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张友鸾先生经过辛勤爬梳,从《庄子》《孟子》《韩非子》等近百部中国古代经典中,整理编写寓言近二百则,选写的寓言,从战国起,到清代止,并亲译为白话文。每篇寓言,都注明原书的书名和作者名。
作者简介
张友鸾(1904-1990),字悠然,笔名悠悠、牛布衣、草厂、傅逵。安徽安庆人。著名新闻工作者、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文学活动及新闻生涯。曾为邵飘萍所办《京报》主编《文学周刊》;先后担任北京《世界日报》总编辑、《国民晚报》社长,南京《民生报》和《新民报》总编辑,上海《立报》总编辑;1936年与张恨水合办《南京人报》,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战后在南京主办《南京人报》,任社长。1953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典文学编辑。
著有小说《沈万山》《胭脂井》《白门秋柳记》《魂断文德桥》《秦淮粉墨图》《神龛记》等;校注七十回本《水浒传》;选注《史记》;编写古典戏剧故事《赛霸王》《十五贯》《魔合罗》《救风尘》等;编写中国古代寓言,选注古译佛经寓言等。
目录
《晏子春秋》
狗能把酒变酸
《列子》
怕天塌下来
猴子吃橡栗
愚公移山
岔路
砍倒了梧桐树
不见了斧头
大街上抢金子
九方皋相马
《尹文子》
国王拉弓
黄大爷的两个女儿
错把山鸡当凤凰
“打强盗”
《子华子》
井里挖出活人
老母猪咬小猪
丢了黑衣服的人
《孟子》
五十步笑一百步
给麦子帮忙
偷鸡的人
学下棋
偷酒肉的人
《荀子》
胆小怕鬼的人
《庄子》
小鸟笑大鹏
不皴手的药
牧童丢了羊
西施和东施
井蛙之见
等不得远水
学会杀龙的本领
河神与海神
国王养鸟
木匠的本领
卖弄本领的猴子
《尸子》
治病
狗和儿子
《商君书》
黄金万两
《吕氏春秋》
两勇士
刻舟求剑
把孩子扔到江里
尸首的买卖
赶马
先生和学生
鬼变人形
偷钟掩耳
猎人和猎狗
起死回生
《韩非了》
坍塌了墙
蛇搬家
吹竽
卖珍珠的装潢
长生不老的仙方
没有结论的争辩
新裤和旧裤
买鞋忘记尺寸
自相矛盾
等候兔子
夫妻的手艺
画鬼容易
扁鹊看病
和氏之璧
紫色的衣服
国王的爱憎
弓和箭
《战同策》
斗老虎
比漂亮
画蛇添足
木雕泥塑两个神
狐假虎威
不死的药
老虎的谣言
喊妈妈的名字
糊涂的旅客
鹬蚌相争
卖马
《新书》
两块宝玉
《淮南子》
人变虎
哭妈妈
问天高
瞎子和跛子
卖妈妈
塞翁失马
《说苑》
蝉、螳螂和黄雀
龙变鱼
失火的人家
猫头鹰搬家
《新序》
千里马
真龙下降
反穿皮袄
《韩诗外传》
公主下嫁
《论衡》
倒霉的人
《潜夫论》
鹿和猪
假药
《牟子》
对牛弹琴
《风俗通义》
杯弓蛇影
东食西宿
《笑林》
半夜找打火石
离婚的理由
不咸的汤
神奇的树叶
《苏子》
糊涂商人
《孙子》
大鱼和大树
《苻子》
狐皮和羊肉
一百只羊
《昭明文选》
曲高和寡
《颜氏家训》
买驴的契约
《刘子》
刻凤凰
《启颜录》
老虎和刺猬
《朝野佥载》
丢了皮口袋
狮子和豺
《昌黎集》
会弹琴的人
《河东集》
猎人吹笛
一只小鹿
驴子的本领
老鼠的命运
《袁皓集》
蛇变龙
《伸蒙子》
掘井
《国史补》
踩死了茄子
《合刻三志》
中山狼
《北梦琐言》
肚里的青蛙
《太平御览》
石头当美玉
《太平广记》
拿竹竿进城门
《景文集》
雁奴
《苏轼义集》
太阳的样子
《东坡志林》
不认识钱
斗牛图
《艾子杂说》
铃铛的辩论
鸭和猎人
癞蛤蟆的眼泪
少活一百岁
米是怎么来的
吃肉变聪明
《柳河东集·附录》
河豚
《续博物志》
和父亲作对
《道山清话》
古书换古铜
《陶朱新录》
忠心的牛
《梁溪漫志》
懒人和神
《宾退录》
有了和尚没了我
《程史》
卖治鸡眼药的
鳖爬桥
《郁离子》
找船
琴弦相同的琴
猴子和主人
《元史》
剪羊毛
《龙门子》
怕老鼠的猫
烧老鼠
“内行”
真鼎假鼎
《逊志斋集》
巫人遇“鬼”
《艺林伐山》
照着书找马
《叔苴子》
摸珍珠
八哥儿和蝉
《见闻杂记》
树上结生姜
《贤奕编》
两个射雁的人
抓痒
猫的名字
多忧多虑
游历
《权子》
乱敲钟
两个讲礼貌的人
《艾子后语》
岁数大一倍
《迂仙别记》
造错了大门
《雪涛小说》
疼在隔壁
锯箭
治驼背
吃菱角
井里出酒
精彩书摘
《中国古代寓言选》:
紫色的衣服
齐国的国王喜欢穿紫色的衣服。
国主穿紫色的衣服,全国跟着学起来,人人都穿紫色的衣服。这么一来,紫色的衣服越来越值钱,五件其他颜色的衣服,也换不了一件紫色的衣服。
国王对大臣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国人都跟着学,现在紫色的衣服最值钱,其他颜色的衣服却没人穿,这可怎么办?”
大臣说:“这个好办。大王您不穿紫色的衣服就是了。”
于是国王就宣称:“我最不喜欢紫色的衣服了。”
正好侍臣送上紫色的衣服来,要给国王穿上。
国王说:“快把衣服拿走。我最讨厌紫颜色啦。”
结果,当天,在王宫里就没有人穿紫色的衣服了。第二天,京城里也没有人穿紫色的衣服了。到了第三天,整个齐国,再也没有一个人穿紫色的衣服了。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
国王的爱憎
弥子瑕是卫国国王宠爱的人,国王对弥子瑕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卫国的刑法规定:谁要是私自用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脚。
一天夜里,有人来告急,说弥子瑕的母亲在家里生病了。弥子瑕很着急,要乘国王的马车回家,偏偏国王正在睡觉。弥子瑕一急之下,没经国王允许,就打着国王的招牌,乘国王的马车回家看母亲去了。
事后,国王听说了,不但不治弥子瑕的罪,还夸奖说:“弥子瑕真孝顺!为了看母亲的病,甘愿担当治罪的风险。”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里散步。树上的桃子熟了,弥子瑕摘下一个,吃了一半,觉得味道很甜美,就把剩下的半个桃子给国王吃。国王又夸奖说:“弥子瑕对我真好!剩下半个桃子还惦着给我吃。”
……
前言/序言
张友鸾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珍品。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寓言,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既有和其他文学体裁相同的地方,也有它自己的特性。从功能上讲,寓言是譬喻,但譬喻却不全是寓言;从形式和内容上讲,寓言是故事,但故事也不全是寓言。寓言有自己特定的范畴。概括起来,寓言所具有的基本要素是:既要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又要有譬喻寄托。就是说,寓言乃是用一个虚构的具体故事来设事立说,言在此而意在彼地去说明某些抽象的道理。有些譬喻虽然以人、物、事作为喻体,但这些人、物、事并没有构成具体故事情节,就不能算作寓言。有些故事意在说明某些道理,但这些故事只是就事论事,言在此而意也在此,道理直接体现在故事情节上,这也不能算作寓言。当然,寓言与譬喻同出一源,可以说,寓言是譬喻的一种高级形式。
在世界文学史上,寓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像《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都是人们家喻户晓的杰作。而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寓言则缺乏独立的地位。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就没有寓言,相反地,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寓言三大发祥地之一(另两个是希腊和印度),而且中国古代寓言丰富多彩,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只是在旧时代文学史中,中国古代寓言没有被人为地赋予独立的地位,也从来不像诗、词、歌、赋那样,有个明确的定义。“寓言”二字,原出于《庄子》,但《庄子》中所说的“寓言十九”,其含义比今天所说的“寓言”的含义要广泛。而《韩非子》所说的“储说”,《文心雕龙》所说的“隐言”、“踳驳”,汉译《佛经》所说的“譬喻”等,其含义又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寓言”。直到1917年,茅盾先生编辑的《中国寓言(初编)》,把古代寓言作品统一定名为“寓言”,寓言才算有了自己特定的含义范畴。
大体说来,在中国,从先秦一直到魏晋,寓言只是被哲学家当作论证的工具,蕴藏在他们的著作里面。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寓言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在以诸子散文为代表的先秦散文作品中,寓言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庄子》中的寓言成就为高。但寓言在诸子散文中,并不是以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出现的,而只是各类著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进一步说明著作提出的观点。魏晋时代,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佛经寓言一时兴起,这些佛经寓言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寓言,并对后世的寓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佛经寓言也只是佛教经典的组成部分,用来阐明深奥的佛教教义,而并非独立的文学作品。到了唐代,在“杂说,,一类的集子里,开始出现寓言的单篇,虽然数量不多,却是寓言以独立的文学作品形式出现的开端。宋代的“小话”,绝大部分是寓言。那个时期的作品,不但赋予寓言以定型,而且有了结集,如《艾子杂说》之类。明、清时更有一些明显体现寓言独立文学地位的寓言集,如《郁离子》、《朴丽子》等。还有一些谐谈、笑话集,是继承小话而来的,其中有许多寓言。但从小话到笑话,并不纯是寓言。有一些讽刺作品,因为言在此而意亦在此,便和寓言不同了。
将中国古代寓言编选为一个全集,自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在技术上有困难。首先,由于许多寓言并非独立成篇,这就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去爬罗剔抉,其工作之艰巨,无异于沙里披金。其次,历朝历代的寓言,语言上的差距很大。宋以前多半是文言的,宋以后多半是白话的。文言从唐代划分,又显然有古文和今文的不同。就连白话,宋代的语录体和清代的口语,距离也并不小。至于有人认为,先秦寓言,陈义甚高,此后作品,比较肤浅,所以不能并入一集。这种以高低、深浅为标准的看法,倒还只是皮相之谈。无论由于什么原因,我们一直缺少一部完整的古代寓言集,这却是事实。先秦寓言有很多选本,而汉代以后的寓言,在很长时间里简直湮没无闻;以后有些寓言集选编了一些,但数量有限。
我个人对寓言的搜集工作,有着很大的兴趣,几十年来,业余一直从事于此。我感觉到从先秦到明、清,寓言的产生,两头粗,中间细。为了充实中间部分,我从大量的书籍中去掏索,虽然所获有限,却支付了相当的精力和岁月,结果也还有许多的遗漏,有待于补苴。、对于编选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寓言集,我当初是有所打算的,并为此做了一些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和60年代,我曾编过《中国寓言选》、《古寓言选》,还在报刊上陆续发表过单篇的古代寓言。我想,只要能坚持下去,这工作总会有些结果的。谁知一场浩劫迫使我中止了这项工作,已经编好送到出版社的《古寓言选》,也被迫停止出版。一晃二十年过去,如今我已进入耄耋之年,虽然夙愿未偿,脑力和体力却已不允许我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了。然而我实在不甘心!于是将“文化大革命”前整理过的和在“文化大革命”中偷偷整理的一些材料翻出来,东拼西凑,凑出了二百篇寓言,勉强辑成一个集子,定名为《中国寓言二百则》。这个集子的规模和水平,与我当初的打算相去甚远,但是岁月不饶人,在有生之年,恐怕只能奉献出这么点东西来了。这便是《中国寓言二百则》的由来。
本书选写的寓言,从战国起,到清代止。因为是用现代白话改写的,和古人原作,就不可能不有一些出入。一部分是根据原文直译的,但更大部分却是意译的。意译的目的,在于把原来的故事重新调整安排,让它更能突出它所要说明的道理。同时,也可以把一些现代人不太熟悉的名物词语,在正文中直接做出解释,不另作注,用以减除读者阅读时的麻烦。有许多寓言的原文,在正文以外,还加有按语(或者插叙)。改写时,酌量保留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在今天看来,是不适合、不全面、不足以说明寓言内容的,就删去了。还有一些寓言,原来并没有按语,但故事较为隐晦,又不得不给加上按语。所有的按语,都作为寓言的补充说明,放在正文的后面。
有一些寓言,原文很短,甚至还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严格说还只能算作譬喻。但由于已经流传很久,而且稍加改造,就是很好的寓言,故补充编写,如《博士买驴》之类。又有一些寓言,原文太长,就予以压缩,如《中山狼》之类。
许多寓言中的地名、人名,在当初可能是有它的一定用意的。今天没有保留这些地名、人名的必要,改写时就改用代称,或把专指改作泛指,或只用姓不用名。有些器物,今天已不常闻见,尽可能用比较可知的器物名称代替。但某些传说已久,已成为一般语言的,就不去改它。
中国的许多成语出于古代寓言,但往往流传下来,成语的意思已和原来的寓言内容有了出入。若直接用成语作为寓言的题目,有些就显得文题不符了。所以,一些寓言虽是某些成语的出处,改写时还是单拟了题目,而把所出的成语附在了题目之下。当然,能够反映出寓言内容的那些成语,还是尽量做寓言的题目,而不必另拟题目。
每篇寓言,都注明原书的书名和作者名。目录排列书名的次序,虽按朝代,其实并没有以原书产生的先后为先后,作者的名字,按照原书的题署(包括作者或辑者、序者)。古书作者的名姓,以及作者的年代,有许多已经证明是假的,有的到现在还难分真假。因此,本书中的那些次序和作者的名姓,并不那么可靠。但交代每一寓言的出处,是有必要的;而对于原书的产生时间和作者的真伪做出考证,却不是本书的任务。现在姑且这样安排,不确的地方,就只好由专家和读者来纠正了。
我深深地知道,这么一部集子,远不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寓言的全貌,更难以满足读者的希望和要求。只要它还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人们对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使更多的人去发掘中国古代寓言这座宝库,那么在我来说,便是聊以自慰的了。
(此前言原载于张友鸾选著《中国寓言二百则》,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8月版)
中国古代寓言选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古代寓言选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评分
☆☆☆☆☆
书很不错,值得购买!书很不错,值得购买!书很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
四位一流的精神科医师和一位心理学家共同宣誓证明比利是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威廉·米利根最终被判无罪,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
评分
☆☆☆☆☆
你要我评,我就评,岂不是很没面子。
评分
☆☆☆☆☆
“那是什么地方?”我问他。
评分
☆☆☆☆☆
孩子喜欢,包装完整,喜欢这个题材,推荐购买,每年都在京东购买大量的书,一如既往的信任。
评分
☆☆☆☆☆
比利确实与众不同。母亲放荡、生父自杀、继父长期的虐待与性侵让比利的童年充满苦难,他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制定自我教育计划,陆续为自己创造了23个国籍、年龄、才能、性格各异的人格(男女都有)用以承受痛苦、保护身体、学习逃脱、辨别方位、享受关爱、表现快乐、关爱弱势群体甚至反叛社会……这些人格再加上完整融合的“教师”,构成了24个比利,其中汤姆、亚伦、丹尼均具有卓越的绘画才能,“家族”保护人里根是一位南斯拉夫人,能够控制肾上腺素,拥有强大的体能,是武器及军事权威和空手道专家,和平时期的管理者阿瑟是个英国贵族,精通物理、化学和医学,能够流利地说写阿拉伯语。这些具有超能的人格和数名招人怜悯的无助儿童,以及数名“惹人厌的人格”一起构成了比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充满血泪的个人成长史。
评分
☆☆☆☆☆
四位一流的精神科医师和一位心理学家共同宣誓证明比利是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威廉·米利根最终被判无罪,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
评分
☆☆☆☆☆
初中需要的课外阅读书,印刷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