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康保成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1

商品介绍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61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0940
品牌:大象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9
字数:2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一直是传统戏曲的主要题材,三国戏、关公戏、包公戏,水浒戏、杨家将戏,元曲、昆曲、清代宫廷大戏、近代新编戏曲,这一部部丰富多彩的戏剧,不仅仅是“角儿”争奇斗艳的舞台,也是百姓喜闻乐见、口耳相传的历史。
  生旦净丑台上岂无台下事,刀枪剑戟戏中自有戏外人,如果说真正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是时间长河中沉沉浮浮的浪花,那么文人们创作的“二十四史”就是长河中星星点点的珠贝,而戏曲中的历史便是那长河上升起的迷人的雾霭,河边飘动的悠扬的歌吹。我们欣赏她,我们迷恋她,不仅在于她背后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她似假还真的朦胧之美。
  “百家讲坛”新晋主讲人康保成老师,于历史长河中取一瓢饮,浪花之纯、珠贝之亮、雾霭歌吹之美一一展现。杨贵妃与《长生殿》、赵氏孤儿、杨家将,戏里戏外,到底多少故事真假难辨?脸谱背后,是怎样的历史人生?不妨【端正好】,听听我们的【叨叨令】,瞧瞧我们的【忆王孙】,品味历史中的“唱念做打”,看看戏台上的“悲欢离合”。

内容简介

  《戏里戏外说历史》系康保成先生所著的与CCTV百家讲坛《戏里戏外说历史》栏目相配套的图书作品,精选了喜闻乐见的三个主题:《长生殿》与杨贵妃、《赵氏孤儿》纵横谈、杨家将戏曲与宋辽战争。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文学作品的考证与戏曲故事的分析,从多样丰富的戏剧传说中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形象与史实。全书语言轻松明快、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康保成,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55年随父母迁居河南省郑州市。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学术著作10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学术研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中国韵文学刊》编委等。曾任教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并多次赴欧美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

《长生殿》与杨贵妃
第一集 贵妃芳名及其食荔枝之谜...........2
杨贵妃“名玉环,小字太真”?
杨贵妃小名“玉奴”
杨贵妃为什么被叫作“玉环”?
“一骑红尘妃子笑”是用典
《天宝荔枝道》不可信
第一个吃到鲜荔枝的北方皇帝
第二集 杨贵妃的两个情敌——虢国夫人与梅妃...........12
风流成性、蛮横霸道的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和唐玄宗
“梅妃”实无其人
杨贵妃“偷情”的传说不可信
第三集 杨贵妃与“安史之乱”...........22
罪魁祸首安禄山
杨国忠与安禄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咎由自取
朝政腐败与“安史之乱”
“红颜祸水”与裙带关系
京剧《太真外传》中的贤妃
第四集 道教和杨贵妃“旅日”传说...........32
迷恋道教、追求长生的李隆基
揭开杨贵妃入道之谜
李杨爱情的道教基因
杨贵妃“旅日”传说
《长恨歌》与杨贵妃“旅日”传说
结束语...........41
《赵氏孤儿》纵横谈
第一集 惊心动魄的古典悲剧...........44
楔子:屠赵结怨惨剧发端
第一折:公主托孤韩厥放孤
第二折:程婴杵臼谋划救孤
第三折:公孙捐命程婴舍子
第四折:观画讲史石破天惊
第五折:冤冤相报强弩之末
艺术特征与成就
疏漏与瑕疵
第二集 《赵氏孤儿》的“史”与“戏”...........81
认识历史文学的三个原则
历史上的赵盾与晋灵公
《史记·赵世家》中的“搜孤救孤”故事
“烈妇”原来是“淫妇”——《史记》与《左传》的比较
“赵氏孤儿”故事的历史化
“赵氏孤儿”与《史记》中的复仇故事
第三集 历代戏曲对《赵氏孤儿》的改编...........113
南戏:“孤儿”不孤程婴娶妇
明传奇:肤浅庸俗呆板典雅
京剧《八义图》:不见“八义”不见“图”
秦腔:卜凤的风采
京剧《赵氏孤儿》:后出转精针线严密
豫剧《程婴救孤》:一吐衷曲如泣如诉
第四集 话剧、电影对《赵氏孤儿》的改编...........140
人艺版话剧:颠覆传统拒绝复仇
电影:合乎情理波澜起伏
改编名著的关键:用戏剧手段呈现一个好故事
第五集 《赵氏孤儿》在欧洲...........156
欧洲十八世纪的“中国热”
一个没有曲的“元曲”法译本
欧洲人如何看待《赵氏孤儿》
哈切特的《中国孤儿》:醉翁之意不在酒
梅塔斯塔齐奥的《中国英雄》:“很中国”的轻喜剧
谋飞的《中国孤儿》:回归复仇
歌德的《埃尔佩诺》:凭什么说我是你儿子?
第六集 伏尔泰和他的《中国孤儿》...........171
伏尔泰和他的中国情结
《中国孤儿》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中国孤儿》的演出:不中不西,非驴非马
《中国孤儿》PK《赵氏孤儿》
英文版PK豫剧版
结束语...........192
杨家将戏曲与宋辽战争
第一集 悲情杨令公...........194
最早的李陵碑故事
雍熙北伐,攻城略地
孤军深入,遇伏被俘
英雄末路,可歌可泣
第二集 杨业传奇...........204
“无敌”将军——刘继业
抗辽骁将——杨业
出奇制胜的四个“法宝”
“金沙滩救驾”的来由
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态度
民间的种种传闻
第三集 从潘美到潘仁美...........215
北宋开国功臣
逼杨业孤军深入的幕后指使者
潘美为什么要害杨业?
劣迹被夸大的潘仁美
第四集 寻找“佘太君”...........225
杨令公之妻——“令婆”
《元曲选》中的“佘太君”
“令婆”还是“太君”?
“佘赛花招亲”故事的来由
“佘太君”的原型为“折太君”说不可信
第五集 杨六郎历史档案...........235
杨六郎原名“延朗”
并非老六的“杨六郎”
抗辽有功,屡获晋升的杨延昭
杨延昭的靠山——宋真宗赵恒
杨延昭与“澶渊之盟”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
第六集 戏曲中的“杨六郎”...........245
抗辽故事戏:《杨六郎调兵破天阵》
在虚构的基础上再虚构:《寇準背靴》
杨六郎执法:《辕门斩子》
杨六郎招亲:《状元媒》
杨六郎的另一个妻子:大刀王怀女
杨六郎之死:《洪羊洞》
第七集 杨六郎的兄弟们——以《四郎探母》为中心...........257
关于杨五郎出家
杨四郎:“身在辽营心在宋”的“卧底”
杨八郎:被拷贝出来的另一个杨四郎
京剧《四郎探母》的故事
《四郎探母》的主旨
《四郎探母》的故事来源
呼唤和平的《八郎探母》
别出心裁的《女探母》
向《四郎探母》叫板的《三关排宴》
第八集 揭秘杨门女将——以穆桂英为中心...........274
草莽英雄木桂英
巾帼英雄穆桂英
穆夫人和她的儿子杨文广
不断被改编的“十二寡妇征西”
杨排风和杨八姐的故事结束语...........285
后记...........287

精彩书摘

  《赵氏孤儿》杂剧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在《左传》《国语》等先秦史料中根本没有出现过。到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这三个人物一起出现,而“搜孤救孤”的故事也随之形成。
  《史记·赵世家》先记载了赵氏被灭族一事: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为了追究灵公被杀一案,不顾韩厥的反对,“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左传》称赵婴,本书在提到《史记》或以《史记》为蓝本创作的人物时称“赵婴齐”,其他情况均称“赵婴”)等赵氏一家全部灭族,史称“下宫之难”。接着,就发生了“搜孤救孤”的故事:
  在赵朔等人被杀之后,赵朔的妻子(成公的姐姐)当时怀有身孕,就到宫中藏匿起来,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后在宫中搜索。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谋划救孤,用他人的婴儿假冒赵氏孤儿,“藏匿”在公孙处,由程婴出首“告密”。于是假孤儿与公孙杵臼被杀,真孤儿则由程婴藏在山中。十五年后,景公患病,让人算了一卦,说是赵氏的冤魂在作祟,景公这才从韩厥口中得知赵孤未死,于是与韩厥谋立赵武——赵孤已有了自己的名字,曰“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到赵武二十岁时,程婴不顾赵武的一再劝阻,毅然自尽,以报答二十年前“下宫之难”的遇难者,包括长眠于地下之公孙杵臼。
  很显然,《赵氏孤儿》杂剧的核心事件——搜孤救孤,就是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尤其是屠岸贾两次搜孤与公主藏孤,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救孤、合演双簧这两个情节,在《史记》中记载得十分生动,为杂剧的细节描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蓝本。先看屠岸贾的第一次搜孤和公主藏孤的细节:
  居无何,而朔妇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
  请注意,这里的“居无何”,指的是赵朔被杀后不久。也就是说,孤儿赵武是赵朔的遗腹子。而身为公主的赵朔之妻,是冒着极大风险藏匿起孤儿的。很显然,杂剧《赵氏孤儿》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将公主塑造成一个烈妇的形象的。
  “夫人置儿绔中”的“绔”,与现在有裆的裤子不同,而是“胫衣”,只有两条裤管而无裆,拉根带子系在腰上。现在有些地方还穿套裤,与古代“绔”的款式相近,只不过穿在长裤的外面。如果现在穿这种“裤子”,而又无外衣罩住,简直难以想象。其实,古人在绔的外面,往往用一条围裙状的服饰将下部遮住。上古之时,人们用兽皮或树叶把腰部以下围住,用作遮羞,写作“”或“芾”,后来的“蔽膝”就是这种上古遮羞物的遗制。此外还有“裳”(cháng常),也就是下裙,用于遮蔽下体。衣、裳、绔三者并用,就可以将身体全部覆盖住。由于“绔”都穿在里面,所以常用质地较差的布制成。有钱人穿的绔称“纨绔”,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纨绔子弟”一词就由此而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
  回到《史记》。赵朔妻把婴儿放在“绔中”,外面再用围裙盖住,躲过了屠岸贾的搜查。这个细节,在舞台上不好表现,杂剧中完全没有出现。再看《史记·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救孤的细节:
  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
  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赵氏孤儿》杂剧第二折中的细节,就是程婴先提出自己舍命舍子,让杵臼出首告密,杵臼以自己年岁太大为由,情愿自己舍命那场戏。所不同的是,《史记》中二人谋取的假孤儿是“他人婴儿”,而杂剧中,则是程婴自己的儿子。杂剧的改造,进一步突出了程婴的自我牺牲精神,渲染了悲剧气氛。
  杂剧的这种改动,可能受到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启发。西周时,厉王是个有名的暴君,搞得“民不堪命”,而他又不听谏臣邵公的劝告,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匆忙从镐京逃到周朝边境的彘(今山西霍县东北)避难。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我国有准确的纪年就从这一年开始。厉王出逃时连儿子都没来得及带走,他的儿子此时尚年幼,被人带进邵公的家里。国人团团围住邵公家,要求交出皇帝的后代。危急时刻,邵公交出了自己的儿子,后者被国人杀死。十四年后,邵公在朝堂讲出当年真相,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经衰落的周朝一时中兴。杂剧将别人的儿子改为程婴自己的儿子,亦是将程婴与忠臣邵公相比,对赵孤寄予如同拯救周朝于衰落的周宣王一样重兴赵家的期望。
  我们接着看《史记·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合演“双簧戏”、公孙杵臼与假孤儿双双被杀的场面: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这个场面,描写得极为生动。特别是公孙杵臼充满戏剧性的两段“道白”,把场面写活了,把人物写活了,为后来的元杂剧提供了可资依据的文学蓝本。《赵氏孤儿》第三折,公孙杵臼正是这样骂程婴的:“是哪个昧情出告,元(原)来程婴舌是斩身刀!”又对屠岸贾说:“你杀了赵家满门良贱三百余口,则剩下这孩儿,你又要伤他性命!”从这里不难看出《史记》的影响。
  但是,杂剧在史料的处理上又与《史记》有显著的不同。第一点就是赵氏被灭族的原因不同。前面讲过,杂剧所演的“历史”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屠岸贾在晋灵公的默许下迫害赵家,搜查孤儿,把假孤儿杀掉;第二个阶段是二十年后,悼公上台,孤儿报仇。至于晋灵公的下落,则完全没有讲到。其实晋灵公是被赵盾的庶侄赵穿杀掉的,这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也与辨析《赵氏孤儿》的本事密切相关。
  根据《左传》等先秦史料,赵盾被灵辄救下之后,继续出逃,还没跑出晋国国境的时候,赵穿发兵攻打灵公,将其杀死。赵穿是赵盾的伯父赵夙庶出的孙子,也就是赵盾的庶侄。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即是晋襄公的女婿,灵公的姐夫。也就是说,赵穿弑君,是姐夫把小舅子给杀了。但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中却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不服,董狐答道:“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你身为晋国正卿,逃亡未越出晋国边界,返回后又不讨伐弑君的贼子,这件事难道不应该由你负责吗?孔子对这件事表态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不隐盾之罪。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长期以来,这成为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有人认为灵公被弑赵盾是主谋,是后台;也有人认为赵盾和此事无关,最多负“领导责任”;还有人认为董狐为暴君开脱罪责,根本不是什么“良史”。
  《史记·赵世家》写屠岸贾灭赵,就是为追究“赵盾弑君”事件而起:
  ……

前言/序言

  开场白
  莫言说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可是,自古及今,真正能把故事讲好的人有几个?
  还记得多年前听人说,我们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之外,就是还有一部《红楼梦》。于是就找来这部书读,大概当时年纪小,只觉得满篇都是少男少女青春萌动,三角恋爱,无病呻吟。没有惊险刺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悬念,趣味不足,所以,也就没了继续读下去的冲动。后来年长一些,进了大学中文系,才知道《红楼梦》的粉丝着实不少,研究这部书的著作,要比这部书本身多出不知几百倍、几千倍。至于研究的人是真有兴趣,还是附庸风雅,想要有一点发言权(据说《红楼梦》不读n遍没有发言权),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轮到自己讲故事了,才发现当初自己真是年少气盛、无知无畏。要想把故事讲好,谈何容易!即便是古人写的故事,你要重复一遍,讲得明白生动,也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
  首先是故事的选择。古人讲过的故事汗牛充栋,你选哪一个?即使本人关注较多的戏曲里,也有数不清的故事,究竟哪个能讲,哪个更动人?
  其次是要对所讲的故事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在这基础上,才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没有这个本事,怎好献丑?
  最后是讲故事的方式。在没有观众的录制现场,只有刺眼的聚光灯对着你,眼前一片黢黑。你和谁交流?在这种场合你还能随机应变,妙语连珠?
  于是,只能自说自话,背讲稿,念讲稿。于是,言多必失,错谬、口误一堆。好在书稿可以纠错、补正。本人谨借此机会向读者诸君声明:凡电视节目与本书有出入者,以本书为准。
  想起古代戏曲中的“题目正名”“副末开场”,都有介绍剧情的功能,其实也就是做广告。那么本人就权作一回明清传奇中的“副末”,为本书做一下广告。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
  人们都说杨贵妃名叫“杨玉环”,不对,她的小名应该是“杨玉奴”。
  人们相信杨贵妃是吃过鲜荔枝的,不对,第一个在中原宫廷里吃到鲜荔枝的人是宋徽宗。
  唐明皇在纳杨贵妃之前让她入道,不是为了遮丑,而是志同道合,后来两个人还合演过“男女双修”呢!
  史书中说,杨贵妃有“红杏出墙”之嫌,其实这都是诬陷、抹黑之词。
  说杨贵妃死得冤,本人同意,但还要告诉您,她的确直接干预过朝政大事。
  传说杨贵妃没有死,而是漂流到了日本,本书为您讲述这个传说的来龙去脉。
  本书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
  元曲《赵氏孤儿》悲壮惨烈,最先被欧洲人说成是“悲剧”,王国维的认同是后来的事。
  “搜孤救孤”本无其事,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司马迁。
  历史上赵武(即传说中的“赵氏孤儿”)的母亲赵庄姬与自己的叔公通奸,是赵氏被灭门的真正原因。
  明代以后的人重新讲述这个故事,要么为程婴、屠岸贾“娶”老婆,要么为国君增添母亲、为公主增添侍女,都是为了自己讲故事的需要。
  当代有人突然改口,说赵氏孤儿不报仇了。不报仇的故事还能叫“赵氏孤儿”吗?这玩笑开得有点大。
  更大的玩笑是:《赵氏孤儿》被欧洲人翻成了没有曲的“元曲”;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则把男主人公写成了成吉思汗,他幡然悔悟,放下屠刀,主要的当事人都没有死,当然报仇也就不需要了。
  本书第三部分主要讲的是——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最早的李陵碑故事来自明初杂剧,但“金沙滩救驾”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
  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因一念之差成为戏剧中十恶不赦的奸臣潘仁美。
  佘太君最初被称作“令婆”,北宋的“折太君”和这个艺术形象毫无关系。
  杨六郎原名“延朗”,他排行不是老六,却因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被长白山人惧怕的“六郎”,而被辽人呼为现实中的“六郎”。
  历史上杨延昭的靠山不是八贤王,也不是寇準,而是宋真宗赵恒。
  传说中杨六郎的第二个妻子大刀王怀女最早竟是西域奇女子。
  从草莽英雄木桂英到巾帼英雄穆桂英,再到觉醒的女元帅穆桂英,她没有历史人物做原型。
  ……
  题目“戏里戏外说历史”,本来奢望在谈戏的时候,引导读者和观众在阅读中思考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否真实。然而上述三项内容,没什么内在联系,纯属鸡零狗碎、东拼西凑,最多只能给大家茶余饭后增加一点谈资而已。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只是摸到象腿,别把它当成象牙就成。
  不多啰嗦,好戏——开场了!

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戏里戏外说历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戏里戏外说历史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戏里戏外说历史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 《南海十三郎》因話劇及電影而於九七年前後在香港享負盛名,也讓謝軍豪、杜國威等台前幕後的功臣被香港市民所認識。回想這部戲,某程度也是啟蒙了我對粵港之間的故事的興趣吧。

评分

剧目较少,趣味性稍差。

评分

真正的好书,推荐朋友们购买。

评分

沟通戏曲与历史的桥梁。

评分

物流速度快 商品是正品 价格又优惠 肯定是不二的选择。

评分

﹣原來這書在九八九九年時出版過,今年因是甚麼聯合集團的記念活動,重新修訂後出版。大抵文章沒有甚麼改動,只是補充了點資料。十多年後我還有機會碰到這本書的再版,也算是緣份。

评分

不错,值得一看,长知识,快递员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戏说也是历史的传承

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戏里戏外说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