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公元前2000年是个重要的节点。从陶寺遗址由盛转衰开始,打开了公元前2000年故事的序幕。
重大事件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对黄河河道的变迁、大禹治水等事件的分析,突出了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对早期的中国——二里头的描述。异彩纷呈的考古发现,国家文明的曙光。
二里头对周边文明的广域辐射——内圣而外王。真正的王朝气象对外的影响。
内容简介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期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早期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早期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王朝——夏王朝的诞生。
作者简介
许宏,1962年生,辽宁省盖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偃师二里头遗址研究》、《*早的中国》等。
他是二里头考古队的第三代队长。
他是将二里头展示在公众面前的考古学者,也是将“早期的中国”推到世界面前的考古学者。
他是一位能为大家讲历史故事的考古学者。
他是一位在微博上为大家解答问题的考古学者。
他说:“考古,让成人年轻,让青年成熟。”
许宏,生于196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关注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早年曾在日本驹泽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接手二里头遗址领队的工作之后,将城市考古学的一些方法运用到该遗址的发掘研究中,对遗址区域进行了统一探查和发掘,使得宫殿区完整重现、二里头遗址整体布局的再现,以及发现了中华龙等重要的遗物。如果说前人的工作成绩重在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的话,那么许宏先生的成绩则是成功复原了二里头都邑的布局,并进一步复原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更加接近于历史真相了。
近年来,除了继续主持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之外,大量致力于公众考古学的工作。2009年作者出版了《*早的中国》一书;在新浪微博上设立了#考古微问答#版块,迅速提高了知名度,目前拥有粉丝11万多。在北京、上海和郑州等均曾经举行过公众考古学方面的讲座,反响热烈。前不久作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推荐者参加了广西师大理想国的新书推介活动,提问者众多,广受欢迎。
精彩书评
★这才叫“公共考古”
——婆罗星
目录
解题
一陶寺的兴衰
陶寺“革命”了
都城与阴宅的排场
龙盘、鼍鼓和特磬
“革命”导致失忆?
“拿来主义”的硕果
大邑小国
小铜器的大问题
是字吗?什么字?
寻“夏墟”找到陶寺
禹都乎?尧都乎?
衰亡的谜团与意义
二嵩山的动向
“地理王国”出中原
两大集团
林立的聚落群
扑朔迷离话城址
城邑分布有玄机
危险来自邻人?
近看大邑王城岗
“王城”是怎样造出的
大洪水,传说还是史实
大禹在哪儿治水?
“王城”下游有大邑
大邑瓦店的气派
方正城池的由来
“贵族社区”平粮台
不可小瞧古城寨
暴力:现象与动因
三新砦的发轫
新砦的分量
众说纷纭话新砦
困惑与收获
从围垣到环壕
铜礼器的讯息
古书中“挖”出铜鬶
龙形象,权贵的秘符?
墨玉璋的来龙去脉
那年月,有国家吗?
逐鹿何以在中原
四大邑二里头
山北的政治图景
二里头人从何而来?
此洛河非彼洛河
一水冲三都
“半岛”上的新居民
都邑大建设
走向全盛
持续辉煌与都邑终结
不堪重负的陶器
难哉,一刀断夏商
五中原与中国
文化大扩张
二里头国家的“疆域”
“畿外”的殖民据点?
长江边的“飞地”
铜与盐,扩张的动因?
国家群与“国上之国”
软实力催生“中国”世界
余论
精彩书摘
“革命”导致失忆?
值得注意的是,陶寺贵族墓葬所显现的这套礼仪制度,既有日后被三代王朝文明继承下来的,也有大量就此失传成为绝响的。
回观夏商周三代更替,尽管是伤筋动骨的改朝换代,但诚如孔老夫子总结的那样,“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下一个朝代对于上代,继承是主流。而始于二里头的三代王朝对陶寺礼制的扬弃,是否要归因于这场内部革命对旧传统的“砸烂”,从而导致了文化上的失忆?想来意味深长。
陶寺大墓的随葬品一般都有一二百件,包括由彩绘(漆)木器、彩绘陶器及玉石器组成的成组家具、炊器、食器、酒器、盛贮器、武器、工具、乐器和装饰品以及以猪为主的牲体等等,随葬的礼乐器中又以蟠龙纹大陶盘、鼍鼓和特磬最引人注目,已如前述。后来商周贵族使用的礼、乐器,有不少在陶寺都邑已经现身。
但与三代礼器群相比,它又有些较显著的特点。首先这些礼器都不是用青铜来制作的,因此有学者称其为“前铜礼器”。此时的陶寺都邑已经在使用铜器,但还没有用青铜来制作礼器。关于这一点下面还要专门谈及。
陶寺“前铜礼器”群的第二个特点,是礼器组合种类齐全,还存在以量取胜的倾向,食器、酒器、乐器、兵器、工具都是成套出现,看不出“重酒好酒”的倾向。这也大大不同于后来二里头至殷墟王朝以酒器为主的“酒文化”礼器组合。
前述独木船棺的特殊葬具,以及有棺无椁(套于棺外的大棺)的简单葬具,到了三代王朝时期也被复杂的成套棺椁所取代。
尽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但各等级的墓又同处于一处墓地,并不见殷墟那样独立的王陵区。甚至,几乎所有居民都被囊括进一个大的城圈。这种“全民性”,使我们对陶寺社会的进化程度也无法作过高的估计。
与后世的三代王朝相比,这些现象或者是原始性的显现,或者是区域和不同族群问文化特征的差异。
无论如何,陶寺和同时代其他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人群问明确的等级划分以及“前铜礼器”群的存在,说明在中原及其周边各地域社会中,作为早期复杂化社会建立新秩序的重要支柱,礼制已经初现于世。但各区域社会的“前铜礼器”各有特色,尚未形成跨地域的统一定制,表明各区域社会尚处于礼制形成的初期阶段。正是这些人类群团的持续竞争与交流影响,奠定了后来华夏礼乐文明的基础。
由于陶寺晚期社会“金字塔”塔尖的折断和贵族传统的中断(这一时期尚未发现社会上层的遗存,能随葬几件玉器的墓主人已属较高层级),三代王朝诞生前后向其汲取养分的程度或许也受到了影响。
“拿来主义”的硕果
细究陶寺“前铜礼器”群来源之复杂,不能不令人惊叹。
……
前言/序言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