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男孩全集:物质上的穷养让儿子一生坚强

穷养男孩全集:物质上的穷养让儿子一生坚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管遵华 著
图书标签:
  • 穷养
  • 育儿
  • 男孩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成长
  • 心理学
  • 教育方法
  • 人生观
  • 性格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78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96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家有孩子的家长们
  《穷养男孩全集:物质上的穷养让儿子一生坚强》详述了穷养男孩的全部细节,并给出了父母在教育男孩过程中的方法和建议。

内容简介

  穷养男孩,不仅要让男孩学会吃苦,懂得父母的辛劳,社会的复杂,人生的不易,更要让男孩成长为体魄强健、品格坚毅、自强不息的真正男子汉。《穷养男孩全集:物质上的穷养让儿子一生坚强》详述了穷养男孩的全部细节,并给出了父母在教育男孩过程中的方法和建议。希望我们的男孩子,都能成长为优秀之才。

作者简介

  管遵华,哲学硕士,莫言研究会常务理事,莫言专题讲座全国巡回演讲20余场。著有畅销书《跟莫言学写作》,及《晏子:廉者仁心——2500年前的“百姓路线”》《中国哲学通观》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男孩穷养,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一、穷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生活的意义,找对前进的方向
建议一:教育男孩子树立价值观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4
建议二:通过看电视、读报纸等方式加以树立 /5
建议三:教育男孩子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地位,懂得什么是最宝贵的品质 /5
建议四:为男孩树立精神楷模 /6
二、穷养,才能让男孩懂得吃苦
建议一:让男孩学会打工挣钱 /9
建议二:让男孩懂得钱来之不易 /9
建议三:养成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 /11
三、穷养,才能培养男孩的意志
建议一:要有培养意志力的积极态度 /13
建议二:要有逐步培养意志力的心态 /14
建议三:培养男孩子善始善终的品质 /14
四、穷养,才能让男孩更适应社会,懂得现实
建议一:让男孩懂得社会是一个万花筒 /17
建议二:培养孩子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17
建议三: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17
建议四:培养竞争意识 /19
五、穷养,才能让男孩更强壮
建议一:心情舒畅的孩子发育更好 /22
建议二:科学搭配,加强营养 /22
建议三:强身健体,积极锻炼 /22
建议四: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23
六、穷养,才能让男孩更有责任感、肩膀更宽阔
建议一:要教育男孩有勇于担当的意识 /27
建议二:教育男孩安守本分,爱岗敬业也是一种责任 /28
建议三:教育男孩不为自己找借口 /28
七、穷养,才能让男孩更勇敢
建议一:鼓励男孩子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运动 /32
建议二:要多让男孩经历点磨炼 /32
建议三:培养男孩生存的技能 /33
八、穷养,才能让男孩更自信
建议一:教育男孩要正确看待自己,寻找自己的长处 /36
建议二:教育男孩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 /36
建议三:引导男孩积极暗示“我能行” /36
第二章 穷养男孩的16个关键
一、父亲的力量,培养男孩的男子汉精神
二、适度的放养,给男孩一定的自由
建议一:放手,让男孩大胆去玩 /45
建议二:放开,让男孩勇敢面对一切 /45
建议三:放下,让男孩拥有私人空间 /45
三、稳定的家庭,是男孩腾飞的基础
建议一:夫妻之间你敬我爱,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9
建议二:为男孩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9
建议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50
四、物质上的适度穷养,让男孩懂得金钱和物质来之不易
建议一:想花钱?先去赚钱吧! /52
建议二:让男孩懂得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 /53
建议三:让男孩懂得父母不是“取款机” /53
建议四:告诉孩子珍惜是美德 /54
建议五:带孩子去工作的地方看一看 /54
五、适当的挫折教育,让男孩明白现实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正视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 /56
建议二: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念 /57
建议三:正确处理,挫折也会变成垫脚石 /57
建议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给别人添麻烦 /58
六、多见世面,让男孩眼界开阔
建议一:给孩子一张地图,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世界 /60
建议二:让孩子勇敢去闯世界 /61
建议三: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融入社会 /61
建议四:发挥创造力,拒绝一成不变 /61
建议五:让男孩子去大自然中接触阳光 /62
七、学些特长,让男孩刚中有柔,发展更全面
建议一:家长的赏识鼓励很重要 /64
建议二:家长的模范带动作用很重要 /64
建议三:学特长要建立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 /65
建议四:学特长要精不要杂 /65
八、说到做到,培养男孩守信用的品质
建议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68
建议二:许诺也要量力而行 /69
建议三:说到做到,失信危害大 /69
建议四:培养男孩的时间观念 /70
九、脚踏实地,让男孩更踏实
建议一:教育男孩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73
建议二:教育男孩子有目标才有追求 /73
建议三:教育男孩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74
十、多读书,丰富自我
建议一:为男孩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77
建议二:父母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77
建议三:根据男孩的年龄选择读物 /77
建议四:为男孩建立一个阅读存折 /78
十一、给一些空间,尊重、理解男孩
建议一:不要把男孩的时间安排得过满 /80
建议二:要帮助,不要包办 /80
建议三:给男孩选择的权利 /81
十二、多鼓励,让男孩更自信
建议一: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获得“成就感” /84
建议二:要对男孩怀有热切的期望,相信他能行 /84
建议三:用表达和鼓励的方法,激励男孩不断进步 /85
十三、适度批评,让男孩脸皮“厚”一点儿
建议一:批评谨记一事归一事 /87
建议二:批评谨记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87
建议三:避免对男孩过度表扬 /88
建议四:批评孩子时,要提供建设性意见 /89
十四、坚守原则,让男孩明白原则的重要性
建议一:教育男孩要爱国 /91
建议二:教育男孩要有诚信 /91
建议三:教育男孩要懂得责任与良心 /92
十五、多与人交往,让男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议一:让孩子多参加聚会 /96
建议二:让男孩学会尊重与平等 /97
建议三:让男孩学会大肚能容 /97
十六、心胸开阔,让男孩学会宽容
建议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100
建议二:让孩子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100
建议三:宽容也要有限度 /101
建议四:从小培养“小绅士” /101
建议五:得饶人处且饶人 /101
第三章 穷养男孩的6个注意
一、注意物质上不要过于富足,掌握好度
二、注意不要将男孩养成温室中的花朵
建议一:让男孩子学做点儿家务 /108
建议二:让男孩加强锻炼 /108
建议三:拒绝蛋壳男孩 /109
三、注意不急不躁,养成男孩沉稳、温润的性格
建议一:细节决定成败 /112
建议二:教育男孩彬彬有礼做个小绅士 /112
建议三:培养男孩学会倾听的能力 /113
建议四:让男孩远离家庭暴力 /113
建议五:教育男孩学会等待 /113
建议六:教育男孩学会控制好情绪 /114
四、注意不要攀比
建议一:告诉男孩父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116
建议二:培养男孩正确的消费观念 /116
建议三:教育男孩要学会知足常乐 /116
建议四:多让男孩体验生活 /117
五、注意不要在公众场合伤害男孩自尊
建议一:艺术地惩罚 /119
建议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19
建议三:巧妙运用“自然后果惩罚” /120
六、注意与男孩的沟通方法,不要让他反感
建议一:要注意沟通的语言艺术 /123
建议二:谨记责骂命令不等于沟通 /124
建议三: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的观点 /125
第四章 男孩教育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别让男孩变成“伪娘”
建议一:不要把男孩往女性里装扮 /130
建议二:从小培养男孩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意识 /130
二、单亲妈妈,要注意对儿子的性别教育
建议一:不要过度宠爱男孩 /132
建议二:创造适当的交往环境 /132
建议三:再婚有利于儿子的性教育 /132
建议四:多让男性亲戚帮着一起带带孩子 /133
三、不要忽视男孩的心理健康
建议一:给男孩的成长留出足够空间 /136
建议二:提升成就感,充分挖掘男孩的潜能 /137
四、男孩子早恋,家长怎么办?
建议一:要疏导不要粗暴 /141
建议二:指导男孩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 /142
建议三:家长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142
建议四:巧用升华和转移法转移孩子的恋情 /142
五、让你的男孩远离网瘾
建议一:不要谈网色变,要正确对待 /146
建议二:丰富男孩的生活 /147
建议三:改变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法 /147

前言/序言

  穷养男孩的内涵相较于女孩的富养来说,男孩子要穷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因为从社会角度来说,男人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肩负着更大的社会期望。一个男人,要勇敢,要坚强,要懂责任,要有担当,要有爱心。要做这样一个男人,我们就要从小男孩的时候开始培养,因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而对男孩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穷养。
  一提到穷养,或许很多家长会认为就是让孩子吃点儿苦头,刻意营造一些生活的艰辛。在我的身边,就有不少家长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个在机关工作的朋友,对孩子教育很上心,平日里买来不少教育孩子的书籍,一心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可以安邦定国的“大人物”。在听说男孩要穷养的理念后,立马开始行动:衣服不再买名牌了,吃的零食也减半,还会有意无意地给儿子营造艰辛。还有一个朋友,有一天,特意找到我,问:“都说富养女,穷养男,这个观点很好。可是谁不想给孩子营造最好的环境啊?谁不想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啊?现在家中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谁都疼着养,实际操作起来很尴尬、很为难。”笔者认为,诸位家长之所以有许多困惑,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对穷养的内涵把握不够到位,理解不够透彻。
  什么是穷养呢?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误区:穷养不是苦养。穷养是以物质方面的适度限制,来颐养精神上的丰富。
  我们说,物质生活的奢侈和安逸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耽于懒散。君不见,有多少富家子弟因为对物质过度的消费,而丧失了斗志,淡漠了人生,一事无成?古语就告诫“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男孩要穷养,做父母的就不能在物质上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非分要求,以免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创造力的人。诚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了,孩子作为掌上明珠,做家长的都不想委屈了孩子,但今天在物质上的适度委屈,是为了日后能自立于社会。一个没有自立能力的人,无法很好地生存于社会,更遑论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当然,只有物质上的适度限制还是不够的,笔者认为,穷养的最核心要义在于精神上的磨炼和富养,为男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和平台,充分磨砺他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如勇敢、真实、向上、坚强、有主见等。
  当小肯尼迪11岁时,母亲杰奎琳把他送到了英国的德雷克岛“勇敢者营地”去受训,学习驾驶帆船、独木舟,爬山,培养他刚毅果断的独立人格。儿子13岁时,她又送他到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去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20天的训练中,不给食物,只给一加仑水、两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求生的书。小肯尼迪15岁时,杰奎琳再送儿子到肯尼亚的荒野里自求生存。当小肯尼迪中学放暑假时,她还把儿子送去参加“国家户外学校”的70天训练,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强化小肯尼迪独当一面的才能,她又送儿子参加赴危地马拉地震救灾的工作。小肯尼迪自幼羞怯、自卑、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正是在他母亲杰奎琳的锤炼独立人格的家教下,他才成为一个自信潇洒、求索向上、理性节制、圆通练达的青年。其实,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家庭条件是富裕还是贫寒,只要做家长的善于穷养男孩,即物质上适度限制,精神上充分颐养,在男孩成长的历程中,通过无数件小事,给他注入这些优秀的品质,等他长大成人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优秀的大男人!





《坚韧的种子:塑造孩子一生无畏品格的智慧》 本书并非详述某一本特定的“穷养男孩全集”,而是深入探讨一种普遍的、源远流长的教育理念,旨在帮助父母发掘并播种孩子内心最宝贵的财富——坚韧的品格。我们相信,真正的富养,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精神的滋养,在于为孩子构建一个能够抵御风雨、拥抱挑战的内在世界。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便是对他们最好的爱。然而,过度的溺爱和物质的无限制供应,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固然娇艳,却难以经受外界的摧残。它们失去了在贫瘠土壤中扎根、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能力,一旦离开庇护,便显得脆弱不堪。 《坚韧的种子》一书,正是要打破这种“甜蜜的陷阱”,回归教育的本质。它倡导一种“智养”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并非鼓吹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强调在合理的生活条件下,通过父母的智慧引导,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承担,从而内在的生命力得以蓬勃生长。 第一部分:看见“穷养”的真正内涵——不止是物质的限制 许多人一听到“穷养”,便联想到物质的匮乏、能力的压抑。然而,本书所倡导的“穷养”,是一种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深刻洞察。它并非否定物质的重要性,而是重新定义了物质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 物质的“适度”:培养感恩与珍惜 我们探讨的“穷养”,并非提倡刻意的贫困,而是指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对不必要的物质给予有所保留。这并非剥夺,而是引导孩子认识到物质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感恩之心和珍惜之情。当孩子明白每一分钱都凝聚着父母的辛劳,他们会更加懂得爱惜所拥有的,而非随意挥霍。这种“适度”的物质满足,反而能激发他们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渴望,而非沉溺于短暂的物质欢愉。 能力的“放手”:激发潜能与自信 “穷养”的核心在于“放手”。父母需要认识到,过度包办只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们为孩子“铺平”一切道路,他们就失去了锻炼翅膀的机会。本书强调,要适时地从孩子的事务中“退场”,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经历失败。每一次独自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每一次从挫折中站起来的勇气,都是塑造孩子自信和能力的基石。这种“放手”,是父母深沉的爱,是给予孩子自由翱翔的蓝天。 挑战的“引入”:锻炼坚韧与毅力 舒适和安逸,是孩子最大的“敌人”。本书认为,适当的挑战和困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去尝试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可能是一次体育比赛的尝试,一次学术上的攻坚,甚至是一次与朋友间的协商。在面对挑战时,孩子学会调动自身的资源,动脑筋,想办法,最终克服困难,其内心的力量会得到极大的锤炼。这种经历,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更能滋养他们的灵魂。 第二部分:塑造孩子坚韧品格的实践指南 《坚韧的种子》不仅提出了理念,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帮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替孩子做决定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本书鼓励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做所有决定,而是引导他们分析情况,权衡利弊,最终自己做出选择。这可以通过提问、鼓励讨论、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来实现。例如,在购买玩具时,引导孩子思考“我真的需要这个吗?它能给我带来什么?”,而不是直接购买。这种训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让他们逐渐形成独立的判断力。 建立责任感:从家庭小事做起 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本书建议父母分配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的运作中。无论是整理自己的房间,还是帮助父母做饭,都是培养责任感的好机会。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并且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时,他们会更懂得担当,也更能体会到付出的价值。 应对挫折的艺术:将失败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应对。本书强调,父母不应过度放大孩子的失败,而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总结经验,并重新振作。例如,当孩子考试失利时,与其责备,不如和他们一起分析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并制定改进计划。这种引导,能让孩子从失败中汲取力量,而不是被失败击垮。 延迟满足的智慧:学会等待与规划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会延迟满足,是孩子抵制诱惑、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能力。本书提倡通过一些小小的“延迟”练习,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规划能力。例如,设定一个短期目标,达成后才能获得奖励,或者存钱购买心仪的物品,而不是立刻拥有。这种训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长远的眼光,理解坚持和努力的意义。 情感的“留白”:允许孩子体验真实情感 情感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留白”。本书并非鼓励父母冷漠,而是倡导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情绪体验。允许孩子哭泣、愤怒,但要教导他们如何健康地表达和管理这些情绪。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父母可以抱抱他们,倾听他们的委屈,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去向对方索要。这种“留白”,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也让他们懂得同情和理解他人。 第三部分: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给孩子一生真正的富足 《坚韧的种子》并非要将孩子推向物质匮乏的极端,而是寻求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平衡。我们深信,真正的富足,是物质的适度给予,与精神的充盈滋养并行。 不以物质衡量价值:培养内在的自尊 本书批判了以物质作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倾向。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拥有多少物质,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品德、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这种内在的自尊,是孩子自信和坚韧的源泉,让他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独立的人格。 丰富的精神世界:比物质更能长久滋养 物质消费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精神的滋养却能带来长久的满足和力量。本书鼓励父母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阅读、艺术、音乐、旅行等。这些经历,能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即使物质不丰裕,也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爱的“有度”: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如同河流,需要有奔腾的力量,也需要有迂回的智慧。本书倡导一种“有度”的爱,即在给予关怀与支持的同时,也要适时地放手,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父母的过度干预,有时会变成孩子成长的阻碍。只有当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真正地展翅翱翔,去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结语:播种坚韧,收获一生 《坚韧的种子》希望通过对“智养”教育理念的深入探讨,唤醒父母们对于教育本质的重新思考。我们不希望看到孩子在物质的温室里被宠坏,而是希望看到他们带着内在的力量,勇敢地去探索世界,去迎接挑战,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书所倡导的“穷养”,是对孩子未来负责任的投资。它播下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坚韧的种子;它收获的不是暂时的安逸,而是孩子一生无畏、独立、强大的品格。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心中那片滋养坚韧品格的沃土,让他们的人生,如雄鹰般搏击长空,如磐石般坚不可摧。

用户评价

评分

真正让我心悦诚服的是,这本书摆脱了传统教育读物中常见的二元对立思维,它不是鼓吹绝对的“苦行僧”式教育,而是探讨如何在现代物质条件下,重新定义“适度”与“有度”的关系。它承认时代在进步,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动摇。作者在对比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孩子时,非常客观,他承认物质富足带来的便利,但更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关键。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延迟享乐”如何转化为“延迟满足”的实践步骤,这套方法论对于那些沉迷于即时反馈的当代孩子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教导家长如何用“更高级的奖励”——比如成就感、被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来取代廉价的物质刺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的教育目标从“让儿子过上好日子”转向了“让儿子拥有创造好日子的能力”,这中间的跨越,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朴实、接地气,完全没有一般育儿书籍那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感觉就像在听一位邻家长辈分享他的育儿心得,充满了烟火气和真诚。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延迟满足”和“自我驱动力”的探讨,他通过大量的身边小故事,生动地描绘了那些在物质匮乏环境中磨砺出来的优秀青年的特质。这些故事不是虚构的口号,而是活生生的案例,让我对“穷养”这个略显敏感的词汇有了全新的、积极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不给钱”、“少花钱”,而是一种关于价值观塑造的艺术。作者反复强调,真正的“穷”是精神的贫瘠,而适度的物质节制,恰恰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的沃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劳动价值”的部分,它教导孩子明白每一分所得来之不易,从而更懂得珍惜和规划,而不是肆意挥霍。这种自内而外的觉醒,远比物质上的堆砌来得珍贵和长久。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生硬的章节划分,而是像一条流淌的河流,知识点和案例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反而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其中关于“韧性培养”的那几章内容,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特别是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的论述。作者指出,许多家长急于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结果却剥夺了他们发展“心理肌肉”的机会。这种保护,实则是一种变相的“溺爱”。他提供了一套细致入微的“灰度沟通法”,教导父母如何在孩子受挫时提供支持,但又不替他们承担后果。这种平衡的拿捏,需要极高的情商和智慧,而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思维框架。它不是教你如何“变魔术”让孩子立刻变得坚强,而是告诉你如何耐心地播下种子,等待他们自己破土而出,那种对人性发展规律的尊重,令人信服。

评分

这本书的教育理念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他从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真知灼见。最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它对“挫折教育”的阐述,作者没有回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而是积极地引导家长如何将这些“不顺心”转化为孩子内心强大的基石。我记得其中提到一个观点,说物质的过度满足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让孩子丧失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能力,这番话让我猛地警醒。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真正的“富有”是内在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小问题,而不是立刻伸出援手,那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比直接的灌输有效得多。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方式,明白真正的爱,有时是需要“克制”的,是让他们在有限的资源中学会创造和珍惜。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养育”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只关注眼前的吃穿用度,而是着眼于未来几十年孩子独立行走于世的能力。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像是一次对自身教育观念的深度“排毒”。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裹挟,认为“给”就是爱,“拥有”才是成功。然而,这本书像一剂清醒剂,毫不留情地撕开了这种表象,直指问题的核心:我们到底在培养一个“消费者”还是一个“创造者”?书中对“自理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要求,它不是要求家长刻意去创造贫困的环境,而是倡导一种“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实际运转中”的理念。比如,让孩子理解家庭预算的构成,参与到日常的资源分配决策中去。这种参与感,远比直接塞给他一个昂贵的玩具更能激发他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我发现,当我开始试着放手,允许孩子因为“得不到”而感到一些小小的失落时,他反而学会了用更具创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那种眼神里的光芒,是任何名牌商品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中学习了很多

评分

没看呢

评分

没看呢

评分

不错,看完了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中学习了很多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中学习了很多

评分

好的

评分

好的

评分

不错,看完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