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以号行世,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著名医学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
金元时期是中医学术争鸣异常活跃的时代,金元四大家在医学上都有着重大的贡献,并各具特色。李果所创立的“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学派之一。他在中医理论方面提出的创造性论点主要有:内外伤辨惑论、内伤脾胃论和与之相关的阴火学说等等。这些论点的提出都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李杲的著作情况比较复杂,从历代文献来看,有本来是李果书的却署名为他人,如《医学发明》《活法机要》《脉诀指掌》,也有不是李果的书却署名为李果,如《此事难知》《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查最新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署名为李杲的有10本书,即《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医学发明》《食物本草》《医方便儒》《(太医院补遗)本草歌诀雷公炮制》《珠珍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东垣十书》。但据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在《中医各家学说》中考证,确为李果的著作为《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和《脉诀指掌》七种,故本“全书”遵从任应秋老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
此次校勘整理,《内外伤辨惑论》以明嘉靖八年(1529)刻《东垣十书》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新安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为校本,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为参校本。《脾胃论》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新安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为底本,以明嘉靖八年已丑(1529)刻《东垣十书》本为校本,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元延佑二年(1315)刻《济生拔萃》本为参校本。《兰室秘藏》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新安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为底本,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元延祐二年(1315)刻《济生拔萃》为校本,以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为参校本。《活法机要》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新安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为底本,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元延佑二年(1315)刻《济生拔萃》本为校本,以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丹溪心法附余》为参校本。《医学发明》以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新安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节本)和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所藏九卷系统残本为共同底本,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的《医学发明》综合残本和节本为校本。《东垣试效方》是以明刊倪维德校本为底本,以《兰室秘藏》为主校本,以《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为参校本。《脉诀指掌》旧题《丹溪脉诀指掌》,为元·朱丹溪所撰。今以《三三医书》中清·刘吉人辑录校正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为校本,以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丹溪心法附余》为参校本。在选好底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校、本校、他校、理校,以文通理顺为整理目标,不求繁琐出注。对明显的讹误字、通假字、异体字径予改正。由于版式的变更,原方位词“右”、“左”也径改为“上”、“下”。
目录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活法机要
医学发明
东垣试效方
脉诀指掌
李东垣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李东垣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李东垣方剂索引
精彩书摘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李东垣医学全书》:
以上四经反治之法,为标本相反而不同,为病逆而不顺也,故圣人立反治之法以应之。虽言四经,以其手足经同法,乃八经也。其病为从治之法,反治也。正治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直折之也。
又经云:惟有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启玄子注:以厥阴司天,中见少阳。阳明司天,中见太阴。当从少阳太阴处治。洁古老人云:殆不然也。四反治中,见有少阳太阴二经。若举此,是重差也。夫厥阴者,为生化之源。其支在卯,二月之分。前为阳,后为阴。阳明者,为肃杀之司。其支在酉,八月之分。前为寒水,后为燥火。且二八月者,乃阴阳之门户,为在天地分阴分阳之际。《内经》谓其分则气异,不见病传之逆顺,不能立定法,故日疑疑之间者,阳明厥阴,知厥阴阳明之体也。《至真要大论》云:两阳合明也,故日阳明。在辰巳之间,是生化之用也。两阴交尽,故日厥阴。在戌亥之间,是殒杀之用也。其厥阴心包乃包络,十二经之总也。经日:中有阳明,生杀之本。足阳明为水谷之海。又经云:万物生于土而终于土是也。标本俱阳,诸经中皆有之,故不能从其标,亦不能从其本。且手阳明喜热而恶清,足阳明喜清而恶热,足厥阴为生化之源,宜温而恶清,而手厥阴心包不系五行,是坤元一正之土,虽主生长,阴静阳躁,禀乎少阳元气,乃能生育也。若独阴不长,以此明之,是标本俱阴也。足厥阴肝,亦标本俱阴。肝为五脏之一也。受胆之气,乃能生长根菱芽甲于地中。其经,乃阴之尽也。故阳明纯阳,厥阴纯阴,此二者标本不相反也。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正治之法也。从少阳生化之用,其四经好恶不同。故圣人之法,为在疑疑之间,不能立定法也。临病斟酌,若热病以寒治,寒病以热治,故日从其中也。今明正治,假令手阳明有余,足阳明不足,当以热治寒。若足阳明有余,手阳明不足,当以寒治热。故日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之正治。言从中者,以从合宜酌中处用药也。手足厥阴二经仿此。通而论之,是手足同身十二经反正之治法也。启玄子作中外之中,非也。或作上中下之中,亦非也。此中之义,为在难立定法处,乃不定之辞也。临病斟酌于中道合宜之义也。此理明白,易决断矣。然而此中字,是中庸所谓君子而时中之义也。
手足经上下同法论
夫手少阴心,标寒本热。足太阳膀胱,标热本寒。此二者标本相反,故为之反治。疑手太阳小肠标本俱阳,又疑足少阴肾标本俱阴。虽所受气血多少不同,俱阳俱阴亦不相逆,如何与手少阴之经相反者,同法而治哉?且如足少阴标本纯寒,若更中寒邪,便用热药以折其寒,则寒热相拒,热药不得入。不惟不得入,而邪与正相反也,兼既上下经同,其寒邪便走上犯少阴心,为大逆乱。若热药冷之如冰,或少加寒药为向导,人引之而得人。寒邪之所不相恶拒,药进而入邪中,寒散显热,热药成其功,邪气乃服。是亦为热因寒用,从反治法也,故宜上下同法。手太阳仿此。
六经禁忌仲景
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为诸阳之首,此老阳也。禁下之太早。太阳寒水所伤,伤人之表。下之,则去其里邪。里邪者,肠胃中实热是也。膀胱者,主小便,无滓秽。滓秽者,血病也,宜下之。膀胱主小便者,气也。治气与血各异。总以六经言之,非胃实,不当下。胃实者,里实也。不大便,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发热恶热,乃可下也。诸经皆然。仲景云:病发于阳,下之太早,则为结胸,治之以陷胸汤、陷胸丸之类是也。病发于阴,下之太早,则为痞气。其证有九种,治之以五个泻心汤是也。夫太阳者,其病在经则头项痛,腰脊强,胭如结,脯如裂,腰屈不得伸。此伤风、伤寒,须有此证。若脉浮缓,发热恶风自汗,乃病发于阳。表证未罢,不作里实。下之,则成结胸。何故结于胸中?盖风邪伤卫。卫者,固皮毛之元气是也。皮毛,肺之标也。下之,则邪入于本。故邪结胸中,肺之部也。若已成结胸,表证尚在,不可便用陷胸汤等攻之,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也。痞气亦然。太阳证,头项痛,腰脊强,胭如结,脯如裂,腰屈不得伸,病发于阴。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未传人里,下之,则成痞气。痞气者,邪结心下。何故邪结心下?盖寒邪伤荣。此荣者,亦太阳所管,血之别名也,心主所主,表邪陷入于本,故心下为痞也。此太阳证不止禁下,细禁尤多。今略陈本经中一禁。若邪气在经,未渴,小便清,知邪气未入于本,只宜解表,若与五苓散利小便,谓之唤贼人家,不可与之。若已渴而表证罢,知谷消水去形亡,将传人阳明,当急与五苓散利其小便而撤其邪气,使不传阳明而愈矣。仲景日:汗家不得重发汗。为重亡津液,必成血结膀胱。若头痛恶寒脉浮紧者,是表未解也。表证全在,虽数十汗而不为逆也。咽干者不得发汗,为津液已亡,恐重亡津液,则必成畜血。若有小便,不得更利小便。或已有下证者,不大便,谵语,日晡所发潮热,大渴引饮者,亦禁之。若无此证,只在太阳经之本,小便黄色者,宜利之。若小便黄而迟不利之,必成小便闭塞,发为黄也。
足阳明胃之经,有二禁。尺寸脉俱长,身热目病,鼻干不得卧,不得发汗,不得利小便。夫胃者,血也,不主小便。此经得之时,戊癸化燥火,津液不得停,燥热必生。发汗利小便者,是重损津液,故禁之。
足少阳胆之经,胸胁痛而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有三禁:禁发汗,禁利小便,禁下。何故?盖经行太阳阳明水火之间。下之犯太阳,汗之利小便亦犯阳明,故为三禁。且胆者,无出无入,若犯此禁,必变成凶证,必得痼疾,犯生发之气故也。此经治法,当通因通用,热因热用,为天地俱生,不可伐也,为生气之源,不可犯此禁也。仲景之法,惟宜小柴胡汤和解之。柴胡证不必悉具,但有一证,皆柴胡证也。
足太阴脾之经,尺寸脉俱沉细,腹满而嗌干,禁下之。
足少阴肾之经,尺寸俱沉,其病口燥咽干而渴,禁发汗。谓病在里,脉沉细故也。脉涩而弱者,不得下。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
三阴,非胃实不可下。此三阴无传经,止胃实得下也。
……
前言/序言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李东垣医学全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李东垣医学全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