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要养五脏 中医养生书籍 保健调理健康生活畅销图书 中医理论书 3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

养生就要养五脏 中医养生书籍 保健调理健康生活畅销图书 中医理论书 3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中朝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保健
  • 健康
  • 五脏养生
  • 中医理论
  • 养生书籍
  • 健康生活
  • 调理
  • 畅销书
  • 行医经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通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ISBN:9787533552190
商品编码:1177731625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页数:280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

  养生就要养五脏

作者:

  吴中朝

市场价:

  36.00元

ISBN号:

  9787533552190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

  开本:16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03-01

  版次:1

  页数:280

  印刷时间:2017-03-01

  用纸轻型纸

  字数:120000

 

  作者简介

吴中朝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guojiaji名老中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主持或参加过十余项部省级中医养生保健课题研究。在长斯临床诊治经验基础上,对家庭中医保健领域有独到建树。近20年来,先后发表专业论文论著80余篇,专著5部,并多次获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

曾十多次应邀或由国家外派赴国外进行医疗和讲学,并长期负责国内外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临床与理论课程的教学,主持多项guojiaji继续教育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五脏。

本书分为七章,diyi二章,认识中医所讲的五脏各是什么,在人体健康中发挥什么作用,简单介绍了五脏与五行、五味、五色、五情等之间的关系,让读者对养五脏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第三~七章,具体讲述如何调养肝、心、脾、肺、肾,内容包括情志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中药调养、经络调养,以及相关疾病的调治等,都是从《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出发,做具体阐释,方法具体且实用。

  

  在线试读

喜怒哀乐也关乎五脏健康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之气化生出五志,于是人有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这些情绪如果过于激烈,也会让身体发生某些变化,对健康不利,即“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养生还需要控制好情绪。

养护心,勿过喜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范进中举,突然而来的喜悦让这个多年考试不中的书生发了疯。这可谓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因为过于欢喜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损伤心气,心气大动则精神易散,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所以,即便是遇到开心的事,也要注意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否则心气消耗过度,神志涣散,喜事恐怕一下子就要转而成悲了。

克制怒,能保肝

肝主怒,主疏泄,性喜顺畅豁达。人之所以会发怒,是因为某种目的和愿望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或事情跟自己的意志发生冲突,使紧张的状态逐渐加深,zui后形成怒气暴发出来。当人发怒时,肝气上逆,血气上涌,而肝是藏血的器官,因此发怒直接伤害到肝脏。

怒的程度不同,对肝脏和健康的伤害也会有所差异。电视剧里经常见到某人大怒时心脏病发作,血压升高,口不能言,zui后住进医院。

其实,这样的情景设置一点都不夸张,是有依据的。因为“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会影响到肝的功能。“小怒”使人气血不和,有烦

躁易怒、头昏目眩、食欲不振等症状。“大怒”可导致肝功能失常,出现气血逆乱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过于忧,伤害肺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要算是过于忧愁的代表人物了,她常年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咳嗽,咳嗽跟肺关系密切,说明她的肺是很不好的。这与她性格内向、长期愁忧、抑郁有关,因为这样的情绪容易导致肺气闭塞。忧愁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肺气闭塞而致病,肺气不畅,反过来又会使人很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上看,胸闷、气短、呼吸不利、喘促咳嗽的人,大多都是肺气阻滞导致的,很大一部分也都有长期忧愁抑郁的表现。

思虑重,脾损伤

现代人生活都很累,一方面是身体累,另一方面是心累,思虑的事情太多。思虑太多,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脾会受影响,食物运化会出问题,出现食欲不振、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同时,因脾统血,脾伤还会因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引发心神失散等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现代人患抑郁症的越来越多,也与思虑过度有一定的关系。

避惊恐,保护肾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意思是长期的过度惊恐会损伤肾精,从而出现骨节酸痛、足部萎软、遗精、滑精等症状。

过于恐惧会导致肾气不固,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死亡。

不过,《黄帝内经》中同时也指出:“恐伤肾,思胜恐。”当感到恐惧时,不妨静下来思考、分析一下,或许事情并没那么值得恐惧,神志清醒了,思维正常了,恐惧也就消散了。

 

  目录

diyi章 养生靠内养,内养就是养五脏

心主神明、主血脉,是人体的“君主”/15

肝主疏泄、主藏血,维持身体平衡/16

脾主运化、统血,是人体粮仓、气血源头/20

肺主气,一呼一吸关乎生命/22

肾主藏精,是一个人的“根本”/24

五脏协调工作,才能常保健康/25

第二章  遵循自然,是养生的zui高境界

顺应四季,养出不生病的五脏/29

十二时辰暗藏养生的智慧/33

酸甘苦辛咸,吃出平和好身体/38

喜怒哀乐也关乎五脏健康/40

第三章  养肝就是养气血,气血足,人不老

8 个信号提示肝脏有问题/45

别让错误的生活方式伤了你的肝/47

女人养血先养肝,肝好人才能如花般绽放/52

丑时熟睡是zui好的养肝方式/53

养肝要善动,3 种运动要常做/54

肝经蕴藏肝脏健康的密码/58

青色食物让肝轻松舒畅/67

酸味食物zui对肝的“胃口”/78

养肝zui有效的5 味中药/82

第四章  养心就是养精神,神定五脏才谐和

心脏求救信号,你能读懂几个/97

心喜静,这几件事切莫做/99

做好4 个细节,安然度盛夏/102

大喜也会“伤心”,谨防乐极生悲/107

每晚泡泡脚,呵护好心脏/109

注意!心脑血管意外多发生在起床瞬间/110

经常快步走能增强心肺功能/111

疏通经络,让心气充足、心血通畅/113

红色食物能让心脏变强劲/123

苦味食物是心血管疾病的克星/127

养心zui有效的5 味中药/131

第五章  养好脾胃,少生病、不生病

脾胃不好的几个信号/139

这些生活方式zui伤脾胃/141

思虑过度,难有好食欲/144

给脾胃减负,关键在吃对/145

长夏养脾胃,重在除湿/146

化愤怒为食欲,小心引发肠胃溃疡/147

超简单运动,帮你健脾胃、助消化/149

让脾胃保持强健的经络调养法/155

黄色食物zui能补脾胃/166

吃点甘味食物,让脾胃很舒服/172

藏在身边的养脾胃中药方/178

第六章  养肺就是养气,气足生命就旺盛

肺脏有问题,可不仅是咳嗽/185

5 种生活方式,不经意间伤害你的肺/187

好心情让肺气更畅达/191

3 种运动增强肺功能,让你远离感冒咳嗽/193

按对穴位,呼吸好、少感冒/197

两类食物肺zui喜欢/205

滋阴润肺zui有效的5 味中药/216

第七章  养肾如养命,肾好命就长

肾好不好,先看这几个信号/225

5 种生活习惯让肾压力大

《固本培元:内经精要与日常调养》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中的核心养生理念,结合现代生活方式,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从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到五行相生相克、气血津液的运行规律,本书层层剥茧,将古老的中医智慧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养生之道。 第一部分:脏腑之本——理解人体内在的运作规律 心: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志 心主血脉的奥秘: 详细阐述心脏如何驱动血液循环,维持全身组织的生命活动。介绍心气、心血、心阴、心阳的相互关系,以及心气不足、血瘀等常见病症的早期信号。 心藏神志的玄机: 深入剖析“神”在中医中的含义,包括情志活动、思维意识、精神活动等。探讨心绪不宁、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情志失调与心脏功能的联系。 养心之道: 情志调养: 强调“喜伤心”,教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思虑和悲喜。介绍适度的欢愉对心神的滋养作用。 起居作息: 建议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强调“夜卧养阳”,以利于心血的休养生息。 饮食调养: 推荐益心气的食物,如红豆、莲子、枸杞等;滋心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温补心阳的食物,如羊肉、生姜。避免辛辣、肥腻、饮酒过度等伤心之品。 穴位按摩: 介绍按揉内关、神门、少府等与心相关的穴位,以达到宁心安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运动养生: 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柔和的运动,以促进气血流通,放松身心。 肝:将军之官,主疏泄,藏魂 肝主疏泄的职能: 讲解肝脏如何调畅气机,促进脾胃消化吸收,调节情志,排泄废物。阐述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常见肝系病变。 肝藏魂的奥秘: 探讨“魂”与肝的关系,以及肝血不足、肝气不舒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养肝之道: 情志调养: 强调“怒伤肝”,指导读者如何化解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介绍“笑”的养肝作用。 起居作息: 建议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特别强调“子午觉”对肝脏的修复作用。 饮食调养: 推荐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陈皮、玫瑰花、香橼等;滋养肝血的食物,如黑芝麻、桑葚、猪肝等;清泄肝火的食物,如菊花、绿豆、苦瓜等。避免暴饮暴食、烟酒刺激。 穴位按摩: 介绍太冲、期门、章门等与肝相关的穴位,以达到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的效果。 运动养生: 鼓励伸展、舒展筋骨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以促进肝气条达。 脾:中 م之官,主运化,藏意 脾主运化的核心作用: 详细讲解脾胃如何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化生气血津液,供给全身。阐述脾气虚、湿邪困脾等常见脾胃病变。 脾藏意的关联: 探讨“意”与脾的关系,以及思虑过度如何损伤脾气。 养脾之道: 情志调养: 强调“思伤脾”,提醒读者避免过度操劳、思虑过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饮食调养: 提倡“饮食有节”,避免生冷、油腻、辛辣、过甜的食物。推荐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子、大枣、小米等。 起居作息: 建议规律进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饥一顿饱一顿。 穴位按摩: 介绍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与脾胃相关的穴位,以达到健脾和胃、祛湿化痰的效果。 运动养生: 提倡散步、慢跑等适度的运动,以增强脾胃功能。 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肺主气、司呼吸的职能: 讲解肺如何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阐述肺气虚、外邪侵袭等常见肺系病变。 肺主宣发肃降: 解释肺如何将气血津液宣发至全身,并将体内的浊气肃降排出。 肺藏魄: 探讨“魄”与肺的关系,以及肺气不足对免疫力的影响。 养肺之道: 呼吸调养: 教授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呼吸方法,增强肺活量,促进气体交换。 环境调养: 强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烟、二手烟及空气污染。 饮食调养: 推荐润肺止咳的食物,如梨、银耳、蜂蜜、百合等;补益肺气的食物,如山药、白术、党参等。避免燥热、辛辣之品。 穴位按摩: 介绍中府、云门、尺泽等与肺相关的穴位,以达到宣肺止咳、理气平喘的效果。 运动养生: 鼓励进行深呼吸练习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 肾:先天之本,藏精,主水,主纳气 肾藏精的奥秘: 深入讲解肾精(肾阴、肾阳、肾气)在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生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阐述肾精亏虚、阴阳失衡等常见肾系病变。 肾主水的功能: 阐述肾如何调节体内水分代谢,维持体液平衡。 肾主纳气的职能: 解释肾如何协助肺完成呼吸运动。 养肾之道: 起居作息: 强调“养肾要藏精”,建议早睡,避免熬夜,节制房事,以保护肾精。 饮食调养: 推荐补肾益精的食物,如黑豆、核桃、枸杞、山药、芡实、虾等;温补肾阳的食物,如韭菜、羊肉、狗肉;滋养肾阴的食物,如芝麻、桑葚、甲鱼等。避免过度劳累和寒凉。 穴位按摩: 介绍关元、肾俞、涌泉等与肾相关的穴位,以达到补肾益精、温阳固涩的效果。 运动养生: 提倡腰部运动、腿部力量训练,如八段锦中的“托举八方”和“背后七颠百病消”,以增强肾功能。 第二部分:五行与脏腑——理解人体的相互联系与平衡 五行学说概述: 介绍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和相克(如木克土,土克水)关系。 五行与脏腑的对应: 详细阐述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在养生中的应用: “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 讲解当某个脏腑(子)出现问题时,其生母脏腑(母)会受到影响,反之亦然。例如,肺(金)病可能影响肾(水),因为金生水。 “虚则补其母”与“实则泻其子”: 提供具体的养生调理方法,例如,肾虚(水不足)时,应滋养肺(金),即“虚则补其母”。肝火过盛(木太旺)时,应泻心火(火),即“实则泻其子”。 五行相克在养生中的应用: “亢则害”与“乘”: 讲解过度生旺(亢)或过度克制(乘)会破坏脏腑间的平衡。例如,肝木过旺会“乘”脾土,导致脾胃不适。 调和五行: 强调通过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的调整,来维持五脏之间的平衡,避免过度相生或相克造成的疾病。 第三部分:气血津液——生命的物质基础与运行 气的生成与作用: 讲解气的来源(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功能。 血的生成与作用: 阐述血的生成过程,以及血在濡养、滋润、载气等方面的作用。 津液的生成与作用: 介绍津液的组成,以及其在滋润、滑利、排泄等方面的功能。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强调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津液是气的载体,也是血的组成部分。 气血津液失调的表现与调养: 气虚: 表现为乏力、气短、易疲劳。调养方法包括补气食物(如党参、黄芪)和规律作息。 血虚: 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调养方法包括补血食物(如红枣、当归)和充足睡眠。 津液不足: 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调养方法包括多饮水、食用滋润食物(如梨、银耳)。 第四部分:四季养生与脏腑保健 春季养生(春宜养肝): 强调春季阳气升发,应顺应自然,养护肝脏,保持情志舒畅,适度运动,多食辛甘之品。 夏季养生(夏宜养心): 强调夏季心气充盛,应注意养心,避免暑热伤心,保持心静,饮食宜清淡,多食酸甘之品。 长夏养生(长夏宜养脾): 强调长夏湿气较重,应注意健脾祛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多食甘淡之品。 秋季养生(秋宜养肺): 强调秋季气候干燥,应注意养肺润燥,避免秋燥伤肺,多食滋阴润燥之品,如梨、百合。 冬季养生(冬宜养肾): 强调冬季万物封藏,应注意养肾培元,固护阳气,饮食宜温补,避免寒冷侵袭,多食温热之品。 第五部分:日常保健与生活方式的智慧 饮食保健: 五味调养: 讲解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对五脏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脏腑功能进行合理搭配。 食物的性味归经: 介绍不同食物的寒热温凉、五味以及它们归于哪个脏腑,为读者提供更精细的饮食指导。 “药食同源”的理念: 强调很多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起居作息: 顺应四时: 强调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 劳逸结合: 讲解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会损伤身体,提倡保持适度的活动和休息。 情志养生: 七情与脏腑: 再次强调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与五脏的密切关系,以及过度情志对身体的伤害。 情绪管理的方法: 提供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如冥想、正念、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 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 提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既要有适度的运动,也要有充分的休息。 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 详细介绍这些经典养生功法,讲解其动作要领、功效以及如何在家练习。 经络按摩与穴位疗法: 十二经络的概说: 简单介绍十二经络的循行走向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常用保健穴位介绍: 重点讲解与五脏保健相关的关键穴位,如关元、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等,并配以图示和详细的按摩方法,指导读者进行自我保健。 结语: 《固本培元:内经精要与日常调养》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中医养生指南。它不仅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中医关于脏腑、气血、五行的核心理论,更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指导读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脏腑的保健调理,从而达到固本培元、提升生命质量、健康长寿的目的。本书适合所有关注自身健康,希望通过传统中医方法提升生活品质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理论过于深奥,实践起来无从下手。最近在书店无意间看到了这本《养生就要养五脏》,光是书名就觉得很接地气,而且“3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授”的字样也让我觉得很有说服力。我不是中医专业人士,平时也接触不到太多的中医养生知识,所以一直以来都只是零散地了解一些关于穴位按摩、食疗的皮毛。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尤其关注中医是如何看待“五脏”与我们日常健康的关系的,这本书会不会从这个角度出发,系统地讲解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应的养生方法?比如,它是否会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五脏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疾病症状?我希望它能真正做到“倾囊相授”,把30年的经验浓缩成读者能够理解和吸收的知识,而不是一些模棱两可的理论。这本书是否真的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清晰的养生框架,让我知道从何处着手,如何一步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指导,让我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是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系统学习中医养生的书籍,市面上很多书都只是零散地介绍一些偏方或者单一的调理方法,让我觉得不够全面。《养生就要养五脏》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我,因为它直接点出了中医养生的重点——五脏。我一直对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相生相克”以及它们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很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此有深入的讲解。我期待它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说“养生就要养五脏”,五脏的健康状况是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的。这本书会不会给出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案,比如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侧重调理哪一个脏器?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精力的方法,因为这些问题是我目前最困扰的。而且,“30年行医经验”这个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不是空穴来风的理论,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智慧。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良师益友,引导我在养生这条路上少走弯路,真正做到“保健调理健康生活”。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传统中医文化怀有深厚的敬意,认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身体,并以自然的方式维护健康。然而,中医理论体系庞大,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往往门槛较高,难以窥其精髓。《养生就要养五脏》这个书名,直指中医养生的核心——五脏,这让我觉得非常切题,也容易引起共鸣。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否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五脏的养生之道?比如,它会不会将五脏的功能与我们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明白“病从何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五脏各自的功能,而是能够阐述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理一个脏器来影响整体的健康平衡。另外,“3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授”这句话,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信心,我希望这本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作者在实际临床中总结出的独到见解和实用经验,而不是那些陈旧的、泛泛而谈的理论。它是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养生指导,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治未病”的理念,从而建立更健康、更有质量的生活方式?

评分

我对健康这件事一直很上心,但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养生,却常常感到迷茫。市面上的养生书籍太多了,内容良莠不齐,有些过于晦涩难懂,有些又过于浅薄。当我看到《养生就要养五脏》这本书时,它“养五脏”的切入点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其整体观,而五脏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养护自然是重中之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阐述五脏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养生技巧,比如如何通过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整,来达到养护五脏的目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辨别自身体质,并根据体质差异进行个性化养生的指导?“3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授”这句话,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到真切的、能够落地实践的养生智慧,而不是一些空泛的口号。我渴望找到一本能真正帮助我理解身体、爱护身体,并实现健康长寿的书籍。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伏案工作者,身体的各种小毛病层出不穷,疲劳、失眠、消化不良更是家常便饭。市面上关于养生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显得过于理论化,或者推荐的方法千篇一律,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当我看到《养生就要养五脏》这本书时,它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养五脏”这个概念中医里经常提到,但具体的养护方法却不甚明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根据五脏的特性来调理身体。例如,关于“肝”,书里会不会涉及到如何缓解肝郁、疏肝理气的方法?关于“脾”,会不会有改善消化、健脾益气的食疗方或者穴位按摩技巧?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针对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养生建议,比如针对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等情况,五脏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切实可行、操作简单的养生方法,让我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保健调理健康生活”。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改善身体状态的“秘密武器”,让我摆脱亚健康,重拾活力。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评分

评分

还没看哦

评分

给力

评分

还没看哦

评分

还没看哦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