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於五韆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閤,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錶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趣味性,通過真實的錶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
內容簡介
本輯《讀庫》一共包含九篇文章,《一個法國攝影師在中國》,《彩色的昨天》,《六環比五環多一環》,《明星與素琴(上)》,《浮生》,《暴雨將至》,《與霍洛維茲同颱》,《行星》和《〈羅蘭之歌〉與〈楊傢將〉》。
《一個法國攝影師在中國》是那日鬆為《昨天的中國》一書寫的序,介紹“一位真正的人文地理攝影師”——法國攝影師閻雷(YannLayma)。三十年來,閻雷幾乎走遍中國,用相機記錄瞭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中國的巨大變化。《彩色的昨天》展示瞭他在1985-1998年拍攝的三十多幅作品,楊浪為作品做瞭新的解讀。
北京的五環像是一條無形的綫,劃開這個城市中的兩個世界。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二樓齣版機構發起的“六環比五環多一環”藝術調查項目,將調查對象鎖定在位於五環和六環之間的村莊,四十名參與者分彆駐紮在四十個村莊裏,觀察農村的廁所、分幫派的野狗與大街上的小販,最終積纍瞭幾百萬字的文獻資料。之後策展人崔燦燦策劃瞭一個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將調查結果做瞭視覺呈現;這篇《六環比五環多一環》是該田野調查項目的擇要文字版。
《明星與素琴(上)》是兩位年輕人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的通信。賀明星成長於黑龍江明水縣,他的父親曾從事地下抗日工作並犧牲,他的傢族在土改中被清算,而他本人積極要求入黨,並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規模龐大的“南下乾部”中的一名,趕赴江西省星子縣接收工作,從此定居江西。誓與賀明星“遠到臨終”的王素琴在和明星通信一年多以後,也作為南下乾部傢屬來到瞭江西。特殊時期這些私人信件成為揭發材料,幸由筆者偶然發現並整理,成為記錄那個時代的珍貴資料。
任曉雯的“浮生”係列,白描瞭多個大時代中的小人物。素材來自當麵采訪和翻閱口述材料。作者用非虛構的手法,趨近人性的真實。
從1980年《吃豆人》(Pac-Man)一次在關卡之間加入過場影片開始,遊戲便走上瞭電影化的道路。對現實世界的真實還原、劇情的引入使遊戲內容大為豐富,但遊戲體驗更加真實的同時,也限製瞭遊戲的可玩性和玩傢自由度的發揮。洪韻在《暴雨將至》裏記錄瞭三十多年來遊戲在嚮電影學習的過程中經曆的苦與甘,梳理瞭電子遊戲中過場影片的發展史。
《與霍洛維茲同颱》摘譯自美籍俄裔小提琴傢米爾斯坦的自傳,記述瞭與鋼琴傢霍洛維茲作為嶄露頭角的古典音樂新銳,在蘇聯巡演的所見所聞。
曾在《讀庫1501》和《讀庫1503》發錶《望星空》、《十二星座》的作者王巍,本次將視綫聚焦到太陽係的《行星》之上。從與行星命名相關的神話傳說,到星象占蔔理論,再到現代科學中的行星特性,可以說,人們對天體運行奧秘的求索,貫穿瞭現代天文學建立的始終。
《羅蘭之歌》是歐洲中世紀“紀功歌”的代錶作,《楊傢將》為中國北宋時期的英雄傳奇作品,兩者講的都是奸佞賣國,忠良遇難,最後沉冤得雪的故事,時間接近,情節相似,劉勃對這兩部作品進行瞭分析和對比。
作者簡介
張立憲,1987-1991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著名齣版人,作傢。參與創辦《足球之夜》、《生活資訊》等雜誌。曾任現代齣版社副總編輯,並齣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新版名字為《閃開,讓我們歌唱八十年代》。現任《讀庫》主編,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齣中國齣版界持續齣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
目錄
1-3 一個法國攝影師在中國 那日鬆
4-67 彩色的昨天 閻 雷 攝影/楊 浪 釋圖
68-80 六環比五環多一環 楊 傑
81-187 明星與素琴(上) 雲從龍
188-204 浮生 任曉雯
205-264 暴雨將至 洪 韻
265-282 與霍洛維茲同颱 內森·米爾斯坦
283-302 行星 王 巍
303-317 《羅蘭之歌》與《楊傢將》 劉 勃
精彩書摘
《讀庫1505》:
六環比五環多一環
楊傑
五環像是一條無形的綫,劃開這個城市中的兩個世界。
每天清晨的四五點鍾,簋街的夜色開始逐漸消退。這裏是北京最繁華的二十四小時餐飲街,夜行人藉此打發無聊、漫長的夜晚,有夜場下班的人,有即將離彆的送行,也有喝得爛醉的傷心者。據說,此處賣唱人唱的最多的是汪峰的《北京北京》和陳升的《把悲傷留給自己》。歌聲勾起人們的同憶、愛恨以及不知何起的慌亂流離感,伴隨著閤唱者的深情,飄蕩在即將拂曉的街頭。
餐廳服務員將留下的殘渣裝入黑色塑料袋,等待垃圾車將它送至五環外或是更遠。他們自己也將坐最早的一班公交車,趕迴位於五環外的傢中,以結束一天的工作。
這個城市有個規定,貨車隻能存晚上十一點到早上六點間進齣五環。每天,大量的日常用品、原料、新鮮食物被送進城市。而在清晨,人們使用過的物品成瞭垃圾,沾染著人的氣息和曾經的故事,被運離這裏。
策展人崔燦燦在深夜寫道,五環像是·條無形的綫,劃開這個城巾中的兩個世界。
此時,五環外的黑橋村,與簋街相隔十幾公裏的藝術傢們仍在安睡或是宿醉未眠。851路公交車站前,已經站滿瞭等待第一班車進城工作的人,他們從黑橋村裏的臨時房陸陸續續走齣來,沿路的早點攤銷售著豆漿與肉餅,蒸騰著熱氣,在寒鼕時節,和人的呼吸混為一體。
等待他們的路程纔剛剛開始,他們要坐851路到達望京地鐵站,轉乘地鐵,換上幾路車,耗費兩三個小時,纔能在九點前湧嚮城市的各個角落,開始一天的工作。路途上的時間,像是比彆人少活瞭幾個小時似的,上班是為瞭下班,下班是為瞭睡覺,睡覺是為瞭第二天再上班。就像這樣,每天,五環外居住的一韆多萬人,以各種方式和五環內的世界發生關係,擁堵在各處,他們共同組成瞭我們眼中的這座城市:北京。
崔燦燦坐在五環外的工作室裏感慨萬韆,四公裏外的一問書店正在舉辦他策劃的展覽。2014年9月,二樓齣版機構發起瞭“六環比五環多一環”的調查項目,參與者隻要選擇五環和六環之間的一個村莊,展開不少於十天的田野調查即可,主題和方式皆無限製。
2015年7月,這個項目結束,四十名建築師、藝術傢、設計師、導演、作傢往返於藝術世界和五環外的真實之間。他們觀察農村的廁所、分幫派的野狗與大街上的小販,最終積纍瞭幾百萬字的文獻資料。四十個村莊,為宏觀的曆史寫作提供瞭另一種細節。
在崔燦燦看來,這裏的絕大多數人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的普通話帶著鄉音,生長於城鎮或鄉村,心思與誌嚮卻執著於他們想象中的首都北京。他們深陷於一種巨大的奮鬥當中,為自己的未來或子女,爭取一片基本但長久的立足之地。
每一天,這裏都像是舂運中的大城市,幾百萬人準時離開,而他們所去的並不是故鄉,隻是一個解決生計、飽含夢想的開始。他們住在一個臨時的傢,一問可以睡覺、每月隻需要一韆元左右就可以擁有短暫生活和愛情的地方。他們是這座城市中的臨時居民、暫住者,既進不瞭城,又迴不去故鄉,摺射齣這個國傢無數人的身影。
位於北京花傢地的單嚮空間書店並不好找。在進入一個陳舊的大院之後,沿著右手邊一直數到第三個路燈,纔能看見一間險些被植物遮住門麵的房子。“六環比五環多一環”的展覽設在二樓,沿著咯吱咯吱響的木梯往上走,一張碩大的北京地圖突然齣現在眼前。
……
前言/序言
讀庫1505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讀庫1505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