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医故事,中国文化最灿烂的花朵。中英对照,让老外也能读懂中医故事。
内容简介
《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中文版是著名中医文献专家许敬生教授历时30余年整理编写完成的,全书包罗与医学相关的典故300余则,每则均按白话讲解、原文列示、简明注释和作者评按四个层面表述。整体排列以文选年代为序,分为医史记闻、大医精诚、养生健身、名医轶事、名句箴言、医鉴医戒、辨证论治、奇方异案、情志之疾、杂说趣谈、本草荟萃、讽喻世情、成语寻幽、传说故事、破除迷信等门类。这些故事,文史哲理,古今中外,多有涉猎,其中很多在《河南中医》和《大河健康报》上连载达9年之久,深入人心,广泛流传。
为把这些神奇的中医故事和中医典故介绍给喜爱中医的各国友人,也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伟大战略,河南中医学院组织数十名中医、英文专家审阅和编写了这套中英文双语版的图书。其中,以夏昀博士为主的翻译团队,更是披肝沥胆,废寝忘食,将深奥悠远的中医故事,翻译成能为国外大众所接收的语言。为力求信达雅,夏昀博士还与瓦尔帕莱索大学的数名教授、学者一道共同对书中的翻译进行多次的修改,力求使国外朋友也能读懂这中国文化中最灿烂的果实。
作者简介
许敬生,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主任委员、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委、中医药文献分会顾问、《中医药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职。长期从事中医古代文献和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近40年来,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70馀篇,主编出版了《医古文选读》、《危亦林医学全书》、《罗天益医学全书》、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医论医话卷》等10多部著作。多年来,先后主编出版了多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专、本科、研究生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名醫軼事Anecdotes of Famous Doctors
扁鵲見秦武王
Bian Que Met with King Wu of Qin
扁鵲隨俗爲變
Bian Que Adjusting His Practice According to Local Needs
扁鵲診趙簡子疾
Bian Que Examining Zhao Jianzi
倉公望診
Diagnosis by Inspection
蒜齏治咽塞
Mashed Garlic for Obstruction in the Throat
華佗爲頓子獻診病
Hua Tuo Warned Dun Zixian
四十眉落
Eyebrows Shed at Forty Years Old
謐母泣教
The Mother Who Guided Her Son in Tears
書淫
An Addict to Books
不以酒肉爲禮
Wine and Meat do not Show the Courtesy
不封不樹
No Tombs, No Trees
醫道至重
Medicine as the Supreme Doctrine
段醫簡封
Doctor Duan?s Sealed Treatment
診脈驚帝
Doctor Guo Yu Impressed the Emperor
謐序三都
Huangfu Mi?s Preface to the Rhapsody of the Three Capitals
武后謝醫
Empress Wu Appreciated the Doctor?s Work
目 録
Contents
劉張軼事
An Anecdote about Two Doctors
東垣收徒
Dongyuan Selecting a Disciple
朱謙葛雄
The Modest Zhu and the Heroic Ge
東垣附柬
A Letter from Doctor Li Dongyuan
桐葉催生
Fortune Paulownia Leaves Facilitating Delivery
薛雪妙術
Xue Xue?s Magical Cure
葉薛結怨
A Feud between Two Doctors
唐大黄
Doctor Tang Rhubarb
望色知溺
Inspecting One?s Complexion for Diagnosis
情志之疾Emotional Diseases
文摯治齊王疾
Wenzhi Cured King Min of Qi
華佗留書駡郡守
Hua Tuo Cursed the Official
忽肥忽瘦
Gaining and Losing Weight
看殺衛玠
Wei Jie Exhausted by Spectators
蟻動牛鬥
Mistaking Noisy Ants for a Bull Fight
支道林感知音而死
Zhi Daolin Died after a Dear Friend?s Death
王徽之哀弟而死
Wang Died of Grief
靖公巧施轉藥
Jinggong?s Effective Prescription
病怒不食
Wrath and No Appetite
擊木愈驚
Striking Wood to Overcome Shock
因憂結塊
Sadness Formed into a Lump
丹溪掌擊相思女
Doctor Zhu Cured the Lovesick Girl
得雨病愈
Recovery after the Rain
葛可久擊案催産
Striking the Table to Help with Delivery
喻嘉言嬉戲愈奇疾
Strange Disease, Unusual Treatment
袖銀治疾
Curing a Disease with Hidden Silver
巧愈疑疾
Curing the Disease of Suspicion
怒激少女發痘毒
Pox Eruption Due to Irritation
恐嚇愈狂舉
Ecstasy Cured by Intimidation
佯爲郵語止笑症
A Lie that Cured Gelotolepsy
本草拾萃Finely Selected Notes on Herbal Medicine
遠志小草
Milkwort Root or Thinleaf Milkwort Herb
米醋療傷
The Medical Effects of Rice Vinegar
蛇銜草
The Magical Snake Grass(Cinquefoil)
苦參重腰
Sophora Damaging the Kidney
河豚
He Tun (Fugu Fish)
鷄舌香
Jishe Xiang (Clove)
天竺黄
Tianzhuhuang (Tabasheer)
枳實與枳殼
Immature Citron or Bitter Orange
野葛大毒
Kudzu, the Deadly Poison (Poison-ivy)
零陵香
Lingling Xiang
李防禦治痰嗽
Li Fangyu Treated Cough with Phlegm
車前止暴下
Plantain Stopped Diarrhea
芋梗解蜂毒
Taro Stem for Relieving Wasp Sting
黄精輕體
Huang Jing (Solomonseal) Lightens Human Body
生薑愈喉癰
Fresh Ginger Dissolved Throat Abscess
覆盆子葉除眼疾
Raspberry Leaves Cured Eye Diseases
白及補肺
Lung-replenishing Baiji (Bletilla)
藜蘆愈驚風
Lilu (Veratrum) Cured Epilepsy
甘草解百毒
Licorice as a Detoxin
菊之本末 罔不有功
All Parts of Chrysanthemum are Valuable
御賜金杵
A Golden Pestle Bestowed by the Emperor
萊菔子消面毒
Radish Seeds Cleansing Facial Toxin
破故紙壯筋骨
Magical Formula Strengthening Tendons and Bones
赤小豆治癰瘡
Rice Beans? Medicinal Value
劉寄奴草
Diverse Wormwood Herb
何首烏
Fleeceflower Root
威靈仙治痹
Chinense Clematis Root Cured Physical Impediment
蒸餅止淋
Steamed Pancake Cured Gonorrhea
鶉消鼓脹
Consuming Quail Meat to Relieve Distention
螢火武威丸
Powerful Firefly Pill
石龍芻
Shilong Chu (Stone-side Feeding Grass)
橄欖治魚鯁
Olive Used to Treat Choke on Fishbone
胡王使者
The Nomadic King Hu?s Messenger
傳説故事Legends and Stories
扁鵲三兄弟
Bian Que and His Two Brothers
扁鵲换心
Heart Transplant Operated by Bian Que
橘井
The Orange Tree and the Well
彭祖長壽
Peng Zu?s Secret for Longevity
杏林
The Apricot Orchard
松脂愈癩
Pine Resin, the Cure for Leprosy
懸壺
The Hanging Pot
偓佺食松子
Wo Quan Ate Pine Nuts
梵僧吹鼻治息肉
A Monk from Afar Removed Polyps
滴芝難得
The Unattainable Honey Drip
馬溺消腹瘕
Using Horse Urine to Treat the Moving Tumor in the Belly
應聲蟲
Yesman-a Bug in the Belly
口吞金蠶
Swallowing the Golden Silkworm
金蠶害人
The Harmful Golden Silkworm
永公夢方
Prescription Obtained in Dream
參考書目 Works Cited
前言/序言
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 内容梗概 《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是一部精心编撰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图书,它以汉英对照的形式,系统地梳理、解读和呈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发展历程中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典故。本书并非对中医理论或临床实践的直接教学,而是深入挖掘那些塑造了中医思想、指导了中医发展、并至今仍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古代故事和传说。通过对这些典故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窥见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中医的独特思维方式,以及古人如何从自然万物和人体自身的变化中汲取智慧,构建起一套独特而完善的医学体系。 本书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典故,覆盖了从黄帝时代到明清时期,涵盖了医学史上众多重要的医学家、医学著作以及具有深远影响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学说。每一则典故都经过考证,力求还原其历史背景,解释其内涵意义。同时,本书采用了严谨的汉英对照编排,不仅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中医药从业者、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也为海外对中国文化和中医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和学习的窗口。 本书亮点与价值 1. 文化溯源,传承智慧: 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生活智慧。《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正是这场文化溯源之旅的起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们得以探寻中医思想的萌芽、理论的形成、实践的演进。例如,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药物发现的故事,更是体现了古人“求真务实”、“民为邦本”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界药用价值的探索精神。这些典故所蕴含的智慧,是中医得以延绵至今的文化基因。 2. 故事生动,引人入胜: 枯燥的理论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而生动的故事则能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巧妙地将医学知识融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比如,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华佗精湛的外科医术,更体现了他无私奉献、医者仁心的崇高品质。这类故事不仅具有医学史价值,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诲,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学习中医的兴趣。 3. 汉英对照,广纳博览: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变得尤为重要。本书的汉英对照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其受众范围。对于国内读者而言,能够以更清晰、更系统的方式理解和学习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医学思想;对于国际读者而言,则提供了一个权威、准确的学习资源,能够直接接触到中医最原始、最纯粹的文化表达。精准的翻译不仅传递了字面意思,更力求传达文化语境和医学内涵,使得语言障碍不再是阻碍交流的鸿沟。 4. 典故精选,体系梳理: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典故,而是经过精心筛选,力求体现中医发展的重要脉络和关键节点。这些典故共同构建了一幅中医发展的宏观图景。例如,关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金木水火土”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应用,这些基础理论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些经典的认识过程和故事。本书通过解读这些典故,帮助读者理解中医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和完善的。 5. 深度解读,学术价值: 除了故事本身,本书还对每个典故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分析其在医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原理。这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趣味读物,更具备了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研究者可以从中获取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线索,理解中医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医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6. 启迪思维,触类旁通: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它更注重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通过这些经典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理解并学习中医独特的思维模式。例如,许多典故都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这有助于读者认识到中医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理解为何中医能够从看似微小的身体信号中洞察出潜在的健康问题。 本书阅读体验 翻开《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您将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每一页都可能为您揭示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段关于生命、健康与智慧的传奇。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古代名医的杏林妙手,再到经典的医学理论的孕育过程,本书将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您。 例如,当您阅读到关于“脉象”起源的典故时,您会了解到古人是如何通过感知脉搏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这些关于“浮、沉、虚、实、滑、涩”等脉象的描述,不仅仅是医学术语,更蕴含着古人对生命活动的精妙观察。您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如何在没有现代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构建起如此复杂而有效的诊断体系。 再比如,关于“针灸”发展历程中的一些故事,您会了解到古代医者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到穴位,掌握针刺的手法,并发现其在治疗不同疾病上的神奇效果。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中医“实践出真知”精神的生动注解。 本书中的汉英对照,使得阅读过程更加流畅和高效。您可以对照中文原文,深入理解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的含义,同时欣赏精准的英文翻译。这种双语对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升您的语言能力,更能加深您对中医文化的理解。 目标读者 《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中医爱好者: 对中国传统医学抱有浓厚兴趣,希望了解中医文化及其历史渊源的读者。 中医药从业者: 执业医师、药师、针灸推拿师等,希望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基础和文化内涵,提升自身修养和学术素养的专业人士。 对外汉语教学者及学习者: 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医学知识,并将其融入教学或学习中的教师和学生。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海外读者: 希望通过中医这一独特视角,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读者。 历史学、哲学、民俗学研究者: 能够从中获取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素材。 对传统医学感兴趣的任何人士: 任何对人类健康、生命奥秘以及不同文化医学体系感到好奇的读者。 结语 《中医典故·1(汉英对照)》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扇门,通往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它是一座桥,连接着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求知;它更是一份情,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将体验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文化的熏陶,一次对生命真谛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