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家出版社全新出版 经典名著 新课标必读 余秋雨寄语 梅子涵作序推荐
中小学生必读书 教育部推荐书目
流传千古的中国英雄传奇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章回小说
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大英百科全书》
《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美国女作家 赛珍珠
《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英国翻译家 杰克逊
内容简介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本书为青少版,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缩改,更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精彩书评
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
——《大英百科全书》
《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
——英国翻译家杰克逊
目录
楔子洪太尉误放妖魔/1
第一回高俅发迹/6
第二回史进无家可归/9
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2
第四回大闹五台山/17
第五回小霸王逼婚/21
第六回火烧瓦罐寺/24
第七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27
第八回林冲遭暗算/30
第九回智深救林冲/34
第十回豹子头献艺/37
第十一回风雪山神庙/41
第十二回雪夜上梁山/45
第十三回杨志卖刀/49
第十四回七星聚义/52
第十五回智取生辰纲/58
第十六回义救晁盖/64
第十七回晁盖入主梁山/67
第十八回宋江杀妾/71
第十九回武松打虎/76
第二十回王婆说风情/80
……
精彩书摘
楔子 洪太尉误放妖魔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自立为王,开始了五代十国时代。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殿前都点检①出身的赵匡胤(yìn)统一了天下,定国号为大宋。天圣元年(1023),宋朝第四任皇帝赵祯即位,史称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据说,宋仁宗是天上的赤脚大仙转世,他在任期间,注意任用贤臣,使宋朝出现了五谷丰登、夜不闭户的繁荣景象。没想到乐极生悲,嘉祐三年(1058)春,天下瘟疫横行,百姓死伤无数。全国各州各府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龙案上。
三月三日五更时分,仁宗坐镇紫宸殿,受文武百官朝拜。殿头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话音刚落,宰相赵哲和参政文彦(yàn)博上奏:“如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够减免赋税,以救万民于水火。”仁宗听了,立刻命令翰林院草拟诏书:“赦免罪犯,减免赋税,举行法事祛除灾祸。”可是,瘟疫不仅没有被祛除,反而更加严重。仁宗听说此事之后,深感不安,再次召集百官商量对策。
参知政事范仲淹上奏说:“臣以为要想祛除此次瘟疫,必须立刻宣张天师入宫,让他设坛祈福。”仁宗听了,急忙命令太尉②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天师张真人星夜赶来祛除瘟疫。
洪信不敢迟延,领了圣旨就直奔龙虎山,几天之后到了信州。信州官员全都出来迎接洪信,并派人向龙虎山上清宫通报消息。第二天,洪太尉在众官员的护送下来到龙虎山。道士们恭恭敬敬地把洪太尉迎进三清殿,将诏书供奉在大殿中央。
洪太尉问监宫真人:“天师现在在哪儿?”
真人回答:“天师生性清高,喜欢修身养性,不喜欢交际,所以住在山顶。”
太尉说:“如今有诏书在此,何不请他下山听宣?”
真人回答:“天师虽然住在山顶,可是喜欢游历,踪迹不定,无法请他下山。”
太尉焦急地说:“如今瘟疫泛滥成灾,百姓死伤无数,找不到天师可如何是好!”
真人回答:“如果是这样,太尉可以斋戒沐浴,然后背着诏书走上山顶,诚心叩请天师。”
第二天五更时分,洪信沐浴更衣,带着圣旨和银炉出发了。
监宫真人带领众道士送洪太尉来到后山,对他说:“太尉如果要拯救万民,就一定不要轻易放弃。”
山路很崎岖,要抓住葛藤或岩角才能行走。洪信大约走了两三里路,就累得气喘吁吁、脚酸腿软。他心想:“我是朝廷命官,一向锦衣玉食,如今却为了寻找天师遭这份罪!”
勉强又走了三五十步,一阵怪风吹来,随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洪信惊叫一声:“啊!”然后一头栽倒在地。那只虎围着洪信转了几圈,咆哮着跳下山去了。洪信吓得浑身发抖,连声叫苦,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才平静下来,心想一定要见到天师,于是带上银炉继续前进。
大约又走了三五十步,洪信不禁又埋怨起来:“皇上命我来这里,着实害苦我了。”话还没说完,旁边的竹林里忽然刮起一阵旋风,从草丛里冲出一条吊桶粗的毒蛇。洪信见了,不由得扔掉银炉,惊叫:“这回我死定了!”随后跌倒在地,眯眼偷看那条毒蛇。毒蛇慢慢地爬到洪信面前,盘成一团,两眼闪着金光,口吐长舌,对着洪信喷毒气,把洪信吓得半死。过了一会儿,那条毒蛇一溜烟不见了。过了很长时间,洪信才从地上爬起来,说:“吓死我了,真是惭愧!这个臭道士,竟然如此戏弄本官。等我找到天师之后,一定找他算账。”说完就提起银炉,准备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松林里隐隐传来一阵悦耳的笛声。洪信循声望去,看见一个道童。这个道童倒骑一头老黄牛,吹着铁笛慢悠悠地转出山坳(ào)。
洪信见那个道童明眸(móu)皓(hào)齿、超凡脱俗,走上前问:“你从哪儿来?认识我吗?”道童没有理睬洪信。洪信一连叫了好几声,道童才“呵呵”笑了起来,用铁笛指着洪信说:“你是不是要找天师?”洪信惊讶地回答:“你怎么知道?”道童笑着说:“天师今早说过:‘皇帝将会派洪太尉来山上,让我去京城祛除瘟疫。我现在就驾云而去。’天师这时可能已经到京城了,所以你就不必上山了。再说了,山上有很多毒虫猛兽,万一伤了你,可如何是好!”洪信说:“此话当真?”道童笑而不答,吹着铁笛离开了。洪信心想:“这道童居然知道我此行的目的,想必他说的没错,不如就此下山,免得白白丢了性命。”于是提着银炉原路返回。
洪信回到山下,监宫真人问他:“见到天师了吗?”
洪信回答:“我可是朝廷命官,根本走不了山路,路上又遇到了猛虎和毒蛇,如果不是我福大命大,恐怕命都没了。你们这些道士真胆大,竟敢戏弄本官!”
真人回答:“太尉言重了,我们并非有意戏弄朝廷命官,此乃天师在试探太尉的诚心呢。山上虽然有猛虎和毒蛇,但它们并不伤人。”
洪太尉又说:“我还见到一个道童,他倒骑在牛背上,吹着一支铁笛。他居然认识我,还说天师早上已经驾鹤飞到东京①去了,我这才下了山。”
真人说:“唉呀,这个道童正是天师。他虽然年纪很小,却有很深的道行,善于祛除瘟疫,世人都叫他‘道通祖师’。”
洪太尉听了大吃一惊:“我真是无知啊,竟然与天师错过了。”
真人安慰他说:“太尉不必担心。既然天师已经说过要去京城,那么等太尉还朝时,说不定天师已经祛除瘟疫了。”洪太尉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吃过早饭,真人带领众道士陪太尉游览龙虎山。太尉游览了山前山后的景致,发现三清殿真是富贵不可尽言。三清殿右廊后有一座庙宇,四面墙和两扇大门都涂有红漆,门被一把胳膊粗的铁锁锁着,门上交叉着贴了好几道盖有朱印的封条,檐前的匾额上写着四个金字:“伏魔之殿”。
……
前言/序言
水浒传导?读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浙江钱塘知县施耐庵(1296—1371)替穷人伸冤,遭朝廷训斥,于是辞官回乡。至正十三年(1353),盐民张士诚率众起义,他敬重施耐庵的才华,再三邀请施耐庵当他的谋士。施耐庵抱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上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张士诚居功自傲,亲小人,远忠臣,独断专行。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施耐庵又气又恼,离开了张士诚,靠教书为生。
在教书之余,施耐庵与学生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并打算以此为题材写一部《江湖豪客传》。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灭掉张士诚,到处搜捕张士诚的旧部。施耐庵为了避难,隐居田园,专心创作《江湖豪客传》。
《江湖豪客传》写成之后,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和编排。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罗贯中建议把书名改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地说:“好!这个书名太好了!”
“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于是,施耐庵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的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讲述了一个官逼民反的故事:不学无术的无赖高俅因为球踢得好,被皇帝封为高官,他倚仗权势压榨和迫害民众,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水浒传》最为精彩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塑造。全书重点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然侧重不同,但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脾气性情各不相同,连大评论家金圣叹都赞美道:“《水浒传》真是一百零八人,一百零八样。”在情节的编排上,《水浒传》也十分曲折动人,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往往通过一个个场面展开,用一个个细节描写,一步步地推向高潮,让人读来心潮起伏,大呼过瘾。
《水浒传》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东亚各国的叙事文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由《水浒传》改编的影视剧仍旧不断在荧屏上演,且每次都能受到极大的关注。《水浒传》原著篇幅过长,后半部分略显冗长。本次新版的白话版《水浒传》选取了原著最精彩、最好看的内容,进行了现代的加工和改写,希望小读者们能够通过轻松的阅读,一起领略这部传世名著的不朽魅力。
水浒传/小书虫读经典(青少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水浒传/小书虫读经典(青少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