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 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2、《资治通鉴》问世以来,深受世人推崇。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曾17次通读批点,并广为推荐。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历来重视我国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了解本书的编译情况后,欣然题词:“做好经典古籍的今译工作。”
3、本书约请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全文翻译,追求流畅、准确、生动。著名学者黄永年、吴树平等担任编委会顾问,著名学者陈祖武、张双棣、林冠夫等承担审稿工作。编辑加工认真、严谨。
4、此书是90年代风靡全国的“改革版”《资治通鉴》的修订版。本次除对文字作了大量修订外,还沿用“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系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开面的方式排版(即左页是原文,右页是译文),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5、分册科学,煌煌18册按照朝代合并成册。各分册均有目录,便于检索阅读。
6、为避免图书损坏,方便读者整套购买并保存,本套图书用特质纸箱包装。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第一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分册目录
第一册 周纪 秦纪 汉纪(卷1——卷16)
第二册 汉纪(卷17——卷36)
第三册 汉纪(卷37——卷52)
第四册 汉纪(卷53——卷68)
第五册 魏纪 晋纪(卷69——卷89)
第六册 晋纪(卷90——卷102)
第七册 晋纪(卷103——卷118)
第八册 宋纪(卷119——卷134)
第九册 齐纪 梁纪(卷135——卷156)
第十册 梁纪 陈纪(卷157——卷176)
第十一册 隋纪 唐纪(卷177——卷192)
第十二册 唐纪(卷193——卷207)
第十三册 唐纪(卷208——卷222)
第十四册 唐纪(卷223——卷236)
第十五册 唐纪(卷237——卷249)
第十六册 唐纪(卷250——卷265)
第十七册 后梁纪(卷266——卷279)
第十八册 后晋纪 后汉纪 后周纪(卷280——卷294)
拿到这套《资治通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和“值得”。要知道,《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一直以来,其文言的门槛让很多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这套文白对照的版本,就像为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打开了一扇亲近历史的大门。白话文的翻译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让现代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逻辑。我尤其欣赏的是,翻译不是简单地直译,而是融入了对历史背景和人物心境的解读,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18册的篇幅,意味着我可以沉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细细品味每一个朝代的起起落落,每一个帝王的功过是非。我喜欢在阅读时,不仅仅是看故事,更会去思考作者司马光的叙事角度,以及他所想要传达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理念。这本书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策略、军事谋略,甚至是人性的复杂。这套书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位历史的旁观者,又像是其中的参与者,在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
评分这套《资治通鉴》对我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精神探索。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那些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辈出的时代充满了好奇,但碍于语言的隔阂,总觉得难以真正触及历史的内核。这套文白对照的书,就如同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那个古老世界的大门。我喜欢它严谨的编排,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线索层层递进,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一个朝代的脉络和发展。同时,文白对照的设计,不仅解决了阅读上的障碍,更让我有机会在对照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精妙。我发现,即使是简单的白话文翻译,也能让我感受到古人思想的深度和智慧。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历史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精彩的权谋较量、政治博弈所吸引,同时也会为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励精图治的君王而感动。这套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一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是认识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根本途径。《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的巨著,自然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拜读的对象。这套文白对照的18册版本,简直是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位“史学巨匠”的福音。翻译非常忠实于原文,但又足够流畅,让我在阅读时不会感到生涩难懂,仿佛有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旁为你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是它能够让我窥见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通过对不同朝代治乱兴衰的观察,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政治运作的规律,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这套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启迪。我开始学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去理解事件的发展趋势,去分析人物的动机。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事件都与其他事件环环相扣,共同塑造着历史的走向。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思考提供宝贵的借鉴。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对于这套《资治通鉴》的规模有些担忧,18册,感觉要读到猴年马月。但当我真正开始翻阅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一种与历史对话的奇妙旅程。文白对照的设计,让我能够自信地走在文字的迷宫里,每一步都有白话文作为指引,不再迷失方向。我尤其喜欢它在翻译上的用心,很多时候,一句古文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白话文的翻译能够将这些道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豁然开朗。我并不是历史科班出身,但这套书却让我对中国古代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我喜欢它按照时间顺序,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让我看到不同时期国家政权的演变,以及其中的治乱循环。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复杂系统运作的结果,其中充满了无数的决策和博弈。我经常在阅读中停下来,思考书中人物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带来的深远影响。这套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规律。
评分这套《资治通鉴》简直是通往古代中国的绝佳路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让我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又不会被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吓倒的读物,而这套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文白对照的设计实在是太贴心了,当遇到不理解的古文时,可以立刻对照白话文,让我能够顺畅地阅读下去。而且,这套书的装帧也非常精美,18册的篇幅虽然看起来有些厚重,但恰恰体现了其内容的丰富和价值。我喜欢在闲暇时光,泡上一壶茶,翻开它,仿佛就能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历史的脉搏。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次权谋斗争,每一次人物的兴衰起伏,都让我深思。我特别喜欢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而是通过时间顺序,展现了国家兴衰的规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关于治国、用人、洞察人性的教科书。我还会时不时地将其中的一些观点与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对比,会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我觉得历史真的在以某种方式重演。这套书的价值,绝非一日能完全领略,我打算把它作为案头常备,反复品读。
评分非常非常感谢小哥,18本很沉的一箱书,送货很快,包装也完整,很好,很满意。
评分东西很好,快递很快,包装也很完整
评分印刷、墨香、质感、包装非常好。活动力度大(每满100,减50),加上京东券,292.6拿下,圆了梦想。物流快,很感谢。信赖京东,支持京东!希望月月都有活动!
评分不错,很喜欢!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物流永远是好评
评分书很好,是正版。一共二十本,权威版本,值得一读。
评分这就是我选择京东的原因,大爱京东。京东万岁,京东屹立不倒!
评分煌煌十二巨册,史学名著厚重广博,能不一睹为快?长夏读史,借以销暑,不亦快哉!
评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评分中华书局的史书名声比较响亮,这次特价购入了一套。运输书面轻微磕伤,基本完好。书的印刷质量一般,字迹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