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法国前教育部长的一堂私密人生哲学课。哲学普及经典,畅销10年,被译为20多种语言,台大哲学系教授作序。
海报:
内容简介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从永恒的古希腊智慧到基督教、人文主义、存在主义、解构主义,吕克·费希及时写就的这部经典之作,从“人类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去考察哲学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出色地阐释了哲学中那些经久不衰的教导,包括哲学与我们当下生活的深切相关性,以及哲学在帮助我们获得幸福和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趟与伟大哲学家同行的令人兴奋的趣味旅程,将会给每个读者都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启发,不论他们是年轻人,还是已上岁数者。
作者简介
吕克·费希(Luc Ferry,1951— ),法国当代哲学家,索邦大学哲学政治学教授,2002—2004年间出任法国教育部长,曾获法国梅迪契奖。著有《60年代的法国哲学》《海德格尔和现代人》《宗教后的教徒》等。
精彩书评
你不一定要以哲学作为专业,但你一定要读一点哲学。两千多年来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在思考一些你认为无聊的问题,其中一定有点道理。 ——台大哲学系教授 林火旺
每个人都应一读,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专业人士--对西方哲学历史和如何过上一种有意义生活的一个完美介绍。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托马斯·卡斯卡特(Thomas Cathcart)& 丹尼尔·克莱恩(Daniel Klein)
这是一本极其重要的书。费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复活了这个古老的问题"怎样才能过上好生活"……读者将会从中找到自己的感悟,开阔自己的视界。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马修·克劳福德(Matthew Crawford)
费希用人的尊严(宽容和爱)来抵制后现代的解构和怀疑……对哲学了解不多的人将会发现这本书清新动人,了解较多的人则会发现书中内容让人兴奋。 ——畅销书作者罗伯特·罗亚尔(Robert Royal)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哲学救生包,读者将会在这里面找到许多美妙的想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更好地生活。 ——《快报》(L'EXPRESS)
这本极好的哲学入门书,证明了哲学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核心地带。 ——《出版周刊》(PUBLISHERS WEEKLY)(星级书评)
只要你愿意与我同行,你就会真正明白到底哲学是什么、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明白它究竟何以可以帮助我们解开人生的种种疑惑,让人心安。 ——吕克·费希
目录
推荐序:哲学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前言
第一章 何谓哲学?
第二章 一个古希腊哲学的例子——斯多葛学派所认为的爱智
第三章 战胜古希腊哲学的基督教
第四章 人本主义与近代哲学的诞生
第五章 后现代——论尼采
第六章 解构之后——当代哲学
结论
推荐书目
精彩书摘
哲学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台大哲学系教授林火旺 “生命”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偶尔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却有更多时候必须承受病痛的摧残、心灵的折磨。更让人沮丧的是,人生似乎逃不脱“运气”的摆弄:认真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好运降身的游手好闲者却可能因中大乐透而一夜暴富。从实际人生中观察到的情况是,老天爷(如果真有的话)似乎并没有依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警语办事。 其实,人生中的成败并不可怕,我经常在课上告诉学生:“得意时不要高兴,失意时也不要难过l因为不论得意失意,人生最后都是‘死’路一条。”是的,“死亡”这件事才是每个人心中最大的隐忧。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避谈死亡,然而,死亡不但是人类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大多数人心中许多无名困扰的深层来源。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认为,意识到死亡及对死亡产生恐惧,是人类脱离动物的一个标志。换句话说,只有人类才会对死亡这件事费尽心思,尝试各种方式为这人生旅程中的最终一站,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书作者认为,这就是哲学的主要课题。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是一本值得一般人阅读的哲学入门书,全书层次分明,结构连贯,更重要的是,作者竭力避免晦涩的哲学名词,将深奥复杂的哲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是“哲学理论通俗化”一个很好的范本。 这是一本有关西方哲学史的书,有趣的是,作者用一个主轴:人死后如何得到救赎?将西方哲学史串了起来。作者从斯多葛学派、基督教、近代人本主义、尼釆到当代哲学,把西方哲学史分成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思想都用三个主题加以分析:理论、道德、救赎。“理论”是了解宇宙自然、认知自己的重要工具;“道德”的目的是建立正义、良善的人类社会;“救赎”则是寻找人生意义的终极方向,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作者认为,所有的哲学体系都是经由“理论”展开其对宇宙世界真实的探索,进而通过“道德”对人类社会作出最佳安排,其最终目标则是寻找“救赎”的可能。如果人死后可以得救,不但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我们也可以根据得救必要的条件来安排如何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作者釆用这种问题意识的方法来介绍哲学史,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我们把每个阶段之间的联结看得更加清楚,譬如斯多葛学派被基督教思想取代,就是因为它提出的救赎观无法让人满意。斯多葛学派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的结构不只是神奇、完美,更是理性的,人的理性就是分享了大自然这种性质,所以人不只在道德上应以大自然为典范,而且也不必害怕死亡,因为死亡只是一种转变,死亡让人重回自然,而不是灭亡,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而已。由于宇宙是永恒的,所以人也是永恒的。然而,这种说法仍然令人不安的是,即使死亡只是一种形态转变,可是我们却是从有意识状态变成宇宙中的无意识状态,从有血有肉的人变成无意识的存在(如尘土)。基督教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承诺你死后仍是一个有意识的、具体的你,而且所有你所爱的人,通过上帝的爱,都可以重逢,一起永生。基督教宣告人不会死这个“好消息”,不只是灵魂死而复生,人的肉体也会复生。换句话说,只要遵从上帝的戒律,只要是通过上帝而活的爱,人就是不死的。 基督教的教赎观当然比斯多葛学派的要更有吸引力,所以它宰制西方社会一千多年也是有原因的。依据同样的论述方式,作者认为,近代人本主义的兴起,建立在科学革命对基督教权威的质疑之上;尼釆的思想则是不满于近代人本主义制造另一种“偶像”;然而,尼釆打破所有的权威,等于全盘摧毁所有的目的性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似乎很难满足人们对救赎的渴望,因此,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重新寻找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对任何一个不想只是“坐吃等死”的人来说,本书都可以提供你一条思路,它不只是可以引领你走过历史思索生命,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了解哲学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哲学探讨的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重大的问题。只要是人,就难免会对生命产生一些迷惘和困惑,哪怕是整日忙碌无暇思考“人应该怎么活”的人,也无法逃避“死亡”的威胁,所以生死问题自是人生头等大事。 两千多年来,认真思考人生头等大事的就是哲学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般人却认为哲学毫无用处,而且在科技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哲学在整体学术上的价值也普遍被忽视。哲学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类过度重视现实层面,致使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到处泛滥,所以“哲学又不能当饭吃”也就成了一般入对哲学最通俗的评价。但是本书作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更主要的原因是:哲学也臣服于科技权威,沦为一门“技术型学科”。现在的哲学专业研究者,细分各种专业领域,哲学家以某一主题的“专家”自居,所以哲学家变成哲学教师,以取得某一专门领域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最终结果便是:忘记了哲学最重要的问题是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探寻。 尽管从整个哲学史来看,哲学家针对生命救赎所提出的答案,并没有办法说服每一个人,但也确实有许多人对其中某些哲学家的答案感到满意,进而成为其安身立命的指针。每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幸福圆满,但是幸福人生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只有走对了路,才有可能接近幸福。所以“人生的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哲学家才该问的问题,而是任何一个想要过一种精彩人生的人都该反省的问题。对于想要认真看待自己人生的人来说,哲学是一个指引,它不一定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但却至少可以启发你如何寻找生命的答案。我常在课上告诉非哲学系的学生:“你不一定要把哲学当戍专业,但你一定要读一点哲学,两千多年来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在思考一些你认为无聊的问题,其中一定有点道理。” 想要过幸福人生?哲学是你的必修课,本书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
前言/序言
前言 《什么是好生活》出版后,好几次走在路上都会有人这样对我说:“我听过您[在电视上]谈您的书……非常清楚,可是我却完全看不懂……”话说得非常直率,但却并非咄咄逼人,这反而对我打击更大!于是我决心找出一种好方法让我的文字真能明白易懂,就像人家称赞我的演说一样,只是我还不太清楚该如何去做。 偶然一个机缘让我重新思考起这个问题。有一次去一个六点钟就天黑的地方度假,几个朋友起哄要我即席来上一堂适合父母和子女的哲学课。我必须在不借助复杂词汇、听众不熟悉的理论和引述等条件下切入重点,这确实是我此前从未尝试过的做法。随着写完这部口述思想史,我也逐渐发现,市面上并不存在像这种摆脱众多书面参考资料的哲学史书籍。书店里当然有各种哲学史,其中也不乏精彩之作,只是写得好的通常对哲学科班出身者来说都稍嫌乏味,对尚未进入哲学世界的人就更不必说了,而其他的又没多大意思! 这本小书就是这些朋友间聚会的直接产物。虽说经过了整理与增补,但它依然保有口语风格。它的目标可以说是既平凡又有雄心:说平凡,是因为它所设定的对象并非专家,而是像我假期中所遇到的那些年轻人;说有雄心,则是因为我拒绝为求简化而去扭曲对任何伟大思想的呈现。对重要哲学作品的尊重,让我无法以便于教学为由对其妄加改编。写这本书的大前提是力求清晰易懂,但也不能以牺牲原著为代价,否则也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因此,我试图找出一种引导方式,一种尽可能单纯却又不会失掉哲学理念所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方法。它不能只为让读者尝尝甜头,只为满足普及要求而提供肤浅的粉饰或褊狭的视野,而是要让这些哲学理念如其本然地被呈现,以满足两大族群的需求:想知道哲学是什么但不打算深入钻研的成年人,想深入探究但尚未具备必要知识来独力阅读艰涩作品的青少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在这里好好介绍整个思想史中我所认为的重点,并将这些要点加以整理,传递给我所爱的亲人朋友的原因。 那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呢? 首先,自私点说,就像一场表演再精彩,若是无人分享,恐怕也只会变成难以忍受的折磨。在当今社会,哲学并不包含于我们常说的“一般文化”内。一个具备“文化素养”的人,一定要懂点本国历史、一些文学及艺术的大事记,甚至对生物学和物理也要略知一二,但却不会有人非难这个人不懂爱比克泰德、斯宾诺莎或康德。然而,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愈来愈觉得,能读点哲学对任何人都可以说是弥足珍贵,哪怕只是一点点,哪怕这人不以哲学为职业或志向,或者哪怕只为下面这两个再简单不过的理由: 第一,没有哲学,我们就无法理解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与历史学相比,哲学是一种更具启发性的结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所有的思想、信念、价值等,几乎全都在思想史的长河中获得精炼并整合出种种伟大的世界观结构。我们必须对这种种世界观有所理解,方能掌握其逻辑、影响、取合…… 许多人将其绝大部分人生时光都用来预习灾难与不幸,如失业、意外、疾病、丧亲等。反之,另有一些人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十足的及时行乐者l他们甚至认为这类哲学问题只是突显出某种病态的癖好,根本不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两种心态截然不同的人是否知道,古希腊哲学家早就研究过他们这种观念,进而从中发展出极为深刻的世界观? 伦理上应重平等还是阶级?美学上浪漫与古典孰优?面对事物及死亡,心态上该执着还是不执着?政治理念上该重专权还是自由?爱大自然和动物胜过爱人类、爱蛮荒世界胜过爱文明……这种种选择和观念一开始无一不是某种石破天惊的形而上结构,再慢慢演变成今天有如陈列在商场货架上供人取用的现成主张。其有始以来连贯的脉络、取舍标准乃至冲突等,即使在我们不知情的状况下,仍在持续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言语。如果能对这些想法与观念追本溯源彻底研究一番,不仅可以训练我们的智性,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由。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白白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 传统经典除了可以大大增进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与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美好、更自由。多位当代哲学家都以各自的陈述表示:哲学并不是说着玩的,除了有助于了解世界及自身,有时还可以“救命”。哲学中自有东西可以战胜那令生命瘫痪的恐惧,认为在当今社会心理学可以取代哲学真是大错特错。 学习人生,学习不再白费心神地畏惧死亡的种种面貌,或者只是学习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凡庸、无聊、逝去的时光……这其实就是古希腊哲人探求智慧的初衷。大家应该认真聆听他们的声音,因为与科学史不一样,过去的哲学在今天依旧适用,而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值得我们深思。 一种科学理论一旦被证实为错并被取代,就只能成为过去;除了博学家,再也无人问津。反之,古往今来对于如何生活这一命题所提出的哲学答案,却让我们受用至今。依照这一观点,将哲学史与科学史相比,或许不如与艺术史互论:巴洛克或20世纪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并不比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画家维梅尔或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更美”,同理,康德或尼釆对生命意义或无意义的思考也不能说就优于(但也绝对没有不及于)爱比克泰德、伊壁鸠鲁或佛陀。这其中都包含种种生活主张、面对存在的态度等,穿越时空,持续对今日的我们发声,因而亘古常新。与托勒密或笛卡尔的科学理论一旦“被超越”就只能归人历史不同,21世纪的我们依然能从古代智慧中汲取所需,就像古希腊神殿或一帖中国书法依旧能让我们为之陶醉。 这本小书师法爱比克泰德所著的历史上第一本哲学手册,合弃“您”而以“你”称呼读者。因为它一开始就是讲给学生听的,而这个既真实又仿若想象中的理想学生,在即将跨入成年的阶段却又保有诸多与童年世界的联系。读者朋友或许也会发现,这个“你”丝毫不是随意使然,而是传达朋友间伙伴情谊唯一适合的称谓。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