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正午故事 編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6

商品介绍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100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2764
品牌:理想國(imaginist)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4
字數:130000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一瓢紐約》《俠隱》作者張北海撰文“寫給正午的話”,寄語第二期《正午》;李霄峰、小河強力推薦。

2、 堅持原創的非虛構平颱——正午擁有強大的編輯團隊和作者隊伍。每篇文章都從采訪、寫作到後期編輯,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轉載成風的新媒體,正午堅持原創每一個故事。我們相信隻有生産內容,纔能走得更遠。

3、 尋找被忽視的故事——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當中,但以遺忘、抹滅大多數故事為代價。今天中國主要的故事,是關於財富和成功的故事,我們試著抵禦這種單一。有時,我們會撿起其他媒體棄而不用的選題,它們或是普通人的故事,“不夠重要”;或是“不像新聞”,但這是我們可以感知的現實。在本期《正午》,您能讀到幾個這樣的好故事:專注於鍾錶的上海老頭、專注於電影夢想的年輕人、專注於音樂的小河。

4、 優秀的旅行文學——我們希望以匆匆走過的方式描寫齣人事的固定感,讓文字更深入,也更具思辨性。正午一直在發掘優秀的旅行文學作者。本期的賦格和鬍月,帶來兩個故事。一個來自柬埔寨,一個來自西藏。

5、 個人史、口述史的方式——長久以來,口述史的意義在媒體中是被淡化的,我們期待個人史能成為正午的一個亮點,記錄個人迴憶的同時,也記錄時代。本期呈現的是個年輕人的迴憶,騎著三輪去青海的公路片段。


內容簡介

繼《正午1:我穿牆過去》之後,本書是“正午”係列的第二本,在內容上仍然保持瞭**期的品質。

開篇欄目“寫給正午的話”,本期邀請瞭張北海,書寫他迴山西老傢的經曆,平實動人。“特寫”欄目,是正午的主打故事,我們盡力去尋找那些被忽視的人、被遺落的事。本期突齣的是《時間的工匠》和《失敗者之歌》。

在“隨筆”欄目,我們希望添加更多的文學性,以一種更自由的敘述方式去寫作。本期邀請瞭韓鬆,為“正午”撰寫瞭《我與科幻世界》,描述瞭一個雜誌的前世今生,映襯齣中國現實的科幻性。

“個人史”其實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沒卻值得紀念的迴憶。除瞭敘事之外,我們偶爾也會推齣“訪談”係列,偏重思想和觀念。“視覺”是正午比較特彆的一個欄目,我們試圖在影像和文字之間、影像與美術之間,建立一種張力。

第二期正午還開設瞭一個新欄目,叫“玩物”。本期有趣的來自《沉默的竹夫人》,夏天即將來臨,也許你也需要一個竹夫人。

本書的*後,是正午團隊偏愛的“長故事”,它的“長”,不在於字數的多寡,而是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推薦《風雪聶拉木》。

作者簡介

正午緻力於故事的發現和實現,希望能避開熱點和頭條,尋找那些不為人知且富含意義的綫索,被主流媒體忽視的角落。這些暗藏於時代浮層之下的故事,將交給一群擁有纔華和激情的作者去敘述和記錄,並以*閤適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有些是文字,可長可短,有些是影像和美術、音頻或其他多媒體。正午擁有自己的網站(www.noonstory.com),微信公號(noon-story),以及定期齣版的紙質書MOOK。我們希望每一個故事都值得流傳下去。

精彩書評

我覺得虛構和非虛構都不容易寫,而非虛構還有一層考慮,即創作者不能憑空創作,要盡量避免任何事實上的錯誤,切記“魔鬼在細節”(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張北海

人都有虛僞的一麵,虛僞用來做什麼?當然是為瞭體麵。葉三很厲害,把我的體麵一掃而空,以至於她寫的這篇《失敗者之歌》麵世之後,我覺得自己赤條條地暴露陽 光底下,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但是,人就是這樣,如果你習慣瞭真實而不是虛僞,你就會在陽光下直起腰來大步行走。後來我聽到很多聲音告訴我,看完她的文 章,覺得做電影是件瞭不起的事。後來我寫瞭句話送給葉三:三爺筆下,不留活口。不留什麼活口?當然是不留情麵給我們虛僞的那部分。

——李霄峰

正午,是一天當中陰影蕞小的時候。感謝他們,用文字縮小著生命的陰影。

——小河

目錄

前言

【寫給正午的話】

五颱山下金崗庫——三十年後

【特寫】

時間的工匠

失敗者之歌

沮喪的法官

瘋子遇見佛陀 :小河的“音樂肖像”

【隨筆】

柬北無戰事

外婆,以及遠去的世界

縣城人生

我與科幻世界

【玩物】

沉默的竹夫人

我,機器人

此地不宜久留

【個人史】

飯來張口去青海

【視覺】

十三個攝影師的旅途瞬間

【訪談】

張北海 :隻願俠夢不要醒

吳靖:互聯網越發達,言論越少

【故事】

一個山西青年的任逍遙

環球郵輪

六百餘中國人的“甜蜜生活”

風雪聶拉木


精彩書摘

正午的話

文|郭玉潔

正午創辦的時候,媒體正四處唱著哀歌。在政治、資本的意誌下,紙媒關閉、緊縮,新媒體看似時髦卻總是焦慮於盈利模式,媒體人紛紛轉型,更常見的詞是,創業。頻繁變動的年代,人們已經習慣瞭一種臨時狀態:走一步,看一步。如今這種狀態更為焦灼。在這樣的氛圍中,正午存活下來,並贏得好評,實在很難說清多大程度上是讀者厭倦瞭喧嘩,因此辨認齣瞭一個“執拗的低音”?

創辦正午的幾個編輯、記者,之所以留在媒體的逆流,除瞭彆無所長,還因為我們都著迷於非虛構敘事這門技藝——在現實生活、作者和讀者之間,製造齣一個文字的場,三者互相牽引,緊張又優美。這一製造的過程,從發現選題、采訪、研究、寫作、編輯到麵對讀者,現實感和創造性溶於一體,很有挑戰,也很有樂趣。

由此産生的文體,我們簡單地稱為非虛構,而不再纏繞於此前的紛繁命名,紀實、特稿,等等。這意味著,隻要沒有事實層麵的虛構,隻要是好的寫作,不拘任何形式。說到底,最重要的是你為讀者講述瞭什麼,是否言之有物,又是否尋找到瞭閤適的形式。而情書、墓誌銘、學術散文、一次談話、一段口述,都可能是充滿理解力、感受力,在寬廣層麵的非虛構寫作。

這種命名也解放瞭媒體逐漸建立起來的選題等級:官員、商人和熱點優先,成功者的故事優先。有時,我們會撿起其他媒體棄而不用的選題,它們或者是普通人的故事,“不夠重要”,或者是“不像新聞”。盡管這是我們可以感知的現實,盡管寫作者對題材充滿感情,但是因為不“主流”,就有不被講述、進而被遺忘的危險。曆史的書寫,從來如此。

德國作傢君特·格拉斯曾經講述自己為什麼寫作,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母親的錶弟曾經頑強地抵抗納粹突擊隊,堅持到最後一刻,失敗後,他和其他抵抗的民眾“在行刑隊麵前消失瞭”,他的名字再也沒有人提起,成瞭一個不存在的人。格拉斯決心讓他活在自己的寫作裏,在他作品的碎片中,到處長眠著母親心愛的錶弟。

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當中,以遺忘、抹滅大多數故事為代價。今天中國最主要的故事,是馬雲的故事(以及韆韆萬萬個變種)。為瞭抵禦這種單一,我們應該學習講故事。長久地凝視現實,讓被遺忘的復活,賦予普通人尊嚴,以配得上豐富、變幻的中國。

本書所收錄的,就是這些嘗試的例證。

時間的工匠

文|郭玉潔

李方樂個子瘦小,腦袋比起身子來,大瞭一號,腦門尤其大,前額鼓齣一塊,在燈光下發亮,兩側是半寸長的白發。雖然已經72歲,但是走慣長路,行動十分敏捷。說話時有點不好意思似的,他並不直視,但是上海口音的普通話,條理清晰,一樣一樣,按照順序摺好瞭放在腦子裏。年輕時,他必定是個聰明伶俐的工人。

都說上海人門檻精,李方樂錶現齣的是上海人的另一麵:極有分寸。每次見麵之前,一定會電話確認,提前五分鍾到。熱情,卻也絕不過分。有時也會禮貌地露齣小心思:“現在也不興問女士的年齡瞭……”然後歪著腦袋等我迴答。

李方樂不抽煙不打麻將,生活過得簡單。除瞭去同事的公司兼職,賺一份應酬零花的收入,他最大的娛樂,就是看展覽。

每年年初,李方樂請經理上網,把全年的展覽找齣來,他挑齣自己喜歡的,打印齣來,依次去看。這些展覽大部分跟機械有關,機床、模具、太陽能、自行車……一般免費,隻有一次,李方樂花一百塊,看瞭一場遊艇展。同事見他喜歡,送瞭他一張三韆塊的賽車票,是主席颱附近的位子。但是,他看著車以極高的速度在場內轉來轉去,覺得很沒意思。2014年轟動上海的莫奈展,李方樂也看瞭。抽象畫麼,他覺得自己不大喜歡。

2014年,李方樂看得最過癮的一場展覽,是卡地亞的鍾錶展“瞬息·永恒”。

十年前,李方樂曾在上海博物館看過一場卡地亞的展覽。那場展覽以珠寶為主,鍾錶很少,隻占一個櫥窗。李方樂看到一座鍾,形似大門,鍾盤兩邊是兩根白色圓柱,撐起底座和門簷。看標識,這座鍾叫做“門廊”。讓李方樂奇怪的是,一般來說,時針分針背後,總能看到機芯,因為機芯帶動指針的轉動,但是在這座全然透明的鍾盤之中,他隻看到兩根針騰空鏇轉,後麵空無一物。隨便李方樂怎麼找,就是找不到機芯在哪裏。

仔細讀櫥窗邊的說明,李方樂纔知道,這是卡地亞著名的“神秘鍾”。這座鍾的奧妙在於:它打破瞭指針與機芯相連的技術慣例,把指針固定在水晶錶盤上,成為整體,當機芯連接錶盤,帶動錶盤整體轉動,也就帶動瞭分針和秒針。

1912年,工匠莫裏斯·庫埃(Maurice Coüet)製造齣第一座神秘鍾。當時,歐洲的貴族像一百年後上海的退休工人李方樂一樣,圍著神秘鍾,想要找齣這一魔術的謎底。神秘鍾從此成為卡地亞鍾錶的象徵。很長時間內,卡地亞嚴守這一工藝的秘密,就像可口可樂的秘方一樣,讓懸念成為神話的一部分。

一百年後, 李方樂在這個懸念前徘徊不去。到底技術上如何完成呢?櫥窗邊的說明無法令他滿足。他每天琢磨這個問題,連看瞭三天展覽。

2014年,卡地亞鍾錶展宣傳冊的封麵,就是李方樂十年前看過的神秘鍾。不用說,他是一定要去的瞭。

這年夏天並不很熱,霾卻比往年嚴重。卡地亞的展覽選在黃浦江東岸的上海當代博物館,這裏原本是一座電廠,至今仍留著高聳的煙囪,作為標誌。世博會期間,電廠改建為法國館。世博會結束,荒廢瞭兩年之後,改建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這年晚些時候,蔡國強將在黃浦江上放煙火,與此相關的展覽“九級浪”就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齣。

這次展覽,單是“神秘鍾”就來瞭十座。李方樂進瞭珍寶庫,眼睛都要不夠用瞭。更讓他驚喜的是,每隔一兩個禮拜,會有一個工匠從瑞士飛來,在展覽現場演示製錶工藝。演示的環節共有四個:寶石鑲嵌、倒角、機芯組裝、琺琅。其中,寶石鑲嵌、琺琅都是裝飾性的技藝,李方樂並不十分欣賞,機芯組裝也還好,隻有倒角,李方樂最感興趣。

倒角,簡單來講,就是打磨機器零件。它看似一項微末的技藝,卻是高檔和低檔鍾錶的重要區彆之一。高檔鍾錶,零件無論大小,全部精心打磨,錶麵像一麵鏡子,邊緣像一道光。這樣,無論從正麵,還是從透明後蓋看進去,機械與美呈現一體,價格自然也上去瞭。這道工藝雖有機器,卻由手工操作,全憑耐心和經驗。李方樂在國內從未見過,他想,未來也許用得到。

梁瑋是現場的法語翻譯,她對李方樂印象很深。因為演示結束後,一般觀眾都問:這塊錶能賣多少錢?做這樣的錶要花多長時間?但是李方樂上來就問:這用的是什麼工具?能不能讓我看看?

梁瑋記得,李方樂穿白色條紋短袖襯衫,身型瘦小,他說自己是個退休工人,鍾錶愛好者。梁瑋倒覺得,李方樂很有知識分子氣質,很有禮貌,總說謝謝,也總擔心打擾彆人。如果現場人多,李方樂會說,小梁,你們先忙,我等人少的時候再來。但是他對技術的癡迷,韆真萬確屬於工人。

演示倒角的工匠隻有二十多歲,他來自瑞士製錶重鎮拉紹德封,十多歲開始學習製錶。相對於“這塊錶多少錢”一類的問題,他更樂於和李方樂交談。他教李方樂如何使用工具,應該用什麼手勢。傍晚6點半,一天的展覽要結束瞭,李方樂把不懂的問題都記在瞭小本上。

第二天,李方樂不僅帶來瞭問題,還帶來瞭一個塑料袋。他從塑料袋裏拿齣自己做的零件,請工匠示範,然後自己打磨,再請工匠幫他修改。三天下來,工匠說,所有的技法,李方樂都已經學會瞭,隻需要再熟練些。

這次展覽,李方樂去瞭11次,常常等展覽關門纔離開。他學會瞭倒角、得到瑞士工匠的肯定,更加有瞭自信。但是他沒有告訴工匠,這門技術,他要用在自己的機芯上。

最早,李方樂感興趣的並不是鍾錶。

李方樂八歲跟父親到上海,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20歲,他高中畢業,分配到百貨公司係統,做過營業員,倉庫保管員。後來進入文具廠,專門生産圓規。1979年,上海百貨公司將部分鍾錶修理作坊組成鍾錶零件廠,統一承接零件加工業務。李方樂也調到瞭零件廠。

上海開埠以來,就是一切時髦事物的入口。就在“神秘鍾”係列在歐洲問世的時候,上海有瞭亨達利、亨得利,大量進口瑞士鍾錶,浪琴、勞力士、歐米茄……通過上海,銷往徐州、天津、北平等地。鍾,尚可購買零件組裝,但錶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精密機械,是歐洲工匠幾個世紀的智慧纍積而成,當時的中國沒有能力生産,隻能進口。

1949年之後,進口之路幾乎斷瞭。新中國的領導人指示,要“填補空白”,製造中國自己的手錶。但是,當時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沒有圖紙,沒有加工機器,工人們以洋傘骨、綉花針、自行車鋼絲為原材料,進行研製。在這樣的條件下,1955年,天津製造齣“五星”牌手錶,1958年,上海製造齣“上海”牌手錶。之後,這兩座城市分彆成為鍾錶製造的南北中心。

李方樂進入零件廠時,中國的鍾錶行業正在進入最好的時代。“文革”結束,人心有期待。生産力和消費力都在釋放,人們結婚要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一塊上海牌手錶120塊,是工人三四個月的工資—昂貴又夠得著的奢侈品。到1990年,上海鍾錶行業已連續九年每年生産手錶一韆萬支以上,有24傢工廠,一個研究所,20個經銷部門,一所職工大學,一個運輸隊,兩傢閤資企業,全行業在編職工31720人。

零件廠一時壯大,有三百多人。廠裏的工人主要有兩類:一類是1960年代以來鍾錶技校的畢業生,他們好比唱戲的科班齣身;另一類是1949年之前就在鍾錶行工作的老工人,他們熟悉進口錶的結構,能夠仿製大部分零件。在《上海地方誌》裏記載瞭一件事:一位少數民族著名人士,外賓送給他一隻刻有沙特阿拉伯國王頭像的手錶,不慎損壞,彆的地方無法修理。鍾錶零件廠受理後,指派技師畫稿製版,翻新錶麵,重刻頭像,整舊如新,使他非常滿意,贊揚該廠是一傢“鍾錶醫院”。

李方樂不是鍾錶修理工,他是金屬加工車間的機修工。當時,盡管手錶可以國産,機芯、齒輪、遊絲[1]都可以國産,但是製造手錶的關鍵機器全部是瑞士進口。李方樂負責維護、修理機器,也常常去其他鍾錶廠,參觀生産綫上的瑞士設備。他覺得鍾錶修配沒什麼,機器,纔是最復雜最現代的工作。相反,廠裏那些六七十歲的老師傅,還在用十幾歲學徒時的機器,手搖操作,製造零件。他邊看邊想,這實在太土瞭。

1990年代,鍾錶業的好日子結束瞭。市場的蓋子一旦打開,暴風雨就會到來。原來在隔絕和保護下生長的工業體係,很快被衝垮瞭。一方麵,廣州、深圳等地進口零件,組裝廉價的石英錶;另一方麵,昂貴的進口錶、真正的奢侈品終於又來瞭。作為實用物件,市場已經飽和瞭。作為奢侈品、裝飾物,上海手錶沒有競爭力。

1998年,鍾錶零件廠關門。在那前後,鍾錶製造廠、紡織廠、儀錶廠、熱水瓶廠……紛紛關閉。上海曾經是中國的輕工業基地,是好質量的象徵,這一頁沉重地翻過去瞭,頁麵上是一百多萬下崗工人,和社會主義工業的曆史。上海新的野心,將是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和所有的下崗工人一樣,李方樂過瞭一段蠻討厭的日子。55歲的他,每月拿325塊補貼,這是上海最低生活水平。妻子在街道工作,收入不高,他們還要供女兒讀書。同事們各尋齣路,有的去名錶維修店,有的下海做買賣。李方樂靠修理音像設備,撐過瞭許多年。

盡管如此,他對機械、機床仍然有很大的興趣。2000年之後,女兒大學畢業,傢裏經濟好轉,但仍有債務。這時,李方樂在朋友的廠房看到一颱彆人存放待售的機床。他一眼看齣,這是瑞士著名車床“肖彆林”。他請朋友留一留,先不要賣。他四處藉錢,湊足瞭7000塊,加上運費、請客,8000塊,車床到手。李方樂立即動手拆解車床,再重新安裝。在關鍵部位反復瞭無數次,花瞭一兩年,纔完整裝好。拆裝的過程中,他無數次感嘆,這部車床零件加工之精細,對精度考量的縝密,國産機器根本無法相比,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實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零件廠裏,有一位比李方樂年輕十多歲的同事小董,畢業於鍾錶技校,長得五大三粗,李方樂覺得他像山東人,不像上海人。他的手指放在零件旁邊,像拿棍棒的拿著綉花針。但這位同事卻是同一批技校生裏最聰明、技術最好的。下崗後,小董什麼都做,修錶、賣鞋、倒賣水貨鍾錶……一年能賺三十多萬,但是他不甘心,想研發陀飛輪—這是當時最復雜的鍾錶技術之一。小董找來李方樂,幫他做加工設備。

一天,小董叫李方樂去他傢。他說,我讓你看樣東西。他拿齣一座鍾,透明的錶麵之內,機芯排成狹長的一條。這是老牌廠傢積傢的鍾。李方樂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機芯—機芯由一百多個、甚至數百個零件組成,關係復雜。圓形最適宜擺放,所以一般來講,機芯都做成圓形,中國的鍾錶製造也一律如此,溫飽而已,從未有過這樣特彆的設計。李方樂想:原來鍾錶也可以這樣玩,那麼,我也可以試一試。

2007年,他決心動手。

第一步,畫圖紙。他不懂用電腦,畫圖全靠手工。他也沒有設計的經驗,隻能參考原來廠裏的資料,再做改進。在一張工程圖紙上,為瞭能畫齣閤適的弧形,李方樂拿齣早年的功夫,自製瞭一支一米長的圓規。

第二步,他在舊貨市場以十塊一支的價格,買瞭許多上海手錶,把機芯零件拆下來,能用則用,不能用的,再逐一加工。他有一些加工設備,又曾有金屬加工的經驗,但是仍然有些零件,需要花錢去寜波訂製。他存夠錢,就去;沒有,就停一停。停停做做,花瞭一年。機芯做好瞭,但是沒有走動。

2009年,李方樂再次試驗,做齣瞭第二款機芯。形狀不錯,一條長形的夾闆上,布置瞭大大小小的齒輪、遊絲、擺輪。但是上完發條,仍然沒有動靜。這時他纔後悔,當年沒有跟老師傅學習手藝。盡管各類加工他得心應手,但是調試、尋找故障,都是他的短闆。李方樂受到瞭挫摺。

就在那幾年,同事小董患癌癥去世瞭。他沒能做成陀飛輪。他和李方樂所做的,原本應由整個工業體係來支持,最後卻成瞭孤獨的徒勞。

2013年春節,李方樂待在傢裏左右不是,最後下瞭決心。大年初三,他到公司,搬齣設備悶頭搞起來。同事看他已經忙活瞭好幾年,問道,老李,怎麼還沒搞好?李方樂嗬嗬笑道,完成之後,一定請你們吃酒。心裏想的是,這次如果搞不齣來,也就不要搞瞭。他重新研究圖紙,四處找數據,發現原來是齒輪的中心距不對,所以兩隻齒輪咬住瞭不轉。必須要重新製作齒輪。生平第一次,他用上一代師傅留下的“土”機器,手工操作,做瞭兩隻像指甲一樣大小的齒輪,每隻齒輪有84齒。

李方樂的第三個機芯,轉動瞭。他實現瞭自己的許諾,請同事們吃瞭一頓飯。

按照北方話,李方樂會被稱為“李大爺”。他連聲說:“不不不,不要叫我李大爺。”“叫我老李。”他說。最後我們摺中為社會主義時期的稱呼:“李師傅”。

李師傅穿著樸素,同事送的羽絨服,鼕天也不捨得穿,礦泉水瓶子裏泡好瞭茶,塑料袋裏裝瞭他所有的寶貝:機芯、圖紙、眼鏡……他說,他沒有彆的興趣,隻喜歡這個:鍾錶。

李師傅關於鍾錶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展覽和雜誌中來。

1990年代初,他帶女兒去上海商城看瞭一次鍾錶展,看到一件瑞士博物館的藏品,其中有一隻擺輪作360°鏇轉,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陀飛輪。

1999年,他在書報亭看到一本雜誌《名錶之苑》,在雜誌裏,他知道瞭最好的手錶不隻是勞力士、歐米茄。之後,他又看到《名錶論壇》,這本雜誌由香港“錶王”鍾泳麟創辦。鍾泳麟是物質富足時代的玩傢,他懂酒懂美食,名車名筆樣樣都能寫,寫得最多的是腕錶。每隻錶他都能夠講齣機芯、機構、曆史……他說,一個男人必須要有三塊手錶:日常佩戴、運動款和適閤正式場閤的華麗腕錶。而鍾泳麟本人則收藏瞭四百多塊名錶。每天一塊,一年不會重復。

這些錶沒有一塊是李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買瞭一本,丟瞭,隻能再買一本。

評分

一個係列的。值得擁有

評分

喜歡界麵新聞的格調 也很相信他們的齣品~

評分

你休息一星期一麯相送婆婆哦婆婆

評分

好評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

紀實文學的新一代。

評分

喜歡

評分

彆人推薦的,應該還不錯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