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驯服偶然》从大尺度上描绘了观念转变的过程,弥补了科学社会学中案例研究和标准形式的识知研究的不足。有些论证值得商榷,尤其是哈金描述的“革命”,在我看来,就从未在他所认为的意义下发生过。但是哈金的思想过于复杂,很难被这些反驳意见所驳倒。关于涂尔干和高尔顿的写作上,对很难说清的方面把握恰到好处,论证雄辩,这正是《驯服偶然》闪光之处。
作者简介
哈金,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与科技史研究所教授。1962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任教。哈金长期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著述影响甚大,并被广泛引用。1975年出版的《概率的突现》,成为学术畅销书。《驯服偶然》同样获得巨大成功,问世不久便被评为“20世纪100部英语写成的最佳作品”之一。
译者为我馆老译者。为我馆翻译过《计算和信息哲学导论》。
目录
致谢
1 大思路
2 必然性信条
3 公开的业余人士:秘密的行政官僚
4 官僚机构
5 理性的开明专治
6 疾病的量
7 科学的丰产区
8 自杀是一种癫狂
9 立法哲学的实验基础
10 无认证、无细节、无对照、无价值的事实
11 由什么样的多数来决定?
12 大数定律
……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驯服偶然》:
道德科学旨在研究人以及社会关系。但是如何研究呢?不是通过预测经验心理学或社会学抽样调查。孔多塞的道德科学主要指两件事情,因此留下了一桩至今也未厘清的悬案。他勾勒出所谓泾渭分明的两个岩层。一个是道德科学作为历史学,另一个是道德科学作为概率、统计学、决策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理性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等等。
道德科学作为历史学不是那种编年史,而是由孔多塞的名著所表现出的那种拱形结构,这是他长期构思的有关人类进步的理论,《人类精神进步史》。这部著作完成于1793年年底,当时他正躲藏着逃避追捕,于他死后一年1795年出版。该书作讲述了人类通过9个阶段发展的故事,以及进入第10个发展阶段,即法国大革命开始的那个阶段。这个模式也许由圣西门诗意般地借用过,孔德这位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则完全采纳了它。孔德那部看上去无限长的《实证哲学教程》,在1830年至1842年间出版,把人类知识带入实证阶段,这种状态也是拉格朗日和居维叶,比沙和拉普拉斯等所达到的。孔多塞的模式由黑格尔转换为历史辩证法;它也是由马克思赋予新动力的一个模式。
道德科学的另一岩层,没有任何人能像黑格尔和马克思那样异常地使之公之于众。在他生命行将结束时即将付印的最后一部著作中,孔多塞将其命名为“社会数学”。“比起'道德'或‘政治'来,我更喜欢社会'这个词,因为‘道德'或‘政治'这些词的涵盖面太窄,而且也不够确切。”他总是一个分类者,他把社会数学分为5类。第一类研究的对象是复合兴趣和其他时间序列。然后是排列和组合,再是归纳,第4为概率的计算,最后为平均值理论。尽管我将强调社会数学的道德科学在统计方面所固有的性质,然而人们也可以强调经济学的一面。那种分类学对术语的现代化和意义稍有确认:道德科学的第二个岩层便是道德科学作为概率、统计学、决策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理性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等等。
道德科学这两个岩层,历史学的和数目字的,在19世纪早期产生了严重分歧。孔德所探究的是一种,统计学家凯特勒则是另一种。他们就各种名称如“社会数学”和“社会物理学”打嘴巴官司。在每一种情况中,显然是由孔德为其历史认识论提出来的名称,都被凯特勒抢过去作为其对人的统计研究的名称(对孔德的诅咒)。在绝望之中,孑L德发明了“社会学”这个词,说这个词是如此丑陋,那些人类的统计学者不再会屈尊盗用了。可这一次他又错了。
孔多塞的社会数学,他的数目字那一方面,似乎应是有关统计定律研究所关心的课题。这是皮尔逊的观点,他对孔多塞非常钦佩,说他具有可亲近的精神,但却不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脑子里充满了想象力,能够抓住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新问题”。他认为孔多塞是“第一位在其科学(统计学)中具有一种哲学的著作家,他指出我们对于统计比例稳定性的信念正好与我们所谓的自然定律的信念是一致的。”是的,但至关重要的是孔多塞坚定的哲人/重农的信念才使他确信存在着社会定律。对于他而言,这些不是统计学的,而是理性本身的一些原则。皮尔逊的判断中的真值是这样的;未来统计学领域继承了一种诞生于启蒙理性的道德科学有关定律的思想。
……
驯服偶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驯服偶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一本找了很长时间的书,从西方数字时代追溯,是历史里面重要一项,很喜欢看
评分
☆☆☆☆☆
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老版翻译几乎没有变化,甚至还多了些错别字,真不知道编辑是如何审核的。另外,对译者的语文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很多语句连主谓宾都不齐全,而且翻译生硬,有些语句像是一个词一个词翻译出来的,读起来前后文缺乏流畅感,完全体会不到所谓的“20世纪一百部用英语写成的非虚构类最佳作品之一”的感觉。
评分
☆☆☆☆☆
宝贝不错,京东给力,价格便宜
评分
☆☆☆☆☆
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评分
☆☆☆☆☆
哈金的作品都还值得一读!
评分
☆☆☆☆☆
东西挺好的,东西挺好的
评分
☆☆☆☆☆
宝贝不错,京东给力,价格便宜
评分
☆☆☆☆☆
东西不错,尚未发现问题
评分
☆☆☆☆☆
东西不错,尚未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