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
| 作者: |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
| ISBN: | 9787100099806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定价: | 119.9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32开 | 装帧:精装 |
| 出版时间:2014-03-01 | 版次:2 |
| 页码:1990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
| 图书目录 |
|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词典正文 |
| 文摘|序言 |
|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品牌辞书,读者认同。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脩”,“雕”“琱”“彫”“鵰”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
| 作者介绍 |
我得坦诚地说,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使用电子词典进行快速检索的“数字原住民”来说,实体书的阅读体验往往被认为是效率低下的一种选择。但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面对这本《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时,我发现这种“慢阅读”的价值。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其检索窍门。更重要的是,实体书的物理特性——那种翻页、比对、在不同词条间跳转的触觉反馈——反而能够加深记忆和理解。我发现,当我查阅一个词语时,眼睛会不自觉地扫过相邻的词条,这种无意间的“邻里效应”,常常会触发我联想到其他相关的概念,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不是像电子搜索那样,只针对目标词汇进行孤立的提取。这种结构化的学习体验,是算法驱动的搜索界面难以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诗词爱好者,我过去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缺乏对一些特定领域词汇的精准把握。比如,在赏析唐诗时,许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官场生活的词语,如果用现代汉语的思维去套用,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本词典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例证选取极其精准且富有“画面感”。它不会仅仅给出一个简单的定义,而是会提供一个完整的、能让你立刻联想到当时场景的句子。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特定文学流派色彩的词语的处理方式——那些细微的注释,比如标注出“某某流派常用”或者“特定方言区特有”,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图景的理解深度。比起那种只有冷冰冰的字面意思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古代文化史导览,读起来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秘的乐趣。
评分这本《古代汉语词典》的修订版,着实是为我们这些沉浸在古典文献中的“老学究”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暖流。我记得我第一次捧起它的时候,还是在大学时代,那时候的字典还是相对厚重,有些释义也略显单薄。现在,翻开这第二版,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份严谨而又细致的编排。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词汇集,更像是一张通往先秦、魏晋乃至唐宋文献深处的精细导航图。尤其让我惊喜的是,这次修订对于一些多义词的处理,明显更加贴合不同历史时期的语境变化。比如,某个在《论语》中出现的词汇,与它在《史记》中的用法,通过细致的例证和注释,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区分和阐释。这对于我们做文本比对和义项演变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省去了大量繁琐的查阅和推敲时间。出版社在排版上也下了大功夫,字号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有限的空间内塞入了海量的有效信息,那份对细节的执着,真让人由衷敬佩,这是对一代代古文爱好者的尊重。
评分说实话,我对新近出版的工具书总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毕竟,太多时候它们只是对旧版进行了敷衍了事的增删。然而,这本《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旧疾”。我主要关注的是中古汉语向近古汉语过渡时期的词汇变迁,这块领域往往是诸多词典的“盲区”或者说“马虎点”。但这次的修订,明显加大了对这个时间段的收录和释义力度。我特地比对了几个我研究了好几年的疑难词,发现新版在引证的文献来源上更加权威和多样化,不再仅仅依赖那几部经典的注疏本,而是引入了一些近年出土的新材料和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工具书不再是僵死的历史遗物,而是活生生的学术伙伴。每一次使用,都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但又紧跟时代脉搏的学者对话,总能获得新的启发,那种“茅塞顿开”的体验,是其他任何数字资源都难以替代的扎实感。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纸张选择来看,商务印书馆这次确实展现了其百年老店应有的水准。这本书拿在手里,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细腻,墨色浓郁清晰,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在学术工具书中,实用性和耐用性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我预期这本书能够在我书架上陪伴我度过未来许多年的研究生涯。我特别注意到,他们对那些异体字和繁体字的收录处理得非常得当,既保留了古籍的原始面貌,又提供了现代人易于理解的注音和解释,做到了平衡古今的难能可贵。这不仅仅是一本词典,它更像是对中国传统文献整理工作的一种仪式性的致敬,体现了出版人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这份心意,在如今浮躁的出版环境中,尤为珍贵和令人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