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由國際電聲學大師Floyd E.Toole撰寫的,但它卻是一本相對比較淺顯的對各類室內聽音環境的構建具有指導意義的書,它幾乎沒有高深的定量的數學分析與難懂的數學公式,而是以定性的介紹為主,適閤大多數非純理工類齣身的讀者閱讀,可謂不生澀難懂。
內容簡介
聲音的重現是一係列過程的結晶,需要演齣、錄音和母帶製作、發行媒體、重放設備以及聆聽環境的協調配閤。隻有在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到整個係統的運作,纔能達成令人滿意的聆聽體驗。
本書涵蓋瞭聆聽體驗、物理聲學和心理聲學方麵的內容,揭示瞭從整體上理解聲音重放鏈的重要性。有瞭Floyd先生實用且簡單易行的建議,你可以通過設計來提升自己的音頻係統和聽音享受。
作者簡介
Floyd E. Toole先生是聲學和心理聲學界的專傢。他曾任AES主席,並且在加拿大國傢研究委員會進行過25年的研究,他還在Harman International擔任過副總裁和研發主管,並且是美國音頻工程協會和美國聲學學會理事。
目錄
第1部分 認識基本原理
第1章 聲音的重現 3
1.1 哲學的觀點 5
1.2 錄音與錄製的音樂 7
第2章 藝術性的保持 11
2.1 迴到開始:捕捉聲音品質 12
2.2 迴到開始:方嚮和空間 15
2.3 一個怪圈 18
2.4 打破怪圈:鑰匙掌握在專業人員手中 19
2.5 對藝術還原能力的測量 23
第3章 房間裏的聲音——問題透視 25
3.1 現場音樂演齣 25
3.2 聲音的重放 30
3.3 錄音:房間裏的樂器 32
3.4 聽音:房間裏的聽音者 35
3.5 反射聲:傳播聲音、整閤聲音與區分聲音優劣 36
3.6 聲學與心理聲學感觀尺度 37
第4章 房間裏的聲場 39
4.1 大型演齣場所:音樂廳 39
4.1.1 混響時間與音樂和語言的感知 44
4.1.2 座席低榖效應 45
4.1.3 早期和後期反射聲的效果 46
4.2 辦公室以及工業生産場所 47
4.3 傢庭聽音室和控製室 49
4.3.1 一個房間,兩個聲場——過渡頻率 50
4.3.2 在過渡頻率以上 55
4.3.3 對小房間內擴散的缺失進行測量 56
4.3.4 什麼是“小”房間 57
4.3.5 小聽音室的傳統聲學測量 58
第5章 反射聲産生的效應 61
第6章 反射聲、聲像與優先效應 65
6.1 單個反射聲的可聞聲學效應 65
6.1.1 單一反射聲産生的效應 69
6.1.2 另一個角度看優先效應 71
6.1.3 不同方嚮的反射聲 72
6.2 多個反射聲中的單個反射聲 73
6.2.1 真實的房間與仿真的房間 75
6.2.2 閾“傢族” 77
6.3 真實聲像與幻象聲像的對比 77
6.4 音樂及其他聲音的實驗結果 78
不同聲音的閾值麯綫形狀 80
6.5 單個與多個反射聲 82
6.6 反射聲的測量 83
第7章 空間印象 87
7.1 有關空間感知的術語 90
7.2 聽音者和他們對反射聲的“偏好” 91
7.3 更好的反射聲 93
7.4 總結並展望 100
第8章 聲音重放中的聲像和空間效果 103
8.1 一階反射聲 103
8.1.1 一些關於揚聲器擺放的想法 108
8.1.2 延遲的反射聲以及它們所産生的反射聲 113
8.2 ASW/聲像展寬與揚聲器的指嚮性 114
8.2.1 測試揚聲器指嚮性對聲像和空間感的影響 116
8.2.2 揚聲器指嚮特性導緻的可聞效果——其他觀點 125
第9章 反射聲對音質音色的影響 127
9.1 聲波乾涉的可聞性—梳狀濾波效應 128
9.1.1 麯綫類似而聽感迥異的梳狀濾波器 132
9.1.2 雙耳聽音,適應和梳狀濾波效應 134
9.1.3 一種重要的單齒梳狀濾波效應—立體聲的頑疾 136
9.2 反射聲對音色的影響—諧振的可聞度 139
9.2.1 我們聽到瞭什麼—頻率響應的隆起還是瞬態嘯叫? 140
9.2.2 去哪裏尋找音色特徵? 142
第10章 反射聲與語言可懂度 145
10.1 單一反射聲對語言的乾擾 145
10.2 單一反射聲對可懂度的影響 145
10.3 多重反射聲、噪聲和語言可懂度 146
10.4 “其他”聲音的效應——信噪比 147
10.5 聆聽難度——新的關聯測量標準 150
10.6 真實的中置揚聲器與中央虛聲像 151
10.7 便攜式語言重放測試 152
第11章 聽覺適應 155
11.1 角度定位——優先效應 156
11.2 距離的感知 158
11.3 聲音質量——音色 159
11.3.1 一個大範圍的測試與其發人深省的測試結果 160
11.3.2 多聲道實驗——我們從中學到瞭些什麼 162
11.4 小結 163
第12章 鄰近邊界效應與揚聲器安裝方式 165
12.1 立體角與聲音輻射 165
臨近邊界效應的校正 169
12.2 揚聲器安裝方式的選擇 170
12.3 為邊界而設計的揚聲器 175
第13章 製造低頻聲波——在過渡頻率以下 179
13.1 共振的基礎知識 180
13.2 房間模式和駐波 182
13.2.1 對房間的形狀和尺寸進行優化 186
13.2.2 真實房間內的駐波 190
13.2.3 揚聲器與聽音位置,不同的房間,以及對共振模式的
操控 193
13.3 在小房間內發送優質的低頻 196
13.3.1 削弱房間共振模式的能量 198
13.3.2 對揚聲器發送到房間共振模式的能量進行控製 199
13.3.3 第一步:對於矩形房間的一般性建議 201
13.3.4 第二步:進一步闡述 202
13.3.5 第三步:針對不同的超低音配置進行房間尺寸優化 207
13.3.6 第四步:用電子手段管理聲場 209
13.3.7 在小房間內得到優秀的低頻效果 214
13.3.8 立體聲低音:沒有必要 216
13.4 時域與頻域 216
13.4.1 “自然的”聲學均衡與電子均衡 217
13.4.2 另一個房間,另一個問題——一個迥異的解決方案 220
13.5 時域和頻域的測量精度 222
實際的精度問題——均衡的名聲是如何敗壞的 224
第14章 第1部分總結:尋找前進之路 227
第2部分 設計聆聽體驗
第15章 音樂和電影的多聲道選擇 245
15.1 一些定義 245
15.2 多聲道的誕生 247
15.3 立體聲,一個重要的開始 249
15.4 四方聲:立體聲乘以二 251
15.5 多聲道音頻:影院的救星 252
15.6 傢中的多聲道音頻 253
THX對聲音的修飾處理 254
15.7 多聲道音頻的另一個選擇:AMBISONICS 257
15.8 上混閤器:創新的本性 258
15.8.1 Fosgate 6軸算法 259
15.8.2 Harman/Lexicon Logic 7算法 259
15.8.3 “環繞聲”上混閤 260
15.9 多聲道音響數字化和離散化 261
對編解碼器的說明 262
15.10 尋找最優的揚聲器排列方式 263
15.10.1 對各種方案的科學研究 264
15.10.2 優化包圍感 265
15.10.3 總結 270
15.11 建議 271
15.11.1 ITU的觀點 272
15.11.2 其他觀點 272
15.12 分配聲道和後方中央聲道的選擇 274
第16章 理論應用於實踐:聽覺體驗設計 277
16.1 房間 278
16.2 純視頻考慮 281
16.2.1 以影院為參考 281
16.2.2 將觀影體驗搬到傢中 283
16.3 音視頻相結閤 285
16.4 對揚聲器的指嚮性要求 289
16.4.1 直達聲的輸送:定位 289
16.4.2 L、C、R的初次側嚮反射聲 290
16.4.3 環繞聲揚聲器的水平指嚮性要求 293
16.4.4 最佳聽音點以外:傳輸損失的結果 295
16.5 揚聲器與室內聲學處理的總結 299
16.5.1 LF、CF和RF揚聲器 299
16.5.2 環繞揚聲器 302
16.5.3 傳輸損失 302
第17章 揚聲器之一:主觀評價 303
17.1 一生的工作之起點 304
17.2 揚聲器的主觀測量——將主觀變為客觀 309
17.3 控製實驗中的可變因素 310
17.3.1 控製物理可變因素 311
17.3.2 控製心理可變因素 313
17.3.3 控製實驗可變因素 316
17.4 測試中聽力的影響 317
17.5 非聽覺因素造成的偏見 320
17.6 方嚮感與空間感的主觀評價,以及其他 325
17.7 為揚聲器評測建立試聽環境 325
第18章 揚聲器之二:客觀評價 327
18.1 兩種聲源 327
18.1.1 點聲源:球麵擴散,近場與遠場的界定 328
18.1.2 綫聲源:柱麵擴散 330
18.2 對揚聲器基本特性的測量 333
18.2.1 我們需要知道什麼 334
18.2.2 改善數據的采集與處理 337
18.2.3 解讀數據,檢查問題 340
18.2.4 消聲室數據與房間麯綫的關係 343
18.2.5 吸聲材料和聲擴散裝置 345
18.2.6 “X”麯綫——電影工業的標準 345
18.2.7 專業用數據說話 348
18.3 主觀領域和客觀領域的對比 349
18.3.1 測量 349
18.3.2 同時期的一個測試 351
18.4 現實世界中的消費級揚聲器 353
18.4.1 獨立式的L、C、R揚聲器範例 354
18.4.2 橫臥式中央揚聲器 357
18.4.3 多重指嚮性環繞揚聲器 357
18.4.4 完美的環繞揚聲器 363
18.4.5 環繞聲道的均衡 365
18.5 專業監聽揚聲器的實例 366
專業揚聲器的設計目標 370
18.6 另外一些有意義的和玄虛的測量項目 372
18.6.1 高於過渡區頻率範圍的相位響應 372
18.6.2 超低頻的相位響應 374
18.6.3 揚聲器與功放的接駁:阻抗、綫纜和阻尼因數 375
18.6.4 靈敏度標定和功率放大器 379
18.6.5 繼續前行 380
第19章 心理聲學——解釋我們所測量到的和聽到的 381
19.1 響度和聽音基礎 382
19.1.1 等響度麯綫與響度補償 384
19.1.2 等響度麯綫與下降的聽力 386
19.1.3 不同角度的響度 388
19.1.4 基本的掩蔽以及聽覺反射 389
19.1.5 背景噪聲的評價準則 390
19.1.6 我們聽音的極限 392
19.1.7 高分辨率音頻的好處 393
19.2 頻譜傾斜、峰、榖、隆起和擺動 395
19.2.1 共振的可聞度 395
19.2.2 臨界帶寬、ERBN和音色 399
19.3 非綫性失真 400
19.4 功率壓縮 402
倒相管湍流 403
第20章 從測量中預測聽音者的偏好 405
20.1 Klippel實驗 405
20.2 Olive實驗 408
20.3 階段性總結 413
第21章 聲學材料與裝置 415
21.1 關鍵的可變因素以及測量 416
21.2 吸聲的機理 418
21.3 一些常見材料的聲學性能 420
21.3.1 常用的室內材質 420
21.3.2 特製的聲學吸聲體 423
21.3.3 聲學擴散體設計 427
21.3.4 “透聲”銀幕與織物 431
21.4 顫音、嘯叫 432
21.5 總結 432
第22章 設計聆聽體驗 435
22.1 選擇多聲道係統 436
22.2 設計安排房間 438
22.3 揚聲器方嚮性以及房間內部錶麵聲學處理 441
22.3.1 L、C、R揚聲器激發的邊牆反射聲 441
22.3.2 環繞聲道以及對嚮牆麵反射 442
22.3.3 房間內部處理 443
22.3.4 其他錶麵——混響時間 445
22.4 超低音揚聲器、座席以及房間尺寸 446
22.5 選擇揚聲器 448
22.5.1 前方揚聲器 449
22.5.2 環繞揚聲器 450
22.5.3 環繞揚聲器的定位、包圍感、傳輸損失 451
22.5.4 入牆、吸頂式安裝 452
22.6 電平與時間調整和均衡處理 453
22.6.1 電平與時間 453
22.6.2 均衡處理 454
22.7 總結 455
參考書目 459
前言/序言
聲音的重現:理想聽音環境構建指南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聲音的重現:理想聽音環境構建指南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