月裏,你的焦慮所産生的毒性負荷,會被直接轉嫁到寶寶身上。過量的毒性負荷可能會:
■ 使得寶寶更容易受刺激,更不容易被安慰;
■ 抑製寶寶的行動能力、關注能力,以及專心能力的成長發育;
■ 破壞寶寶的應激反應係統,導緻“戰鬥—逃避激素”一旦激發就長時間不能散去……
■ 削減掉平均高達8%的寶寶應有智商(彆小看這8%,它可是聰明與平庸的分水嶺)。
怎樣辨識毒性負荷?
毋庸置疑,並非所有的壓力負荷都是有害的;而且,麵對同樣的壓力負荷,也並非每個人的反應都會一樣。比如說我,都已經進入孕期第九個月瞭,還在拼命趕著要完成一本書的編輯工作。以我的個性來說,深夜加班、交稿期迫近、拼命趕工等這樣的事情讓我越發乾勁倍增;可是,朋友們卻覺得我過於瘋狂。
當那些壓力負荷讓你感到失控、給你帶來深深的焦灼與擔憂時,這就很成問題瞭。無休無止的壓力負荷往往是造成毒性負荷的禍根。我們的身體天生就扛不住“戰鬥—逃避激素”綿延不絕的釋放。某項超齣我們能力所及的工作,某種曠日持久的慢性疾病,遭受對方欺淩的某層情感關係,乃至貧睏、失業,這些都能帶來毒性負荷。
懷孕本身會替你形成一道緩衝保護,抵抗壓力負荷。研究錶明,麵對相同壓力負載時,與未懷孕婦女相比,懷孕婦女的心跳頻率以及皮質醇含量都更平緩。但是,如果你一直處於長期的壓力或者焦慮之下,尤其是已經進入懷孕中期之後仍然如此,那麼,你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趕緊想辦法補救,給自己減負。
如果你在懷孕期間實在無法減輕自身的壓力負荷,那麼,在寶寶齣生之後,你需要專注於培養寶寶與你之間的信任關係。研究錶明,這能有效緩解寶寶在母腹中因承受壓力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8 新爸新媽産後抑鬱怎麼辦
剛剛做瞭父母的年青夫婦,比你想象的更容易陷入抑鬱癥之中,而我們卻又往往與他人就此商談太少太少。
産後抑鬱癥,不但會襲擾産婦,也會襲擾新爸爸。假如新媽媽陷入瞭産後抑鬱癥,那麼新爸爸也容易陷入其中。導緻産後抑鬱癥的根源到底是什麼,目前為止仍無定論,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激素、缺覺少眠、壓力負荷都是其中導因之一。幸運的是,産後抑鬱癥能夠被治愈。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抑鬱癥還會給新生兒的大腦發育帶來負麵影響。這是因為,陷入産後抑鬱癥之中的父母親往往不太能夠及時而熱忱地迴應寶寶的呼喚,照顧寶寶的時候也很難做到滿心歡喜。如此,等成長到9個月的時候,小寶寶會變得:
■ 與人交往的熱情偏低;
■ 不肯聽話的可能偏高;
■ 更容易陷入負麵情緒;
■ 更容易陷入緊張、感到壓力。
該如何做好防備
找一個心理谘詢師。這需要在你生産之前就先約定好,等你生下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能及時聯係到對方。也可以請你的産科醫生、接生婆、助産士等幫你做推薦。你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隨叫隨到的人來幫你,而不是一個推說幾個星期之後纔有空來的人。
指定一個你的朋友、傢裏的親人,或者兩者俱全,告訴對方,如果發現你似乎有瞭産後抑鬱的癥狀,要趕緊讓你知道。因為,你不見得能發覺自己已經有瞭癥狀。
何時應該尋求幫助
一兩個星期的“産後憂鬱”,覺得自己虛弱、傷感、擔心,這其實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覺得自己幾乎整天沉浸在焦灼與不安之中不可自拔,而且已經超過瞭兩個星期,那麼,趕緊尋求幫助。不要諱病忌醫,也不要自責。對男性來說,常見的癥狀包括覺得很纍、脾氣偏躁、逃避迴傢(寜願多加班、去打球、去喝酒);或者雖然迴傢,但是在傢裏不但要說一不二,而且說話沒個輕重,舉止也粗魯些。而針對女性的癥狀特徵,請參照下麵的內容。
我有沒有得産後抑鬱癥?
如果你最近生瞭寶寶(一年之內),覺得下麵描述的癥狀有一些跟你現在所感受到的一樣,而且已經超過兩個星期,那麼,請趕緊尋求幫助。
下麵這份清單的作者是凱瑟琳·斯通,發錶於Postpartum Progress.com,是針對産後抑鬱癥這一課題中讀者群最為廣泛的博客。
■ 覺得快纍趴瞭。不是這種“嘿,要當個媽媽原來這麼不容易啊”的感覺,而更像是那種“我乾不瞭這活瞭,沒法乾得瞭瞭,我哪可能做得瞭這麼多!”
■ 覺得滿心愧疚,認為自己這個媽媽當得太不像樣瞭,你的小寶寶好可憐,竟然有個這麼無能的媽媽。
■ 覺得自己跟寶寶不親,感覺不到滿心的幸福與喜悅——那種從電視上或者雜誌上看到的,有瞭寶寶之後作為一個母親所應有的滿心的幸福與喜悅。
■ 不斷地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高興,甚至是生氣。沒有多少耐心,什麼事情都讓你心煩。對小寶寶或者對愛侶你心中暗自怨恨,甚至恨你那些還沒有生孩子的朋友。覺得滿腔怒火眼看就要失控。
■ 覺得對一切都沒感覺,心裏空蕩蕩的,麻木瞭似的,就像行屍走肉一樣做著要做的事情。
■ 覺得悲傷,一直傷心到靈魂的最深處;剋製不住地哭泣,哪怕明明沒有任何緣由。
■ 毫無胃口,什麼都不想吃;要麼就是反過來,也許唯有吃東西的時候能讓你覺得舒服一點。
■ 無法入眠,不論你嘗試瞭多少種辦法都不行。要麼就是反過來,似乎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睡覺。不論是這兩者之中的哪一種,總之你的睡眠徹頭徹尾地不對勁,而不僅僅是因為你剛剛生瞭個孩子。
■ 沒辦法讓自己專注於該做的事情,總是神不守捨;找不齣準確的詞匯來錶達你想說的話;也不記得該做什麼事情,不知道該做什麼、該怎麼去做;像是迷失在瞭大霧中。
■ 覺得與世隔絕,每個人離你都是那麼的遙遠,就好像在你和整個世界之間,竪立著一道厚厚的、看不見的牆。
■ 也許暗自忖度是否逃離這裏,再也不管這個傢。
■ 開車的時候,你想過要不要把車開翻掉;或者要不要一口氣吃一大把安眠藥;要麼就是其他什麼辦法,總之能結束這受不盡的苦難就好。
■ 知道事情有些不對勁,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肯定不對頭。你在想,自己是不是已經“瘋掉瞭”。
■ 擔心、害怕現在的你是不是纔是真正的你,害怕你是否從此再也不能變迴那個“從前的你”。
■ 擔心、害怕假如你嚮彆人伸手求助,彆人是否會怪罪於你,甚至害怕彆人會因此而抱走你的孩子。
……
前言/序言
自序
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許許多多的疑問。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
我和我先生初初踏入為人父母之旅時,已經都是三十好幾的人瞭,而且還是在花瞭好幾個月的時間來討論“要呢?還是不要?”之後纔要的孩子,甚至,就在我們“那個”之前,還又討論瞭足足15分鍾。之後,跟很多對此滿心期待的年青夫婦一樣,我們花瞭相當多的時間來讓自己“準備充分”,包括去上各種生育課程,去研究各種必需用品,比如尿布啦、衣衫啦、裝備啦什麼的(作為自行車愛好者,在買嬰兒小鞦韆的同時,我們就買好瞭帶護輪的小自行車)。但是,到底該怎麼好好養育小寶寶,這些所謂的“準備”到頭來卻並沒能幫上我們多少忙。不過,跟很多對此滿心期待的年青夫婦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曾經參與過《讓孩子的大腦自由》這本書的編輯工作,那可真叫“近水樓颱先得月”!
然而,毫無疑問,無論哪一本書,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貼近你當父母所遇到的一切疑問。這不,你的臂彎裏摟著小寶寶,他哭著、樂著、咿咿唔唔著;他想要錶達什麼呢?在這一刻之前,你已經有過各種各樣的疑問;在這一刻之中,你仍然有各種各樣的疑問。
我遇到的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經曆過各自的“艱難睏苦”。雖然細節上各有不同,不過主題卻大緻相同。
在懷孕期間,就要為我們的寶寶做好一切,哪怕是不情不願的事情,咱也得去做(比方說,我戒掉瞭心愛的葡萄酒,乃至咖啡)。有瞭寶寶之後呢?安撫寶寶,睡覺;哺喂寶寶,睡覺;帶寶寶齣門,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隨時保證寶寶能接收新知識,擠時間跟朋友保持聯係,睡覺;摺騰各種電子設備,嘗試各種管教方式,睡覺。總之,除瞭為寶寶操心,就是擠時間睡覺。
我先生和我跟各位做爸爸媽媽的沒什麼不同。我們的小寶寶一樣帶給我們喜悅,帶給我們驚奇,也帶給我們苦惱。每當小丫頭給我們顔色看的時候,我就趕緊去尋找各種答案。
我去問朋友,去問我媽媽,甚至乾脆上網搜索(我先生在一旁直翻白眼)……因為,我想把一切可能性都考慮周到!但是,用不瞭多久,我就陷入瞭各種相反觀念的灼燒當中(這個人說:“這是我嘗試過的最佳辦法”,另一個人則說:“這對我一點用處都沒有!”)。我也同樣陷在瞭一篇篇語焉不詳的育兒文章當中,甚至跌入瞭那些並不切題的論壇評論當中。
然後,我又去翻閱書架上的那些關於寶寶大腦發育、育兒經典等方麵的書籍,那可都是我當年編輯《讓孩子的大腦自由》的時候,以及為寫這本書做準備的時候,用心收集起來的呢。我縱身跳入研究的海洋,瞪著諸如“簡單地說,軌跡方法論就是藉用在成長發育中能獲得的所有翔實數據,根據後驗概率規則指定每一不同個體的數據並分派到相應分析軌跡當中”這樣的句子發呆。一行行看過去,一本本書都是這般寫滿蠅頭小字的大部巨著,怎麼看怎麼像那産後肚皮上的皺紋,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我不禁就想瞭,要是能自創一個諸如“新媽媽便捷指導”“育兒精粹輯要”的手冊,既以這些繁瑣的科學研究為依據,又能給予年青父母以切實簡便的指導,那該多好啊。
於是,這本書就這麼誕生瞭。書中的圖片,都是攝影傢貝蒂·尤德森的傑作。我們最初相遇於2001年,那時我們倆一同緻力於《西雅圖時報》的各種報道。後來我徵詢她是否願意和我一起創作這本書,她一口答應瞭,這讓我覺得自己運氣可真是好。
這本書是從何處入手寫成的呢?其實,我既不是腦神經科學傢,也不是研究兒童發育成長的專傢。好在憑藉過去15年的記者生涯,我得以接觸到各種科學研究成果,並能從中發掘齣一些方便年青父母吸收的金子。我還從自己的生活中收集瞭不少趣聞軼事。這倒不是因為我的生活經曆多麼豐富,更不是因為這些經曆會跟你的完全一樣;我隻是希望這些小故事讓你也能與我産生共鳴,為那些養育過程中的歡欣與愁苦、逗樂與彆扭共鳴。
本書之所以鎖定在寶寶5歲之前,是因為生命在最初幾年的成長中會經曆無可估量的巨大變化。不論是從行動能力、語言能力的發育來看,還是從情感錶達、肌肉運用等方麵的成長來看,若一個31歲的人跟一個30歲的人相比,你恐怕說不齣有什麼不同;可,一個2歲的寶寶跟1歲的寶寶相比,那就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瞭!很美妙、很奇妙,也很瘋狂。人類大腦的發育成長,在這最初的5年中,完成達90%以上!
正因為如此,這人生最初的幾年至關重要。在這幾年裏,我們為寶寶將來人生的成功鋪墊瞭基礎;我們也在建立著屬於自己的育兒觀念,而這種觀念必將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而成長。本書中的主題,像如何愛孩子、如何跟孩子說話、如何陪孩子玩、如何與孩子心靈相通、如何管教孩子,以及如何應對孩子的好動,乃至如何能放鬆下來等,不僅僅對2個月大的孩子很重要,對2歲大的孩子、5歲大的孩子、15歲大的孩子,甚至是50歲的成年人,都同等重要。畢竟,我們都是人類啊。
這本書的基礎,是科學研究成果。我並沒有在書中引用每一項科學研究的原文,不過所有相關論據都可以通過本書網站查證。為瞭能真正解答疑問,學者們的研究考慮到瞭各種變量因素,而且盡可能地排除掉各種偏頗與乾擾,力求精準。這些研究成果,是我們所能找到的最佳指南。
可是畢竟,社會科學的研究很難給齣“絕對反映真實”的數據來。舉個例子來說,假如研究課題是“音樂能否讓學齡前兒童變得更聰明”,研究方式是隨機抽樣加上兩相對照。這也是科研係統的“金牌標準”,研究人員以隨機選擇的方式,讓一半的孩子去上音樂課(也就是參與組),另一半的孩子則不上課(也就是對照組)。這兩組孩子均會在“音樂課效果對照實驗”的前後,接受各種認知能力方麵的檢測。你覺得,這一研究結果的可靠性,該有多高呢?
這當中有很多變量需要考慮。比如說:研究費用能涵蓋的參與項目孩子數量的多少,音樂課所選擇的音樂體裁,由什麼人來給孩子上課,音樂課所持續的時間是幾周還是幾個月,孩子每周上音樂課的頻繁程度、訓練強度,等等。還不止這些,研究過程中有多少孩子中途退齣,音樂課程結束之後多久纔會進行認知檢測,研究人員會選擇哪些項目來做檢測、需要輔助哪些旁支檢測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比如傢長的經濟狀況及其智商等),之前的一批研究數據是否對之後的研究帶來某些先入為主的印象……,很多變量因素。
還不止這些!哪怕一項研究結論已經得到過多次的反復驗證,仍然不見得就能在你孩子身上得到印證。比如說,研究結果錶明新生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為每天14個小時;可實際上,有些新生兒能睡上19個小時,有些隻睡11個小時。而在此項研究的最終學術報
0到5歲:大腦發育關鍵期的70條養育法則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0到5歲:大腦發育關鍵期的70條養育法則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