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叔本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15
教育家叔本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德国哲学家尼采21岁(大学二年级)时读了叔本华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着魔般陷入极度亢奋,内心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在这本书里,每一行字都在呼喊放弃、否定、听天由命;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面镜子,其中无与伦比地映现了世界、人生和我自己的心境”。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契合了生性敏感忧郁的尼采的心境。1874年尼采写了《教育家叔本华》,这时他30岁,刚刚开始哲学研究活动,遇到了重重障碍,他的研究成果遭遇了学术界的愤怒和沉默。他需要一个勉励自己继续研究哲学的信心和榜样,他发现了与他有过相似命运的德国另一位哲学家叔本华。
在这本书中,尼采以叔本华为例,充满激情地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家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他把叔本华作为他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写入该书的是我的内在的经历,我的生成。尤其是我的誓愿”。作为唯意志论的继承者,尼采分八个部分阐述了成为你自己且获得更高的自我、肯定人生的意义、哲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且具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等观点,确切的说是阐述了“教育家尼采”的思想。书中谈到较多的不是叔本华的教诲,而是哲学家和理想青年的自我教育。
尼采走上真诚探讨人生意义的哲学之路的引路人是叔本华,尼采说过“在读完叔本华的书的第一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所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为止;他所说的每一个字词我都要听。”但尼采没有停留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他在承认人生本无意义的前提下仍肯定了人生,给人生创造一种意义。他沿着这条路,建立了有别于叔本华的自己的哲学体系。
尼采以叔本华为例,充满激情地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家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他把叔本华作为他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写入该书的是我的内在的经历,我的生成。尤其是我的誓愿”。作为唯意志论的继承者,尼采分八个部分阐述了成为你自己且获得更高的自我、肯定人生的意义、哲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且具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等观点,确切的说是阐述了“教育家尼采”的思想。
尼采,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作家,有影响的现代思想家之一,杰出的德语散文作家。如果没有尼采,20世纪的哲学、神学和心理学的历史就难以理解。他多次试图揭示对一代代神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有着深刻影响的传统的西方宗教、道德和哲学的根本动机。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太有人性的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你的教育者,除了能够成为你的解放者以外,别无其他。这就是一切教育的秘密:教育并不是要借给你一个蜡做的假鼻或者某一义肢,或者一副提高视力的眼镜一类。能够提供这些的,只是貌似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就是清理掉所有的杂草、垃圾,还有那些啃吃、伤害植物幼苗的蛇虫鼠蚁;教育,就是施予光线和温暖,就是夜雨的润物细无声,是模仿、敬畏和顺应大自然……
叔本华的犁头在现代人的土地上挖掘以后,就再没有其他更深的犁沟了。
——尼采
译者序001
教育家叔本华001
1 001
2 007
3 018
4 035
5 050
6 060
7 084
8 093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112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138
一个去过许多国家、见闻遍及多个大洲的旅行者,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人的哪种特性,是他到处都可反复见到的?他的回答是:人们都有懒惰的倾向。在很多人看来,他要这样说才更加准确:人们都是胆怯的。他们躲藏在风俗和舆论的背后。从根本上,每个人都知道得很清楚:他(她)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就只来这世上一次,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如此奇特的偶然机会,能够把那奇妙的各种各样的混杂成分,组合而成一个像他(她)现在那样的单独体。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把这个道理隐藏起来,就像隐藏一桩亏心事。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害怕那些要求他循规蹈矩、把自己用习俗裹得严严实实的邻人。到底是什么迫使一个人害怕其邻人、迫使他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与群体保持协调一致,而不会感受到自身的喜悦?或许是羞怯吧——对于少数零星者而言。对于绝大多数的人,那是因为懒散 、惰性,一句话,就是那旅行者所说的懒惰。这位旅行者是说对了:人们是懒惰更甚于胆怯,最害怕的就是那种无条件的和赤裸裸的诚实所带来的负担。唯独艺术家才憎恨人们这种模仿他人的举止、喜欢拾人牙慧以显摆,等等的懒散行为;他们揭露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秘密和愧疚良心,揭示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迹; 艺术家敢于向我们显示人自身的样子,甚至每一块肌肉的运动,都是那样的独特;还有就是,这独特、连贯和一致的一个人,是美丽的,是值得观赏的,其新颖和难以置信,就像大自然的每一个作品,完全不会让人沉闷。伟大思想家在鄙视人类的时候,那只是鄙视人类的懒惰,因为正是这懒惰的缘故,人类看上去就像是工厂出的批量制作,无足轻重,不值得与之接触和交往。每个人,如果他不愿意成为这从属芸芸众生的一员,那他就只需要不再懒散、随便和得过且过地对待自己;他就需要听从自己良心的这一呼喊:做回你自己吧!所有这一切,你现在所做的、所欲望的、所认为的——这些都不是你!每个年轻的灵魂,在白天,在黑夜,都听见这一良心的呼喊,并为此而颤抖;因为一旦想到能够获得真正的解放,他们也就隐约感觉到了那自恒久以来就已经确定了要给予他们的那一份快乐。但只要他们仍然禁锢于舆论、看法和恐惧的锁链,那真要获得这一份快乐的话,终究是无能为力的。而没有了这一解放,生活将是多么没有意思,多么绝望! 一个人,如果回避和躲开天生之我才,只顾着左、右、后面和四周偷看,那就再没有比这个人更加乏味和更加让人反感的大自然作品了。到最后,我们就再无法抓捏到这个人了,因为这个人已是没有内核的外壳,是一套腐烂的、涂上了色彩、用风吹鼓起来的衣服,是一个经过打扮,但却不会让人害怕,更不会引起别人同情的幽灵。 人们说得对:那些懒惰之人就是在谋杀时间。这样的话,我们就真的要担心了,担心这样的一个把其解救寄托于大众舆论(亦即寄托于人们的懒惰)的时期,终有一天是要真正被谋杀掉的——我的意思是,这样的时期,终将从生活真正获得解放的历史中抹去。以后的人,将会多么反感研究这一时代的遗产,因为统治这一时代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被公众舆论控制着头脑的貌似的人。所以,我们的这一时代,对于将来的某一后世来说,或许是最黑暗和最不为人知的,因为这一时代有可能是历史长河中最非人性的。走在我们城市的崭新街道上,我在想,那些受公众舆论控制的一代人,他们建造起来的可怕屋子,过一百年以后,就再不会存留下来。正如那些屋子建造者头脑中的公众舆论,也一样将灰飞烟灭。相比之下,那些并不觉得自己就是这时代中的一员的人,却是多么地充满希望,因为假如他们真的就是这时代中的一员的话,他们就致力于杀掉那时间,并与此时代一同沉沦。事实却是:这些人是要唤回这时代的活力,在这活力中持续存活。但就算我们不会指望将来什么,我们这奇妙的、恰恰就在这现时此刻的存在,也会最强有力地鼓动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和法则而生活;因为我们的存在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我们恰好就生活在今天,但却经过了无穷无尽的时间以后才得以诞生,我们也就只拥有这弹指间的今天,并且就要在这时间里说明,是什么原因、为了什么目的,我们恰好在今天得以存在。对我们的这一存在,我们得负起责任;因此,我们想要成为这一存在的真正掌舵人,而不愿听任我们的存在就像一桩没有思想的偶然事件而已。 对此,我们必须大胆一些,冒险一些,尤其不管是好是坏,我们最终都得失去这一存在。 为何要死死抓住这一块尘土、这一营生,为何要理会你的邻人说了些什么?让自己受制于一些在几百英里以外,就再没有约束力的观点——这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所谓东方和西方,不过就是在我们的眼前画下的一条粉笔界线,目的只是要戏弄胆怯的我们。“我要争取,获得自由,”年轻的灵魂对自己说。那这种争取,会因为两个国家碰巧在互相仇恨、互相战争,或者会因为在两大洲之间隔了个海洋,或者会因为在周围,人们宣讲的是某种在几千年以前还不曾存在的宗教而受阻吗?“所有这些你都不是,”它跟自己说。没人能为你建成一座你必须亲自走上去的桥,以穿过那生命之流;除了你自己以外,再没有其他人可以这样做。虽然有着无数的路径和桥梁,也有半是神祇的东西,愿意背负你通过这一河流,但那却是以你的自身为代价。 你将押上和失去你自己。在这世上,也只有唯一一条路是除了你以外,别人都走不了的。这条路将引向何方?不要问了,尽管走吧。是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一个人已经不知道他的路还能把他引向何方,那他也就无法攀升更高了。”[1]我们是如何重新找到自身的?人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这可是在黑暗中摸索的事情:如果兔子也裹着七层皮,那人呢?就算剥开七的七十倍外皮,也仍然无法说出:“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再者,这样的挖掘自身,然后以最直接最接近的方式,强行钻入其本质深处,那却是痛苦、危险的事情。 人们这样做轻易就会伤害了自己,而对此伤害,没有任何医生可以治疗。此外,这样的做法,又有什么必要呢——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就我们的本质作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目光和我们的握手,我们所记得的和我们所忘掉的,我们的书籍和我们的笔迹。要进行那最重要的探究的话,这就是手段了。年轻人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回望生活吧:你到现在为止真心爱过什么?是什么提升了你的灵魂?是什么征服了你的灵魂,同时又让其感受到了幸福? 你就把你所敬重的那些东西一一排列在你的面前,或许它们就会以其本质和次序,向你给出某一法则,某一有关你的真正自我的根本法则。把这些东西比较一番,你就会看出这些东西是如何互相补足、扩展、超越、美化,它们又是如何形成了一条阶梯——沿着这一阶梯,你就一直攀升到了现在的你, 因为你的真正本质并非隐藏在你的内在深处,而是高高的在你之上,或者起码在你习惯认为的你之上。 你的真正的教育者和塑造者,会让你知晓你本性里面原初的和根本的素材构成——这些东西,从根本上无法教会也无法训练而成,总是难以捉摸、受到束缚和扭曲。你的教育者,除了能够成为你的解放者以外,别无其他。这就是一切教育的秘密:教育并不是要借给你一个蜡做的假鼻,或者某一义肢,或者一副提高视力的眼镜一类。能够提供这些的,只是貌似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就是清理掉所有的杂草、垃圾,还有那些啃吃、伤害植物幼苗的蛇虫鼠蚁;教育,就是施予光线和温暖,就是夜雨的润物细无声,就是模仿、敬畏和顺应大自然——在大自然充满母性和怜爱的时候;教育,就是对大自然的补足,因为教育避免了大自然所给予的残忍和毫无怜悯之心的打击,并把坏事变成好事,把大自然后母般情感的表现,还有那让人悲哀的麻木不仁,以一轻纱掩盖了起来。当然,或许也有其他的途径找到自我,走出那人们游荡其中,犹如乌云般的浑浑噩噩,回到自我;但除了回想起自己的教育者和塑造者以外,我不知道还有其他更好的途径。所以,今天我要怀念我那可以引以为豪的一个教育家和培养者——阿图尔·叔本华[2]。稍后将回忆其他的教育者。
《教育家叔本华》是德国思想家尼采(1844—1900)一部重要的短篇著作。它所讨论的叔本华(1788—1860),是在尼采之前、康德之后德国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尼采初次读到叔本华的巨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时,刚好21岁(1865)。在《教育家叔本华》中,尼采向我们细腻地描述了他初读叔本华著作的感觉。用尼采的话说,那种感觉就恰如“一个自然生物的内在力量魔幻般地涌流到另一自然生物的身上”;尼采也马上认定“叔本华就是我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教育家和哲学家”。自小就失去了父亲的尼采,把叔本华视为精神思想上“硬朗、有着男子汉气概的”父亲(前辈),阅读叔本华的著作,尼采形容自己就像是“儿子在倾听父亲的教诲”。尼采的很多重要思想,也从叔本华那里得到共鸣、印证、启发、教导。例如,大自然和人的本质意欲、智力与此的关系,很多叔本华特有的、有其特定丰富含义的概念和字词,也成了构建和表达尼采思想的重要工具,反复出现在尼采以后的重要著作中。
尼采与叔本华不仅心灵相通,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这种相通与相似是很好理解的,也不仅局限于叔本华与尼采这两个天才之间。因为除了英雄所见略同以外,英雄也因其相似的内在特质而遭遇相似的外在命运。
例如,叔本华和尼采很早就显现了思想天才的本色。叔本华在30岁以前就出版了巨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尼采在30岁之前就写下了《悲剧的诞生》、《论希腊人在悲剧时期的哲学》、《不合时宜的思考》,等等。
这两个思想家年轻时都曾在大学讲课,最后都因曲高和寡而惨淡收场:叔本华在柏林大学初开讲座,但前来倾听的学生从来不会超过三五个,到最后因没有听众而草草收场。同样,尼采在24岁(1868)就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语文学副教授(两年后成了正教授)。但仅过几年,在1872年的学期,在巴塞尔大学的全部156个学生当中,也只有两个学生注册要听尼采讲授古典语文学。并且,这两位也不是古典语文学专业的学生。
叔本华一直是独居和写作,就好像“生活在洞穴里”。尼采的可见生活经历也同样比较简单。尼采因为服兵役时身体受伤,长期患病,在大学任教数年后更由于健康恶化而辞职。之后,尼采就依靠微薄的年金独自一人一边辗转各国休养,一边著述,直至45岁重病,再没能恢复过来。
到了晚年,叔本华的一个追随者还在请求出版社再版《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而不果。叔本华的哲学名篇《论道德的基础》是响应丹麦科学院的有奖征文而投稿,并且是丹麦科学院收到的唯一投稿,却被丹麦科学院盲目批评一番退回。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哲学教席有了空缺以后,提出申请该教席,遭断然拒绝。最后,每年出版数以万计图书的德国,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出版商愿意接受尼采的作品。尼采那些未经装订的作品堆积在地下室里。甚至尼采要送出他的书的时候,也再找不到可以相送的读者。在把书送给他年轻时代的朋友奥维贝克时,尼采几乎是羞愧的,几乎是在请求人们原谅他写了这些书:“你可以从前面读起,也可以从后面读起,千万不要觉得混乱和古怪。请为我发挥你的最大善意。如果这本书不堪卒读,那里面的某些局部或许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叔本华直到晚年以后才为人所知,而尼采更是身后才有了不朽的名声。在身后,两位思想家都持续地影响着后来全世界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等等。
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就是深刻的孤独。叔本华的孤独及对叔本华的打击和危险,在《教育家叔本华》的第3部分有异常细腻、读来让人揪心的描写。尼采自己呢,在后来更是活生生应验了他尚在年轻之时对叔本华的描述,并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说,叔本华“从洞穴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是一副吓人的表情;他们的话语和行为是爆炸性的;他们也很有可能亲手让自己毁灭。叔本华就是这样危险地生活着……”但叔本华又“是如此硬朗地战胜了这些危险,保护了自己;从战场上下来的时候,叔本华仍然能够腰杆挺直,精神矍铄。虽然身上还有裂开的伤口和不少的疤痕,情绪也似乎显得过于苦涩,不时也太过好斗。”
尼采则伴随着恶化的健康,终于在年仅45岁倒了下来。对尼采孤独的一生,奥地利著名作家斯特凡·茨威格(Stefan Zweig)为我们留下了至为经典的、动人心魄的描写:
教育家叔本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教育家叔本华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教育家叔本华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教育家叔本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书很快,快递也很好。
评分借用尼采的话来表达对叔本华的喜爱:
评分书是好书,真不错,正版,看着舒服。
评分挺不错的,快递迅速
评分大家经典,非常不错的书,翻译的也好,收获良多,值得细细读。
评分读一读,看看吧,!?。,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不知多久才能看完
评分好书好评,只有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其中的好处。
教育家叔本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