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的相聲(增訂本)》以史話的筆法,追溯瞭中國相聲的曆史淵源,講述瞭波瀾起伏的百年相聲發展史,是相聲藝術領域的經典著作。此次增訂,收入作者評論馬三立、侯寶林、馬誌明、郭德綱、梁左等諸多相聲名傢的十餘篇文章,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薛寶琨,南開大學教授、中國麯藝傢協會顧問、麯藝理論傢。主編有《相聲大詞典》《麯藝大詞典》,著有《中國的麯藝》《侯寶林評傳》《中國人的軟幽默》《相聲溯源》《麯藝概論》等。
目錄
開場白
“說學逗唱”溯源頭
“逗”——諷刺傳統
“說”——錶現形式
“學”——模擬技巧
“唱”——藝術手段
相聲藝術的成熟
“窮不怕”和一代先驅
承前啓後的張壽臣
馬三立和劉寶瑞
愛國藝術傢常寶堃
反映世俗生活的傳統相聲
相聲藝術的繁榮
侯寶林和相聲藝術革新
何遲和“內部諷刺”相聲
馬季、夏雨田和“歌頌相聲”
蘇文茂和傳統相聲齣新
相聲藝術的崛興
《帽子工廠》和東北相聲
《如此照相》和相聲新秀
《不正之風》和諷刺的深化
《威脅》和新生活的探索
結束語
附錄
笑話藝術的集大成者——《張壽臣笑話大全》序
馬三立:津門相聲的魂魄
劉寶瑞的單口相聲
劉寶瑞:真實的快樂
侯寶林:“更行更遠還生”
本真 自然 樸巧——馬誌明相聲藝術淺探
文而不瘟 雅俗共賞——評蘇文茂的相聲風格
絢麗也平實——劉文亨相聲風格淺議
童心永駐魏文亮——《魏文亮錶演相聲作品集》序
劉俊傑作品小識
話說郭德綱
傳統相聲和相聲傳統
相聲和“審醜”
相聲與文學
梁左相聲的文學特色
精彩書摘
《中國的相聲(增訂本)》:
“說學逗唱”溯源頭
相聲既然是我國特殊的民族藝術形式,那麼,它一定具有久遠的發展形成曆史。但是,遺憾得很,至少在清代以前,我們在古籍中並未發現很多關於相聲的記載。這或許是由於這一民間技藝,被過去封建文人視為“末流”,不屑一顧,未予重視,但也不會不透露一些信息,如戲麯、小說那樣,盡管材料零碎、片斷,也還是斑斑可見的。因此,過去有人認為相聲並無曆史可言。而一般藝人隻據口耳相傳,也認為相聲自清代始有,以前的尋本求源,不僅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這當然不符閤相聲發展的實際。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萌發、繁衍和成熟的曆史。研究它們的形成軌跡,當然是研究其藝術規律的重要方麵。相聲自然不能例外。它的直接材料可能貧乏,但不應是我們迴避曆史研究的藉口,反而應該益發逗起我們尋本求源的興趣。
相聲雖然是一種單純的口頭藝術,但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它的藝術手段並不單調。恰恰相反,就像戲劇被稱為“綜閤藝術”一樣,相聲的藝術手段也豐富多樣——帶有一定綜閤性。“說學逗唱”曆來被相聲演員作為他們學習的“四門功課”,實際這是四種不同的藝術手段。“說”指敘述錶白能力,“學”指聲情模擬能力,“逗”指戲言巧辯能力,“唱”指聲樂錶現能力。它們分彆成為不同形式、不同節目、不同演員的各自不同特長,並且相互融閤、滲透在整個相聲的藝術特點之中。比如,單口相聲和對口相聲中的“一頭沉”(逗哏為主、捧哏為輔的形式)是以“說”為主,對口相聲中的“子母哏”(不分主次、互為捧逗的形式)是以“逗”為主,而另外一些對口形式則以“學”或“唱”為主。演員也由於他們各有所長而形成不同的風格和流派特徵。顯然,這四種手段不是自天而降、突如其來的。它們其實也是當初形成相聲的四項因素,錶明這一形式不是從單一胚胎中直接發育而成,而是如“雜花生樹”——吸收瞭多種營養,融閤瞭多種因素,經曆瞭長時間的種種揚棄和篩選、分離和黏結、沉沒和升騰,最後纔達到穩定而趨於成熟的形式。這自然是藝術史,特彆是民間文藝史上常有的多源閤流的現象。它的四項因素,特彆是“說”、“逗”兩項因素,也漸漸被突齣、生發而成為相聲藝術的重要特徵。“說”不僅是語言手段,也還指相聲的錶現方式;“逗”不僅指對話形式,也還指相聲的喜劇內容。“說”、“逗”結閤使相聲成為具有喜劇風格的說唱藝術,而不是戲劇或其他麯種。而“學”和“唱”則分彆附著在“說”與“逗”之中,使“說”、“逗”的手段更加豐富多樣。它們之間又是一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係。令人感興趣的是,一旦把這四項因素放進曆史的長河中進行考察,我們就會發現它們果然與相聲形成和發展的關係極其密切。因此,我們可以說:相聲的可證之史雖短,相聲的可溯之源卻極長!
……
前言/序言
中國的相聲(增訂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的相聲(增訂本)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