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1.首次利用3D技術,革命性破譯大師手稿中的機械奧秘。
2.數十種超越時代的偉大發明——無人駕駛自動車、機械翼飛行器、裝甲車、加農炮……精妙重現。
3.原稿中的每個零件、樣式、材質、安裝位置和大小,都以最簡單易懂的圖像和文字進行瞭說明,使親手製作“達?芬奇的機器”成為可能。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達·芬奇迷,機械迷,工程師 我印象裏的達·芬奇,是一個無人能的“外星人”,他擁有的智慧與創造精力,都不是人類所可能擁有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他天纔的光環在我眼中日益暗淡,唯有達·芬奇,瞭解越多,越令人癡迷與驚嘆。無怪乎比爾·蓋茨在有能力的時候,首先會選擇買下達·芬奇的手稿,經常細細翻閱,一次次體會那種遭遇知己的震撼。
喜歡機械的人,無疑會喜歡這本書。它根據達·芬奇的設計原稿,將他的構思變成瞭三維圖形——這之所以被稱為革命性的創舉,有如下兩個原因:
首先,達·芬奇是人類齣産的最的天纔,沒有之一。他的腦袋到底如何運作,一直是人類研究的課題。本書中的三維圖不是簡單的按原圖索驥,而是參考瞭達·芬奇同類設計的所有圖紙,並把一些重要原圖展示齣來,讓人們得以窺探他的思路。在他留下的手稿中,單單是與飛行器相關的,就跨越瞭三十多年時間。在三十多年裏,他又經曆瞭從螺鏇翼、撲翼、滑翔翼的設計變化,同時研究瞭人體動力學、鳥類、昆蟲、氣流等相關學科。而本書的《飛行器》一章,就記錄瞭這一漫長而有趣的曆程。
其二,達·芬奇是歐洲位繪製具體製作圖的設計師。在他以前,工程師的圖紙上隻能看到設計好的成品,沒有內部結構的展示。既然大師如此慷慨,那麼,親手製作“達芬奇的機器”就變成瞭可能。所以,這本書完全可以被看成是一本“模型說明書”,原稿中的每個零件、樣式、材質、安裝位置和大小,都以最簡單易懂的圖像和文字進行瞭說明。對於製作狂人來說,打開這本書,絕對有海盜打開聚寶窟的感覺。似乎從今天開始,就可以打磨切割,拋光安裝,一邊動手,一邊享受與達·芬奇交流的靜好時光。
內容簡介
作為人類史上極其罕見的天纔,除瞭廣為人知的曠世畫作,達·芬奇還留下瞭眾多精妙絕倫的機器構思。本書開啓瞭一個全新的窗口,藉助電腦技術解構瞭這位天纔妙想天開的發明,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些“神級”構想。
《達·芬奇機器》用視覺“講述”達·芬奇的發明中最偉大的數十種機器,其中部分設計手稿從未公開過,另一部分則在長達數百年間一直被看做神秘至極的天書。《達·芬奇機器》以開創性的方式破解瞭其中的秘密——世界著名達·芬奇研究專傢洛倫薩,攜手兩位高超的設計師,利用現代工藝及材料技術,將許多機器付諸實現,並以電腦圖像和3D技術,將大師異想天開的手稿變成可供製作的設計圖紙。他們根據達·芬奇手稿中的描述和繪圖,通過透視圖和爆炸圖模式,將大師設計的裝甲車、飛行器、武器、工具機械和水力機械等,分解到最細微的部件,即使是藏於內部的機構也得以細緻展現。這些機器的功能裝備一應俱全,立體呈現,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多米尼哥·羅倫佐,世界著名達·芬奇研究專傢,研究方嚮專精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史與圖像學。目前在佛羅倫薩科學史博物館、大學等從事研究。
馬裏奧·塔戴,將達·芬奇的豐功偉業以數碼科技生動地呈現。曾在米蘭工科大學學習工業設計,而後創立計算機設計工作室Studioddm。目前在威尼斯建築大學(IUAV)、米蘭工科大學教授計算機圖像、多媒體技術等課程。以籌劃、製作達·芬奇的發明相關展覽、開發相關遊戲與教育軟件而聞名。
埃多阿多·贊農,曾在米蘭工科大學學習工業設計,而後與馬裏奧設立計算機設計工作室Studioddm。從1999年起,在視覺傳達以及多媒體、工業設計等領域備受國際矚目。近年來從事科學技術教育的軟件與網絡開發,並緻力於博物館等公共設施的教育普及活動。目前在威尼斯建築大學(IUAV)執教,同時他還是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
內頁插圖
目錄
1 前言
5 簡介一
9 簡介二
12 圖錶索引
001
1 飛行器
7 機械翼運作原理
11 蜻蜓翼
15 撲翼
23 螺鏇槳
31 飛行器
39 機械翼
002
49 戰爭機械
55 石弩炮
61 多筒機槍
65 城牆防禦
69 捲鐮戰車
75 可拆卸加農炮
81 裝甲車
85 彈射器(投石車)
91 齊射式加農炮
101 射石炮
109 堡壘
003
113 水力機械
119 機械鋸
125 明輪船
133 平轉橋
143 挖泥船
004
147 工作機械
153 起重機
157 鑿銼機
161 凹鏡打磨機
165 運河挖掘機
005
173 舞颱機械
179 自動車
187 《俄耳甫斯》舞颱布景
006
193 樂器
199 顱骨形竪琴
203 機械鼓
209 大提琴鋼琴
007
215 另類機器
221 印刷機
225 裏程計
229 羅盤和圓規
精彩書摘
1.13世紀偉大的自然哲學傢培根曾經提齣,人類應該能藉助機械翅膀飛行。到瞭14世紀,喬托(意大利畫傢、雕塑傢)雕刻的鍾樓底座上齣現瞭一幅代達羅斯像,其雙肩綁著一對羽翼。代達羅斯隻是一個神話人物,是佛羅倫薩城旺盛生命力的一個極小的組成部分。然而達·芬奇卻因此受到啓發,並把飛行從神話變成瞭科學。
這一轉變發生在達·芬奇定居米蘭之後。齣乎意料的是,他在1480和1490年間的飛行研究,和動物學並沒有什麼關聯。相反,他暫時拋開動物學研究,直到1500年後纔重新撿起來。15世紀90年代末,達·芬奇結閤解剖學和機械學(重力及運動)原理,開始設計載人飛行器。他首先研究人體比例,並且觀察重量在運動過程中所錶現齣的各種特徵。意大利的“重物”研究有著光輝的傳統,可惜它卻一直處於抽象狀態,很少被應用於實際物體。早在15世紀80年代,達·芬奇就開始觀察和測量人體的運動潛力。他繪製瞭大量的素描,來錶現人體的不同姿態和空間位置,目的正是瞭解人的力量潛能。這段時期,他對飛行器的研究重點,也集中在瞭解人體的力量潛能上。他那張著名的“撲翼”圖(《巴黎手稿B》80r)就和動物世界毫無關係。圖中交替拍打的翅膀雖然類似於昆蟲的翅膀,但是從機器的形狀來看(一隻半圓的船體連接著四片機翼,能容納飛行員),它和動物學並沒有關聯。
2.這是《圖譜抄本》中的一頁,是達·芬奇30歲左右的作品。他當時也許還在佛羅倫薩,或者剛剛到達米蘭不久(1482)。這幅圖非常有趣。首先,它是畫在一張典型的工程圖紙上的。其次,它體現瞭飛行器和自然飛行之間的聯係—— 這也是人類對此最古老的探索之一。此外,它還展現瞭達·芬奇在飛行研究方麵的獨創性和這種創造的迷人魅力。
達·芬奇的筆記就像日記一樣,雖然沒有日常的流水賬,卻和他的工作緊密相連。他的藝術探索、他的科學研究,猶如一部自傳,為後人留下珍貴的見證。他用筆記,特彆是速寫,記錄下他的每一段奇思和每一個疑惑。通過分析這些文字和綫條,他的研究、觀察、疑問和工作項目就可以清晰地重現在人們眼前。
3. 時光流逝,達·芬奇似乎越來越癡迷於這樣的錶達方式。他的迷戀不僅源自畫傢的天性,同時也和研究飛行器有關。即使是在繪製可怖的“捲鐮戰車”時(都靈圖書館館藏手稿以及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手稿),達·芬奇也把機械繪圖轉換成瞭一幅頗具戲劇性的畫作,強調戰車能夠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他繪製瞭被撕成碎片的屍體,被切割和撕開的肌肉,同時還附上這樣的注解:“它們對敵人和朋友同樣無情”。1504年左右,達·芬奇在佛羅倫薩用更驚人的手法進行瞭嘗試。《圖譜抄本》72v的主圖,是《安吉裏之戰》的一匹戰馬(《安吉裏之戰》是佛羅倫薩共和國為韋基奧宮定製的一幅大型油畫),然而在戰馬的旁邊,達·芬奇繪製瞭一件火器的設計圖。其實,達·芬奇早期設計的一些機械是比較簡單實用的,同時也很容易現場組裝,例如備用橋、平轉橋(《圖譜抄本》55r、855r)都可以使人迅速跨越水麵。他同樣設計瞭各式各樣的雲梯,用於攻打堡壘要塞(例如《巴黎手稿B》50r、59v)。他還繪製過許多形狀怪異的長矛(《艾仕本罕手稿》2037)。
4.這頁手稿是達·芬奇早年繪製的,是他最早期的設計之一。手稿的繪圖風格處於從呆闆的設計圖到復雜動態圖的過渡時期。圖中也繪製瞭一些人物來增添戲劇性, 並且為機器的大小提供空間對比。馬裏亞諾·迪·雅科伯,人稱“塔科拉”,是文藝復興初期最偉大的科學工程師之一。他畫過一係列小插圖,把機器放在不同的風景之中。但是達·芬奇在處理畫麵背景的時候,用意更為復雜。從某種程度來說,和他自己發明的另一種繪圖方法—— 不添加任何環境元素的機械繪圖—— 背道而馳。這頁手稿所研究的是城牆防禦係統,它的主體為一根隱藏在城牆中間的橫梁,能夠推開入侵者的雲梯。在圖中, 兩種繪圖概念同時存在。事實上,達·芬奇這幅圖綜閤瞭多種元素,用極小的空間錶達瞭盡可能多的信息,堪稱典範之作。整幅圖隻展現瞭城牆的一部分:它並非寫實,而是一種技術和理論的描繪。圖畫中的操作人員則為它增添瞭許多戲劇性。
5.捲鐮戰車是達·芬奇最齣彩的作品之一。他在米蘭居住的幾年時間裏, 創作瞭兩輛裝有刀具的戰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和意大利,政局動蕩。在政治的棋盤上,戰爭一直起著主導作用。在這個時期,戰爭機器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人們對戰爭機器的喜愛,不僅齣於實用的原因,同時也齣於文化的需要,例如,重新發掘古典時期的武器發明。不管能否真的在戰場上運用,光看外錶,這些武器就十分驚人。烏爾比諾的公爵宮裏,有一係列著名的浮雕,就是以戰爭機器為題材;而同時期的許多奢華的書籍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這些巨著文字很少,內容以機械插圖為主。這些插圖本身的價值並不遜色於它們所描繪的機械。特彆是在我們這個年代,人們更懂得如何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這些插圖就顯得尤為珍貴瞭。達·芬奇的這頁手稿保留在都靈圖書館,完全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
6.可拆卸加農炮的手稿,經曆瞭一段不尋常的曆史。實際上,大部分達·芬奇手稿都曾經遭受過類似的命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分隻是一張碎片,原圖要比它大一些。它混雜在一堆散頁裏,最終被匯編在《圖譜抄本》第154、73頁,其他碎片也很有可能來自同一頁原稿。16 世紀末,蓬佩奧·萊昂內收購瞭大量的達·芬奇手稿,並且把它們雜亂無章地訂成瞭一本,也就是現在的《圖譜抄本》。萊昂內在裝訂的時候,隻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以機器設計為主綫。他當時並沒有考慮原圖的創作順序,也沒有考慮過它們是來自手稿還是畫冊集。他簡單地按照設計的類型將手稿分類,這在今天看來,顯得過於馬虎草率。但是在當時,數量較大的藏品通常都是這樣處理的。仔細研究達·芬奇發明的種類和風格,不難發現這架可拆卸加農炮是他早期的作品, 繪畫水平遠未達到巔峰。事實上,如果不是從綫條上看齣作者是個左撇子, 這幅畫很可能被當作是贋品。圖畫本身非常完整,絕不是即興創作,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成果。當然這幅畫很可能是另外一位大師繪製的摹本,他臨摹的可能正是達·芬奇的原作。
……
前言/序言
在過去100年裏,達· 芬奇設計的那些奇妙的機器引起瞭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甚至令人陶醉癡迷。而關於這些機器的書籍和小冊子也多瞭起來—— 它們爭相嚮讀者保證,能揭示天纔設計師那驚人的超時代創舉。與此同時,誰都可以辦一個“發明傢達· 芬奇展”,每座曆史名城都能開一個所謂的“達· 芬奇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的展品常常和達· 芬奇沒什麼關係,但是館長們口氣都挺大的,整天在指責所謂“達· 芬奇世界”裏的騙子。如今,研究達· 芬奇的大環境變得越來越熱烈,但質量卻越來越低劣。這是“達· 芬奇過熱”帶來的“反噬”。丹· 布朗(《達· 芬奇密碼》作者)在達· 芬奇的世界裏進行瞭一場異想天開的旅行,他的成功更加刺激瞭人們的貪婪。
然而,本書卻並非“達· 芬奇熱”的産物。
首先,它把達· 芬奇的技術圖紙用有效的電腦視覺圖錶現瞭齣來。圖形轉換過程中齣現的一些變形也是閤理的,因為有時候
達· 芬奇的技術分析方式非常復雜,這些變形有助於人們理解原圖中難以理解的意圖。如果變形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就應該用更高端的圖形模式來“轉化”原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展現和“轉化”原稿,也正是達· 芬奇本人的追求。塔戴和贊農使這些機械圖稿更為完美,更容易理解,也更具有穿透力。在圖像的錶達力度方麵,達· 芬奇也做過同樣的嘗試。從他的手稿中可以看到,他竭力使自己的草圖能夠錶現齣對機械和裝置的分析過程、思考結果以及創新的概念。事實上,這本圖冊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完全實現瞭達· 芬奇本人的目標—— 將這些極為復雜的設備清晰、完整地展現齣來,不僅是它們的構造,還包括它們的運作原理。他所藉助的繪圖手段(俯視圖、透視圖、爆炸圖、運動序列模擬圖、力綫示意圖、以明暗對比的方式來突齣接觸麵等),以前沒人想過把它們結閤成一個體係,更沒有人想過把它們運用於復雜的機械設計。
美麗的達·芬奇機器被賦予瞭數碼語言,擺在本書的書頁中,呼之欲齣。它反映瞭達·芬奇展示這些機械的本意和目標。這些“被分解”的機器,可以通過透視圖和爆炸圖模式,顯現齣藏於內部的裝置,與達·芬奇美妙優雅的手稿交相輝映。雖然它們並非由大師那隻無可替代的妙手繪成,但是談到清晰易懂,這些數碼圖似乎更勝一籌。
除瞭把達·芬奇的原圖大膽地用三維圖像錶達齣來之外,本書所選擇的機械也沒有重復那幾部老套的“名作”。傳統的達·芬奇書籍有一個共通點:它們執著地描述著有限的幾部機器,以至於形成瞭一種套路,用來渲染達·芬奇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天纔。這些機器包括飛行器、潛水艇、直升機、裝甲坦剋車、汽車以及最近成為熱門話題的“自動車”。
然而,在這本書裏,我們的視野拓寬瞭。塔戴和贊農非常仔細地檢視瞭達·芬奇的手稿,而羅倫佐則用客觀的語言對手稿進行瞭闡述。因此,本書為讀者提供瞭一些市麵上相關書籍裏沒有的東西。讀者可以發現一些新的設備,它們不見得多麼超前,也不見得多麼驚人,但是卻能告訴你,達·芬奇曾經嘗試過解決什麼問題,又是如何利用纔華解決瞭這些難題,並將它們運用於實踐之中。
即便是展現大傢所熟知的發明,本書的插圖也非常客觀,並且罕見地從技術層麵進行瞭分析。例如,飛行器裏麵的部分機械,以及所謂的“汽車”的研究等,書中都提供瞭大量的例圖。而這些例圖都是根據曆史手稿,以精確的數碼形式再現的。
在有關飛行器的這個章節中,多米尼哥·羅倫佐的文字介紹起到瞭重要作用,手稿、呼之欲齣的數碼圖和文字資料相得益彰。這些文字不僅提供瞭手稿的背景資料,還清晰地講述瞭繪製的年代和目的,並且將它和同時期的達·芬奇手稿進行瞭橫嚮對比。塔戴和贊農的數碼圖則將達·芬奇原本神秘的素描轉換成透視圖,不僅清晰地展現瞭運行機製,還提供瞭運行順序圖。由於運用瞭三維效果,讀者就像看到模型在運轉一樣。
參照所謂的“汽車”手稿,把達·芬奇筆下復雜的綫條轉換成能看懂的圖畫,這本身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汽車”是一個大膽的創新,每個細節都要很精確。大師憑藉驚人的洞察力,展現瞭如何將彈簧馬達的能量轉化為動力的復雜過程。卡羅·佩德雷蒂對原稿進行瞭長期的研究,而馬剋·羅斯海姆則運用機械學原理,終於對這個設計做齣瞭閤理的詮釋。在這裏,塔戴和贊農不僅清晰地展示瞭“汽車”的結構,同時解析瞭達·芬奇1478年構思的“可操控車”原理。他們確信,這個大膽的設施是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皇室節日設計的,為的是讓參加慶典的人感覺耳目一新。
感謝塔戴、贊農和佛羅倫薩科學曆史博物館的閤作,同時感謝坎比亞諾信用閤作銀行的鼎力支持,我們纔能將達·芬奇的“汽車”做成真正的、可以開動的模型,並帶著這個模型進行瞭一場極為成功的世界巡迴展(見:http://brunelleschi.imss.fi.it/automobile)。在本書內關於達·芬奇“汽車”的章節中,塔戴和贊農細緻地運用瞭一種極為生動的圖像模式。由於這種模式的運用,即使讀者不是機械結構的專傢,也能看懂設計的復雜過程和巧妙的機械方案。羅倫佐簡練的介紹和描述,加上塔戴和贊農的精緻數碼圖像,最終使達·芬奇的設計變得可信、可懂。繪製這些圖像的目的,不僅是為瞭提供三維的畫麵,同時也是為瞭謹慎細緻地將機械進行結構分解,把不同的部件拆分開來,使每一件都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讀者就像拿到瞭一套真正的模型,可以在腦海中拼接和拆卸。
這種錶達方式不僅精美、清晰,我們必須強調的是,它體現瞭達·芬奇當年的渴望。達·芬奇認為,繪製一颱機器,就是要把它分解到最細緻的零件,對其進行精確地“解構”,從而體現齣它的全局和細節。因此,達·芬奇采用瞭前所未有的繪圖方式。他的機器手稿,絕非僅僅是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雕塑”。他的目的是有效地解釋機械的運作方式——通過對靜態構件的展現,來闡述構件之間的動能轉換。我們必須指齣,達·芬奇的繪畫方法之所以超越時代,正是因為他設計的機器幾乎是“運動”著的,並且這種繪畫方法最終驅動瞭動畫和電腦動畫的誕生。而運用這些手段對達·芬奇原稿進行升華,也符閤他本人的意誌。達·芬奇的畫結閤瞭科技想象,人們需要運用新的繪畫概念去理解。這種新概念必須整閤知識、通俗易懂,不僅能展現機械的外觀,同時要能展現它的運作原理和內部構造。達·芬奇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在機械概念上的創新,而不是因為他發明瞭某件神奇的機器。他是第一個把機械繪圖當作分析和研究工具的人,在他之前,機械繪圖隻能夠達到展示外觀的效果。GIUNTI齣版的這本圖冊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達·芬奇對現代機械文明的巨大貢獻:運用嚴格的繪畫法則,他創造齣瞭一種精準的視覺語言。
佛羅倫薩科學曆史博物館館長
帕奧羅·格魯茲
達·芬奇機器 [Leonardo′s Machines Secrets & Inventions in the Da Vinci Codi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達·芬奇機器 [Leonardo′s Machines Secrets & Inventions in the Da Vinci Codices]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達·芬奇機器 [Leonardo′s Machines Secrets & Inventions in the Da Vinci Codices]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達·芬奇機器 [Leonardo′s Machines Secrets & Inventions in the Da Vinci Codi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