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流行金曲99首

古筝流行金曲99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筝会 编
图书标签:
  • 古筝
  • 流行
  • 金曲
  • 乐谱
  • 流行音乐
  • 器乐
  • 古筝曲
  • 99首
  • 音乐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06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87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筝流行金曲99首》筝是怎样起源的,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兴衰,怎要欣赏古筝音乐,注派、名家的特色与名曲的魅力何在,等等,好多人,即便是喜好音乐、钟爱古筝甚至正在学习古筝演奏技艺的人,恐怕也难以一一回答出来。围绕上述话题,或系统介绍,或详细解答,或展开讨论,在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使更多的人钟情于古筝,使已经钟情者爱得更深,正是这本小书《古筝音乐》的旨趣。

目录

1.逆光(孙燕姿演唱) 
2.茶山情歌(杨钰莹演唱)
3.飘雪(陈慧娴演唱)
4.大城小爱(王力宏演唱)
5.短发(梁咏琪演唱)
6.发如雪(周杰伦演唱)
7.今天你要嫁给我(蔡依琳、陶喆演唱)
8.眉飞色舞(郑秀文演唱)
9.你是风儿我是沙(林心如、周杰演唱)
10.宁夏(梁静茹演唱)
11.偏偏喜欢你(陈百强演唱)
12.恰似你的温柔(蔡琴演唱)
13.天黑黑(孙燕姿演唱)
14.童话(光良演唱)
15.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林依轮演唱)
16.无尽的爱(成龙、金喜善演唱)
17.雾里看花(那英演唱)
18.小薇(黄品源演唱)
19.星(徐小凤演唱)
20.一千遍我爱你(伊能静演唱)
21.一眼万年(S`H`E演唱)
22.隐形的翅膀(张韶涵演唱)
23.原来你也在这里(刘若英演唱)
24.约定(周蕙演唱)
25.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约翰·丹佛演唱)
26.笔记(周笔畅演唱)
27.刀剑如梦(周华健演唱)
28.东风破(周杰伦演唱)
29.独角戏(许茹芸演唱)
30.广岛之恋(莫文慰、张洪量演唱)
31.好想爱你(陈好演唱)
32.红豆(王菲演唱)
33.花好月圆夜(任贤齐、杨千(女华)演唱)
34.火花(YOO YEOL 演唱)
35.今夜你会不会来(黎明演唱)
36.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邰正宵演唱)
37.梅花三弄(姜育恒演唱)
38.梦里水乡(江姗演唱)
39.亲亲(梁静茹演唱)
40.女人花(梅艳芳演唱)
41.千千阕戨(陈慧娴演唱)
42.情深深雨蒙蒙(赵薇演唱)
43.上海滩(叶丽仪演唱)
44.雨中的旋律(杰里·唐娜文演唱)
45.问情(蔡幸娟演唱)
46.我的心太乱(周传雄演唱)
47.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邝美云演唱)
48.我愿意(王菲演唱)
49.相思风雨中(张学友、汤宝如演唱)
50.月光爱人(李玟演唱)
51.新鸳鸯蝴蝶梦(黄安演唱)
52.星语心愿(张柏芝演唱)
53.一千年以后(林俊杰演唱)
54.月亮代表我的心(陶喆演唱)
55.The end of the world (世界末日)(SKEETER.DAVIS演唱)
56.爱我久久(阿牛演唱)
57.城里的月光(许美静演唱)
……
演奏指法技法记号说明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深度学习与实践的教材的简介,它完全不涉及“古筝流行金曲99首”的内容: --- 《指尖上的千年回响:古筝技法与传统乐曲精研》 书籍定位: 本书是一部面向中级及以上水平的古筝学习者、专业音乐院校学生及古筝教师的综合性学术与实践指南。它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传统古筝的演奏技法体系、乐曲风格演变,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为学习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精湛的演奏技巧。 核心内容聚焦: 第一部分:古筝构造、制式与历史沿革 本书首先从乐器本体入手,详细解析了现代与古代筝体的结构差异、选材标准及其对音色产生的影响。 1. 筝体构造的科学解析: 深入探讨了面板、音柱、弦码(琴码)的材质特性(如桐木、泡桐木的声学特性)与布局对共鸣和音质的决定性作用。涵盖了现代十三弦筝、二十一弦筝,以及更早期的筝体(如宋代“古筝”与“筝”的区别)的形制对比研究。 2. 历史溯源与流派分化: 梳理了筝从秦汉时期的“弦鼗”到唐宋的“筝”,再到近现代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重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演奏风格和乐器形制的塑造影响。 3. 传统定弦法的探讨: 详述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定弦法,以及不同地域流派(如川派、客家派)在定弦上的细微差异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传统演奏技法深度解构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细致拆解了构成传统古筝演奏艺术的每一项基本功与高阶技巧。 1. 基础指法与力度控制: 右手技术体系(弹、挑、勾、剔、抹、摭、琶、兰花指等): 不仅展示标准指位,更结合人体工程学分析最佳发力点、腕部与肘部的协调配合,确保音色的饱满与稳定。重点阐述“抓弦”与“拂弦”在不同乐段中的力度转换。 左手按揉技法(滑音、揉弦、颤音): 区分“上滑音”与“下滑音”的准确时机与幅度控制。深入讲解了“快揉”(如浙派的“颤音”)与“慢揉”(如客家派的“悠长的揉弦”)在表达不同情感时的技术要领。 2. 特殊技巧与表现力: 轮指(轮指的“匀”与“密”): 探讨了传统轮指在不同速度下的实现方式,强调其在表达连绵不绝旋律时的“气息感”。 摇指的规范与优化: 区别于现代速成技巧,本书聚焦于传统乐曲中对摇指清晰度、均匀度和持久性的要求,结合历代名家的实践经验提供修正方案。 3. “刮奏”与“撮奏”的运用: 分析这两种在特定传统曲目(如武曲或模仿自然声响时)中使用的非主流指法,它们如何服务于乐曲的戏剧性表达。 第三部分:传统经典曲目风格分析与演奏范例 本书精选了数首代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风格的传统大型套曲及精品小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技术指导。 1. 地域流派风格的对标研究: 川派(如《将军令》片段的雄浑): 分析其快速指序、强烈的节奏感和复杂的左手技巧如何共同构建出气势磅礴的听觉效果。 客家派(如《涯乡故土》的情感处理): 探讨其长音的延绵、滑音的细腻,以及如何通过节奏的自由处理(如自由速度的处理)来表达深沉的乡愁。 浙派(如《高山流水》的意境): 重点剖析其指法的清晰度、音色的晶莹,以及如何通过对音色的细微变化来描绘自然景物。 2. 乐曲的文本解读与意境再现: 以《渔舟唱晚》(传统五声版本)、《汉宫秋月》等为例,指导学习者如何理解曲谱背后的典故、诗词意境,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演奏力度、速度与音色选择。 3. 传统记谱法与现代简谱对照学习: 详细解释中国传统工尺谱、减字谱的基本识读方法,并将其与现代五线谱或简谱进行对照学习,帮助演奏者理解早期文献的原始意图。 第四部分:古筝的教学法与艺术审美 本部分面向教师和高阶学习者,探讨如何建立系统的古筝教学体系,以及如何提升个人的音乐审美能力。 1. 分阶段教学大纲设计: 针对初学者的入门、中级技巧的巩固、高级曲目的攻克,提供可操作性的学习路径建议。 2. 音乐审美与鉴赏: 引入音乐理论基础,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声、调性在传统音乐中的体现,提升对“美感”的辨识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技巧的堆砌。 3. “筝人合一”的境界追求: 探讨如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道家哲学、禅宗意境)来丰富演奏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技术服务于情感表达的最终目标。 本书特色: 学术严谨性: 内容基于对历代古筝谱集、演奏家口述史及音乐学研究的交叉验证。 技术实践性: 每一项技巧均配有详细的图解和针对性的练习曲目建议(均为传统曲目)。 文化纵深感: 强调古筝演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再现,而非单纯的指法模仿。 适合人群: 具有两年以上古筝学习经验,渴望突破技术瓶颈的中级学习者。 专业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学生。 致力于传统古筝教学的教师。 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音乐爱好者。 本书将引导您脱离流行元素,深入中国古筝艺术的源流与精髓,在指尖上重现千年流传的深沉与典雅。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的音乐学院学生,虽然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音乐无关,但心中对古筝的热爱从未减退。我一直认为,音乐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古筝流行金曲99首》这本书,正是我心中那种创新精神的体现。我所期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曲目堆砌,而是经过精心编排、能够充分展现古筝艺术魅力的改编作品。想象一下,那些曾经在乐坛引起巨大轰动的流行金曲,经过古筝的二次创作,是否会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比如那些影响了一代人的经典情歌,或是近些年涌现出的新生代歌手的代表作。当然,我也关注国际流行乐坛,如果书中能有对一些欧美流行金曲的古筝改编,那更是极具前瞻性和挑战性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的编排者,能够在保留歌曲原有的旋律和情感内核的同时,巧妙地运用古筝的各种演奏技法,比如颤音、滑音、琶音等等,让古筝的声音能够更好地诠释歌曲的内涵。我期待看到一些富有艺术性的编曲,能够让古筝的音色与流行音乐的旋律完美融合,达到一种“为我所用”的艺术高度。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曲谱,更是一种对古筝艺术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尝试,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古筝流行金曲99首》,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古筝学习经验的人,我总觉得古筝的演奏风格可以更加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经典曲目。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收录的曲目确实如其名,涵盖了99首时下最为流行、最为大家所熟知的金曲。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我平时哼唱的、在KTV里必点的歌曲,竟然都能在古筝上找到与之匹配的编曲。这让我对古筝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原来它也可以如此“接地气”,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其中,我特别喜欢那些改编得既保留了原曲的韵味,又充分发挥了古筝的特点的曲目。例如,一些抒情慢歌,在古筝的演绎下,更是增添了几分缠绵悱恻的意境,听来令人陶醉。而那些节奏感强的流行舞曲,经过巧妙的改编,在古筝上也能展现出别样的活力和趣味。这本书的曲谱排版清晰,易于阅读,这对于提高练习效率至关重要。同时,一些曲子的难度适中,既能满足我想要挑战自我的愿望,又不至于让我感到气馁。我甚至尝试着将其中一些曲子录下来分享给我的朋友们,他们都惊叹于古筝演奏流行金曲的魅力,也纷纷表示想要学习。这无疑是对这本书最大的肯定。

评分

这些日子,我一直被《古筝流行金曲99首》这本乐谱所吸引。作为一名普通的古筝爱好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闲暇之余,能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耳熟能详的歌曲,以此来放松心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翻开目录,看到许多我曾经在广播里、在电影里听过的熟悉的旋律,它们都被编成了古筝曲谱,这让我感到无比惊喜。我一直觉得,古筝这种乐器,虽然有着深厚的古典底蕴,但它同样可以承载起现代的流行文化。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印证了我的想法。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将抒情慢歌改编得非常有味道的曲子,听起来就像在娓娓道来一个动人的故事。还有一些节奏明快的歌曲,经过古筝的演绎,更是显得生动有趣,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一起哼唱。这本书的曲谱清晰易懂,我一个初学者也能看得懂,这让我非常有信心能够学会其中的大部分曲子。而且,它的选曲也相当广泛,涵盖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可以说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乐谱。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练习,用我的古筝,弹奏出属于我自己的流行金曲,让音乐的快乐在我的指尖流淌。

评分

听闻《古筝流行金曲99首》这本书出版已久,一直未能一睹真容,心中甚是好奇。作为一名业余古筝爱好者,平日里接触的曲谱多以古典名曲为主,虽然对那些高雅典雅的旋律情有独钟,但内心深处也渴望能弹奏一些更贴近生活、更能引起共鸣的现代流行歌曲。想象一下,当指尖在古筝上流淌出那些熟悉的旋律,无论是动人的情歌,还是激昂的影视剧插曲,那种与时代同步的演奏体验,定然别有一番风味。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收录一些近年来非常火爆的流行歌曲,例如那些在各大音乐平台霸榜的歌曲,或是那些曾经伴随我们青春岁月的经典老歌,再不济,一些耳熟能详的影视剧主题曲也足以让人心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曲谱的编排能够兼顾趣味性和演奏性,既能让初学者感到容易上手,又能让有一定基础的演奏者感受到挑战和提升的空间。最好能有一些关于演奏技巧的简要提示,比如某些段落的处理建议,或是对和弦、节奏的解释,这样我就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曲子的精髓。当然,如果能附带一些曲子的背景介绍,或者作曲家的创作故事,那更是锦上添花了,这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从而更投入地去演奏。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古筝流行金曲99首》能成为我音乐道路上的良伴,让我能在古筝的悠扬中,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

评分

我对于《古筝流行金曲99首》这本书的期待,可以说是既有对传承的尊重,也有对创新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乐谱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流行歌曲的旋律移植到古筝上,而是能够真正地将古筝的演奏技法与流行音乐的时代感相结合,创造出既有艺术价值,又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我期待书中能收录一些跨越时代的经典流行金曲,比如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偶像金曲,或者是那些饱含深情的抒情慢歌。这些歌曲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古筝的演绎,或许能够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对当下最热门的流行歌曲的改编,这样才能让这本书更具时效性和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编者能够在曲谱的编排上下足功夫,不仅要保证旋律的流畅和完整,还要巧妙地运用古筝的各种表现手法,例如音色变化、节奏处理、以及乐句的呼吸感等等,让每一首曲子都能在古筝的演绎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我甚至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演奏风格的指导,或者是在一些关键乐句上提供不同的演奏处理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在练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歌曲的内涵,也能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连接传统与流行的一座桥梁。

评分

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

评分

还不错!快递员很是周到。

评分

东西挺不错

评分

东西很好,下次还会再来。

评分

东西挺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还不错!快递员很是周到。

评分

书的质量挺好,内容和所想的一样,值的购买

评分

给孩子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