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中国文化最灿烂的花朵。中英对照,让老外也能读懂中医故事。
该书中文版是著名中医文献专家许敬生教授历时30余年整理编写完成的,全书包罗与医学相关的典故300余则,每则均按白话讲解、原文列示、简明注释和作者评按四个层面表述。整体排列以文选年代为序,分为医史记闻、大医精诚、养生健身、名医轶事、名句箴言、医鉴医戒、辨证论治、奇方异案、情志之疾、杂说趣谈、本草荟萃、讽喻世情、成语寻幽、传说故事、破除迷信等门类。这些故事,文史哲理,古今中外,多有涉猎,其中很多在《河南中医》和《大河健康报》上连载达9年之久,深入人心,广泛流传。
为把这些神奇的中医故事和中医典故介绍给喜爱中医的各国友人,也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伟大战略,河南中医学院组织数十名中医、英文专家审阅和编写了这套中英文双语版的图书。其中,以夏昀博士为主的翻译团队,更是披肝沥胆,废寝忘食,将深奥悠远的中医故事,翻译成能为国外大众所接收的语言。为力求信达雅,夏昀博士还与瓦尔帕莱索大学的数名教授、学者一道共同对书中的翻译进行多次的修改,力求使国外朋友也能读懂这中国文化中最灿烂的果实。
许敬生,安徽省萧县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河南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原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原主任(现为名誉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夏昀: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并于当年到美国俄勒冈大学硕博连读,2010年毕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曾任教于美国西雅图大学,2012年9月至今任教于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 主讲东亚歷史,近现代史,亞洲电影欣赏,世界史,中日關係史等课程,并曾受邀至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府作学术报告。
这部《中医典故》真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让人惊喜的书!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一直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中医背后的故事,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渴望。翻开书页,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老的中医殿堂。作者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中医典故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关于扁鹊、华佗这些名医的章节,他们的智慧和医术不仅仅是故事,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的敬畏。书中对药材起源、方剂演变的讲述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那些我们日常接触的药材,背后都有着如此丰富而传奇的经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细细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那些古朴的词汇和典雅的文风,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中医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对“治未病”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现代人过度依赖科技而忽略了身体自身疗愈能力的可能性。阅读的乐趣,在于发现,在于连接,而《中医典故》无疑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启发。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中医典故》这本书的构思和表达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选择枯燥的条目式介绍,而是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典故为载体,将中医的精髓娓娓道来。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灵活,时而旁征博引,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信手拈来;时而又旁观者清,对某些现象进行富有洞察力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看似普通的药材,如人参、枸杞等,赋予了它们“生命”的讲述,它们的生长环境、采摘时节、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特殊意义,都让我对这些日常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去探究那些事物背后的逻辑和文化根源。阅读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它让我明白,中医的魅力,在于它对人体的深刻理解,在于它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更在于它蕴含的东方哲学。
评分《中医典故》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穿越感”。每当我阅读书中一个典故,我都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着中医的诞生、发展和演变。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讲述了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捕捉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如何看待疾病和健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医者和药农的描写,他们的坚持和奉献,构成了中医发展最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医并非神话,而是无数代人辛勤耕耘、智慧结晶的产物。它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将中医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关爱自己和家人。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医学本身,它更是一面照鉴古今、连接文化的镜子。
评分坦白讲,一开始我对《中医典故》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术语的书籍。但当我真正翻开它,我完全被它所吸引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他并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讲授,而是像一个老朋友,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中医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道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典故之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经典方剂背后的故事的挖掘,比如关于“逍遥散”的由来,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它的功效,而是讲述了它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多少人解除了病痛,带来了安宁。这种从“人”出发,从“事”出发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中医不仅仅是医学,更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对生命的关爱。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多样,有时是磅礴大气的历史叙述,有时又是细腻入微的生活描绘,让我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从“知识”层面,跃升到了“智慧”层面。
评分我必须说,《中医典故》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许多中医科普读物那样,一味地罗列理论和方剂,而是从“典故”这个角度切入,将那些冰冷的医学知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将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哲学思想融为一体,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医学史变得引人入胜。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望闻问切”的起源故事,原来这四个简单的字背后,包含了如此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读到这些故事,我能感受到古代医者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考,一点点积累医学知识,最终形成了一套独具东方智慧的诊疗体系。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为文字增添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代的医馆,听到药杵捣药的声音,闻到草药的清香。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新精神肃然起敬。它让我明白,中医的根基,深埋在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