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15章,作者對英美法係證據法學的理性主義哲學基礎進行瞭探討。對證據法的概念、法律推理和論證、事實的構建、證據的跨學科性質等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
作者簡介
威廉·特文寜,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法學院奎恩法理學講席榮休教授,著名的法理學傢、證據法學傢。在證據理論方麵的代錶作包括《反思證據》《證據理論:邊沁與威格摩爾》以及《證據分析》(閤著)等。在法理學方麵的代錶作包括《一般法理學:從一個全球化視角理解法律》《卡爾?盧埃林與現實主義運動》《全球化與法律理論》《法律大市場》等。研究領域包括法理學、證據法學、法學教育、法律修辭學等。
吳洪淇:1982年齣生,福建安溪人。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研究人員,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蘭州理工大學法學學士(1999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理論碩士(2007年)、證據法學博士(2010年),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者(2009年)。在《社會學研究》《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華東政法大學學報》《證據科學》等期刊發錶三十多篇論文。齣版有《轉型的邏輯:證據法的運行環境與內部結構》《證據理論:邊沁與威格摩爾》(譯著)、《證據法學反思:跨學科視角的轉型》(譯著)等多部著作。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奬等多個學術奬項。
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個計劃的故事 1
第二章 認真對待事實 15
第三章 證據法學的理性主義傳統 36
第四章 對一些懷疑主義者的一些懷疑主義 104
第五章 法律程序中的辨認與錯誤辨認:重新界定問題 167
第六章 什麼是證據法 192
第七章 反思證據 237
第八章 法律推理與論證 272
第九章 敘事與論證 282
第十章 律師的故事 289
第十一章 事實問題論證中的敘事和概括 335
第十二章 重構有關伊迪絲?湯普森的事實:莎士比亞研究者與 法學傢 347
第十三章 寓言“浪子迴頭”的判決理由 400
第十四章 再次認真對待事實 421
第十五章 證據作為跨學科的主題 439
Bibliography 459
索 引 512
譯後記 544
精彩書摘
序言
本書的第一版齣版於1990年,該版由11篇相關的文章組成,最後一章——“反思證據”———勾勒齣一個有關訴訟中信息處理與運用的一般視角並將這種視角作為法律中證據研究的一種跨學科進路的基礎。這些文章的撰寫已經橫跨瞭16個年頭並且以一種知識演進(intellectual progression)形式展現齣來,開篇是一篇題為“一個計劃的故事”的概覽。
在本增訂版中,原來的篇章中有3章被刪除或者被取而代之,而有另外8篇文章——都是1990年後撰寫的——被加入其中。導論(第一章)已經有所擴展,而第十一章也變成瞭第七章。一個知識演進的故事這樣一種想法依然不變。第二章至第七章除瞭一些微小的修正和額外的腳注——這些腳注將用方括號標注齣來——之外未作大的改動。這些篇章是第一版的濃縮版。每一篇都是各自獨立的,但是從一個融貫的曆史和理論主題齣發將它們匯聚在一起。剩下的篇章將延續這樣一個故事。
從第一版完成以來,法律中的證據這一主題在理論、法律和實務方麵當然已經發生瞭許多進展,要想在這裏對這些進展進行全麵的總結將需要徹底改變本書的模樣。本書采用瞭另一種做法:直接相關的進展將會在新近的一些文章尤其是第八、十四、十五章中討論或者援引,有一些重要的資料將在第一章至第七章中以帶方括號的腳注予以呈現。①
自1990年以來,我在證據方麵的工作主要以三種方式來展開:第一,我繼續把證明的邏輯作為一套緻力於對有關事實問題的論證進行建構、重構和評估的知識與實務技能嚮法學學生講授。正如從《證據分析》(Analysis of Evidence)(Anderson and Twining,1900;Anderson,Schum,and Twining,2005)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間的差異可以看齣的是,我的閤作作者———特裏?安德森(Terry Anderson)和大衛?舒姆(David Schum)——和我已經在不改動基本進路的情況下改進和調整瞭我們對這一學科的講授。可以把《反思證據》一書當作那本書的姐妹篇來讀,它為《證據分析》中那種更為實務的進路提供瞭曆史和理論背景。通過互相參照,這兩本書現在更好地結閤在一起瞭。
第二,在過去的15年裏,我繼續研究與敘事相關的諸多主題,特彆是法律語境中的敘事與論證之間的關係。第八章至第十三章從多個視角探討瞭這些主題。②
1990年以來的第三個進展是我關注點的擴展:首先是將一個大陸法轄區(荷蘭)包括在內,然後是考察瞭其他學科中的證據。1994—1995年,特裏?安德森作為荷蘭高等研究院(NIAS)的研究員參與瞭一個有關“荷蘭刑事司法係統中的法庭專業技能”的小組項目。這是我第一次持久地接觸一個大陸法律係統。這次經曆強化瞭我關於證據的一些普遍性理念和技術(推論性推理的諸多原則、理性主義傳統、敘事的作用)之可移植性的信念,但也使我認識到荷蘭、英國和美國在法律實務與程序之間巨大的文化和製度差異。糾纏於荷蘭刑事程序的細節使我深陷於一係列文化震動之中,這些震動並未隨著日漸熟悉而逐漸消除——有一些反倒更加強烈瞭。這些特殊經曆的主要結果已經發錶在其他地方瞭③,但這一段經曆已經微妙地影響著一個人對許多主題的理解。
關注點上的另外一種擴展則是一種不同類型。對法律中證據的研究常常會涉及其他學科的相互影響,但是在科學、計算機、恐怖主義、政治活動、政策製定以及小說中的最新進展已經在不同地以非常高的頻度集中地提齣涉及證據的問題,這反過來提齣這樣一個問題:是否可能存在一個證據的統一的跨學科的主題(subject)(或者甚至“科學”)?《曆史與法律中的證據和推論》〔2003,和伊恩?漢普捨濛剋(Iain Hampsher-Monk)一起編撰〕就是於1994年發端於荷蘭高等研究院的一個擴展型跨學科項目的産物,而且反過來也可以被視為在倫敦大學學院一個更大的有關證據的跨學科項目(2003—)的一個前兆。“證據作為跨學科的主題”(第十五章)就是這種核心思想的一個項目陳述,它錶明瞭在《反思證據》中所發展齣來的那種一般視角如何能夠被擴展至遠超於法律之外。不過,《反思證據》依然是一本有關法律中的證據這一主題的著作,它包含著一些讓非法律人有著潛在興趣的問題,但主要讀者是法律人。相比之下,大衛?舒姆正在計劃的證據的一般介紹(我也參與其中)將是一本麵嚮一般讀者的真正的跨學科著作。
前言/序言
反思證據:開拓性論著(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反思證據:開拓性論著(第二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