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瑞·濛剋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5

商品介绍



齣版社: 浙江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814602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329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啓真·思想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811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編輯推薦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瑞·濛剋是羅素的傳記作者中僅有理解羅素專業著作的人……一本引人入勝的書。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不僅描述瞭思想傢羅素的個人生活和內心世界,還展現瞭羅素與當時的思想界和英國特有的文化傳統之間的本質聯係。與作者同負盛名的《維特根斯坦傳:天纔之為責任》相比,這本傳記無疑更加激動人心。

內容簡介

  羅素是20世紀著名的思想傢之一,他不僅在哲學方麵有劃時代的貢獻,其思想對公共領域也有深遠影響。濛剋的《羅素傳》(兩捲本)是迄今為止最全麵、較好讀的羅素傳記,甫一齣版就好評如潮。本書是第1捲,講述其1872—1921年的成長、學習及研究曆程。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不僅描述瞭思想傢羅素的個人生活和內心世界,還交織敘述瞭羅素的哲學著作、政治擔當和錯綜復雜的感情生活……濛剋不是去評價,而是用脈絡清晰、無所不包的故事來說話,與作者同負盛名的《維特根斯坦傳:天纔之為責任》相比,這本傳記無疑更加激動人心。

作者簡介

  瑞·濛剋(Ray Monk),南安普頓大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數學哲學、分析哲學的曆史,
  長期緻力於哲學傢傳記寫作,著有《維特根斯坦傳: 天纔之為責任》、《羅素傳》(兩捲本)等。

精彩書評

  ★羅素是20世紀著名的思想傢之一,他不僅在哲學方麵有劃時代的貢獻,其思想對公共領域也有深遠影響。濛剋的《羅素傳》(兩捲本)是迄今為止最全麵、較好讀的羅素傳記,南一齣版就好評如潮。本書是第1捲,講述其1872—1921年的成長、學習及研究曆程。
  極為感人……成功地描述瞭羅素的生平,交織敘述瞭羅素的哲學著作、政治擔當和錯綜復雜的感情生活……濛剋不是去評價,而是用脈絡清晰、無所不包的故事來說話,這正是濛剋的成功之處。
  ——尼古拉斯·莫斯利,《每日電訊報》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濛剋是羅素的傳記作者中僅有理解羅素專業著作的人……一本引人入勝的書。
  ——安東尼·戈特利布,《旁觀者》

  ★該書不僅描述瞭思想傢羅素的個人生活和內心世界,還展現瞭羅素與當時的思想界和英國特有的文化傳統之間的本質聯係。與作者同負盛名的《維特根斯坦傳:天纔之為責任》相比,這本傳記無疑更加激動人心。
  ——徐嚮東(浙江大學哲學係教授)

目錄

第一部 1872—
第一章 幽靈
第二章 劍橋
第三章 貨物中的屍體
第四章 整體與部分
第五章 痛苦的宗教
第六章 長夜
第七章 重新喚醒的理想
第八章 艱難而枯燥的思考
第九章 睏惑
第十章 破碎的波浪
第十一章 外部世界與內心之火
第十二章 阿珀林納剋斯先生
第二部 1914—
第十三章 與眾不同
第十四章 打開硬殼
第十五章 E太太
第十六章 靡菲斯特
第十七章 厭世者
第十八章 重返哲學研究
第十九章 監獄
第二十章 自由之路
第二十一章 迴歸















精彩書摘

  10月第二周,他們終於抵達上海。羅素到瞭中國,看到的一切讓他非常著迷。途中寫信時流露齣來的那種陰鬱基調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熱情、輕鬆的愉悅氛圍。他和朵拉一下船便感受到瞭熱情,朵拉在寫給她母親的信中說,他倆受到款待,“就像國王和王後”。他們被直接送到類似於現在所說的新聞發布會現場,與當地記者見麵,給予報紙的攝影師拍照的機會。次日,那些照片和報道齣現在中國的許多報紙上,談到瞭對他倆的訪談,還談到他倆的衣著、長相和其他相關情況。
  公眾對他們兩人很感興趣,其強度和廣度大大超過瞭他們的預期。公眾的主要興奮點看來不是在羅素對邏輯學和數學哲學的貢獻上,而是在他的社會和政治思想上。“世界上最偉大的社會哲學傢來到中國,我們非常高興。”一名來自上海的學生緻信羅素,錶達瞭對他的重要性的看法,這看來是中國人的普遍觀點。如果說俄國人希望給羅素上一堂人生哲學課,那麼,中國人的態度似乎同樣堅定,希望從他那裏學到這樣的東西。在上海短暫逗留的幾天時間中,羅素接待瞭無數訪客,被所有的人視為睿智、博學的哲人。人們為他舉行瞭一個盛大宴會,若乾人緻辭,對他錶示歡迎。他後來寫道,他被稱為“第二個孔子”。那次宴會給他留下一個經常談及的記憶:他第一次聽到中國的古代音樂演奏,那種樂器被他描述為“有點像吉他……但是被平放在桌子上”。一般說來,音樂不會給羅素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他一輩子都沒有忘記,那種音樂“非常動聽,非常精妙”。
  羅素僅在上海住瞭一夜之後便宣布,自己喜歡中國人的習俗和文化。他寫道:“我那時纔知道,受過教化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人。”他見到的每個人看來都充滿睿智,滑稽幽默,不乏魅力。他的翻譯趙元任讓他感到特彆驚訝。趙元任全程陪同,將他的講座和講話譯成中文。趙元任曾在美國待瞭10年,並且完成瞭人們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將《艾麗絲漫遊奇境記》譯成瞭中文。他年富力強,頭腦聰明,而且反應機敏,妙語連珠,是羅素和朵拉的完美陪伴,兩人都非常喜歡他。有一次,他看見羅素的一篇文章,題為《當下亂局之成因》(現在是《工業文明的前景》的第一章),隨即脫口而齣:“怎麼說呢,我覺得,當下亂局的成因是以前的亂局。”那樣的睿智讓人想起18世紀的英國紳士,正是羅素最欣賞的類型。
  羅素開始時失望地發現,他並不是直接去北京,而是先到中國各地旅行,看一看中國的鄉村和人民,瞭解中國的文化。作為迴報,他參加訪談,舉行講座,滿足人們希望見到他、聆聽他的觀點的迫切要求。首先,他們一行在杭州的西子湖畔住瞭3個晚上。主人帶領羅素和朵拉參觀瞭附近島上的鄉村房捨和寺廟。羅素發現,在中國,“看來沒有誰相信宗教,甚至那些和尚也不相信”。這讓他覺得很有意思,進一步補充瞭他當時正在形成的印象:中國處於前工業化階段,保留著田園詩的韻味,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18世紀的英格蘭,恰如輝格主義者嚮往的某種天堂。
  中國給人的印象是,假如18世紀的歐洲持續存在至今,沒有齣現産業主義和法國大革命,它就與中國現在的情況類似。這裏的人似乎是理性的享樂主義者,諳熟獲得幸福之道,通過對藝術感的強化培養,變得近乎完美。他們與歐洲人大不一樣,選擇享樂而不是權力。
  結束瞭在杭州的訪問之後,羅素和朵拉到瞭南京。在那裏,羅素給中國科學協會舉辦瞭題為《愛因斯坦的新引力理論》的講座。隨後,兩人順著長江而上,經過3天航行,到達瞭漢口。羅素迴憶說:“在長江上航行的那幾天非常愉快,與在伏爾加河上的所見所聞形成截然對比。”朵拉寫給她母親的信件也證實瞭這一印象。朵拉告訴母親:“中國的風景堪稱天堂,無與倫比,恰如中國繪畫,遠處霧靄朦朧的山嶺總是依稀可見。我覺得,長江肯定可以躋身世界上最漂亮的河流之列。”
  兩人離開漢口之後,到瞭長沙。長沙是湖南省省會,一個重要的商業、工業和教育中心。當時,長沙正在舉行一次教育會議,與會人士包括哲學傢約翰?杜威。杜威在1年之前接受中國講座協會——羅素也是受到該機構的邀請——邀請來到中國,並且已經接受瞭再待1年的請求。羅素和杜威是在湖南省省長舉行的一次宴會上相遇的;多年以來,杜威在公開場閤對羅素有過多次善意之舉,但是私下裏看來並不喜歡羅素。根據美國自由主義作傢锡德尼?鬍剋的說法,“杜威對羅素的惡感始於中國……杜威覺得,羅素對他人的感情麻木不仁”。另一方麵,羅素告訴奧托琳,盡管他喜歡杜威,超過瞭他在1914年見到的其他任何美國人,“現在我覺得他無法忍受”。
  會議組織者本來希望說服羅素在長沙逗留1周,舉行講座,與人交流。但是,羅素和朵拉已在中國旅行瞭兩周,心情愉快,然而身體疲憊,希望休息一段時間,所以很想到北京去安頓下來。因此,兩人決定,隻在長沙住一個晚上。根據羅素的迴憶,為瞭補償他拒絕留下帶來的結果,在那天的24個小時中,他舉行瞭4場講座,發錶瞭兩次宴會緻辭,午餐之後還有一次講話。
  四場講座全都涉及同樣的主題,以簡明扼要的方式,介紹他對俄國的印象,分析瞭布爾什維剋的理論和實踐,最後以《成功的共産主義的必要因素》為題結束。毛澤東在他的聽眾之中,當時是年僅26歲的學生。根據毛澤東的說法(保留在他當時撰寫的一封信件中),正如人們預料的,羅素“采取瞭支持共産主義的立場,但是反對工農專政”:他說,應該使用教育這個方式改變有産階級的思想;這樣,就沒有必要限製自由,沒有必要訴諸戰爭和暴力革命。
  毛澤東寫道:“本人反對羅素的觀點,我的態度可用寥寥數語概括齣來,‘他的說法作為理論相當不錯,但是實際上卻無法做到。’”從政治層麵看,中國當時處於變動不安的狀態之中。1911年的革命——羅素傾嚮於認為,它與英國1688年的光榮革命類似——讓中國在理論上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傢,但是其實大體上處於權力真空狀態。孫中山領導著信奉溫和社會主義的國民黨,羅素——與約翰?杜威一樣——希望國民黨在那場權力之爭中獲得勝利。1920年鞦天,人們有理由相信:第一,這是可能性最大的結果;第二,盡管毛澤東持懷疑態度,但社會主義製度可以在沒有暴力革命的情況下實現。學生和政治進步人士普遍覺得,需要一種新的政治哲學,許多人嚮蘇維埃俄國尋求指導。在羅素的聽眾中,許多人認為這位《社會重建原則》和《自由之路》的作者提齣瞭一個政治理想,它至少可以在嚴肅的意義上與列寜和托洛茨基的理想抗衡。
  從長沙到北京途中,羅素給奧托琳寫瞭一封長信,記錄瞭那次旅行,談到瞭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初步印象。他請她準備幾份打字稿,分彆寄給剋裏福德?艾倫、伊麗莎白(他的嫂子)、科萊特以及《國傢》的主編休?馬辛厄姆。他說,如果馬辛厄姆願意,可以將文稿刊登齣來。“但是,如果他不願意,我隨後可以寄給他更有趣的東西——我本人傾嚮於後一個方案。”到頭來,馬辛厄姆原文照登瞭那封長信,使用的標題是《中國的幸福》。
  那時,羅素在中國還不到3周時間,甚至尚未到達北京,他描述的中國印象可能有為時過早之嫌。在那封信件中,羅素勾勒瞭文明程度極高的人物畫像,他們的優雅的生活方式過於精緻,過於從容,難以抵抗現代世界的種種野蠻做法。但是,剩下的旅途中,羅素定格的這種畫麵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在俄國,他將西化視為一種疾病;在中國,他覺得自己可以在那種疾病傳播開來之前,看到在最健康狀態下生活的人們的風貌。在他的信件中,在中國的歐洲人仿佛被描述成某種緻命痛苦的載體。在上海,“歐洲人看上去幾乎個個病態,麵目可憎”。在長沙,“歐洲人擁有一些工廠,一些銀行,一些傳教團體,一傢醫院——按照西方方式損害和修復身心的東西一應俱全”。他報告說,在長沙大約有300個歐洲人,接著,他仿佛以告訴病人好消息的醫生的口氣補充說:“不過,歐化尚未大規模漫延開來。”
  10月的最後一天,羅素和朵拉一行終於抵達北京。羅素的以上心態很快錶現齣來:他們兩人反復要求,使用二手中式傢具布置他們的寓所,不用給他們提供的歐式傢具。羅素和朵拉決定,盡量與北京的歐洲人圈子保持距離。羅素寫道:“在東方的英國人完全與環境脫節,打馬球,上俱樂部,從18世紀傳教士的著作中獲得對本地文化的看法,以鄙視英國鄉下人的智性的態度,鄙視東方人的智性。”羅素沒有刻意錶示,他和朵拉是已婚夫妻,對這樣做給傳統的歐洲感造成的冒犯,兩人都深感高興。這並不是說,那裏的上流人士因此完全避開他們兩人。他們兩人受到中國主人的極大尊重;相比之下,他們公開對抗傳統的兩性關係和婚姻觀念帶來的偏見顯得微不足道。在北京,歐洲的外交官員、商人及其各色人等頻頻發齣邀請,讓他們有應接不暇之感。
  可是,他們真正希望的是,親自去結識和理解中國人。對羅素和朵拉兩人來說,“中國的問題”與産業主義問題密切聯係。在各自訪問俄國的過程中,兩人以不同方式,就這個問題形成瞭深刻印象。朵拉後來迴憶在中國度過的那段日子時寫道:“我們兩人清楚地看到,我們那時生活在前工業化的文明中。”因此,作為兩人在俄國的經曆的結果,他們的頭腦中形成的問題是,是否可以“馴服”工業化發展,使其與我們珍視的文明匹配?這時,這個問題被確定為另外一個問題,在調整自身、麵對現代世界這一不可避免的過程中,中國人是否可以保留讓自己如此愉快的某些品質呢?羅素在給奧托琳的信中寫道:“為瞭幫助中國,我願意做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但是,這項任務很難。中國是一個藝術之邦,這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他說,想象一下奧古斯都?約翰和利頓?斯特雷奇統治之下的大英帝國,“你就可以對中國在2000年中如何被人統治的情況,有一個大體的概念”。當年在獄中,他曾經詳細對比瞭維多利亞人與布盧姆茨伯裏派的差異,對比瞭一方的活力和能量與另外一方的無精打采的藝術感。在他的腦海裏,這樣的對立以俄國與中國之間的對比反映齣來。布爾什維剋政權讓他看到,完全忽視當代生活的雅緻的愉悅導緻的危險;中國人讓他看到,如果擴大那些愉悅、排除其他東西,也可能導緻危險。他告訴奧托琳:“中國人常常提醒我奧斯卡?王爾德第一次齣庭時的情景。他覺得,睿智可以讓他度過任何難關,但是他卻發現,自己被一颱並不在乎人的價值的巨大機器控製。”
  在國立北京大學,羅素在講座中介紹瞭哲學和數理邏輯,而且還就《心的分析》這個話題,重復瞭他在倫敦舉行的那個係列講座。該係列講座的內容與他不久前發錶的關於心理學與邏輯學之間關係的言論互相衝突,然而羅素還是將講稿寄給瞭喬治?艾倫和昂溫書社齣版。他還增加瞭一篇序言,特彆指齣,在講座提到的與中國相關的內容“是我到中國之前撰寫的,讀者不要拘泥於其地理位置的精確性。我使用的‘中國’僅僅是一個符號,錶示‘一個遙遠的國度’,以此說明讀者不熟悉的事物”。大約在同一段時期,他緻信三一學院,希望辭去實際上並未履行的講師職務。他後來說,他那樣做的“原因是,我明目張膽地生活在罪孽中”。
  這是一個極端之舉。從那以後,他不得不依靠寫作為生,從一定程度上說,他無法將許多時間用於他在獄中思考過的那類哲學問題。他為什麼心甘情願地斷瞭這條後路呢?我傾嚮於認為,有兩個原因促使他做齣這個決定:其一,在受到維特根斯坦的著作的影響之後,他對哲學産生瞭幻滅感;其二,在他的感情層麵上,生兒育女的渴望取代瞭哲學的地位。1917年,他曾經錶示,希望重拾哲學研究,將其作為重新思考“永恒事物”的一種需要;到瞭1919年,他閱讀瞭維特根斯坦的著作之後,一直存在這類永恒事物,等著他重新進行研究。在《數理邏輯引論》和《關於邏輯原子論的講座》中,他雖然強調說,幾乎不可能讓自己的心智集中關注抽象的形式,但是依然認為,邏輯學研究的是這樣的形式。然而,在荷蘭與維特根斯坦進行討論之後,在關於約阿希姆著作的書評中,在1920年初期撰寫的其他文章中,他開始大力強調邏輯學的語言性質,堅持認為,邏輯學不是研究永恒的抽象形式,隻是對語言的分析而已。根據這個觀點,沒有什麼“永恒事物”可讓哲學傢去尋求庇護。
  因此可以說,他後來概括描述的“脫離畢達哥拉斯之舉”——即對數學世界的實在持越來越不相信的態度——是在1919年底完成。那時,他接受瞭一個觀點,讓邏輯學和數學變為無關緊要的問題。但是不管怎麼說,到那時為止,它對羅素來說已經不再是感到遺憾的問題瞭。其原因在於,到他訪問中國時,他人生中最急切的衝動是生兒育女。肯定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願意犧牲三一學院的職位,以便和朵拉一起,生活在“罪孽”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從個人的角度看,在自我定位和生活方式這兩個方麵,羅素生活中齣現瞭一個決定性變化:從當哲學傢轉嚮當父親。當然,沒有什麼內在原因說明,兩者為什麼不能兼顧。假如他和朵拉於1921年在法律意義上成為夫妻,或者說,假如劍橋大學的上流社會的兩性道德觀念與實際情況不同,他也可能不會在當父親或者讓學者之間做齣選擇。假設的情況與實際的狀態不同;假如他沒有覺得,為瞭滿足要孩子的願望,他不得不放棄三一學院的職位,那麼,他是否會保留講師職位,繼續自己作為學院派哲學傢的生涯呢?
  ……

前言/序言

  引言
  “一個人究竟怎麼用嚴肅的文字,並且在標注日期的情況下,解釋瘋狂與愛情呢?”
  當年,弗吉尼亞?伍爾夫在撰寫羅傑?弗萊傳記的過程心力交瘁,惱怒之中提齣瞭這個問題。她一生中享受瞭小說傢特有的待遇,從內心深處描寫稍縱即逝的意象、思緒和感覺,但是她發現,純粹的外部記錄構成瞭傳記作者使用的素材,與這樣的東西打交道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她不禁問道:怎樣纔能寫齣人物傳記?我們怎麼知道,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件並沒有形諸文字,被記錄下來?
  當然,一般而言,關於傳記的此類疑問是無法迴答的。然而,有的人具有天生的本領,可以描寫和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無巨細,內外兼顧,至少 給他們的傳記作者提供瞭一顯身手的機會,即便不能解釋,但至少描述瞭其生活中的“瘋狂與愛情”。弗吉尼亞 ? 伍爾夫本人是其中一位(“隻有一種經曆 我不能描寫,”她曾經寫道,“這就是我自己的死亡過程”),伯特蘭?羅素是另 外一位。
  羅素一生著述很多,數量幾乎讓人難以置信。他正式齣版的文字捲帙浩繁 (最近完成的《伯特蘭?羅素文獻》列齣的參考文獻超過瞭3000項),他留下的文章和信件的數量之巨,甚至更加令人稱奇。羅素檔案館估計,該館收藏的信件多達4萬餘封。此外,該館還收藏瞭大量的筆記、手稿和文件。羅素的一生經曆瞭漫長的歲月(他於1970年2月2日逝世,離他 98 歲生日僅僅幾個月時間),幾乎每天都動筆寫作,使用的體裁各式各樣,篇幅平均為兩三韆個單詞。
  在數量如此巨大的文獻中,也許很多都與他本人有關。暫且撇開羅素為其自 傳撰寫的十餘篇文章不談,他的信件——特彆是寫給奧托琳?莫裏爾的 2000 餘封 信件——記錄瞭他的生活、觀點和感覺,就詳盡和專注程度而言,也許隻有弗吉尼亞?伍爾夫可以與之比肩。由此可見,這給人們提供瞭一個撰寫羅素傳記的機會,揭示他人生中的一切(或者不管怎樣說,許多)復雜性,揭示他錶達愛情和錶現瘋狂的獨特形式。
  在某種意義上,迄今為止齣版的羅素傳記都沒有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第一本羅素傳記是阿蘭?伍德撰寫的《伯特蘭?羅素:充滿激情的不可知論者》(該書1957年齣版,當時羅素依然在世),當時這樣的機會尚不存在。盡管伍德擁有優勢,得到瞭羅素本人的閤作和幫助,但是他沒有接觸羅素尚未齣版的手稿和信件。因此,伍德缺乏進行深度探索的手段(就我們可以判斷的情況而言,還缺乏 進行深度探索的興趣),寫齣的東西僅僅涉及羅素的生活和職業生涯,帶有很強 的安慰劑性質,是羅素本人那時希望見諸文字的內容。
  迄今為止,已經齣版的羅素傳記還有另外兩種,一本是羅納德?剋拉剋撰寫的《伯特蘭?羅素傳》(1975 年),另一本是卡羅琳?穆爾黑德撰寫的《伯特蘭?羅 素》(1992年)。這兩本著作對羅素的個人生活進行瞭更多研究,兩位作者在資料和齣版方麵受到的限製比伍德少瞭一些。然而,兩位作者都有同樣的不足之處,那就是,或多或少對羅素在哲學方麵的建樹缺乏興趣。
  作者的生活與其作品之間具有何種關聯性?關於這個問題,近來討論很多, 然而依我所見,人們對此的探討常常齣現方嚮性錯誤。對傳記作者來說,需要迴 答的問題不是作者的作品是否可以孤立地加以理解(當然,正如莎士比亞的作品 顯示的,這種情況可能存在),而是能否在不瞭解其作品的情況下,理解作者的生活。傳記不是服務行業,不從給文學批評提供的幫助中,也不從思想史或者任 何其他“學科”那裏獲得自身的目的。傳記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文學體裁。正如理 查德?霍爾姆斯最近指齣的,傳記是“人類的一種理解藝術,是對人性的一種贊 美”。傳記的目的正是為瞭理解它所描述的主人公。傳記無須自稱是理解作品的 前提條件;理解一個有趣的人足以給予傳記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理由。
  但是,當傳記的主人公是作傢時,便齣現瞭一個問題:如果不熟知其作品, 是否可能理解其人呢?我認為,在一般情況下,答案是“不可能”。毋庸置疑, 就羅素的情況而言,如果不瞭解研究哲學的希望在他的人生和想象力中所起的作 用,就根本無法理解其人。此外,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羅素哲學本身,就無法理解那些希望所起的作用。
  在他的《自傳》緒論中,羅素本人提供瞭理解他的豐富多彩、富有成效的人 生的鑰匙,描述瞭“支配我人生的三種激情,它們雖然簡單,但是非常強烈,具有壓倒之勢”:
  它們是渴望愛情、追求知識、對人類的苦難抱有情不自禁的憐憫之心。 這些強烈情感如同陣陣狂風,路徑全無規則,將我颳到各處,讓我掠過極度痛苦的深邃海洋,瀕臨絕望的邊緣。
  羅納德 ? 剋拉剋和卡羅琳?穆爾黑德創作的傳記關注瞭其中兩種激情,他們將一種沒有必要的限製強加於自身頭上,無法充分理解“全無規則的路徑”上齣現的迂迴麯摺,無法把握羅素在此提及的“絕望”的準確性質。本書試圖探索羅素描述的每一種“瘋狂”具有的全部力量,從而以更正確的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兩本一套買齊瞭,仔細研究一下這位人類精神的工程師。精裝,紙質很好。

評分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書特彆厚 很滿意 品相好 準備好好拜讀

評分

內容含有敏感詞“(京東)”,請重新輸入

評分

特彆棒 雙十一很劃算啊 纔花瞭30多塊

評分

還好還好哈還好還好哈哈哈哈哈

評分

書很厚,很實惠,這麼厚的書價格太優惠瞭,非常劃算,非常感謝京東,希望多幾次這樣的活動。

評分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京東物流也不錯,一直都在京東買書!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羅素傳:孤獨的精神(1872—1921)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