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插图本)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刘鹗 著,陈翔鹤 校,戴鸿森 注
图书标签:
  • 晚清文学
  • 谴责小说
  • 老残游记
  • 刘鹗
  • 插图本
  • 清代小说
  • 社会批判
  • 风俗小说
  • 文学经典
  • 历史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14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14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插图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插图本)》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郎中老残的种种经历为情节主线,从老残这个特殊人物的视角,透视腐败衰朽的晚清时代奇特的社会图景,通过对官僚群像的塑造,抨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富于谴责的力度与深度,同时歌颂了普通民众的善良、正直与热情,从而使上层社会的丑恶与下层社会的清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次出版,由陈翔鹤校订,戴鸿森注释,并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作者简介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楚州)。刘鹗学识博杂,涉猎文学、考古、算学、医学等众多领域,著述颇丰,其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晚年被流放新疆。

目录

自叙
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布帆西去访苍鹰
第四回
宫保求贤爱才若渴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乡人无意逢殃
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第七回
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柏树峪雪中访贤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害马衁犬流灾化毒龙
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暖气催成白雪辞
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蚁分送馒头
第十五回
烈焰有声惊二翠严刑无度逼孤孀
第十六回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第十七回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瑶琴三叠旅舍衔环
第十八回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第十九回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济南府巧设金钱套
第二十回
浪子金银伐性斧道人冰雪返魂香
附录:
老残游记二集
自序
第一——六回—
第七——九回—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自叙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尊——同樽,盛酒的器具。挈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未明时,看海中出日,习以为常。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唐朝衡岳寺的和尚明攒禅师,性子懒惰,时常吃别人吃剩的食物,号叫“懒残”。李泌住在寺里读书,一天夜里去拜访他,他正在牛粪火中煨芋头吃,拿吃剩的半个给李泌,并对他说:小心不要多讲话,去做十年宰相。后来李泌果然做了唐德宗(李适)的宰相。这是一个预言性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不知不觉,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八股文章——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的一种主要文体。截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中的文句或章、节命题。因为要“代圣贤立言”,所以除记事题外,必须模拟“圣贤”的语气说话。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后面的四股是文章的重心,每股中又需有两股互相排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学也未曾进得一个——连秀才都没有考上的意思。科举时代,秀才才有资格到县(州)或府的学宫里读书,所以考取了秀才叫“进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秀才才算是合格的教书先生,所以下文有“教书没人要他”的话。,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三四品的官——清朝官制:文武官阶都定为九品,每品中又各有正、从;以地方官为例: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是正三品,道员是正四品。,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实缺——有实际职位的官,与有衔无职的“候补”对称。,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盘川——旅费。。你想,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应用呢?
  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行当——职业。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正在无可如何,可巧天不绝人,来了一个摇串铃串铃——本来是道教方士行医时引人注意的专门用具,为一中空的铜环,套在手上摆动发声,后来成为“走方郎中”通用的标识。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这年刚刚走到山东古千乘古千乘——千乘,汉代的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高苑县,辖区约当今历城县至益都县一带。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奇病——这里是影射黄河的溃决成灾。“黄瑞和”可能是“黄水河”的谐音。本书常用一些象征性的写法,下文类此情况不一一注明。:浑身溃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
  那年春天,刚刚老残走到此地,黄大户家管事的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他说:“法子尽有,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权且略施小技,试试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着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别的病是神农神农——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号,又号炎帝。据说他曾遍尝百草,发明用药治病。、黄帝黄帝——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帝号,又号轩辕氏、有熊氏。相传最古的医书《内经》,就是记载他与臣子岐伯问答的书,切脉和炮制药材也是他的臣子雷公发明的。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大禹——夏朝的开国主,又称夏禹。神话传说我国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民不能安居,禹受舜命,用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疏通河流,治平洪水。传下来的方法。后来唐朝有个王景王景——东汉水利家,此言“唐朝有个”,误。参见第32页注②。得了这个传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今日奇缘,在下到也懂得些个。”于是黄大户家遂留老残住下替他治病。却说真也奇怪,这年虽然小有溃烂,却是一个窟窿也没有出过。为此,黄大户家甚为喜欢。
  看看秋分已过,病势今年是不要紧的了。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就叫了个戏班子,唱了三天谢神的戏,又在西花厅上,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开筵,明朝设席,闹的十分畅快。
  这日,老残吃过午饭,因多喝了两杯酒,觉得身子有些困倦,就跑到自己房里一张睡榻上躺下,歇息歇息。才闭了眼睛,看外边就走进两个人来:一个叫文章伯,一个叫德慧生。这两人本是老残的至友,一齐说道:“这们长天大日的,老残,你蹲家里做甚?”老残连忙起身让坐,说:“我因为这两天困于酒食,觉得怪腻的慌。”二人道:“我们现在要往登州府去,访蓬莱阁的胜景,因此特来约你。车子已替你雇了。你赶紧收拾行李,就此动身罢。”老残行李本不甚多,不过古书数卷,仪器几件,收检也极容易,顷刻之间便上了车。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就在蓬莱阁下觅了两间客房,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海市蜃楼——海上空气平静,上下密度不同时,因光线的折射作用,会现出远方城市楼台的幻象。古人误认为是蜃(蛟的一种)吐气而成,故称“海市蜃楼”。的幻相。
  次日,老残向文、德二公说道:“人人都说日出好看,我们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何如?”二人说道:“老兄有此清兴,弟等一定奉陪。”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蒙气传光——蒙气,带有水分的大气,即雾气。早晨太阳将出之前和傍晚刚落之后,光线虽不能直接照射大地,地上却仍相当明亮,就是因为空中大气的折光作用,这就叫“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三人开了两瓶酒,取出携来的肴馔,一面吃酒,一面谈心,不知不觉,那东方已渐渐发大光明了。其实离日出尚远,这就是蒙气传光的道理。三人又略谈片刻。德慧生道:“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文章伯说:“耳边风声甚急,上头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这屋子里暖和,须多穿两件衣服上去。”
  各人照样办了,又都带了千里镜千里镜——就是望远镜,下文“远镜”同。,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到了阁子中间,靠窗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朝东观看,只见海中白浪如山,一望无际,东北青烟数点,最近的是长山岛,再远便是大竹、大黑等岛了。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天上云气一片一片价叠起。只见北边有一片大云,飞到中间,将原有的云压将下去,并将东边一片云挤的越过越紧,越紧越不能相让,情状甚为谲诡。过了些时,也就变成一片红光了。
  慧生道:“残兄,看此光景,今儿日出是看不着的了。”老残道:“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是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章伯正在用远镜凝视,说道:“你们看!东边有一丝黑影随波出没,定是章伯正在用远镜凝视,说道:“你们看!东边有一丝黑影随波出没,定是一只轮船由此经过。”一只轮船由此经过。”于是大家皆拿出远镜对着观看。看了一刻,说道:“是的,是的。你看,有极细一丝黑线,在那天水交界的地方,那不就是船身吗?”大家看了一回,那轮船也就过去,看不见了。慧生还拿远镜左右观视。正在凝神,忽然大叫:“嗳呀,嗳呀!你瞧,那边一只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两人道:“在什么地方?”慧生道:“你望正东北瞧,那一片雪白浪花,不是长山岛吗?在长山岛的这边,渐渐来得近了。”两人用远镜一看,都道:“嗳呀,嗳呀!实在危险得极!幸而是向这边来,不过二三十里就可泊岸了。”
  相隔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业已甚近。三人用远镜凝神细看,原来船身长有二十三四丈,原是只很大的船。船主坐在舵楼之上,楼下四人专管转舵的事。前后六枝桅杆,挂着六扇旧帆,又有两枝新桅,挂着一扇簇新的帆、一扇半新不旧的帆,算来这船便有八枝桅了。船身吃载很重,想那舱里一定装的各项货物。船面上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计其数,却无篷窗等件遮盖风日,——同那天津到北京火车的三等客位一样。——面上有北风吹着,身上有浪花溅着,又湿又寒,又饥又怕。看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气象。那八扇帆下,各有两人专管绳脚的事。船头及船帮上有许多的人,仿佛水手的打扮。
  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那旁,仍在东边,又有一块,约长一丈,水波亦渐渐浸入;其余的地方,无一处没有伤痕。那八个管帆的却是认真的在那里管,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仿佛在八只船上似的,彼此不相关照。那水手只管在那坐船的男男女女队里乱窜,不知所做何事。用远镜仔细看去,方知道他在那里搜他们男男女女所带的干粮,并剥那些人身上穿的衣服。章伯看得亲切,不禁狂叫道:“这些该死的奴才!你看,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他们不知想法敷演着早点泊岸,反在那里蹂躏好人,气死我了!”慧生道:“章哥,不用着急。此船目下相距不过七八里路,等他泊岸的时候,我们上去劝劝他们便是。”
  正在说话之间,忽见那船上杀了几个人,抛下海去,捩过舵来,又向东边去了。章伯气的两脚直跳,骂道:“好好的一船人,无穷性命,无缘无故断送在这几个驾驶的人手里,岂不冤枉!”沉思了一下,又说道:“好在我们山脚下有的是渔船,何不驾一只去,将那几个驾驶的人打死,换上几个?岂不救了一船人的性命?何等功德,何等痛快!”慧生道:“这个办法虽然痛快,究竟未免卤莽,恐有未妥。请教残哥以为何如?”老残笑向章伯道:“章哥此计甚妙,只是不知你带几营人去?”章伯愤道:“残哥怎么也这们糊涂!此时人家正在性命交关,不过一时救急,自然是我们三个人去。那里有几营人来给你带去!”老残道:“既然如此,他们船上驾驶的不下头二百人,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章伯一想,理路却也不错,便道:“依你该怎么样?难道白白地看他们死吗?”老残道:“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怎么两个缘故呢?一则他们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若遇风平浪静的时候,他驾驶的情状亦有操纵自如之妙,不意今日遇见这大的风浪,所以都毛了手脚。二则他们未曾预备方针。平常晴天的时候,照着老法子去走,又有日月星辰可看,所以南北东西尚还不大很错。这就叫做‘靠天吃饭’。那知遇了这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他们就没了依傍。心里不是不想望好处去做,只是不知东南西北,所以越走越错。为今之计,依章兄法子,驾只渔艇,追将上去,他的船重,我们的船轻,一定追得上的。到了之后,送他一个罗盘罗盘——指南仪。盘上刻有精密方向度数,中安指南针。上文“方针”、下文“向盘”均为同一物。,他有了方向,便会走了。再将这有风浪与无风浪时驾驶不同之处,告知船主,他们依了我们的话,岂不立刻就登彼岸了吗?”慧生道:“老残所说极是,我们就赶紧照样办去。不然,这一船人实在可危的极!”
  说着,三人就下了阁子,分付从人看守行李物件。那三人却俱是空身,带了一个最准的向盘,一个纪限仪纪限仪——又名“六分仪”,航海时用来测知太阳等天体的高度角,从而确定船只所在的方位。,并几件行船要用的物件,下了山。山脚下有个船坞,都是渔船停泊之处。选了一只轻快渔船,挂起帆来,一直追向前去。幸喜本日刮的是北风,所以向东向西都是旁风,使帆很便当的。
  一霎时,离大船已经不远了,三人仍拿远镜不住细看。及至离大船十余丈时,连船上人说话都听得见了。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阔论的演说。只听他说道:“你们各人均是出了船钱坐船的,况且这船也就是你们祖遗的公司产业,现在已被这几个驾驶人弄的破坏不堪,你们全家老幼性命都在船上,难道都在这里等死不成?就不想个法儿挽回挽回吗?真真该死奴才!该死奴才!”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内中便有数人出来说道:“你这先生所说的都是我们肺腑中欲说说不出的话,今日被先生唤醒,我们实在惭愧,感激的很!只是请教有什么法子呢?”那人便道:“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你们大家敛几个钱来,我们舍出自己的精神,拚着几个人流血,替你们挣个万世安稳自由的基业,你们看好不好呢?”众人一齐拍掌称快。
  章伯远远听见,对二人说道:“不想那船上竟有这等的英雄豪杰!早知如此,我们可以不必来了。”慧生道:“姑且将我们的帆落几叶下来,不必追上那船,看他是如何的举动。倘真有点道理,我们便可回去了。”老残道:“慧哥所说甚是。依愚见看来,这等人恐怕不是办事的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当时三人便将帆叶落小,缓缓的尾大船之后。只见那船上人敛了许多钱,交给演说的人,看他如何动手。谁知那演说的人,敛了许多钱去,找了一块众人伤害不着的地方,立住了脚,便高声叫道:“你们这些没血性的人,凉血种类的畜生,还不赶紧去打那个掌舵的吗?”又叫道:“你们还不去把这些管船的一个一个杀了吗?”那知就有那不懂事的少年,依着他去打掌舵的,也有去骂船主的,俱被那旁边人杀的杀了,抛弃下海的抛下海了。那个演说的人,又在高处大叫道:“你们为什么没有团体?若是全船人一齐动手,还怕打不过他们么?”那船上人,就有老年晓事的人,也高声叫道:“诸位切不可乱动!倘若这样做去,胜负未分,船先覆了。万万没有这个办法!”
  慧生听得此语,向章伯道:“原来这里的英雄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老残道:“幸而尚有几个老成持重的人,不然,这船覆的更快了。”说着,三人便将帆叶抽满,顷刻便与大船相近。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走至舵楼底下,深深的唱了一个喏唱了一个喏(rě)——古人敬礼时,一面拱揖,一面嘴里喏喏致辞,叫唱喏。这里是作揖的意思,“唱了一个喏”,就是作了一个揖。,便将自己的向盘及纪限仪等项取出呈上。舵工看见,倒也和气,便问:“此物怎样用法?有何益处?”
  正在议论,那知那下等水手里面,忽然起了咆哮,说道:“船主,船主!千万不可为这人所惑!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他们是天主教!他们将这只大船已经卖与洋鬼子了,所以才有这个向盘。请船主赶紧将这三人绑去杀了,以除后患。倘与他们多说几句话,再用了他的向盘,就算收了洋鬼子的定钱,他就要来拿我们的船了!”谁知这一阵嘈嚷,满船的人俱为之震动。就是那演说的英雄豪杰,也在那里喊道:“这是卖船的汉奸!快杀,快杀!”
  船主、舵工听了,俱犹疑不定。内中有一个舵工,是船主的叔叔,说道:“你们来意甚善,只是众怒难犯,赶快去罢!”三人垂泪,赶忙回了小船。那知大船上人,余怒未息,看三人上了小船,忙用被浪打碎了的断桩破板打下船去。你想,一只小小渔船,怎禁得几百个人用力乱砸?顷刻之间,将那渔船打得粉碎,看着沉下海中去了。未知三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前言/序言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插图本)》导读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小说以其生动的笔触、跌宕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其对晚清社会黑暗现实的无情鞭挞、对底层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弊病、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剖析,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老残游记》作为“四大谴责小说”中的翘楚,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流传百世,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时代背景:风雨飘摇的晚清中国 要理解《老残游记》的价值,首先必须将其置于晚清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历史洪流之中。自鸦片战争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在内战外侮中摇摇欲坠,列强的侵略,国内的起义,社会的动荡,经济的凋敝,无不撕裂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道德伦理崩塌,社会矛盾激化,人性扭曲,官场腐败,民生凋敝,成为那个时代普遍的写照。《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以其冷静的观察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社会图景。 二、《老残游记》:一段苦旅,一场悲歌 《老残游记》并非一部格局宏大的史诗,而是一部以游历为线索,以人物为载体,描绘和揭露社会现实的小说。主人公“老残”——一个走方郎中,因生活所迫,踏上了漫游江湖的旅程。他的游历,表面上看是一次次地点和场景的转换,实则是一次次与社会黑暗面的碰撞,一次次对人性善恶的审视,一次次对时代悲剧的目睹。 小说的叙事结构比较松散,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严密情节,而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章节组成。这些章节就像一颗颗散落在江湖中的珍珠,串联起来,便勾勒出晚清社会一副斑驳陆离的画卷。从黄河泛滥的灾区,到官场勾心斗角的官邸,从声色犬马的秦楼楚馆,到民不聊生的村野小镇,《老残》的笔触无处不至,无处不揭。 三、人物塑造:千人千面,众生相生 《老残游记》在人物塑造上,堪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老残: 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老残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他本名铁英,是个能治病救人的郎中,也懂音律,可谓文武双全。然而,他却是个“老残”,有着一种看破红尘、随遇而安的“闲愁”。他正直、善良,对穷苦百姓抱有同情,但他又缺乏改变现实的勇气和力量,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闷之中。他所使用的“老残”这个自称,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自我解嘲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他是一个在黑暗社会中挣扎、偶尔试图行善却又常常被现实碾压的典型人物。他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 玉贤: 作为小说中浓墨重彩描绘的反面人物,玉贤是一个典型的官场败类。他以“抚台”之尊,却心狠手辣,草菅人命。他在黄河大堤决口后,为了推卸责任,不惜制造“惨案”,将无辜的百姓定为“刁民”,并予以残酷镇压。他的行为,充分暴露了晚清官场的腐败、冷酷和无人性。刘鹗通过对玉贤言行的细致刻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官官相护”、“以权谋私”的官场生态,让读者对那个时代的官僚阶层充满了厌恶和愤慨。 小凤、小翠: 这两位是书中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物,她们是风尘女子,却有着比许多所谓“良家妇女”更加高尚的情操。她们在暗娼的身份下,依然保持着善良、纯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的命运,是那个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她们在肮脏的环境中努力生存,却逃脱不了被压迫、被侮辱的结局。刘鹗对她们的描写,充满了悲悯和同情,也反衬出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 其他人物: 除了上述几位,小说中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心狠手辣的“烟贩子”王仁,贪婪无耻的“假善人”王秀才,以及那些在社会底层默默承受苦难的百姓。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晚清社会的一幅众生相,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一个侧面,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 四、艺术特色:讽刺与悲悯交织 《老残游记》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深刻的讽刺: 小说对晚清社会的黑暗势力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对比、夸张等手法,将那些虚伪、残暴、腐败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例如,对玉贤处理黄河决口灾情的描写,充满了冷嘲热讽,将其伪善的面具撕得粉碎。 鲜明的对比: 刘鹗常常将善与恶、美与丑、繁华与凄凉进行对比,从而凸显社会现实的残酷。例如,将繁华的济南城与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进行对比,将官场上的虚情假意与底层人物的真挚情感进行对比,都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细腻的描写: 小说在风景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作者对大自然的描绘,如黄河的壮阔、湖泊的宁静,往往与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相呼应。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尤其对老残内心的挣扎和苦闷的描写,细腻而深刻。 语言的魅力: 刘鹗的语言通俗生动,既有文言的典雅,又不失白话的鲜活。他能够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又富含诗意和哲理。小说的语言,既是揭露现实的工具,也是展现艺术魅力的载体。 插图的增色: 《老残游记(插图本)》更是将文学与绘画艺术相结合,通过精美的插图,将小说中的场景、人物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具象化。这些插图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加深读者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每一幅精心绘制的插图,都仿佛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延伸,将文字的意境加以拓展和升华,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沉浸在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中。 五、思想内涵: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老残游记》的思想内涵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对晚清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小说揭露了: 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玉贤的案例是官场腐败的典型代表,小说通过这一案例,展现了晚清官僚阶层的冷酷无情、草菅人命以及推诿塞责的丑恶嘴脸。 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凋敝: 黄河决口的惨状,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和民生的艰难。 人性的复杂与扭曲: 小说中的人物,无论善恶,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许多人的善意被压抑,人性的阴暗面被放大。 知识分子的困境: 老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面对社会的黑暗,他常常感到无能为力,这种困境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除了批判,小说也包含着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社会的期盼。虽然老残的旅程充满着无奈和悲凉,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善良人性的呼唤,都表明作者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 结语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生动的人物塑造、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是一部反映晚清社会现实的杰作,更是一部能够引起读者对人性、对社会、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经典之作。而《老残游记(插图本)》,更通过精美的插图,为这部经典增添了新的艺术维度,让读者在文字与图像的双重体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的故事与情感。阅读《老残游记》,就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人性的探索,一次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对黑暗的揭露与批判,对良知的坚守与呼唤,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让人欲罢不能。它不像那种纯粹的批判文学,读起来干巴巴的,而是用一种近乎游历的视角展开,让你跟随着主角一起,走过大江南北,见识各色人等。这种“行万里路”的结构,为后续的犀利批判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你不会觉得作者是在空谈,因为他每一个论断,都有他亲眼所见为证。那些关于风土人情的细腻描写,比如某个小镇上的生活气息,某个船上的闲聊,都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正是这些生活的细节,使得那些沉重的批判更具穿透力,因为它们建立在真实可感的土壤之上。有时候,我会为了欣赏某一段环境描写的精妙而放慢速度,然后又因为好奇主角接下来的遭遇而迫不及待地翻页,这种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愉悦,即使题材是如此沉重。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我原本以为自己对清末的腐败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读完后才发现,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表层。作者不仅仅是在记录事件,他是在剖析“精神”上的堕落。那种上下级之间互相倾轧、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以及底层民众的麻木与觉醒,构成了一幅复杂的众生相。特别是书中某些哲理性的探讨,关于“何为正道”、“如何自处”的疑问,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章回小说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承载了作者毕生心血的“社会病理学”报告,只不过是用艺术的语言包裹了起来。每次合上书本,内心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去探究,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否真的已经摆脱了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某些“幽灵”。

评分

这部小说真是让人读得五味杂陈,一口气读完,心里堵得慌。作者对晚清社会那种入骨的洞察力,简直是把当时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扒了个底朝天。你看着那些被压榨得快喘不过气的百姓,心里就跟着揪紧。尤其对那些假仁假义的士绅和官僚的描摹,入木三分,让人看得牙痒痒。那种时代的悲凉感,不是轻飘飘的几个形容词就能概括的,它渗透在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对话里。很多情节让人想起历史课本上那些冰冷的文字,但这本书把那些文字给“活化”了,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时代,到底是如何折磨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刚从那个泥泞不堪的社会里挣扎出来,身上还沾着那些灰尘和屈辱。它不是一本读起来让人舒服的书,但绝对是一本让人无法忘怀的书,是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病灶的一面极其锋利、毫不留 আবরণ的镜子。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希望”的描绘——或者说,是对于“希望的稀缺性”的深刻揭示。在那样一个几乎看不到光明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点微弱的闪光点,都被作者用放大镜般的手法凸显出来,但同时,这些闪光点又是如此脆弱,随时可能被黑暗吞噬。这使得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在绝望中夹杂着一丝近乎奢侈的期盼。我欣赏这种不回避现实的勇气,它没有给读者一个虚假的圆满结局,而是将最终的评判权交还给了读者自己。这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技巧,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让你在跟随主角经历了一路的坎坷与失望之后,自己去寻找那种渺茫的可能性。读完之后,那种回味悠长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苦的跋涉,虽然疲惫,但视野却开阔了许多。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抱着看“老故事”的心态翻开的,没想到里面的讽刺力度这么大,简直可以说是辛辣到极致了。作者的笔法很老辣,不动声色间就把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扒光了。我尤其欣赏他对语言的运用,那种带着点江南水乡的细腻,却又时不时冒出几句石破天惊的直白话,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里面的角色塑造也极其成功,没有一个是脸谱化的,即便是反派,你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丝那个时代环境的无奈和扭曲。比如某个地方上的小人物,他或许做着卑劣的事,但你也能看到他自己也被整个体系碾压的痕迹。这种复杂性,让整部作品的厚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不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对立,而是对一个病态系统的全景式扫描。每次读到那些关于教育、科举的描写,我就忍不住要停下来,沉思良久,这哪是百年前的故事,分明是昨日重现的某些影子。

评分

东西不错,送货很快。

评分

很好

评分

满意。

评分

输的纸张还是不错的,清晰,平板书标准!

评分

刚收到,还没拆呢?包装良好,厚实,不舍得拆!

评分

买好多书 给小孩看的 快递员的服务态度真是好赞一个

评分

印刷很好,赠了大蒲扇

评分

京东自营的物流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评分

不错的书,值得好好看看。京东服务一如既往地好。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