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正式出版的一本巴刻的著作。
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软弱是我们千方百计要隐藏和否认的,甚至是可耻的。然而对于基督徒,软弱却是通往生命之道。智慧的人生导师巴刻在本书中结合圣经的真理和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唯有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软弱,并倚靠上帝的大能,才能成为真正刚强的人。在这里,你会找到一条从灰心失望走向自由喜乐的道路。
目录
第一章关于软弱
第二章基督与基督徒的呼召
第三章基督与基督徒的奉献
第四章基督与基督徒的盼望
索引
经文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关于软弱
主耶和华,求你引领,
走过今世旷野路。
我本软弱……
——威廉斯(William Williams)
强者与弱者
米尔恩(A.A.Milne)写的小熊维尼系列故事引人入胜,在《小熊维尼的房子》(The House at Pooh Corner)里,爱操心的康卡太太出场了,在她看来,天真活泼的小豆必须按时吃强健素,这可是件头等大事。为什么?自然是为了能长得强壮。强壮包括哪些方面?身体素质、道德水准和人际关系,都有强弱之分。搬得动重物、不向错谬妥协、坚决维护正义、能带领一个群体,都是强壮的表现。强壮,就是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带来改变。强壮的人有影响力,一旦发挥出来,就能改变他所处的环境。人们会因为某人所拥有的能力和成就而尊重他。康卡太太盼望小豆长得强壮,父母对孩子、老师和教练对学生,无不如此——都希望他们有能力和作为。
这乃是属世的方式,不过有时上帝也会这样做,正如下面圣经中的这些劝勉所反映出来的:
· 上帝对摩西的接班人约书亚说: “你当刚强壮胆”(书1: 6—7,9),连说三遍表示强调。
· 保罗让以弗所的信徒为属灵争战做好准备: “你们要靠着主,倚赖他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弗6: 10)
· 保罗勉励提摩太承担保罗所按立的牧职: “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提后2: 1)
显然,灵命强壮是应当的,别无选择。
可是,进一步想: 为什么会有这些劝勉?是为了要除掉原本存在的软弱无力感。或许,约书亚听到上帝的话、提摩太读了保罗的信,内心都深感恐惧。接替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接替保罗建立教会,都是艰巨的任务。这两人感到难以胜任,这不足为怪。换句话说,他们两人都感到软弱。若不是从上帝那里得力,他们也必定会力不从心。
什么是软弱?其核心就是无力感。体弱,是指身体缺乏活力或健康,因此搬不动家具或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智力水平弱,是指无力从事某些脑力劳动,例如C.S.路易斯对数学几乎一窍不通,我本人也是如此。
性格软弱,是指缺少决断力,不够坚定,缺乏自尊,没有领导力。处于弱势,是指缺少必要的资源去推动和影响局面。人际关系的软弱,是指无力带领和引导——有些父母和牧者也有这样的软弱。每一天我们都会不断感受到周围人的软弱和不足。
史努比卡通故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查理·布朗看上去闷闷不乐,露西问他有什么心事,查理说: “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露西说: “噢,不用担心,很多人都这么想。”查理说: “啊?人们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吗?”“不,”露西说,“很多人都觉得你不如别人。”我欣赏表达中流露出的机敏,我也为这段话令我忍俊不禁而感到惭愧。我知道,对有些人来说,这个笑话是残忍的,一点也不好笑,毫无同理心。露西这个极品女孩,故意捉弄苦闷的查理,暗示查理他悲惨的自我评价千真万确。但从这个笑话可以看出,
自以为刚强的人,是多么容易在别人本已脆弱的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倘若软弱的人不那么痛恨自己的软弱,这个笑话也就不好笑了;那些丝毫也不感到软弱的人,在与他人的讨论或交流中,若能更小心地克制自己,世上的痛苦也会减少许多。
软弱感常与失败感联系在一起,有时是软弱感导致失败感,有时则是相反。过往的失败好像黑云,笼罩着当前的目标,让人难免再度失败。而基督信仰,赐给我们坚实的盼望,应许随时会帮助我们,似乎应该能驱散一切恐惧和担忧,但事实上却不总是如此。一位信徒需要鼓励时,其他信徒本应及时鼓励他,而事实上他人的鼓励并不总是及时的和足够的。
实情是,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属灵的事上,我们都是软弱不足的,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点。罪伤害了所有的人际关系,让我们都陷于无能的境地。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有限,这一认识会在我们里面生出谦卑和对自我的不信任,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无法自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关口,我们都需要倚靠基督,我们的主和救主,需要操练这种倚靠,直至养成属灵的习惯,好能领会保罗所领会的,“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 10)对此,我会在本书的后面再详细地谈。
……
前言/序言
我的写作生涯
(代中文版序)
时不时有人会请教我:如何成为一名作家。梦想着出书的人以为我曾经与他们一样想当作家,而且找到了某种神奇的套路把书写出来。但我想,我的回答会让他们失望,因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作家(我成为作家是出于神意的偶然)。我能帮助他们的,最多是解释我实际辛苦写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那么我学到了什么?不过是三条规则而已。,有些值得说的话(或值得呈现的内容——若是写小说、传记或历史著作)。第二,了解你的目标读者,即你写作的对象,并且不断问自己:这人对你刚写下的文字会作何反应?第三,在你思想和写作主题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让句子简短易懂,栩栩如生。这些是写作的沟通技巧,世上没有什么神奇套路,可以使你精通此道;只有不断自我批评并付出辛劳,方可做到这一点。
我开始出书的过程说明了这一点。回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英国,福音派信仰正受到新教自由派领袖的攻击。他们将福音派信仰称为基要主义(英国福音派人士决不会用这词自表身份),他们批评它,说它缺乏学术水准,说它褊狭,因此在教会内外影响恶劣。我曾被邀请在一次主题为“狭隘思想抑或狭窄道路?”(Narrow Mind or Narrow Way?)的会议上发言,回击这种批判。会后不久,会议组织者寄来我的发言记录,请我将它变成一篇六千字的小册子发表。但我希望让自己对圣经权威的声明足够有说服力,并且把批评者纳入目标读者之列,在他们面前提出论据,清楚指出他们的错误,因此就需要长得多的篇幅。最终出版的是一篇六万字的论文,出版社给它定名为《基要主义与神的道》(“Fundamentalism”and the Word of God)。这个书名使我的写作看似在回应当时一本流行的批评性著作《基要主义与神的教会》(Fundamentalism and the Church of God)。这本书销量很大,我想这是该书主题使然,而且目前仍在印行。从那时开始,许多出版社一直请我为他们写书。
回溯1958年《基要主义与神的道》出版以来我的作品,我发现可以分为四类。它们论述的是我作为基督徒、牧师和神学教师生涯中主要关注的内容。对每一方面,我会稍加阐述。
1. 圣经的权威。圣经正典都是上帝的默示;当每一条圣经教导按其自然含义来理解,当所有圣经教导合成文献所要求的连贯整体的时候,圣经教导就是从上帝而来的真理,由上帝赐下,为了塑造我们的信仰,引导我们的生活;许多世纪前圣经作者奉上帝的名向他们同时代人所说的话,上帝每一刻都在向我们说。在现代之前,教会一致接受这些信念。小时候我并不相信这些,但在我1944年归信后不久,上帝就使我对这一点确信无疑。从那日直到如今,我一直努力捍卫和宣告圣经的权威。我把这一点看作是一切纯正神学、一切忠心讲道、一切真基督徒的信念与生活、一切真敬拜,以及信徒一切确据和盼望的基础性原则。加尔文以下这番话,对此问题的本质作了经典陈述:
那些内心被圣灵教导的人都真正地倚靠圣经,而圣经则是自我印证的……我们应当确信圣经的教导,而这确信是借着圣灵的印证而得的……我们确信(就好像我们直接仰望上帝自己的威严那样)人的传教事工传给我们的话语也完全是从上帝口中出来的……在此我所说的是每一位信徒内心的经验,虽然我的言语无法贴切地描述。(《基督教要义》 I:7:5)
除了《基要主义与神的道》,我写的《神已经说话》(God Has Spoken)、《恩典与能力》(Grace and Power)、《字里藏珍》(God�餾 Words)这几本书,以及许多文章和小册子,都在努力确立这一立场:正统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是教导上帝笔之于书的话语,上帝的话语将关于基督的全备真理呈现在我们眼前。
2. 基督徒生活。成为真正的基督徒之初,我就感受到一些压力:我们应如何加深人与上帝的关系?今天这些问题被称为灵性问题:人如何能更好地与上帝同行?更讨上帝喜悦?更经常与上帝相交?更有力地抵挡试探?更在恩典中长进?被圣灵充满?等等。我慢慢发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教会,这些已经变成不那么受关注的问题,而我想要呼吁人们重新关注这些问题。出于这种关切,我写了《重寻圣洁》(Rediscovering Holiness)、《活在圣灵中》(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软弱之道》(Weakness is the Way)、《喜乐终老》(Finishing Our Course with Joy),还有三本与卡罗琳·尼斯特伦(Carolyn Nystrom)合写的著作:《信有蓝天》(Never Beyond Hope)、《点燃祷告之火》(Praying)和《寻求引导》(The Will of God,初版时书名为《保守我,引导我》[Guard Us,Guide Us])。
3. 清教徒传统。在我基督徒人生的开始阶段,出于闲暇时的兴趣,我读了一本小书,作者是十七世纪的约翰·欧文,此人我之前从未听闻。这本小书的标题是:《论治死信徒身上的罪》(Of the Mortification of Sin in Believers)。它讨论了一个当时困扰我的难题,但从标题我却看不出来(因他用的“治死”一词,当时我感到很陌生)。阅读本书使我的许多思想得到重整,让我看到我需要认识和践行的许多事,是我从前根本不知道的,因对我进行门徒培训的人从未提过这些事情。这经历令我深信,在基督徒灵修这个领域,清教徒是遭人遗忘的大师,而当代的导师经常在这方面不知头绪,我要承认,我如今仍是这么认为。在进一步研究清教徒灵修作品的过程中,我自己获益匪浅,并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了研究著作。我盼望这些作品可以让这些清教徒牧师为人所知,让人看到书中所包含的智慧,并知道我们今日如何、为何需要这智慧。这一类作品有《寻求敬虔》(A Quest for Godliness,本书是对清教徒卓越之处的纵览,在英国以《置身上帝的巨人中间》[ Among God�餾 Giants]为题出版)、《清教徒肖像》(The Puritans,对主要清教徒牧师的描述)、《理查德·巴克斯特思想中关乎人之救赎和恢复的观念》(The Redemp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an in the thought of Richard Baxter),以及《圣化的伤恸》(A Grief Sanctified,我编著的巴克斯特关于丧妻之痛的感人回忆录,附带论述清教徒理想婚姻和清教徒处理伤恸的文章)。我继续对清教徒推崇有加,视他们为基督教界与上帝相交的卓越导师。
4. 要理问答和要理问答教育。要理问答是使人作主门徒的一个层面,不管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新教(更正教)人士忽视这种教育已逾一个世纪。结果就是,今天整体会众的信仰教育严重不足,令人悲叹。诚然,近年来查经小组在各间教会蓬勃兴起,但这与要理问答教育是两回事,它们并没有同样的教育果效。所谓要理问答,即对教会成员和慕道友就教会所领受的圣经信仰进行系统的教导,这是基督教最初几个世纪各地通行的做法。这一传统在改教家和清教徒的年代再次被恢复,那时许多优秀的要理问答得以印行发表。今天我们需要重拾这种做法——我心怀感恩地留意到,人们好像已经开始做这事。我在侍奉初期认识到这种需要,因此写了几本书。我盼望这些书能够成为恢复要理问答教育所使用的资料。它们包括《在基督里长进》(Growing in Christ,本书是
对使徒信经、主祷文、十诫和洗礼之约的基本诠释)、《基督徒须知》(I Want to be a Christian,这是前一本书的一个早期版本)、《认识神》(Knowing God)、《认识基督教信仰》(Knowing Christianity)、《简明神学》(Concise Theology)、《虔敬的奥秘》(Taking God Seriously)。另外还有与盖里·帕雷特(Gary Parrett)合著的《立定根基》(Grounded in the Gospel,这是一本研究要理问答原则和步骤的书)。最近我也有幸和一些人一起为北美圣公会联会(the Anglican Communion in North America)撰写一份全面的新版要理问答,其标题为《做个基督徒》(To Be a Christian)。只要一息尚存,我会继续为此大声疾呼:在所有教会重新开展针对每一个会友(不分老少)的要理问答教育。
巴刻
软弱之道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软弱之道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