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本套書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遴選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書目,加以注釋、翻譯,引領大傢閱讀古代文化經典。
2.本書專門為學生定製,將傳統經典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
3.書中配有大量手繪彩色圖片,逼真生動,圖文集閤,聲情並茂。
4.本套書全新講解,全新編排,全新包裝,力求以豐富的內容、新穎的裝幀,為讀者帶去一套高品質的國學讀物。
內容簡介
春鞦無義戰,百姓深受兵災之苦,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齊國人孫武懷濟世之誌,求學遊曆,著成兵法十三篇,提齣瞭“兵者,國之大事”“兵者,詭道也”“速戰速決”“不戰而屈人之兵”“愛兵如子”“慎戰”“用間”等著名的軍事思想,被曆代兵傢奉為圭臬,影響五洲四海,至今仍然閃耀著智慧和人性的光輝。
而眾口相傳的三十六計則可以高度概括為“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屍,擊魏連伐虢”40個字,言簡意賅,含義雋永。要想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每個人都需要掌握一把智慧之劍,而“三十六計”就是一把披荊斬棘的智慧利劍,讓你能夠在事業和生活中遊刃有餘。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不僅僅是軍事傢的必勝利器,更是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應掌握和運用的製勝利器。
作者簡介
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人,中國春鞦時期著名的軍事傢、政治傢,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傢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李強,男,河北衡水人。1998年至2002年就讀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酷愛詩歌、散文、曆史研究,對中國曆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曾在媒體多次發錶文章,且深受好評。曾齣版《曆史真相全知道》。
內頁插圖
目錄
始計第一 6
作戰第二 11
謀攻第三 15
軍形第四 21
兵勢第五 26
虛實第六 32
軍爭第七 39
九變第八 44
行軍第九 50
地形第十 56
九地第十一 61
火攻第十二 69
用間第十三 73
第一計·瞞天過海 78
第二計·圍魏救趙 80
第三計·藉刀殺人 83
第四計·以逸待勞 87
第五計·趁火打劫 89
第六計·聲東擊西 92
第七計·無中生有 94
第八計·暗度陳倉 97
第九計·隔岸觀火 99
第十計·笑裏藏刀 102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106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110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112
第十四計·藉屍還魂 115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118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122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125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128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131
第二十計·渾水摸魚 135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139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142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144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148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152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156
第二十七計·假癡不癲 159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162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164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167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171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174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178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182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185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190
精彩書摘
本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其核心有兩點:一是戰爭與計謀的重要性,提齣瞭“兵者,國之大事”和“多算勝少算”的名言;二是戰爭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以“五事”來估算戰爭中勝利的概率,以“十二詭道”作為實際作戰中的指揮原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麯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
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齣其不意。此兵傢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計:估計、計算的意思。這裏指戰前通過對敵我雙方客觀條件的分析,對戰爭的勝負做齣預測和謀劃。孫子:孫武,字長卿,春鞦末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傢。兵:含義很廣。《說文》:“兵,械也。持斤,並力貌。”《周禮·司兵》:“司兵掌五兵。”注引鄭司農雲:“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由兵可引申為戰爭等義。經之以五事:經,織布的縱綫。這裏引申為綱領、常規、原則。五事,指後麵談到的“道、天、地、將、法”,這五項是軍事必須遵守的常規。不畏危: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此句為:“民弗詭也。”曹操注:“危者,危疑也。”俞樾《諸子平議·補錄》雲:“曹公注曰:危者,危疑也,不釋畏字,其所據本無畏字也。民不危,即民不疑。”麯製、官道、主用:麯,軍隊編製。製,指揮號令。官道,各級官吏的職責與管理。主用,軍備物資、軍事費用的供應管理製度。主,掌管。用,物資費用。廟算:廟,祖廟。古代齣師打仗是國傢大事,一般會在廟堂舉行一定的儀式,協商討論作戰的方針、策略,並預測、估算戰爭勝負。
孫子說:戰爭是國傢的大事,關係到人民的生死,國傢的存亡,不能不認真考察研究。所以,要經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麵的分析比較而去研究它,以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所謂“道”,就是使民眾與君主的意願一緻,這樣,他們就可以為君主死,為君主生,而不畏懼危險。所謂“天”,就是指晝夜陰晴、寒鼕酷暑、春夏鞦鼕等自然環境的變化情況。所謂“地”,就是指路途的遠近、地勢的險阻、平坦地域的寬窄、死地與生地的利用。所謂“將”,就是指將帥的纔能,包括他的智謀、威信、仁慈、勇敢、嚴明。所謂“法”,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製、將吏的管理、軍需的供應。凡屬這五個方麵的情況,將帥一般都應該知道,瞭解和掌握這些情況的就能勝利,不瞭解這些情況的就不能勝利。因此,要通過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比較,來探索戰爭的勝負。具體來說就是指:哪一方君主更賢明?哪一方將帥更有纔能?哪一方天時地利更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貫徹執行?哪一方武器裝備精良?哪一方兵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嚴明?我根據以上七個方麵就可以判斷誰勝誰負瞭。
如果國君聽從我的計謀,作戰一定勝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聽從我的計謀,作戰一定失敗,我就離去。
有利的計謀被采納之後,還要造成有利的態勢,作為外在的輔助條件。所謂有利的態勢,就是根據對自己有利的情況,掌握作戰的主動權。
用兵作戰是一種詭詐的行為。所以,能打而裝作不能打,要打而裝作不要打,要嚮近處而裝作嚮遠處,要嚮遠處而裝作嚮近處。敵人貪利,就引誘它;敵人混亂,就攻取它;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它;敵人兵力強大,就要避開它;敵人氣勢洶洶,就要設法激怒它;敵人謙卑謹慎,就要驕縱它;敵人休整得好,就要勞纍它;敵人內部團結,就要離間它。在敵人毫無防備之處發動進攻,在敵人意料不到之時采取行動。這是軍事傢指揮的奧妙,是不能預先傳授的。
開戰之前,“廟算”能夠取得勝利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充分;開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得勝利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不充分。“廟算”周密就能勝利,“廟算”疏漏就難以取勝,何況不做“廟算”呢?我們根據“五事”、“七計”來進行觀察,誰勝誰敗就很明顯瞭。
|晉、楚鄢陵之戰
春鞦中期,諸侯國之間的爭霸戰爭主要在晉、楚兩個大國之間進行,其他各大小諸侯國紛紛依附於這兩個國傢參與到混戰中來。兩國之間的大型的爭霸戰共有三場:城濮之戰、之戰及鄢陵之戰,在前兩次戰鬥中,晉、楚兩國各有勝負,因此,第三次的鄢陵之戰成為決定兩國勝負的決勝局。
周簡王十一年(前575),楚國誘使鄭國叛晉歸楚,並唆使鄭國進攻晉國的盟友宋國。鄭國的所作所為,顯然是對當時諸侯閤兵盟約的挑釁,而且也是為楚國勢力北上打頭陣,對此晉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五月,晉厲公任命欒書為中軍帥,與齊、魯、衛等國聯閤討鄭。楚共王聽說晉國齣兵,自然也不甘示弱,親自統率楚軍及盟國部隊,以司馬子反為中軍帥,迅速北上救援鄭國,兩軍在鄢陵地區(今河南鄢陵西南)相遇。
當時晉國的盟軍齊、魯、衛還在開赴鄢陵的路上,沒來得及與晉軍會閤。為此,楚軍統帥分析瞭一下當時的形勢,認為晉國盟軍還未到達,必不敢跟楚軍進行交戰,於是決定先集中優勢兵力擊破晉軍,以掌握軍事上的主動權。
當時正是農曆六月二十九,恰值古代兵法上忌諱的晦日,但是楚軍還是於淩晨利用大霧為掩護,快速逼近晉軍營壘,希望能夠與晉軍速戰速決。
當楚軍突然逼近的時候,晉軍兵吏一片恐慌,加上晉營前麵有一大片泥沼,兵車無法齣營列陣,情勢對晉軍相當不利。於是,在晉軍中齣現瞭兩種意見,中軍帥欒書主張固守陣地,以待援軍到來,他認為“楚師輕佻,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擊之,必獲勝焉”。而新軍統帥至卻持反對意見,他指齣楚軍有很多緻命弱點,具體有以下六點:楚軍中軍帥子反和左軍帥子重關係不好;楚王的親兵中夾雜著一些老舊人員,戰鬥力不強;楚軍列陣不整齊;隨楚齣徵的蠻軍不懂得陣法;楚軍布陣於無月光之夜,非常不吉利;楚軍布陣後,陣中士卒喧嘩吵鬧,秩序混亂。這些都錶現齣楚軍希望速戰求勝,士氣驕縱,一旦戰鬥開始,如此雜亂無章的部隊必然會互相觀望,失去鬥誌,如果晉軍趁這個機會發動進攻,一定能夠後發製人,將其擊敗。
晉厲公采納瞭至的意見,改變瞭先前防禦的策略,在營壘中填平井竈,擴大列陣的空間,調動三軍將士積極列陣迎敵。
兩軍對陣之際,雙方都進行瞭戰場偵察活動,楚共王身邊有晉國叛臣伯州犁為其進行“戰禱”,伯州犁一一嚮楚共王解釋晉軍活動的目的,介紹晉軍陣營內的臨戰準備情況。而晉厲公也在楚國舊臣苗賁皇的陪同下,偵察楚軍的動靜。苗賁皇對楚軍情況比較熟悉,他嚮晉厲公建議道:楚軍的精銳集中在中軍的王族部隊,晉軍據此應該先以精銳部隊分擊楚的左、右軍,得手後,再閤軍集中攻擊楚中軍,這樣一定能大敗楚軍。
晉厲公和欒書立即采納瞭苗賁皇的意見,據此對三軍做齣調動,加強左右兩翼的兵力,由其分攻楚軍中薄弱的左、右軍,然後再圍殲楚中軍。
楚共王未能判明晉軍的作戰意圖,見晉中軍兵力薄弱,馬上率中軍全力攻打,結果遭到頑強抗擊。晉將魏錡更是張弓射傷楚共王的眼睛,這一消息很快傳遍楚軍,使得人心浮動。而晉軍則藉勢猛攻楚左、右兩軍,將其逼到不便通行的地方,令其更加被動。雙方從清晨一直打到夜色降臨,還未能分齣勝負,但楚軍損失慘重,公子茂也成瞭晉軍的俘虜。楚共王隻得收兵,決定次日再戰。
當天夜裏,楚軍積極救護傷兵,補充戰鬥力,準備明日再戰,而晉軍方麵也做齣積極應對措施,秣馬厲兵,準備來日再一決勝負。楚共王聽到晉軍備戰的消息,心裏不安,急忙召見子反商量對策。但這時子反卻因喝醉瞭酒而無法應召。楚共王見統帥如此,不禁心灰意懶,自料再戰也占不到什麼便宜,於是率軍離去。
次日,晉軍勝利進占楚軍營地,在那裏休整三天後凱鏇迴師。鄢陵之戰,就以晉軍的勝利而結束瞭。直到戰爭結束,魯、衛兩國都未發一兵一卒,晉軍在迴師的時候,齊國的盟軍方纔趕到。
……
前言/序言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如《孫子兵法》這樣影響深遠的兵傢著作寥寥無幾,國外的一些軍事學傢也對它推崇備至。《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傢聖典”,其作者孫武也因此被人奉為“兵聖”。
孫武對戰爭的理解無疑是非常深刻的,甚至已經超越瞭他所在的時代,達到瞭一個無人能及的高度。《孫子兵法》的精髓是慎戰、重戰觀,宣揚“以戰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這些觀點在現在仍然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孫子兵法》已經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戰爭著作,而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必讀書,就連市場營銷者們也把它當做寶典。
本書一方麵完好地保存瞭原書的風貌,對其進行瞭詳細而準確的注釋及原典解讀;另一方麵結閤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創新體例,選取瞭涉及到軍事、生活、營銷等各個方麵的大量例證,從更深的層次對《孫子兵法》所蘊涵的思想精髓進行呈現與闡釋,語言精當,案例經典,希望能幫助現代人更好地理解《孫子兵法》,並從中汲取智慧,啓迪靈感。
《三十六計》是根據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一般而言,人們都把《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相提並論,事實上很多謀略思想確實源自於這兩部不朽著作的闡發。
《三十六計》具有濃鬱的華夏文明的人文氣息。全書共有六套計,每套又分為六計,共三十六計。每計名稱用通俗易懂的成語來命名。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係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傢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三十六計》用途之廣博達於社會、軍事、人生的各個層麵,在這一點上即使《孫子兵法》也難以企及,故古書上有稱:“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
本書以通行的《三十六計》為藍本,在原著文言的基礎上,保留古文原語、按語的內容,並加以翻譯,進而將古今中外的計謀運用實例加以穿插評點,同時對計謀運用的條件和精髓加以精練的闡述。全麵介紹瞭謀略的來源、精確含義、運用之妙和計謀心得。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