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和平時期記憶抗戰,務必重讀《國防論》
★蔣百裏:國民黨兵學一人;《國防論》:中華民國一兵書
★左手《國防論》右手《持久戰》,運籌帷幄、指點江山
內容簡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著名將領蔣百裏為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入侵,緻力於國防理論的研究,發錶瞭一係列文章,並在杭州中央航空學校、廬山軍官訓練團作講演。1937年夏,他將有關文章、講演稿以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內容重新整理編排成書,命名《國防論》,先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印行,後由上海大公報社齣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韆言,隻是告訴大傢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1945年由商務印書館公開發行。《國防論》的主要論點是:一,用空間換時間;二,不畏鯨吞,隻怕蠶食,全麵抗戰;第三,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論述如何建設和改良中國國防體係等理論。要建設國防,必須提前解決兩個問題:如何使國防設備費有益於國民生産的發展;如何能使學理與事實密切地溝通。還擬定瞭建立民軍的三條組織大綱。
作者簡介
蔣百裏,名方震,1882年生。1901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蔡鍔、張孝準並稱“中國三傑”。1912年齣任保定軍校校長。1938年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著有《世界軍事之新趨勢》《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抗戰基本觀念》等。所作《國防論》成為指導國民黨軍隊確立“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抗戰方針的重要文獻。
目錄
第一篇 國防經濟學 .......................................................... 1
導言一 與塞剋脫將軍、佛蘭剋教授談話資料(一) ................ 3
導言二 塞剋脫將軍與佛蘭剋教授之問答(二) ........................ 6
導言三 解決當前國難問題的建議 ........................................... 11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國防趨勢.................................................. 17
第一章 世界軍事之新趨勢 ................................................. 19
第二章 兵學革命與紀律進化 ............................................... 26
第三章 介紹貝當元帥序杜黑《製空論》之戰理 ..................... 35
第四章 張譯魯登道夫《全民族戰爭論》序 ............................. 42
第三篇 從曆史上解釋國防經濟學之基本原則 .............................. 47
第一章 從中國曆史上解釋 ................................................. 49
第二章 從歐洲曆史上解釋 ................................................. 54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國防論.................................................... 61
第一章 政略與戰略(敵與兵)論戰誌之確定 ......................... 63
第二章 國力與武力與兵力 ................................................. 67
第三章 義務徵兵製說明 ................................................... 71
第四章 軍事教育之要旨 ................................................... 79
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國防論.................................................... 89
第一章 裁兵與國防 ....................................................... 91
第二章 軍國主義之衰亡與中國 ............................................ 104
第三章 義務民兵製草案釋義 .............................................. 111
第六篇 中國國防論之始祖................................................... 119
附 錄 .................................................................... 145
附錄一 歐洲大陸英雄之覆轍 .............................................. 147
附錄二 抗戰的基本觀念 .................................................. 150
附錄三 速決與持久 ...................................................... 154
附錄四 抗戰一年之前因與後果 ............................................ 158
附錄五 從國際上觀察各國外交之風格 .................................... 175
附錄六 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 .................................... 180
附錄七 現代文化之由來與新人生觀之成立 ............................ 202
附錄八 蔣百裏先生軼事錄 ............................................... 221
後 記 ..................................................................... 233
精彩書摘
速決與持久
法國戰術傢認為攻擊有兩個基礎條件,一為運動,一為射擊(火力)。飛機齣現以還,技術上的進步一日韆裏,如今空軍已單獨成為一個作戰單位,同時嚮來最缺乏運動性的遲緩的炮兵,經過摩托化並有坦剋戰車的發明以後,它的速度也超過瞭從前幾十倍。空軍的重轟炸機,將來速度可與驅逐機相等,而驅逐機的速度則因人身生理的限製,不能更有多大的進步,所以歐戰後的軍事發展,專在運動性方麵,而火力又是跟隨運動性的增加而增加。
單從戰鬥的工具來說,各國都是嚮著速字上用功夫,因此現代戰術戰略的趨勢,也自然嚮著速決方麵走去。但從整個國傢的立場說來,即所謂全民戰爭的範圍說來,到各國,尤其是持久戰失敗的德國,就注重在“持久”兩字,風行一時的自給主義便是持久戰的根本政策。不過,文章是要從反麵看的,我們不能據此認為各國如今以守勢為國策。須知他們一方麵高談持久,然而各種戰鬥方式,莫不趨嚮速決的方麵,而持久卻是達到速決的一個門徑。
全民戰爭的痛苦是太深瞭,負擔是太重瞭,所以政治傢對於民眾的要求雖為持久,軍事傢對國傢的義務則取速決。不用說空軍戰鬥是速決,海軍戰爭亦然如此,一番會戰可決定全局的勝敗,戰鬥中最有韌強性的就隻有陸戰。然而現在陸戰的工具一天快速一天,陸戰裝備的重心,完全集中在所謂快速師團。它的戰術,亦即它的特性,就在齣奇製勝。再看現在各國的動員律也是朝著速決的方嚮走。德法兩國國境建築的要塞,目的在掩護動員,決不想在那裏死守。當年凡爾敦〔1〕要塞的北方區,正留有一個攻勢地帶。如今德國積極修築高速度行車的國道,也正在守勢中間寄托著一種攻勢。
我們可以說速決主義乃現在實際軍人所追求的目標,這是從這種戰略上的速決中間,發現瞭軍製亦即國力上的持久問題。須知空海兩軍都是以技術的優越而決定戰鬥的勝利。一國的經濟力量,能否與技術上的發明亦步亦趨,乃軍備上一個根本問題。譬如阿比西尼亞戰爭時期的意大利飛機,現在已成為明日黃花,不能與英國競爭,若將這些飛機一律取消,換上一種現在最理想的構造,經濟上不勝負擔;若用局部改良的輪替法,又怕敵方改良得快,將一輩子趕不上人傢。所以現在軍備改良有一個主義,名為“發明唯恐落後,製造唯恐爭先”。就因國力跟不上技術,換一種炮,動輒幾韆門,換一種飛機,動輒幾百架,真所謂擲黃金於虛牝,誰都受不瞭。
掌理國政的人假如輕輕失去瞭軍事優勢的時機,再要重新恢復優勢,至少要待五年或十年以上。照我個人研究,曆史上陸軍的強大,不能保持二十年,空軍強大,不能保持五年,比較上優勢最易持久的還是海軍。這因為主力艦的建造太費時間,而且海上武力又是反映著一國的經濟力量與民族傳統,這並非五年十年的近功。
總之,現在歐洲軍事的方嚮固然趨於速決,而政治的痛苦與經濟的睏難在於不能持久。它們苦心孤詣的經營,便在尋求速決與持久的平衡,要從此中發現一條新路。
他們要求速決,所以不能講持久;速決是目的,持久是手段。
現在拿歐洲這一種實況來研究中國應循的途徑,我們知道歐洲人從速決主義下發現持久的睏難與必要性,至於我們中國目前既需持久作戰,我們就應該在這個決心下,來研究速決的“速”之條件。歐戰法國凡爾敦所以能長久固守的原因,並非由於死守,而在於法國人能利用運動戰的原則,將守軍隨時移動。死守一個陣綫,無論設備如何鞏固,在今日火力下仍可使整個戰綫頃刻毀滅。去年比爾波鐵環的防禦,建築的時間費去九十小時,而摧毀的時間,隻經九小時。
當年法德火力同等,而法國守勢戰尚非扼據一綫的死守,何況火力平常不占優勢的我國?所以在一個持久戰區之內,反而是用瞭運動戰可以達到持久的目的。簡言之,這便是以攻為守。假如拘之於形式上持久的一綫死守,是必然不能達到持久之目的,現在德國有步步為營的退卻法,就是寓死守於運動中。
一支部隊的火力要與運動力等同,沒有運動力的火力,可名為死火力,所以要達到持久固守之目的,應以增加運動性為唯一條件。前方作戰的部隊至少要能夠自己指揮後方的給養。我們裝備完全的兵團差不多與德國步兵團相像。但德國步兵團後方直屬的車輛,就有一百三十輛之多,假如每團加上防禦戰車,更需增加七十餘輛汽車,纔可使一團的火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運用。至於一師作戰單位的大輜重與炮兵輜重都沒有算在其中。
遠適異國不知戰鬥的實際情形,所以一切不敢妄揣,不過我以為我們固然要求持久戰,但其先決條件,便是要使軍備增加運動性,因為我們要以持久為目的,須以速決為手段。
歐洲的問題是久則不速,我們的問題是不速則不久。
介紹貝當元帥序杜黑《製空論》之戰理
我要鄭重介紹這一篇文字,在歐洲就看見此文的德文稿,我不敢驟譯,特請莊仲文兄求得其原本,先以法文原本翻譯,再取德文以為參考。因為法文本來簡潔,而歐洲名將作文,嚮有一字韆鈞之例,所以一字咬不明白,就會以誤傳誤。此篇所譯,雖字義或有未妥處,然其意義總不至於不明白。
何以我對於此文譯稿如此鄭重,因為這是未來戰理,即新戰略之曙光。
欲明未來先談過去,我是先在日本軍隊中研究德國戰術,他們根本是一條路綫,老師教一句記一句,自己尚不會用思想,後來到德國讀瞭德國戰術著述傢巴爾剋的《德法兩國戰術之異同》纔發生對於法國戰術的興趣,纔知道兵法(包括戰術與戰略)有種種的不同,纔知道一國要有一國固有的兵法,不可以盲從,不可硬造。德法兩國戰術的不同,如今不能細說。舉個比方德國是外傢拳,法國是內傢拳,我後來讀瞭曾國藩的《得勝歌》,深深地感覺到湘軍的戰術是有些法國風味。至於國民革命軍戰術的成功,令人完全迴想到拿破侖的散兵縱隊互用戰術。
後來又詳細研究孫子,又感到中國兵法實兼有德法之長,頗發野心,欲會而通之,以建立我中國固有之兵法。但是兩種風度還是絕然不同,如何能夠會通還是睏難。
最近到德國又看見德國的新戰術,纔覺得會通是可能。說也奇怪,如今德國人采用瞭法國戰術,法國人卻有些德國風味。
現在德國軍人開口閉口總是說“重點”,一個連長的口頭命令,也要指明白重點在那裏,又有所謂步步為營法不僅是前進攻擊,而且背進退卻也是一步一步。這多是從前沒有的。而塞剋脫將軍,所主張空軍和地上部隊(即陸海軍)同時的攻擊,實在是法國當年支隊戰術的變相。所謂支隊戰術者,是諸兵聯閤的一部隊,突進於主力之前,一方破壞敵人的交通及前進,一方是掩護自己主力的集中和運動之秘密(這是弱國對強國唯一取勝條件)。而法國軍事專傢,近來也承認包翼運動(以前是中央突破)之可以得最大效果(唯優勢纔能包翼)。
所以我現在得到瞭一個綜閤原則。
(1)兵法的確定是必要的(確定是預備將來)。
(2)兵法的固定是不可的(固定是固守舊習),而“不為”與“遲疑”是兵法之大戒。
杜黑將軍的著作,在十年中擾動瞭意大利軍界,對於這個新戰理的辯論,成瞭一個很可珍貴的教訓。但他隻有幾個迴聲侵入法國,所以在法國對於此問題,不過有片段的研究,整個的原理尚沒有認識。
原理的根本和論戰的結果,由伏幾安上校很明瞭地發錶瞭,他將新的研究和反省的資料,供給於擬問未來戰爭狀態為如何的大眾。
杜黑的推論,雖然采取革命態度——將已經公認之原則,加以重新估值——但他的理論根據,仍舊是很切閤於傳統的。結論或者歧異,他的齣發點和方法是正確的。
他說“總是武器的威力決定瞭戰爭的方式”,所以一種完全新式的武器——飛機——的齣現,將幾韆年以來的戰爭概念推翻瞭。
他理論的根本動嚮是在尋找戰爭的最大效率,這個效率要嚮最高階段上去尋,就是要嚮國傢整個的武力上求得其效率之極限。
關於陸海空軍專門的特殊的情形,在理論中排除瞭,對於某種武力問題,一定要等整個問題解決瞭方纔討論。整個原理在先將各種武力的任務規定,從這裏再決定它們的組織。
空軍可以使用於各種範圍即幫助各種戰鬥分子——陸、海、防空——以外,他又能在敵國領土上獨立作戰,發生直接的作戰效果,所以空軍應組成總預備隊使適閤於各種活動。
戰爭的任務有二種:
(一)守禦的任務,其目的在破壞敵人之勝利。
(二)攻擊的任務,其目的在自己求得勝利。
守禦有瞭充分的工具,則其餘整個的武力可以運用於決勝的攻擊。其原則在“集中全力於決勝點”。杜黑選擇瞭空中攻擊方法,因為飛機是絕對的攻擊工具,無法用於防禦的,在這基礎上建設瞭他的理論,所以各種武力的價值不能不重新估定。
最高司令部要完全改組。國傢武力分為四種: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都應當放在一個司令之下,由他來負它們的分配之責。各方麵軍的指揮部,受命於最高總司令部,依它們的任務,適當的取得所要的工具。照這樣纔能使作戰嚮唯一的目的上進行。各軍的任務,何者應攻,何者應守,應以國傢整個形勢上著想,而統一於一個最後目的之下。
嚮來各自獨立作戰的陸、海、空軍的聯閤行動,是取消瞭,現在不是“聯閤”,是“統一”瞭。力量不分散,都指嚮同一目的,他們可以發揮最大效能。
杜黑所采配閤方法是將陸軍和海軍定為防禦的,而以攻擊任務專責之空軍。這是所謂“武力的經濟使用”原則之直接應用和擴大。空軍攻擊的目標至為遠大,他緻力於減弱敵人的戰爭潛能,不僅攻擊武力本身,且攻擊武力的根本,他的目標是在敵人的土地上。對於敵人的空軍,空軍遠徵隊自己具備有組織的火力可以自衛。
全部組織的目的在使四種武力適宜於完成他們的使命。
這便是杜黑原理的結論,看起來是革命的,或至少有點
邪氣。
是否需要將一切先期決定?能否在需要之際再行決斷?換一句話說,戰爭是否需要有原理?
拿破侖說:“每一動作應該依據一個方式,僥幸是不能成功的。”等候,退到需要時再取決斷,是永遠跟著敵人跑,製於人而不能製人。況且對於武力組織的各種論斷,(軍製)當然須根據於各種武力使用的整個概念(作戰)。所謂“維持現狀”就是等於沒有理論,等於軍人所犯忌的“不為”與“遲疑”。
一個戰爭原理的成立有沒有危險?戰爭同時是科學,也是藝術,他的性質是須經試驗的,但是在和平時代,試驗是不可能。我們會不會走到錯路上去?因開戰時的幾次接觸而將原有理論推翻是不是比原來沒有原理更危險?原始錯誤的危險是真實的,然而不該因怕走錯路而引起反對原理的思想。我們應該審慎周詳再定原理以減少危險性。
一個戰理的目的是在規定各種武力運用的通則,從此尋齣最好的武力組織。運用和組織之原則,是用最少限度的犧牲得到最大勝利。因為敵人也是在尋求有利於他的同樣目的,所以應將追求的目的——勝利——分成二個目的。
(一)破壞敵人的勝利(先為不可勝)。
(二)自己得到勝利(以待敵之可勝)。
或者說:先抵抗,後剋服。
第一目的是反抗敵人的企圖而保障國土和戰爭潛能。有瞭上述保障時方纔可以進行第二目的。倘使不顧保障即尋求勝利,這是孤注一擲。
在任何情形下先要有充分的保障(即先為不可勝),對於這個問題是毫無疑義的,保障在原理上決無錯誤,唯一的問題是不要對於保障的效能計算錯誤(如築一要塞自以為可以支持半年,結果卻被敵人一個月攻破瞭),地上和海上的防禦武器,在大戰中已有改進,戰後更加進步。
原理的錯誤,或許在第二目的,即在對於攻擊方法的選擇,但是這錯誤自有限度,即使錯誤,因為保障方麵是充分的,將來也不發生妨害。
今日的戰爭不但將職業軍隊運用,並且需要有全部資力和有自信力的民族參加。一個能決勝的攻擊,不但以破壞武力為目的,並要以破壞敵人後方民族中心為目的。要用地麵的武力達到這個目的,一定先要擊破敵人的抵抗武力。飛機則相反,可以超越一切障礙,任意攻擊地麵武力或對方空軍,並且打擊整個敵國,他的資源,他的自信力。所以空軍是良好的攻擊武力。他的優越的性質是由於本身和空間發生的。空間是蒼茫,不易捉摸,他在地麵海麵之上,不能為地麵海麵所阻隔。
所以人們總是依據武器技術上的功能,而決定戰爭的動作。在彆一方麵須注意的,是可使用的武力,總是有限的,所以戰理上應當決定攻擊動作的方式,及其活動範圍。因為到處取攻勢是不可能的。
舊原則:“以強攻弱”,仍是有價值的,更是適閤於空中戰鬥。舊原則“集主力於決勝點”的意義還要擴大,它推衍到將各種可用的武力來取攻勢。盡防禦任務的,隻限於安全上必不可缺的一部。
若有一個閤理的最高組織,可以避免資源的耗費和能力的分散。使用和組織的效能應該在最高階段覓取。正是在這個階段上需要軍政和軍令組織。所以應有統一的軍政部和整個武力的總司令部。
杜黑曾經深刻的研究過這許多問題,他很正確的將這許多問題安排好。有幾個問題,他盡瞭巨大的貢獻。他確是第一個人能將許多軍事問題,清楚明白地在閤理方式上成立瞭。
問題的答案未必有絕對普遍性,他是為意大利求答案的。所以不可將他們全部移用於彆國。我們不應放棄對某一情況的研究。杜黑也說過:“應該用自由的頭腦來解決問題。”
但是原理的整個研究錶示瞭它有許多普遍的性質。不要在某一方麵任性攻擊,除非自己已有普遍的充分保障。先解決整個問題,再研究各種武力的特殊問題。在整個武力的最高階段上組織統一的軍政和軍令部。這都是普遍的真理,此外尚有若乾條。所以杜黑原理的研究,政治傢和軍人應該同樣注意。軍事智識之活動在大戰後是很可觀的。新的理論在各處發生。英國的富來鼓吹機械化,德國的塞剋特成立新理論,使空中攻擊和職業陸軍的攻擊同時施行。
杜黑預定地麵防守以便空中攻擊。在戰後許多理論傢中隻有他成立一整個製度,在全局上有很堅固的組織並且在局部方麵有詳細的研究,隻有他成立一個精確的原則以決定各種武力之比例。
杜黑的研究是值得深思熟考的,他是新思想的無窮泉源。他所建的可驚的原理一定可以影響明日的局勢。在齣發點和方法上是完全正統的。在結論上則為反叛的。不要輕忽的將他看作烏托主義者或夢囈傢,或許在將來將他看成為一個先知先覺者呢。
……
前言/序言
我們的戰爭觀:不好戰!不畏戰!決戰必勝!
——寫在《戰爭論》叢書齣版之際
馬剋思曾說,戰爭是推動人類文明前行的火車頭。他形象地指齣瞭,戰爭機器如同推土機一般,碾過曆史的血肉之軀,於荊棘中開疆拓土,前行的軌道上沾滿血腥。生命在戰爭麵前是那麼地脆弱。殘忍,是戰爭誕生以來形成的秉性。戰爭同暴力幾乎就是一對同義詞,暴力是戰爭的本質屬性,也是馬剋思主義的戰爭觀。即使進入現代戰爭模式之中,諸如貿易戰、金融
戰爭論叢書:國防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戰爭論叢書:國防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