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適閤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谘詢、心理衛生、社會工作、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閱讀,也可為中學和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谘詢師、班主任、教育管理者和輔導者提供工作參考。
內容簡介
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提齣來的重要本土學術概念。《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強調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在總結中國二十多年心理素質研究的基礎上,針對西方精神病理學模型和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的缺陷,批判吸收中西方已有研究成果,構建瞭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理論,並在該模型理論的指導下,設計橫斷研究和追蹤研究來實證考察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消極指標抑鬱和積極指標生活滿意度的作用機製,以及檢驗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分類模型的有效性。並且,《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基於機製層級和評估層級的研究提齣瞭青少年心理健康預防及乾預的操作指南。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的背景1
第一節社會及教育現實需要1
一、社會現實的需要1
二、教育現實的需要3
第二節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4
一、精神病理學模型存在的缺陷4
二、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的貢獻與不足6
三、我國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7
第三節心理健康研究本土化及本研究的總體思路8
一、我國心理健康研究本土化的需要8
二、研究的意義與總體思路8
第二章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構建的依據11
第一節理論構建的相鄰學科啓發及政策支撐11
一、科學哲學思想的啓示11
二、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支撐12
三、中醫體質學說的藉鑒13
第二節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研究成果的整閤15
一、心理健康內涵結構的分析15
二、心理素質內涵結構的分析22
三、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的分析27
第三節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的吸收30
一、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係30
二、易感性(素質)-應激模型32
三、積極心理學思想33
四、心理韌性的研究34
第四節模型內各變量之間關係的實證研究綜述35
一、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的實證研究35
二、心理素質與生活事件關係的實證研究37
三、心理素質與社會支持關係的實證研究37
四、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指標關係的實證研究38
五、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指標關係的實證研究41
第三章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的基本構架45
第一節模型的機製層級45
一、心理素質形成機製亞模型46
二、心理素質作用機製亞模型47
第二節模型的評估層級48
一、康健型48
二、易復原型49
三、易感型49
四、重患型49
第三節基於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的實證研究思路50
第四章青少年心理素質、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特徵研究52
第一節青少年心理素質的特徵研究52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的現狀水平56
二、青少年心理素質的性彆差異57
三、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年級差異59
四、不同父親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素質及各因子上的差異62
五、不同母親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素質及各因子上的差異66
六、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城鄉差異70
七、青少年心理素質特徵的綜閤討論72
第二節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的特徵研究76
一、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的現狀水平78
二、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的性彆差異79
三、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的年級差異79
四、不同父親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上的差異82
五、不同母親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上的差異84
六、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的城鄉差異87
七、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特徵的綜閤討論88
第三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徵研究92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水平94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彆差異94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95
四、不同父親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上的差異96
五、不同母親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上的差異97
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城鄉差異98
七、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徵的綜閤討論99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消極指標抑鬱作用機製的橫斷研究102
第一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對抑鬱的直接作用105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生活事件、社會支持、人口學變量與抑鬱的相關105
二、青少年心理素質總均分對抑鬱的主效應107
三、青少年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對抑鬱的主效應108
四、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對抑鬱的主效應111
五、青少年心理素質的適應性諸因子對抑鬱的主效應114
第二節青少年認知品質和個性品質通過適應性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16
一、青少年認知品質和個性品質總體上通過適應性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16
二、認知品質諸因子通過適應性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20
三、個性品質諸因子通過適應性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23
第三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對生活事件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25
一、心理素質總均分對生活事件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25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生活事件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27
三、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生活事件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31
四、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及其諸因子對生活事件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33
第四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對社會支持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36
一、心理素質總均分對社會支持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36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社會支持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38
三、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社會支持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40
四、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及其諸因子對社會支持與抑鬱關係的調節作用142
第五節青少年心理素質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44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總體上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44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46
三、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48
四、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及其諸因子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抑鬱的間接作用150
第六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及其諸因子對抑鬱的預測作用的綜閤分析151
一、心理素質對抑鬱主效應的綜閤分析154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和個性品質通過適應性對抑鬱間接作用的綜閤分析154
三、心理素質對生活事件與抑鬱關係調節作用的綜閤分析154
四、心理素質對社會支持與抑鬱關係調節作用的綜閤分析155
五、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抑鬱間接作用的綜閤分析156
第六章青少年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積極指標生活滿意度作用機製的橫斷研究157
第一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對生活滿意度的直接作用159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生活事件、社會支持、人口學變量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159
二、青少年心理素質總均分對生活滿意度的主效應161
三、青少年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生活滿意度的主效應163
四、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生活滿意度的主效應分析165
五、青少年心理素質的適應性諸因子對生活滿意度的主效應168
第二節青少年認知品質和個性品質通過適應性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170
一、青少年認知品質和個性品質總體上通過適應性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170
二、認知品質諸因子通過適應性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174
三、個性品質諸因子通過適應性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177
第三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對生活事件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79
一、心理素質總均分對生活事件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79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生活事件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82
三、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生活事件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86
四、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及其諸因子對生活事件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88
第四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對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92
一、心理素質總均分對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92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94
三、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對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199
四、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及其諸因子對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的調節作用202
第五節青少年心理素質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206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總體上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206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及其諸因子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的
間接作用208
三、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及其諸因子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210
四、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及其諸因子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的間接作用211
第六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及其諸因子對生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的綜閤分析213
一、心理素質對生活滿意度主效應的綜閤分析213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和個性品質通過適應性對生活滿意度間接作用的綜閤分析216
三、心理素質對生活事件與生活滿意度關係調節作用的綜閤分析216
四、心理素質對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調節作用的綜閤分析217
五、心理素質通過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間接作用的綜閤分析217
第七節橫斷研究下青少年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作用的綜閤分析218
一、心理素質總均分對抑鬱、生活滿意度作用的綜閤討論219
二、心理素質的認知品質對抑鬱、生活滿意度作用的綜閤討論219
三、心理素質的個性品質對抑鬱、生活滿意度作用的綜閤討論219
四、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對抑鬱、生活滿意度作用的綜閤討論224
第七章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作用機製模型的縱嚮研究225
第一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發展的描述統計228
第二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的縱嚮相關分析233
第三節青少年心理素質總均分與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縱嚮關係模型237
第四節青少年認知品質與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縱嚮關係模型238
第五節青少年個性品質與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縱嚮關係模型249
第六節青少年適應性與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縱嚮關係模型256
第七節縱嚮研究下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相互作用的綜閤分析262
一、初測心理素質及其諸因子對11個月以後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匯總及綜閤討論262
二、初測心理素質及其諸因子對11個月以後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的預測作用匯總及綜閤討論264
三、初測心理健康對11個月後心理素質及其諸因子的預測作用匯總及綜閤討論266
四、生活事件、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11個月以後的相互預測作用匯總及綜閤討論268
第八節青少年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的橫嚮與縱嚮作用機製的綜閤分析274
第八章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分類模型的橫斷研究276
第一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消極指標抑鬱分類模型的分組有效性研究276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的分組及標準278
二、青少年在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上的分布情況及人口學變量特點279
三、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在抑鬱得分上的分組有效性分析280
四、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在生活事件上的分組有效性分析281
五、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在社會支持上的分組有效性分析283
六、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消極指標抑鬱分類模型分組有效性的綜閤分析284
第二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積極指標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的分組有效性研究285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的分組及標準287
二、青少年在心理素質與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上的分布情況及人口學變量特點288
三、青少年心理素質與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在生活滿意度得分上的分組有效性分析290
四、青少年心理素質與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在生活事件上的分組有效性分析291
五、青少年心理素質與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在社會支持上的分組有效性分析292
六、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積極指標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分組有效性的綜閤分析294
第九章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分類模型的縱嚮研究296
第一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消極指標抑鬱分類模型的預測有效性研究296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對11個月後抑鬱預測的有效性分析298
二、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對11個月後生活事件預測的有效性分析301
三、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對11個月後社會支持預測的有效性分析305
四、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消極指標抑鬱分類模型預測有效性的綜閤分析308
第二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積極指標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的預測
有效性研究309
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抑鬱分類模型對11個月後抑鬱預測的有效性分析312
二、青少年心理素質與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對11個月後生活事件預測的有效性分析315
三、青少年心理素質與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對11個月後社會支持預測的有效性分析319
四、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積極指標生活滿意度分類模型預測有效性的綜閤分析322
第三節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分類模型的綜閤分析323
一、康健型特點的綜閤分析323
精彩書摘
第一章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的背景
本章內容提要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人,中國精神疾病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5。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變化的特殊時期,也是理解抑鬱等心理問題的病因學的關鍵時期。一般健康係統變得越來越不穩定,青少年開始傾嚮於經曆高水平的身心癥狀、焦慮、抑鬱,同時也傾嚮於報告低水平的主觀健康狀態和生活滿意度。個體早期經曆的心理障礙,可能會誘發其他並發疾病,也可能增加心理疾病復發的概率,影響其社會經濟地位。
本章主要從解決青少年日益突齣的心理健康問題和促進全民健康的社會發展要求,以及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和有效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齣發,探討當前精神病理學模型及西方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為主的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並基於我國心理健康研究本土化的需要提齣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的意義及總體研究思路。
第一節社會及教育現實需要
一、社會現實的需要
(一)解決青少年日益突齣的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社會的變遷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麵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也頻頻産生。聯閤國有關專傢預言,“從現在起至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陳傢麟2002),日益突齣的心理健康問題給社會和傢庭帶來瞭沉重的負擔,影響瞭人們的正常生活。
在各年齡階段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廣受社會關注,是全球共同麵臨的重要公共問題。青少年期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青少年期一般指包括初中和高中的中學時期,如劉賢臣和劉連啓(1997)編製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錶(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瀋德立等(2007)編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錶,鬍月琴和甘怡群(2008)編製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錶等均將青少年操作化界定為初、高中生。此外,由於受教育時間的增長,就業、結婚年齡的推遲,個體的心理社會成熟也相應推後,因此,許多研究者也將青少年期劃分為青少年早期(10~14歲)、青少年中期(15~17歲或18歲)和青少年晚期(18~24歲)(紐曼2005;田錄梅等2012),基本分彆相當於初中、高中和大學時期,即“初中生代錶青少年早期,高中生代錶青少年中期”(Tian,et al.2012)。因此,總的來說,中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錶青少年期的主體,本書中所研究的青少年也主要是指初、高中學生。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變化的特殊時期:荷爾濛行為(hormonal-behavioral)和社會心理(psychosocial)的改變,特彆是青少年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的變化,使青少年從幼稚走嚮成熟,從傢庭步入更廣闊的社會。該階段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和重要轉摺期(Call,et al.2003;劉春梅,李宏英2004;張大均2009)。同時,青少年時期也是理解抑鬱等心理問題的病因學的關鍵時期(Skitch,Abela2008)。一般健康係統變得越來越不穩定,青少年開始傾嚮於經曆高水平的身心癥狀、焦慮、抑鬱,同時也傾嚮於報告低水平的主觀健康狀態和生活滿意度(Piko2007;Hafen,Laursen2009;Brassai,et al.2011)。例如,國外社區研究發現抑鬱癥的終生患病率(lifetim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至少有一段抑鬱癥的插麯)從13歲的3.21%到18歲的20.67%,其比例增加瞭6倍(Hankin et al.1998),約20%的18歲青少年都經曆過一段嚴重的抑鬱(Lewinsohn,et al.1998);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大約有1/5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會齣現或多或少的情緒或行為問題(馮軍軍2004)。此外,許多個體早期經曆的心理障礙,可能會誘發其他並發疾病,也可能增加心理疾病復發的概率,如抑鬱的經曆被看作是抑鬱復發的危險性因素,這是病情的惡化,也使得治療更加復雜化(Keyes,Lopez2005),如Hardeveld等(2013)發現低齡化(younger age)、發病的年輕年齡(younger age of onset)和負性的青少年經曆(negative youth experiences)等能顯著預測一段時間內抑鬱的復發。因此,有研究者呼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好從中學階段開始,而不應該僅僅將重點放在大學生身上(鬍軍生等2007)。
在我國,2002年衛生部召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座談會上透漏的消息,當時全國有3000萬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我國青少年行為問題檢齣率為12.97%(孟旭,高耀彬2003);另一項,由北京師範大學主持的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心理素質建構與培養研究”通過對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這五個不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6 472名中小學生問捲調查發現: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比例達82.9%,存在中度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比例為14.2%,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比例占2.9%;高中階段,心理健康的比例達82.7%,存在中度心理問題的比例為14.8%,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比例占2.5%(袁新文2001;鮑東明2001)。2012年劉佩佩和洪煒等對北京青少年的抑鬱調查發現,城郊青少年的現患率為32.1%,城市青少年抑鬱現患率為14.7%(劉佩佩等2012)。此外,元分析研究還錶明,我國大中學生的癥狀自評量錶(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的得分均有隨年代的推進而上升的趨勢,即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增加,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辛自強,張梅2009;範會勇,張進輔2005;盛紅勇2008)。
盡管這些調查和統計的數據可能與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實際現狀存在一定的齣入,但這一係列令人擔憂的數據也能基本反映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足以錶明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需要予以足夠的重視與關注,需要考察青少年抑鬱等心理疾病及伴隨疾病的作用機製(Volkow2004)。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維護和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是目前無法迴避的現實而又緊迫的重要課題。
教育心理學研究叢書·心理健康教育書係: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教育心理學研究叢書·心理健康教育書係:青少年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模型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