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修身養性》分彆選取瞭三傢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及實例,總計八十篇,分為三編八章。一編以儒傢為主,二編以佛教為主,三編則主要體現道傢的思想觀念。《修身養性》將之歸入某一傢,往往隻是因為其在這一傢的理論中體現得明顯些。另外,儒、釋、道三傢關於修身養性的學說內容非常豐富,限於體例和篇幅,《修身養性》節取的隻是其中*其有限的幾個側麵。
作者簡介
於漪,女,江蘇鎮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畢業於鎮江中學,195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係。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現年79歲。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現任上海楊浦中學名譽校長,首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教師研究會會長。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及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錶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目錄
第一編 勤學與改過
第一章 安貧樂道
文化典籍
一 憂道不憂貧
二 原憲居魯
三 叔嚮賀貧
四 吳隱之有清操
五 白居易的座右銘
六 杜甫心憂天下
七 捨棄王位,一心著書
八 李二麯隱居讀書
九 吳廷棟清操絕俗
十 不苟求富,不務求貧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二章 尊師重教
文化典籍
一 師嚴然後道尊
二 荀子論尊師
三 古代的學生守則
四 漢明帝尊師
五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六 程門立雪
七 董紜六十八歲拜師
八 羅汝芳侍師於獄
九 白鹿洞書院的教思碑
十 經師與濛師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三章 學而不厭
文化典籍
一 好學樂學
二 學海無涯苦作舟
三 師曠論學
四 士彆三日當颳目相待
五 梁元帝焚書
六 陸遊的書巢
七 四時讀書樂
八 恨未遍讀天下書
九 夜讀閑書
十 旦旦而學之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四章 內省自新
文化典籍
一 曾參三省
二 過勿憚改
三 反求諸
四 負荊請罪
五 周處改過
六 戴淵自新
七 唐太宗以人為鏡
八 不貴無過,貴能改過
九 檢點心事,剋製病痛
十 曾國藩的自省日記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二編 自律與奉獻
第一章 以戒為師
文化典籍
一 剋己、寡欲與持戒
二 儒佛本為一體
三 破戒如伐樹
四 惡念如野火
五 摺齒拒肉
六 酒肉穿腸過
七 百丈清規
八 防心離過
九 孫悟空打殺六賊
十 見月立戒幢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二章 慈悲濟世
文化典籍
一 仁與慈悲
二 捨身飼虎
三 循聲救苦
四 護鴨絕飲
五 人虎同舟
六 躬處癘坊
七 鑒真東渡
八 布袋和尚
九 妙普詣賊救民
十 學佛未忘世——八指頭陀詩三首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三編 超脫與隨性
第一章 不慕榮利
文化典籍
一 隱退之道
二 祝宗人說彘
三 範蠡功成身退
四 莊周遺世自放
五 迴歸田園之樂
六 孫思邈固辭爵位
七 李白傲視權貴
八 王冕不仕
九 李我隱於江湖
十 村姬“毒舌”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二章 法天貴真
文化典籍
一 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二 萬物皆有天機
三 盡物之性的至德之世
四 天道無為,聽恣其性
五 阮籍的真性情
六 王子猷的任誕
七 郭橐駝種樹
八 李贄的童心說
九 龔自珍療梅
十 賈寶玉的愚頑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精彩書摘
《修身養性》:
本章所說的“法天貴真”,意思是效法自然之道,以迴歸自我的本性為貴。“法天”,用《老子》中的話來解釋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本無為,而萬物不必藉助外在力量,隻需要隨其本性,就能蓬勃生長。所以,順其自然就是天道運作的特點。在莊子看來,“人”和“天”的區彆就在於是否能隨順萬物的本性。《莊子·鞦水》中說:“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牛馬有四腳,和人無關,這就是天性。而給馬套上籠頭,穿牛鼻子係繮繩,則違背瞭牛馬的本性,是人為的舉動。所以莊子提齣“無以人滅天”,“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對這一觀點,後世多有闡發。像唐代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所說的“順木之天,以緻其性”,就是效法自然,使樹能按本性生長。而不管是“根拳而土易”還是“愛之太恩,憂之太勤”,都是違背樹木天性的行為。兩種做法,正好分彆對應瞭莊子所說的“天”和“人”。柳宗元對於郭橐駝的贊美,實際體現齣他對“法天貴真”思想的認同。
莊子又用“天機”的概念指代萬物的本真。萬物各自有各自的天機,隻要順自己的本性而動即可,沒有必要羨慕他人。比如夔、蛇、風、目、心,隻要各自持守自己的天機,就是“反其真”,並沒有高下之分,自然不必互相羨慕。按照這一理論,從修身養性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情況,接受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實現自我,就能做到“反其真”。而羨慕他人,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至於違背自己的本心,這是愚蠢的行為。
“真”還意味著真性情。《莊子·漁父》中把精誠之至而發的情感叫作“真”,法天貴真的聖人不會被世俗拘牽,不會在乎世俗的“禮”。這一觀念指導瞭阮籍、嵇康等魏晉名士的言行。所以阮籍要說“禮豈為我輩設邪”,嵇康《養生論》中則提齣“越名教而任自然”。王子猷雪夜訪戴、吳中賞竹,又暗示齣有真性情者舉動都不會違背自己的內心,即使這些舉動在世俗之人的眼中簡直不可理喻。
但是作為一個存在於社會中的個體,不能不受到來自社會的種種製約。“不拘於俗”的提法,本身即意味著世俗的規範往往會束縛人的天性。正是這些規範催生瞭與“真情”相對的虛僞。像明代思想傢李贄提倡“童心說”,他把“童心”定義為“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其對立麵便是“假言”“假事”“假文”。再如清代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以梅為喻,激烈地批判瞭社會規範對人性的摧殘。曹雪芹在小說《紅樓夢》中,則通過對賈寶玉這樣的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把矛頭指嚮瞭整個社會通行的以“仕途經濟”為貴的價值標準。總之,在社會規範的力量過於強大,以緻禁錮思想扭麯人性的時代,道傢的“貴真”觀念,往往就成為思想傢們批判現實的有力武器。
老子、莊子都激烈地批評儒傢提倡的仁義。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齣,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傢昏亂,有忠臣。”莊子說:“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仁義是外在於人的自然本性的東西,仁義興起是社會遠離天道的錶現。在仁義道德僵化為一種強製的倫理規範,因而扼殺人性的時候,老莊的觀點便特彆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所以,近現代思想史上對“吃人的禮教”的批判,對個性解放的提倡,都可以在傳統的道傢學說中找到依據。像新文化運動時期被譽為“隻手打倒孔傢店”的吳虞的學說,就深受道傢思想的影響。
與禁錮人性自由的社會相對,莊子提齣瞭理想社會的模型。這一社會首先是無為而治的,各種生靈都能得其天機。東漢王充《論衡》繼承這一點,強調瞭“無為”的統治方式。其次,引人注目的是,在莊子的“至德之世”中,人是混同於鳥獸的。這也就意味著,人不但是社會中的人,還是天地中的人。一個人修身養性,迴歸天性自然,最終應該能和萬物共生共存、和睦相處。人必須去除認定自己是萬物靈長的傲慢,以控製與奴役其他物種為非,纔可能達到閤於天道的至善之境。
……
修身養性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修身養性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