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中国抗战版画集》

《烽火岁月——中国抗战版画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 著,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神州版画博物馆 编
图书标签:
  • 抗战
  • 版画
  • 历史
  • 艺术
  • 中国美术
  • 战争
  • 烽火
  • 文化
  • 收藏
  • 红色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10639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2503
包装:简装
开本:其他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烽火岁月——中国抗战版画集》的出版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纳了220余幅以抗战题材为内容的版画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抗战时期创作。

翻开版画集,如同翻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古元、彦涵、李桦、力群、王琦、李少言等版画家们在抗日战争那段艰难岁月中,以自制的刀笔,刻制出无数情感激越、风格多样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传播到抗战前线和敌后,发挥了呼吁抗战、描绘抗战、支持抗战的巨大作用。

作者简介

神州版画博物馆是四川收藏版画最多的博物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四川美术馆是四川省文联下属单位。

目录

哧?金逢孙 002

母与子?金逢孙 003

中国的统治人物?张?望 004

负伤的头?张?望 005

浪?张?望 006

贫病中?张?望 007

五月的太阳?张?望 008

逃亡的人们?张?望 009

抗战歌声?张?望 010

八路军帮助蒙古人民秋收?张?望 011

八路军是恩人?张?望 012

延安居民学习小组?张?望 013

又忆延安?张?望 014

上工?王寄舟 015

雪中行军?王寄舟 016

雪地行军?王寄舟 017

卖报童子?王寄舟 018

鲁迅像?力?群 019

收获?力?群 020

采叶?力?群 021

抗战?力?群 022

这也是战士的生活?力?群 023

毛主席像?力?群 024

听报告?力?群 025

饮?力?群 026

女像?力?群 027

俘虏们在赌纸牌?力?群 028

俘虏群像?力?群 028

伐木?力?群 029

延安鲁艺校景?力?群 030

帮助抗属锄草?力?群 031

丰衣足食图?力?群 032

帮助群众修理纺车?力?群 033

送马?力?群 034

怒吼吧?中国!?李?桦 035

粮丁去后?李?桦 036

失业者?李?桦 037

汗?李?桦 038

从铁蹄下站起来?李?桦 039

“五二〇”传单?李?桦 040

怒潮组画·挣扎?李?桦 041

怒潮组画·抓丁?李?桦 042

怒潮组画·抗粮?李?桦 043

怒潮组画·起来?李?桦 044

红军过草地?李?桦 045

冰天雪地中的抗日游击队?丰中铁 046

你的家乡?丰中铁 047

查路条?沃?渣 048

抬伤兵?沃?渣 049

肉弹勇士?王?琦 050

倒垃圾的人?王?琦 051

挖防空洞?王?琦 052

收复?王?琦 053

嘉陵纤夫?王?琦 054

采樵归来?王?琦 055

一天的工作完了?王?琦 056

候水?王?琦 057

石工?王?琦 058

闲谈?王?琦 059

青纱帐里?古?元 060

开荒?古?元 061

鲁艺春秋?古?元 062

铡草?古?元 063

羊群?古?元 064

家园?古?元 065

入仓?古?元 066

冬学?古?元 067

哥哥的假期?古?元 068

结婚登记?古?元 069

减租会?古?元 070

调解婚姻诉讼?古?元 071

区政府办公室?古?元 072

离婚诉?古?元 073

练兵?古?元 074

部队秋收?古?元 075

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古?元 076

老炊事员的诞辰?古?元 077

人民的刘志丹?古?元 078

破获地主的藏枪?古?元 079

烧毁旧地契?古?元 080

托坯?古?元 081

人桥?古?元 082

炸地堡?古?元 083

敌机暴行?王树艺 084

无家可归?王树艺 085

传播火种?王树艺 086

狱中纪实组画之一?王树艺 087

狱中纪实组画之四?王树艺 088

狱中纪实组画之五?王树艺 089

狱中纪实组画之六?王树艺 090

狱中纪实组画之七?王树艺 091

狱中纪实组画之八?王树艺 092

高尔基像?丁正献 093

卖唱的孩子?丁正献 094

自画像?丁正献 095

萧条的城市?丁正献 096

120师在华北组画·学习?李少言 097

120师在华北组画·动员?李少言 098

120师在华北组画·誓师?李少言 099

120师在华北组画·野外演习?李少言 100

120师在华北组画·运动会?李少言 101

120师在华北组画·换帽子?李少言 102

120师在华北组画·东渡黄河?李少言 103

120师在华北组画·群众夹道欢迎?李少言 104

120师在华北组画·并肩作战?李少言 105

120师在华北组画·宣传抗日?李少言 106

120师在华北组画·北上抗日?李少言 107

120师在华北组画·军民鱼水情?李少言 108

120师在华北组画·新的力量?李少言 109

120师在华北组画·雁门关大战?李少言 110

120师在华北组画·伏击战?李少言 111

120师在华北组画·三井战斗?李少言 112

120师在华北组画·风雪中进军?李少言 113

120师在华北组画·晋军南逃?李少言 114

120师在华北组画·收容散兵?李少言 115

120师在华北组画·晋军逃跑时?李少言 116

120师在华北组画·为民除害?李少言 117

120师在华北组画·转战古长城内外?李少言 118

120师在华北组画·买马?李少言 119

120师在华北组画·群众送马?李少言 120

120师在华北组画·捉汉奸?李少言 121

120师在华北组画·送情报?李少言 122

120师在华北组画·通过封锁线?李少言 123

120师在华北组画·大青山骑兵?李少言 124

120师在华北组画·陈庄战斗?李少言 125

120师在华北组画·露营?李少言 126

120师在华北组画·夜行军?李少言 127

120师在华北组画·水上游击战?李少言 128

120师在华北组画·回师晋西北?李少言 129

120师在华北组画·平原村落战?李少言 130

120师在华北组画·参军?李少言 131

120师在华北组画·别?李少言 132

重建?李少言 133

挣扎?李少言 134

民兵英雄?李少言 135

劳动模范温象铨?李少言 135

兵工劳模?李少言 136

劳武结合模范张初元?李少言 136

民兵英雄路玉小?李少言? 137

纺织模范?李少言? 137

民兵英雄?李少言 138

战斗英雄?李少言 138

地雷战组画·碉堡被困变成监牢?李少言 139

地雷战组画·提心吊胆出来抢粮?李少言 140

地雷战组画·地雷遍地寸步难行?李少言 141

地雷战组画·到处受我军民打击?李少言 142

地雷战组画·驮回去的不是粮食?李少言 143

秋收?李少言 144

晋绥参议会大礼堂?李少言 145

播种?李少言 146

赶场?李少言 147

庆胜利?李少言 148

元宵节?李少言 149

攻城?李少言 150

毛主席像·晋绥邮票?李少言 151

毛泽东像?李少言 152

贺龙像?李少言 152

王震?李少言 153

续范亭同志像?李少言 153

东庄自卫战?李少言 154

生产又练兵?李少言 155

朱德像?李少言 156

黄河渡伤员?李少言 157

挖野菜?林?军 158

赶猪?林?军 159

锄禾日当午?林?军 160

洪炉?林?军 161

新石匠?林?军 162

上工?林?军 163

同心协力?林?军 164

我们亲手盖的大礼堂?林?军 165

运砖?林?军 166

忙与闲?尚莫宗 167

第三届全国木刻展览会门券?佚 名 168

我们吃不饱?武?石 169

劳动图?武?石 170

神圣的教堂《香港的受难》画展作品之一?林仰峥 171

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柯?克 172

洪流?柯?克 173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彦?涵 174

慰问?彦?涵 175

分粮图?彦?涵 176

诉苦?彦?涵 177

审问?彦?涵 178

豆选?彦?涵 179

鲁迅《头发的故事》之一?彦?涵 180

鲁迅《头发的故事》之二?彦?涵 181

照泥鳅?吴俊发 182

渡口?吴俊发 183

切芋丝?吴俊发 184

过桥?吴俊发 185

建筑?吴俊发 186

摘麦?吴俊发 187

养猪?吴俊发 188

暮春?吴俊发 189

午餐?吴俊发 190

母与子?吴俊发 191

被征之后?吴俊发 192

水边?吴俊发 193

运砖船?吴俊发 194

问道于盲?吴俊发 195

毛泽东?牛?文 196

贺龙?牛?文 196

秧歌队?牛?文 197

晋绥边区小学课本插图之一?牛?文 198

晋绥边区小学课本插图之二?牛?文 198

晋绥边区小学课本插图之三?牛?文 198

练兵?牛?文 199

保卫延安?牛?文 200

陕甘宁清化砭大捷?牛?文 201

翻身发财过大年?胜利消息到处传?牛?文、苏?光 202

喝水不忘掏井人?扭上秧歌去劳军?牛?文、苏?光 203

庆胜利?牛?文 204

领回土地证来?牛?文 205

丈地?牛?文 206

军属给前方写信?牛?文 207

听胜利消息?牛?文 208

贺启元重伤指挥冲锋?牛?文、李少言 209

梁士英舍身炸敌堡?牛?文、李少言 210

宜山妇女?陆?田 211

石工?陆?田 212

车水?杨?涵 213

夜行军?杨?涵 214

沙沟战斗之一?杨?涵 215

沙沟战斗之二?杨?涵 216

毛泽东像?杨?涵 217

陈毅同志像?杨?涵 217

军民一家?杨?涵 218

儿童团捉特务?杨?涵 219

修运河水闸?杨?涵 220

以胜利消息鼓舞民工?杨?涵 221

静夜?易?琼 222

静夜?易?琼 223

种瓜得瓜?易?琼 224

哺?易?琼 225

凯绥·珂勒惠支?易?琼 226

光明的火把?易?琼 227

打草鞋?易?琼 228

饥饿的行列?易?琼 229

家园?易?琼 230

四川茶馆?易?琼 231

作家之家?易?琼 232

玛丽.居里夫人?易?琼 233

林肯?易?琼 233

傍水人家?易?琼 234

猪肥人瘦?易?琼 235

朱自清?易?琼 236

全力支援前线?沈柔坚 237

支前荣归?沈柔坚 238

桂林紧急疏散?蔡迪支 239

野火?蔡迪支 240

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叔?鸿 241

机器脱粒?严学优 242

破落的庄子?张一山 243

卖血后?黄新波 244

闻一多像?夏子颐 245

煤场?王麦杆 246

大风吹倒前朝树?王麦杆 247

教授?杨可扬 248

张老师早!?杨可扬 249

抢米?赵延年 250

马本斋将军的母亲?罗工柳 251

开路?王式廊 252

侵略的罪证?邵克萍 253

毛主席头像?林?夫 254

孤儿寡母?龙廷霸 255

母亲?汪刃锋 256

咱们的队伍来了?张漾兮 257
《烽火岁月——中国抗战版画集》图书简介 序言:时代的刻痕,艺术的回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一段最为艰辛卓绝、气势磅礴的岁月。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民族危亡的警钟敲响,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与此同时,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外,还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没有枪炮,却以手中的刻刀和印刷板,在纸张上描绘出时代的真实图景,用艺术的力量振奋人心,凝聚民族意志。这便是中国抗战版画。 《烽火岁月——中国抗战版画集》正是这样一部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艺术力量的文献。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试图通过精心甄选的版画,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重返那个动荡却又充满斗志的年代。每一幅版画都是时代的刻痕,每一次刀落斧凿都凝聚着艺术家深沉的情感与独立的思考。它们是那个年代最生动、最真实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最有力佐证。 本书的编纂,旨在挖掘和整理那些曾经闪耀在中国抗战版画艺术星空中的璀璨之作。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作品,读者不仅能看到战争的残酷与血泪,更能感受到人民的坚韧与希望,体会到艺术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一段值得我们反复回味、深入学习的民族记忆。 第一篇:黎明前的黑暗——国家危亡与救亡图存的呐喊 抗日战争的爆发,并非一朝一夕。其前期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在这国家危亡的时刻,有远见的艺术家们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并通过版画这一直观、易于传播的艺术形式,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警示与呼唤。 这一时期,版画的题材多集中于描绘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在华北的种种暴行,如“九一八事变”后的血腥场面,“七七事变”中北平军民的英勇抵抗,以及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烧杀抢掠。艺术家们用粗犷有力的线条,对比鲜明的黑白,将侵略者的残暴、人民的苦难以及民族的屈辱,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作品如同响彻云霄的警钟,唤醒了沉睡的国民意识,激起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例如,某些作品会聚焦于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刻画他们脸上深刻的悲伤与绝望,以及眼中不灭的愤怒。这些场景往往通过夸张的变形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来突出情感的张力,例如,一个被摧毁的家园,母亲抱着哭泣的孩子,远方是熊熊燃烧的战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可能瘦削而扭曲,但眼神中却透射出不屈的光芒。又或者,会描绘被日军残害的无辜民众,将日军的屠杀行为以一种近乎写实又带有强烈控诉意味的手法呈现出来。 同时,也有作品开始描绘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画面,尽管力量悬殊,但依然展现出一种无畏的精神。例如,一支由农民、工人、学生组成的杂牌军,在简陋的工事后,用简陋的武器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画面中的士兵可能衣衫褴褛,但他们的眼神坚毅,手中的枪支紧握,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化为力量。这种描绘,旨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团结起来,为保卫家园而战。 在艺术风格上,这一时期的版画受到了西方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技法,形成了一种既有国际视野又不失民族特色的独特风格。艺术家们大胆运用变形、夸张、象征等手法,将情感与思想注入作品之中,力求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思想感染力。 第二篇:烽火中的脊梁——抗战前线的血与火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场成为版画创作最直接、最激烈的舞台。无数艺术家深入前线,将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英勇、人民的牺牲,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一篇章的版画,风格更为写实,也更为悲壮。作品聚焦于各种战斗场面:正面战场上,国军将士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钢铁洪流;敌后战场上,游击队员神出鬼没,与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版画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露,以及对参战将士英勇精神的崇高赞颂。 例如,描绘正面战场的作品,可能会呈现一幅宏大的战争场面:硝烟弥漫的天空下,士兵们在战壕中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炮火连天,飞弹呼啸。画面中的士兵可能表情坚毅,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军装,但他们的眼神却透露出不屈的斗志。又或者,会刻画在一场惨烈的战役后,幸存的士兵们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相互搀扶着,尽管筋疲力尽,但眼中依然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敌后战场的版画则展现了另一种更为灵活、更为顽强的战斗姿态。例如,描绘游击队员埋伏在山林中,突然袭击日军运输队;或者描绘根据地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妇女们缝制军衣,儿童们传递情报,老人则组织起来巡逻。这些作品往往强调人民战争的特点,展现了普通民众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 在这些充满力量的作品中,艺术家们毫不回避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如断肢残骸、惨不忍睹的伤口,以及被炸毁的村庄。但同时,他们也通过对士兵眼神的刻画,对人物肢体语言的描绘,传递出一种不屈的意志和高昂的士气。他们用锐利的刀锋,刻画出战争的真实面貌,也用艺术的力量,凝聚起民族抵抗的信心。 第三篇:人民的战争——不屈的民族意志与广袤的土地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仅仅是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更是广袤土地上人民的全面动员与顽强抵抗。这一篇章的版画,将视角从战场拉回到人民中间,展现了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是如何积极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来的。 这一时期,版画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既有描绘军人英勇作战的,也有深入反映后方人民生活的,还有揭露日军罪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拿起武器参军,工人罢工支援抗战,学生组织起来宣传抗日思想,妇女们在后方积极劳作,孩子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这些作品,将“人民战争”的宏大主题具象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例如,描绘农民抗日的版画,可能会呈现一群饱经风霜的农民,他们脸上刻满了劳作的痕迹,但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与愤怒。他们可能手持锄头、镰刀,组成一支乡土味十足的游击队,在田埂上、山林中与敌人周旋。又或者,描绘工人们在兵工厂里,夜以继日地赶制武器,汗水与油污交织,但他们脸上洋溢着为国效力的自豪感。 还有许多作品,着力于揭露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罪行,如“三光政策”、“慰安妇”制度等,这些作品以一种极其沉痛和控诉的口吻,将侵略者的兽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和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同时,也有不少版画表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中国人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景象。例如,描绘穿着各民族服饰的战士们并肩作战,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景象。 在艺术风格上,这一时期的版画更加注重写实与象征的结合,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摹,也有对民族精神的象征性表达。艺术家们运用更加成熟的技法,将朴素的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语言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第四篇:胜利的曙光——希望的种子与未来的召唤 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直到最终迎来胜利,版画的创作也逐渐从揭露苦难、激愤抗争,转向描绘希望、展望未来。胜利的曙光虽然来之不易,但它已经点燃了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一篇章的版画,开始展现胜利的景象:硝烟散去,人民重返家园,孩子们在和平的阳光下玩耍;受损的城市和乡村开始重建,人们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有作品回顾战争的艰辛,告诫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表达对未来建设祖国的决心。 例如,描绘战后景象的版画,可能会呈现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在经历战火洗礼后的土地上,农民们重新开始耕作,孩童们在田野里嬉戏,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远处的村庄,虽然有些残破,但炊烟袅袅,充满生活气息。又或者,描绘战士们放下武器,与家乡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胜利的场景。 还有一些作品,则通过象征性的手法,表达对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例如,一幅象征中华民族凤凰涅槃的版画,或者描绘一棵在废墟中顽强生长的大树,都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艺术表现上,这一时期的版画色彩更加明亮,线条也更加流畅。虽然仍有对战争的反思,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艺术家们用他们手中的刻刀,为这个饱经战乱的民族,描绘出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未来蓝图。 结语:不朽的记忆,永恒的力量 《烽火岁月——中国抗战版画集》所收录的每一幅版画,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注脚。它们用最朴素却最有力的语言,诉说着历史的悲壮,传承着民族的记忆。 这些版画,不仅是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们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并将这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通过这本画集,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抗战版画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让这些“时代的刻痕”在新的时代里,继续闪耀光芒,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脑海中顿时涌现出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触动我内心深处,让我深刻理解那段浴血奋战岁月的书籍,而这本画集无疑给了我这个机会。它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是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呐喊,感受到人民群众在严酷环境下的坚韧与不屈。那些黑白分明的线条,勾勒出的不仅仅是战火的痕迹,更是民族不屈的灵魂。每一幅版画都充满了力量,有的描绘了战士们英勇冲锋的场景,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有的则展现了普通百姓在后方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女性形象的版画,她们或是在战壕里救死扶伤,或是默默地操持家务,支援前线,她们的力量同样伟大而令人敬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铸就的,它来之不易,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曾读过许多关于抗战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画集一样,用如此直观、震撼的方式将那段历史呈现在我眼前。那些充满张力的画面,比任何文字都更能打动人心,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被遗忘的英雄故事,也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对那段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当下和平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传递情感和历史的最好方式之一。当我接触到《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时,我立刻就被它所吸引。这本画集用版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大门。我被那些充满力量的黑白画面深深打动。它们没有华丽的色彩,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看到战士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家国的忠诚。我看到人民群众在后方默默地支持着前线,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抗战贡献着力量。其中一幅画,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给受伤的战士包扎,她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却又透着一股坚强,让我鼻子一酸。这幅画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伟大。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战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全民族的精神觉醒和共同抗争。

评分

这本《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给我带来的感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画册,而是一部凝聚着民族血泪与抗争精神的视觉史诗。每一幅版画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我被那些粗犷而有力的线条所吸引,它们仿佛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重量。我看到了在最黑暗的年代里,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过希望。有那么一幅画,描绘的是一群年轻人,他们眼神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手里紧握着简陋的武器,准备奔赴战场。画面中弥漫着一股悲壮而坚定的气息,让我热血沸腾。还有一些画,则更加写实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但我并没有从中感受到绝望,反而看到了人民群众在苦难中的韧性与不屈。这本画集让我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普通人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屏障。它让我对“英雄”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英雄不仅仅是那些站在战场上的战士,也包括那些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普通人。

评分

我一直对艺术与历史的结合情有独钟,而《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以版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图景。当我翻阅这本画集时,我被那些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画面深深吸引。版画的粗犷线条和强烈对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坚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描绘人民群众相互支援、共渡难关的画面,它们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在黑暗中绽放的人性光辉。其中一幅版画,描绘了农民们用推车运送物资支援前线,他们的身影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高大,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另一幅则展现了妇女们在后方辛勤纺织、缝制军衣的场景,她们的双手粗糙却有力,为前线战士送去温暖和支持。这些细节的刻画,让我感受到了抗战胜利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伟大胜利。画集中的许多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我尤其欣赏画集中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无论是战士的英勇无畏,还是百姓的悲伤与希望,都通过 artist 的笔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抗战这段历史,它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是由无数鲜活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

评分

说实话,拿到《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抗战的书籍太多了。但当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的叙述,而是用一个个生动、有力的版画,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悲壮与辉煌。我被那些粗犷而充满力量的线条所震撼,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不屈。我看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我也看到了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坚韧,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抗战。有一幅画,描绘了一个老奶奶在给战士们送饭,她的脸上虽然布满皱纹,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慈祥和鼓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最淳朴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明白,抗战的胜利,是无数个“小我”汇聚成的“大我”,是全体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体现。

评分

《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平常不太关注艺术类书籍,但这本书却让我驻足良久。画集中的版画风格各异,但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抗日战争。我被那些充满张力的画面所吸引,它们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我眼前鲜活起来。我看到的是战士们坚毅的面庞,是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场景。其中有一幅画,描绘的是一个老奶奶在给战士们缝补衣服,她的眼神慈祥而坚定,仿佛在默默地祈祷着战士们能够平安归来。这种温情脉脉的画面,与硝烟弥漫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更能打动人心,让我感受到抗战的意义在于守护家园,守护亲人。另一幅画,则刻画了敌寇的残暴,画面中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却也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愤怒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抗日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全民族的共同抗争。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句话的份量。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并没有太高的期待,觉得不过是又一本讲述抗战的书。但当我真正翻开它,却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本画集不同于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一本抗战题材的作品,它没有长篇大论的叙述,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最直接、最原始的艺术语言——版画,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展现在我眼前。那些版画的构图大胆、线条粗犷,充满了力量感。我仿佛能看到战士们眼中燃烧的火焰,听到他们冲锋时的怒吼,感受到人民群众在炮火下的悲伤与抗争。其中有一幅画,描绘了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但背景却是模糊的战火,那种强烈的对比,让我心头一紧,感受到了战争对普通家庭的巨大冲击。还有一幅画,展现了一群工人正在建造工事,他们的汗水滴落在泥土里,与枪林弹雨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凸显了他们为守护家园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厚重感,有时并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去堆砌,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更能穿透时空的阻隔,直抵人心。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视觉史书,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受那段艰难而伟大的岁月。

评分

《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作品。它以一种非常直观、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辛与辉煌。我一直认为,文字叙述虽然重要,但视觉的冲击力往往更加直接。这本画集恰恰是用版画这一媒介,将那段历史的厚重感和血腥味,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普通人生活的版画,它们展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群众所经历的苦难,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一幅画,描绘的是一群农民在耕种,背景是模糊的战火,他们的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但手中的锄头却挥舞得格外有力,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这种景象,让我看到了抗战胜利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默默付出和坚守。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来之不易,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而《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则给了我一次非常独特的体验。它没有冗长的文字描述,而是用黑白分明的版画,将中国抗日战争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面前。我被那些充满力量感的线条和构图所吸引,它们仿佛自带一种强大的感染力,能够瞬间将我拉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看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身影,也看到了普通百姓在苦难中的坚韧与顽强。其中有几幅画,描绘了妇女们在后方积极参与抗战的场景,她们或是在缝制军衣,或是在照顾伤员,她们默默的奉献,同样闪耀着英雄的光芒,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让我明白,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结果,它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更是后方人民的坚定支持和不懈努力。

评分

《烽火岁月——中国抗版画集》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遗产。它以版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画卷。当我沉浸在这本画集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那些充满力量的黑白图像,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触动我的内心。我看到了战士们坚毅的眼神,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坚韧与顽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着力量。我尤其欣赏画集对细节的刻画,比如战士们粗糙的手、百姓们朴实的笑容,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命力,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用艺术语言谱写的民族史诗,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