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思想(白金版) | ||
| 定價 | 49.00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5年08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美]詹姆斯 P. 沃麥剋(James P.Womack),瀋希瑾 等譯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365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111510710 | |
這是目前關於流程再造的書,也是讀的。
―― 《商業周刊》修訂版前言
第1版前言 從精益生産到精益企業
部分 精益原則
導論 和浪費針鋒相對的精益思想∥2
定義價值∥3
識彆價值流∥7
流動∥9
拉動∥12
盡善盡美∥13
我們現在就能得到的好處∥14
停滯消除劑∥15
從頭做起∥16
第1章 價值∥17
是一所房子,還是一種沒有麻煩的經曆∥17
從嚮傳統“價值”的定義挑戰開始∥19
按整個産品來定義價值∥21
精益企業重新考慮價值時的關鍵所在∥23
價值定義的一個要素:目標成本∥24
第2章 價值流∥26
從貨架通道裏觀察∥26
一提盒可樂的價值流∥27
生産可樂∥27
引起浪費的根本原因∥32
訂購可樂∥33
製成可樂∥36
讓價值流分析發揮作用∥37
第3章 流動∥39
批量生産的世界∥39
流動的技術∥41
自行車從批量生産到流動生産∥42
把流動思想用於任意活動∥53
工作中的流動;流動地工作∥53
隻有流動是不夠的∥55
第4章 拉動∥56
過去糟糕的生産∥57
服務於拉動的精益生産方式∥58
過去糟糕的配送∥61
服務於拉動的精益配送∥63
從理論到實踐∥66
精益配送技術∥69
均衡進度需要均衡銷售∥70
過去糟糕的轎車維修服務∥71
從維修場地拉動∥72
從維修場地到原材料的拉動∥73
僅僅是開始∥75
混亂是真的嗎∥76
是否真的必須有商業周期∥78
在追求盡善盡美中拉動價值∥78
第5章 盡善盡美∥79
增長的途徑∥79
捷徑∥80
持續進行根本性的、不斷的改善∥82
盡善盡美的藍圖∥83
集中精力消滅浪費∥84
去掉惰性,開始起步∥86
第二部分 從思想到行動:精益的飛躍
第6章 簡單事例∥90
精益革命∥100
終結果∥110
如“流”的工作∥111
步驟∥113
簡單事例∥113
第7章 復雜事例∥115
“我們差點讓自己‘準時’死亡”∥116
變革代理人∥117
理論知識∥118
綫模公司的精益化∥122
首先處理過剩人員和“釘子戶”∥122
教會人們如何去觀察∥124
反復改善每一個價值流∥125
再造生産組織,為價值流開闢道路∥126
引進精益財務係統和“計分卡”∥127
降低庫存∥129
創建一個“精益”部門∥130
為獲得靈活性而提供鐵的工作保證∥131
再造産品開發係統,為價值流開闢道路∥131
整改接單過程∥134
將工薪和利潤聯係起來∥135
改善供應商∥136
製定一項發展戰略∥137
五年後的成績記錄∥140
對問題更嚴重的企業怎麼樣呢∥142
第8章 嚴峻的考驗∥143
從美國係統到批量生産∥145
鷹的起飛∥146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形成批量生産方式的動力∥150
噴氣推動的鷹∥151
鷹的次墜落∥155
是較精益而非精益,是必需而非足夠∥157
1991年創造齣的危機∥159
從大到不太大,從“流程”到流動∥160
僅有精益知識是不夠的∥162
第二個變革代理人∥163
拔掉釘子戶∥166
調整兩項主要活動∥168
10億美元的房間∥168
超大裝備的遺跡∥170
連續流動發動機∥174
同時發生的質量危機∥175
實際生産的終結果∥177
不能倒退之點∥178
下一步飛躍∥179
教訓和下一步驟∥181
精益思想對其他工業企業又如何呢∥182
第9章 精益思想和德國技術∥183
從貧窮到富有的初步成功∥183
保時捷:一個典型的德國企業∥185
齣現危機∥189
變革代理人∥192
進攻計劃∥193
日本導師的到來∥197
處理就業問題∥201
工人和工會的反應∥202
整頓供貨隊伍∥203
整頓全盤管理∥206
整頓産品計劃∥207
整頓産品開發係統∥207
業績記錄∥208
下一個挑戰∥209
對德國傳統的暗示∥210
德國和日本∥215
第10章 大豐田,小昭和∥216
昭和的危機∥217
初的努力∥219
一個思想矛盾∥221
支撐精益化的新型組織∥222
從硬改善到軟改善∥223
因素:重新思考訂單接收和生産計劃∥224
終結果:精益的成功∥226
日本的其他企業如何∥227
豐田的精益狀況∥228
“……不服輸的好處”∥228
創造性的危機∥230
豐田的緩慢行進∥231
相應的改革∥232
完善生産環節改革∥234
完善平行化改革∥235
之豐田∥236
精益思想在豐田公司之外的傳播∥240
小昭和,大豐田:日本麵臨的挑戰∥243
一樣的步驟∥245
第11章 行動計劃∥246
開始起步∥246
創建一個組織機構,引導你的價值流∥255
建立鼓勵精益思想的業務係統∥261
完成轉型∥265
五年承諾的必然結果∥269
下一個飛躍∥271
第三部分 精益企業
第12章 流動的渠道,渠道的流域∥274
精益企業∥275
結束工業冷戰∥276
輪換職務∥277
未來的職能∥279
企業的作用∥280
三種工業傳統中的精益企業
《精益思想》於1996年鞦季齣版,曆經20年,暢銷十多個國傢,纍計銷量上百萬冊。本書的成功在於它對精益生産方式做瞭的總結,為讀者提供瞭精益的核心原則,實地考察瞭美國、德國、日本若乾具有代錶性的大小企業推行精益的實際情況和心得,為準備跨入精益之門和進一步學習、實施精益的人提供瞭的指南,從而成為精益方麵的經典著作。
精益原則:
根據客戶需求,重新定義價值;
識彆價值流,重新製定企業活動;
使價值流動起來;
依靠客戶需求拉動價值流;
不斷改善,追求盡善盡美。
詹姆斯P.沃麥剋James P. Womack
前MIT教授,為企業提供精益谘詢,也嚮小型製造廠投資。他創辦瞭精益企業研究所(LEI)並擔任所長,這傢研究所是一個非營利教育和研究機構,緻力於精益思想的傳播和應用。
丹尼爾T.瓊斯Daniel T. Jones
他創辦瞭英國精益企業研究院(LEA)並擔任院長。這傢研究院分擔瞭精益企業研究所在提升精益意識方麵的任務,並將精益知識應用於一係列的行業。
兩人閤作分析行業趨勢達20年以上,其間成果包括《改變世界的機器》《精益思想》《精益服務解決方案》。
對精益生産方式的總結
《商業周刊》暢銷書,纍計銷量上百萬冊。
打算嘗試精益的人,該怎麼做?
已經實施精益的人,下一步該怎麼辦?
本書包含瞭**的精益理論、方法和工具,一一解答上述問題。
這本書的哲學思辨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它不隻是空泛的口號堆砌,而是深入探討瞭個人成長與時代浪潮之間的微妙張力。作者似乎擁有洞察人心的能力,能夠精準捕捉到我們在追求“最好”過程中所麵臨的真實睏境——那種既渴望突破又深陷惰性的拉扯。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內驅力構建”的論述,它沒有簡單地歸咎於外部環境的塑造,而是細緻地剖析瞭心智模式如何像一套操作係統一樣,決定瞭我們接收信息和反饋的效率。讀完後,我不是覺得被“教育”瞭,而是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被輕輕地重新校準瞭,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認知藩籬,突然間變得可以撼動。書中的案例選取也十分巧妙,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當代青年的鮮活體驗,使得理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得觸手可及,像是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齣自我提升的路徑圖,隻是那條路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去丈量。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與自我進行的高強度對話。它帶來的衝擊力是結構性的,它逼迫你去審視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習慣性忽略的“軟實力”——比如如何進行真正高效的自我反思,以及如何將外界的批評轉化為驅動前進的燃料,而非僅僅停留在情緒的波動上。我注意到作者在行文間,特彆強調瞭“適應性學習”的重要性,這在當前知識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顯得尤為寶貴。書中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批判也是鞭闢入裏,它沒有停留在抱怨,而是提供瞭具體的思維工具,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更具韌性和靈活性的認知係統。這種務實的探索,遠比那些流於錶麵的勵誌雞湯來得更有力量。閤上書本時,腦海中浮現的不是空洞的激情,而是一係列需要立刻著手實踐的具體行動清單,這種轉化為行動的效能,是衡量一本好書價值的關鍵標尺。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手法極具感染力,它不像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在與你進行一次深入的、關於生命主題的深度訪談。其中穿插的個人軼事和對社會現象的微觀觀察,使得原本略顯宏大的主題變得生動和親近。我特彆喜歡它對“韌性”的定義,它超越瞭簡單的“不放棄”,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管理挫敗感、如何從失敗的敘事中提取教訓,並將其重寫為未來的行動指南。作者對於如何平衡個體追求與社會責任的探討也頗為精彩,指齣真正的“最好的自己”,必然是與周圍世界和諧共振的個體。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內洽的自我發展方法論,這方法論不僅關乎職業技能的提升,更關乎精神世界的豐盈,讀罷讓人胸襟開闊,對未來充滿瞭審慎而堅定的期待。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內容密度非常高,它要求讀者投入極大的注意力纔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緒。書中對“心智成熟度”的界定和衡量標準,是我讀過的所有相關著作中最詳盡、最少主觀臆斷的一個。作者似乎非常注重過程的透明化,他沒有販賣“捷徑”的幻覺,反而坦誠地揭示瞭自我完善必然伴隨的痛苦與掙紮。特彆是關於“延遲滿足”在高級認知任務中的應用分析,提供瞭大量基於神經科學和行為經濟學的佐證,極大地增強瞭觀點的可信度。我個人最受啓發的一點是,它將“卓越”定義為一種持續優化的係統,而非一次性的成就爆發。這種係統思維的培養,對於任何希望在復雜領域深耕的人來說,都是醍醐灌頂的寶貴財富,讀完後感到思維的“顆粒度”被精細化瞭許多。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融閤瞭嚴謹的邏輯推演和近乎詩意的哲學錶達,讀起來有一種韻律感,仿佛作者在引領你穿越一片迷霧,而不是粗暴地推搡你嚮前。最讓我著迷的是其中對“意義構建”的闡述。它探討瞭當我們不再以世俗的成功標準來衡量自我時,如何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能持續提供生命能量的價值體係。這種深層的價值重塑,是許多同類書籍所缺失的維度。它不僅僅教你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有意義地存在”。書中引用的一些古典哲學思想,被巧妙地融入到現代情境分析中,展現瞭跨越時空的智慧傳承,讓讀者在追逐未來的同時,不至於迷失在曆史的根基之上。這種厚重感和前瞻性的結閤,讓這本書的耐讀性大大增加,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