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本书具备了文化元素,也包含娱乐元素;既具有历史事实基础,也不限囿于历史;既反映下层平民百姓世俗百态,也展露上层贵族社会内部的生活面貌。因而本书适合各阶层人士品读。它们是民间积淀起来的经典;它们是最富生命力的文化传承;它们是鲜活生动的历史演绎;每一个民间故事背后都有着对历史美好的愿望与诉求,他们不再是正史的严肃,不再是野史的顽皮,而是极富大众色彩的精神食粮。
内容简介
《老北京那些坊间趣闻》收录老北京城流传下来的历史悠久而又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茶余饭后的休闲故事。如北京为什么叫做“八臂哪吒城”;万寿山脚下是否真的埋有神秘宝藏;赛金花在中国近代史流传着怎样的青楼传奇;八宝山里到底有哪八件“宝贝”;北京城的“龙穴”在哪里等?这些老北京的坊间趣闻,既有历史的真实之处,同样也有老百姓虚构想象的内容,充满着千百年来百姓的智慧,也反映了民间真切的生活习俗,以及种离奇怪诞的传闻。
作者简介
梓奕荣轩,毕业于北京大学,积极主张以时尚的方式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最正统的青年历史作家。
目录
太监争抢千年“风水宝地”——香山碧云寺与红叶的传说
神鞭两打“花和尚”——招仙塔的传说
两个公主一个坑儿——公主坟埋的是哪位公主
大树底下的神秘宝藏——万寿山原来叫瓮山
可惜有情人难成眷属——陶然亭中两“情冢”
明朝“千万富翁”之死——什刹海鞭打沈万三
谁识真假《猫蝶图》——琉璃厂的风波
白马竟然能告状——关帝庙的奇事
“红灯区”里的清末名妓——八大胡同里的青楼传奇
到底是哪“八件宝贝”——八宝山得名来历
埋葬“皇家爱情”的珍妃井——珍妃投井之谜
王府井是怎么变成一条街的——王府井的变迁
大树也能“封官晋爵”——乾隆帝与树的“缘分”
到底是劈柴,还是辟才——辟才胡同的三种来历
“痴情皇帝”竟然当和尚——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传说
北大“三疯子”的恩怨录——民国时代的另类教授
“龙穴”到底在哪儿——刘伯温天寿山点穴
崇祯帝被“忽悠”上了吊——李闯王巧夺北京城
跟乾隆帝“死磕”的贞烈皇妃——西域传奇女子香妃记
京城第一对联高手——铁齿铜牙纪晓岚轶事
敢把贪官拉下马——刘罗锅铁面断案
皇帝色胆抢“凤姐”——长城望京石得名来历
京城“老字号”匾额之谜——奸臣严嵩题写“六必居”
北京出了个“狗肉将军”——军阀张宗昌的大笑话
轰动京城的“桃色事件”——徐志摩与才女们的恋情与婚姻
“狮子桥”原来姓“卢”——卢沟桥最早的来历
店小二拉起大旗闹革命——灵境胡同的起源
被埋葬的一杆花枪——明十三陵长陵的秘密
送柴和尚恋上小尼姑——上方寺与下方寺的“僧尼恋”
“冒牌”状元怪事多——孔庙里记录的状元轶事
北大教授胡适“耍大牌”——胡适与毛泽东的早年“过结”
被清华大学开除的诗人——才子朱湘自杀传闻
石头竟会生鸡蛋——洪济寺的“神鸡石”
当河水变成“酒水”——酒仙桥的传奇
道士与和尚争风水——白云观对峙清风寺
皇帝的“龙须”岂能拔——天坛益母草的传说
倒霉郎中终成“药王”——京城药王庙的传说
小胡同里的“赛诸葛”——李铁嘴算卦的传说
雍正帝半夜丢脑袋——“风尘女侠”吕四娘复仇记
可笑的“鸡蛋坟”——恩济庄李莲英之墓
八臂哪吒城的传说——北京“里九门”的来历
永乐铜钟与铸钟娘娘庙——永乐铜钟的神奇传说
法海寺与郑板桥——北京“八大古刹”之一
德胜门与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广渠门与袁崇焕——历史上的另一场冤案
乾隆皇帝也盗墓——佛香阁的神秘传说
昆明湖上的“凤凰墩”——颐和园里的仙岛传说
万历皇帝器重的太监——作为“坟寺”的慈祥庵
西山出了个“鬼王菩萨”——香界寺宝珠洞的传说
护陵石雕身上的“伤痕”——十三陵“石像生”残损之谜
前言/序言
好友送来书稿,嘱咐我作序。打开目录,看到生活中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北京地名、历史人物活生生跳将出来。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百姓,感觉一股久违的亲切扑面而至。
王府井是什么井,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公主坟到底埋的是哪个格格,八宝山有哪八宝;民间故事中的乾隆、和珅、刘罗锅,既不同于正史,也不同于戏说……
香山碧云寺、颐和园、九门八典、一口钟等传说故事都累积着千百年来天子脚下的子民对京城的理解和感情。不仅如此,几乎每个胡同、城门都有着自己的传说。尤其是城门,与文献典籍中的记载不同,老北京指的是兵门、煤门、水门、税门、粮门……
民间故事,产生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然而作为历史悠久的帝都,北京不同于南京、西安、开封等其他几个古都,并非是因为城市格局,而是作为北京流动之魂的民间文化,是生活在京城的普通百姓、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赋予北京的独特内容。而这些只有少量见诸于正史,大量内容都是在市井坊间流传。
2004年8月,我国政府自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卢沟桥、天坛、八达岭、永定河的传说已经列入其中。
民间文学在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是最基本的内容,都是靠口头传承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嬗变。时代变了,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甚至他们的世界观,也随之发生或快或慢的变化,我们从民间故事这一窗口,看到的是千百年来北京从一个帝都到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巨大变迁,不止是四合院改成了摩天大楼、小胡同变成了宽阔的大街,也包括从世界观到审美观的变迁。
随着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的改变,民间文学的传播载体也在悄悄变化,口头传播逐渐扩大到短信、微信,让民间故事流传更为便捷快速。
如果把民间文学的自然生命认定为“第一生命”的话,把它记录下来成为文本则是民间文学的“第二生命”。
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门类不同,把民间文学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也是一种保护,而且是一种延续它的生命的重要手段和最好的保护。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诗经》,我们怎么能知道周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假如没有《九歌》,我们怎么能知道战国时期的南方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好友扎实地做民间文学的调查,必须原原本本地忠实地记录民间口述的文本。尽管式微,但是民间文学会以“第二生命”保留下去、传播下去、延续下去。
我希望,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来北京旅游的人们,都能在这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国际大都市寻古探幽,探究老北京悠远的历史,寻揽到古都浓郁的民俗风韵。
陈鹏2015年立冬
老北京那些坊间趣闻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老北京那些坊间趣闻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