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2-26
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1.中国近代立宪史扛鼎之作,中纪委2014年度推荐图书/凤凰网2014年度十大好书《法的中国性》的姊妹篇。
2.1840—1919的政法变革是一个不可替代而又极富历史和实践意义的理论标本,为什么“富强焦灼感”替代“立宪主义”的本体论价值成为中国近代立宪的规定性情绪?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此间面相复杂、歧义丛生的政制思想谱系?于今日而言, 其能够开放出来的实践意义又有哪些?
王人博,著名法学家,代表性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法的中国性》《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等,另著有随笔集《桃李江湖》《孤独的敏感者》。其中,1989年与程燎原合作《法治论》,是90年代国内外极具影响的学术著作,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被评为“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法的中国性》荣获中纪委2014年度推荐图书、凤凰网2014年度十大好书、法制日报2014年度十大法治图书等。
代序 中国的近代性
受损的传统世界
一 一个因应变故的新方略
二 西学对中学的冲击
三 “君民共主”思想的确立
四 遗产与资源
西方的诱惑
一 制度的重要性
二 传统与西化
三 在中西之间
四 以自由为体
求生之道
一 预备立宪
二 宪法性文件
三 宪制的“预备”
革命
一 论战
二 革命中的隐患
三 用心很苦的“临时约法”
四 探求新方案
“五四”思想
一 告别传统
二 惟民主义
三 自由主义
结语 历史的意义
一 文化的实用主义
二 中国目标
三 政治的激进主义
近代性这个概念具有暧昧性。它自身无法回答“谁的近代性”以及“如何近代性”。毫无疑问,近代性是西方扩张的一个结果。这样说,并不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否定西方,而是描述一个事实;“扩张”在这里是个中性词。也就是说,西方从自己的过去,那个离自己很近的“中世纪”走出来,通过与自己的过去对峙的方式认识自己。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自己无疑是个“新我”,而如何确证这个新我的主体身份,光有“中世纪”这一面镜子是不够的。历史反射出来的只是一个镜像,它还需要一面实体性的镜子。
这便是“东方”。作为东方中国的近代性,便是西方入侵/扩张的一个结果。西方大踏步地前进,中国则节节败退。在这凯歌高奏的前进队伍里,既有到处寻找买主的资本意志,也有探险家冒险的激情,还有为了建立普遍神圣王国的传教士的宗教献身,当然也有手握兵刃的军事征服。正是在这进与退的关系中,西方在东方以及中国的身上验证了自己的理性、科学、解放、实证主义的威力,并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近代性。相反,在败北的中国这里,自己因为失败与被征服而无法确认自己。与前进的西方相比,败北的中国则是非理性、愚昧、奴役、空虚、颓废的代词,而这个代词的发明也是西方的。就是说,理性是西方的,非理性也是西方的。中国在这滴着血的近代性中丢掉的不仅是自己的领土和主权,而且还丧失了命名自己的权利。欧洲是欧洲的,亚洲也是欧洲的。我的意思是说,这里的“亚洲”,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学概念,它或多或少也带有某种意识形态的色彩。人类居住地是西方根据自己的理性、科学丈量和测算而划分命名的。亚洲既在欧洲之东,也在欧洲之后。
作为东方国家,中国和日本正是在这“前进—后退”的二元结构里,展开了自己的近代性。日本的近代性更多表现的是“顺从”,而中国因为落后显现的则是“抵抗”。日本的近代性带有二重性:无论是“脱亚入欧”还是“兴亚抗欧”,中国这个因素一直是绕不过去的。要“入欧”首先是要“脱亚”,为什么不说“脱日入欧”呢?因为日本要“脱日”那就不是日本了,而成了虚无;“脱亚”之“亚”的真实意思是中国,“脱亚”首先得“脱华”,不脱去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就不可能“入欧”。“脱华”就须极端地强调中日之间的差异性,“脱华”即是去华,“支那学”便提供了“去除”意义的“学术”基础。进步主义在日本始终是一种悖论式存在:它既能解释欧洲“入侵”日本的根据,“超克论”就是为了反抗这个根据;但又须依赖它来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正当性。所谓“兴亚抗欧”也是以中日极端差异化为前提的,因为正是这种差异才可以解释日本为什么会是“兴亚抗欧”的主角。竹内好把日本的这种近代性称作“优等生文化”。“优等生文化”便是“兴亚抗欧”的根据。
中国的“抵抗”则主要表现为在西方面前的极端落后性。这种落后性可以用反动势力的强大进行解释,也可以用中国国家自身的性质来说明。这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的所有西方意义上的进步之路全都被堵死了。当上层官僚的异议都成为禁忌,中国革命只能越来越向下层民众推移,“下层革命”就成了中国抵抗的方式。而抵抗,则凸显了中国近代性的特质。无论我们有多少不情愿、不甘心,也无论我们对历史做过多少次假设,我们无法、也无能接纳西方的“进步”则成了一种最严酷的事实。而不断革命成了我们的近代性自身。
这种因极端落后而产生的抵抗也沉积了中国的民族性格,而这种性格在我们个体身上渗出来的便是鲁迅。
竹内好说,“当所有通向进步的道路都被封闭了,所有新的希望都被粉碎了的时候,才能积淀起鲁迅那样的人格吧。不是旧的东西变成新的,而是旧的东西就以它旧的面貌而承担新的使命——只有在这样一种极限条件下才能产生这样的人格”。
鲁迅自己也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还说,“倘说为别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连我自己还不明白应当怎么走。……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道路。那当然不只一条,我可正不知那一条好,虽然至今有时也还在寻求”。
鲁迅的本质是绝望的,是因为绝望而生发出了希望,希望始终存在于绝望中。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无路可走所以必须前行。“前行”就存在于绝望与希望的拉扯中,无路上的行者便是鲁迅的身影。在鲁迅的人格中,始终存在一种“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绝望感,而他偏偏要做一个“无路上行走”的行者。
为什么明明知道前方是“坟”还要苦苦前赶?他对此的解释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因绝望而反抗绝望,又因绝望而为希望悄然留下了一道细细的缝隙,“因为无望所以抱着希望”(本雅明)。实有存在于虚无之中,虚无也成就了反抗绝望的力量。这便是鲁迅那种“向死而存”“向死而行”的悖论式存在。
这是否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近代性存在方式呢?
这是以前的一本小册子。“以前”的意思是说,如果现在来写或许会有些不同,当然,也只是“或许”。这小个册子在历史学家的眼里可能一文不值,而在思想家眼中肯定又“不够思想”,它自身可能就是一种无用的存在。无用之用便是有用——出版家之所以要重新再版,原因大致在此。
印度学者査特吉说过,(对印度来讲)落后就是进步的障碍,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自身。
这或许也是中国近代性的宿命?!
王人博
2015年4月1日
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2004)》
评分这书很好,值得一看,以上都是废话,凑字数的,哈哈
评分2009年,债务清零。肯又决心攻读硕士学位。为了不再负债,他买了一辆二手厢车,在校园停车场内秘密“车居”。生活的各种艰辛,以及始终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反复锤炼着肯的心理承受能力;原本旨在厉行节俭的“车居”生活,也逐渐变成一场寻找自由的另类试验。
评分一个惊人的成就
评分看了几本新民说的书,总体上选题都不错。
评分向中国读者引入一种英国人如何认识自身历史和当今世界的“他人视角”。在身处全球化体系的今天,我们欲作出任何正确判断,必要条件是先得知道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然而,我们往外看的同时
评分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湿冷孤岛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
评分已经收到了,就是不知道写得怎么样
评分让道德退隐,让人出场:一本难得的有人味、接地气的民国宪制史作品???
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840-1919)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