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577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1913
品牌:译林(YILIN)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牛津通识读本
外文名称:The Ear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36
字数:10
牛津通识读本:地球 [The Ear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本小书为我们的星球绘制了一幅精彩的肖像。这幅肖像视野宏大,呈现出地球风起云涌的万千气象;同时又有足够的“像素”,放大来看,细节处栩栩如生。它不只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带我们认识地球,还提供实用而亟需的知识,比如在这个地震频发的年代如何从建筑、预警、管道设计等方面减少震灾。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吁请读者从蚂蚁般的琐屑忙碌中偶尔举目,关怀和珍惜地球家园,也对人类探索未来太空家园的努力怀抱希望。
内容简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几十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彼时地质学家意识到,各个大陆在地球表面漂移,海洋也此起彼伏地新生和毁灭。本书文字简练清新、内容引人入胜,它更新了我们关于地球的叙事。马丁.雷德芬考察了全新的地质学研究,解释了人类在板块构造、地震学和卫星影像等领域的全新认识如何帮助我们逐渐理解地球的本质:这是一个活跃的、变动不居的星球。
作者简介
马丁.雷德芬 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地质学专业。英国广播公司(BBC)科学组资深制作人,为国际频道和广播四台制作节目。于《新科学家》、《经济学人》、《星期日泰晤士报》、《周日独立报》等报刊发表大量科学类文章,涉猎广泛。著有《地心旅行》(1991)、《翠鸟系列:瞭望太空》(1998)、《翠鸟系列:行星地球》(1999)等。2005年获英国科学作家协会颁发的“科学作家奖”。
精彩书评
这是太阳系中*富有生机的行星,在这本简练精悍但内容全面的小书中,关于地球的迷人真相呼之欲出。这是一个关于矿物、岩浆和地质灾难的故事,内核飞旋、板块炸裂,无不惊心动魄。
——《世界末日指南》作者 比尔.麦圭尔
这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冒险之旅,是对地球主要运作机制的全景扫描,并对重要“景点”,诸如地球历史、板块运动、海洋结构、火山地震等——作了精准解说。阅读本书,是一趟丰富充实的地球知识之旅,也是充满人文内涵和艺术享受的思想之旅、审美之旅。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
目录
致谢
1动态的地球
2“深时”
3地球深处
4海洋之下
5漂移的大陆
6火山
7地动山摇之时
结语
索引
英文原文
精彩书摘
第七章 地动山摇之时 听天由命 2001年1月,整个印度西北部地动山摇,这场毁灭性的地震震中位于古吉拉特邦普杰市。此乃印度与亚洲的洲际碰撞余波未了。印度与中国西藏之间的相对运动仍在以每个世纪大约2米的速度持续累积。20世纪已经发生了一些严重的喜马拉雅地震,但一定有很多地区累积了大得多的张力。2米的滑坡便有可能产生7.8级的地震。但在印度从下方推入喜马拉雅山脉的逆断层中,某些部分已经积累了相当于4米滑坡的张力。实际上,某些地区500 多年都没发生过严重的地震了。这样的“大地震”的确会是毁灭性的。尽管上个世纪以来建筑标准有所提高,普杰地震的证据表明,如今一次震级相当的地震可能造成的死亡人口比例与100年前无甚差别。而与此同时,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口数量增加了10倍甚至更多。如果1905年的坎格拉地震今日重现,遇难人数很可能会达到20 万。如果恒河平原的某座大城市发生了地震,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一个量级。东京,另一个人口密集的地震带,从1923 年至今尚未发生过大地震。如果那里现在发生一场大地震,就算日本的建筑标准有所提高,估计也会造成7万亿美元的破坏,这也许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崩溃。 为地震而设计 人们常说,取人性命的是建筑物,而非地震。当然,地震中的大多数遇难者都死于倒塌的建筑物和后续的火灾。建筑物是否会在地震中倒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地震的力量显然十分重要,但震动持续的时间也很重要,其后便是建筑的设计。就小规模的结构而言,柔韧材料比脆硬的材料好。就像树木可以在风中摇曳,木框架的建筑物也可以在地震中摇摆而不致倒塌。重量轻的结构在倒塌之时不易致人丧命。但日本住宅传统使用的木材和纸张隔断墙更容易着火。地震中最糟糕的建筑大概就是砖石建筑以及加固质量很差的混凝土框架了;这在较为贫穷的地震易发国家极为常见。1988年亚美尼亚的斯皮塔克市附近的地震和1989 年美国旧金山附近的洛马普列塔地震都是7级,但前者导致10万人死亡,而后者的死亡人数只有62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加州有非常严格的建筑物规范。那里的高层建筑非常坚固,并且不会与地震波的频率产生共振。许多高层建筑在地基内都安放了橡胶块来吸收震动。在日本,一些摩天大楼在屋顶处配有重物系统,可以快速移动以抵消地震引起的晃动。 地面液化之时 如果你曾经站在湿润的沙滩上上下晃脚,你或许会注意到,水会在沙中上升,你的脚会陷进去;沙子液化了。地震摇动潮湿的沉积物时,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的震中远在400公里之外,但城里还是有很多建筑被毁。那些建筑建在一个古湖的填拓地上,地震波在淤泥中往复共振了将近3分钟,导致地面液化,便无法再支撑其上的建筑。无论建筑物的地基有多深,一旦地面液化,都无法再提供多少支撑了。在1906年和1989年旧金山附近的两次地震中,毁坏最严重的建筑物都位于海港区,就是建在填拓地上的。 火灾 地震袭击城市时,最大的危险之一便是火灾。在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和1923年的东京地震中,死于火灾的人数都多过死于地震本身的人数。炉灶倾倒就很容易引起火灾,在木质建筑物的杂乱废墟中快速蔓延,破裂的煤气管道更是为之添柴加油。旧金山的消防力量不足;消防车都被困在车库里或堵塞的街道上,破裂的给水主管将城市的给水系统消耗殆尽。如今,像旧金山这样的地震易发城市都在开发燃气和自来水的所谓“智能管道”系统,在压力由于管道破裂而突然降低的情况下,该系统可以迅速地自动关闭相应区段。
前言/序言
序言 陈骏 译林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希望我为其中的《地球》(The Earth)一书作序。该书作者马丁.雷德芬(Martin Redfern)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地质学专业,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科学组资深制作人和蜚声学界的科普作家,先后著有《地心旅行》《瞭望太空》和《行星地球》等。我曾经读过他的作品,对他印象比较深,因而欣然答应。 拿到书之后我很快就将其读完,一个清晰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好书。要在短短几万字的篇幅中写好一个星球,而且是作为我们所有人栖身家园的星球,堪称一件颇为棘手的工作。它对写作者的挑战,在于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叙述技巧,既在科学上严谨可信,又让人读出趣味来。马丁.雷德芬无疑不辱使命。这本小书为我们的星球绘制了一幅精彩的肖像。这幅肖像,一如全书开篇的那张地球照片,视野宏大,呈现出地球风起云涌的万千气象;同时又有足够的“像素”,放大来看,细节处栩栩如生。读罢掩卷,的确让人有“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感觉。 在写作方式上,作者采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既把地球看成一个整体,又把它看成动态的系统。如他所说:“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像蚂蚁一样在地表忙忙碌碌,对宏阔的图景不知不觉。”正是明确意识到了这一点,作者在写作时着力跳脱出来,仿佛将自己置身于离地球有足够距离的太空之中,终能一窥地球全貌。对这种全景式壮阔景象的呈现,既表现在空间上,也表现在时间上。 比如在介绍“深时”概念时,作者从普通人的感受,即与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渐次遥远的距离写起,穿越伊丽莎白一世的英格兰、罗马帝国的全盛期、古埃及的大金字塔,仿佛搭乘着一部时间机器,一路写到100 亿年前太阳和太阳系尚未诞生之时。沧桑古今,万物流变,时间的深邃幽远跃然纸上。在空间上,书中同样大处着眼,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辽阔,还有基于专业积累之上的想象力。磁层和大气层、生物圈和水圈,以及地球的其他圈层,它们在作者的眼里聚合起来,宛如一颗巨大的洋葱。在亿万年久远的未来,世界地图会有怎样的变化?书中认为,按目前的趋势,“大西洋会继续加宽,太平洋会收缩”,“澳大利亚会继续北移,赶上婆罗洲,继而转个圈撞上中国”。 为了使叙述更为形象,书中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上面提到的“洋葱”即是一例。再比如,在描述大气层时,臭氧被比喻成地球的高效防晒霜。从中世纪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中,可以窥见地幔中硅酸盐岩石的流动方式。由散布于全球各地的测震仪组成的网络,被比喻为身体检查时环绕着患者周身的X射线源和传感器,地震层析成像于是被比拟为我们所熟悉的CT (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再比如,海洋中的洋脊像是网球的接缝、地球的演化一如橘子果酱的制作过程,火山的突然喷发又好似充分摇动香槟之后拔去瓶塞—尽管在时空尺度上,它们被极大地缩小了。这些比喻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那些远离日常生活的陌生过程,更使阅读充满乐趣。 乍看书名,读者可能认为,一本关于地球的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它提供的只是满足好奇心的知识,并无多少“实用”价值。读到书末,尤其是关于地震的那一章,这种印象无疑会有所改变。地震不可避免,但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值得探索的。在分析伤亡原因时,作者认为倒塌的建筑物和后续的火灾是主因。从建筑材料和设计来看,柔韧的材料比脆硬的要抗震,好的设计(如避免与地震波频率共振、高楼屋顶配备重物抵消晃动)同样必要;在减少火灾伤害方面,旧金山等地震易发城市正在开发“智能管道”系统,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做法。 特别是,在地震预警方面,书中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无法预知下一次地震发生的确切时间,但是,发生的概率是可以计算的。从1/36500,到1/1000,再到1/20,通过综合不同的要素,准确率在逐步逼近;虽然还未达到能向公众播报以疏散人员的程度,但至少可以提供给相关的救援部门,让他们随时待命。通过设置在断层中的传感器,利用无线电的光速与地震波的声速之间的时间差,也会为银行备份、电梯停运、管道封锁等做好准备。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实用经验。 这本小书并不只有科学的视角,它还表现出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发现地球之外的智慧生命,也未发现有其他星球堪为人类的第二家园。遗憾的是,对于这颗蓝色宝石,我们却不够珍惜。“我们早已不再是这个星球的受害者,而变成了它的托管人。而我们却恩将仇报,对土地粗暴轻率地贪婪,对污染置若罔闻地轻忽。但这样做是要承担风险的。我们仍然别无退路,毕竟所有的人都住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应该照顾好这个星球,为它承担起责任。”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不仅是科学家、政府和少数志愿者的工作,更是每一个合格地球公民的责任。承担起这一责任的前提则是了解地球、认识地球,这应当成为每一个“地球人”的基本素养和必修课,应当成为当今大学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只是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概览和介绍,而更是通过引导普通公众和大学生参与到对地球的科学探索和对事关地球与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讨论之中,培养起人们尊重地球、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自觉地过一种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健康、“绿色”、文明的生活。 这本《地球》是绝佳的科普和通识教育读物。科普读物需要把握科学性与人文性、专业性与普及性之间的平衡,其难点在于既要不失科学的准确、严谨,同时又能让非专业读者和大学生接受、喜爱。与他以往的《地心旅行》等科幻小说相比,这本书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惊险刺激的情节,但是同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带给读者一场紧张兴奋的智力冒险,正如伦敦大学学院比尔.麦圭尔(Bill McGuire )的书评所言:“关于地球的迷人真相呼之欲出。这是一个关于矿物、岩浆和地质灾难的故事,内核飞旋、板块炸裂,无不惊心动魄。”这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冒险之旅,是对地球主要运作机制的全景扫描,并对重要“景点”,诸如地球历史、板块运动、海洋结构、火山地震等一一作了精准解说。阅读本书,是一趟丰富充实的地球知识之旅,也是充满人文内涵和艺术享受的思想之旅、审美之旅。 感谢译林出版社出版这套通识读本。近几年,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中国多所著名大学已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南京大学率先探索本科教育改革,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力图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通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来推动;其中,一套高质量的读本是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包括这本《地球》在内的“牛津通识读本”丛书,一定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帮助,祝愿在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事业中,在所有渴求知识的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画卷的道路上,这套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牛津通识读本:地球 [The Ear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牛津通识读本:地球 [The Ear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牛津通识读本:地球 [The Ear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评分
☆☆☆☆☆
不错不错,值得拥有,买了不后悔,
评分
☆☆☆☆☆
这套书不错,知识面丰富,大小明友都可读!
评分
☆☆☆☆☆
老客户,京东非常方便,物流快服务好
评分
☆☆☆☆☆
主要是增加词汇量用的,还不错
评分
☆☆☆☆☆
物流非常快 大大的好评 书籍质量很好 是正版 内容很不错 非常满意
评分
☆☆☆☆☆
挺好的。不错。推荐购买,非常好。一直京东购物 非常满意
评分
☆☆☆☆☆
很高的科普通用读本,多读书涨知识。
评分
☆☆☆☆☆
东西很好,是正品,优惠力度大,配送速度快!
评分
☆☆☆☆☆
买纸版本来只是收藏的,居然是中文版后面附带英文版,赚了!
牛津通识读本:地球 [The Earth: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