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静香楼医案》为底本,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年洪嘉禾等整理的《评校柳选四家医案》为参校本,对其中三十二门病证共计207例医案进行了赏析,案例以内科为主,兼有外科、妇科,同时保留了晚清医家柳宝诒的按语,以供赏析参考。【赏析】结合中医理论,对案例中的诊治思路及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力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从尤氏学术思想角度出发,高度概括尤氏临证经验。《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可供临床中医师及学习研究中医者参考。
目录
上卷
内伤杂病门
案1肾水亏虚,虚火上炎
案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案3肾阴亏虚,肝阳亢盛
案4阴亏阳亢,阴不涵阳
案5肾精不足,肝火亢盛
案6肝阴不足,肝火偏盛
案7肝火乘脾
案8肝阴不足,肝火上炎
案9肝木乘脾犯肺
案10下元亏虚,虚火上浮
案11肾阴阳两虚
案12肾阳亏虚
案13胃寒气虚
案14中气虚寒,阴火上升
类中门
案1脾虚痰湿阻络
案2气血亏虚,络脉不通
案3肾虚肝旺
案4热风中络
案5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肝风暴动
案6邪入络脉,气血不通
案7脾饮肝风
痿痹门
阴虚湿热下注
内风门
案1肝旺脾虚,清阳被扰
案2肾水亏虚,肝风内动,饮积中焦
案3肝阴不足,脾失健运
案4肝阳化风,脾胃失运,痰走络脉
案5肝风挟痰
案6肝风上扰
案7脾虚肝风内动
案8土虚木摇
案9木旺乘土,痰涎郁聚,内侵经络
神志门
案1神明失守,痰热扰心
案2痰火扰心
案3肝胆痰热,内热化风
案4下元素亏,风消肝厥
案5肝火挟痰上逆
痰饮门
案1饮停肺中
案2寒饮射肺
案3肾不纳气,阳不潜藏,痰饮射肺
案4年老阳虚,痰阻气机
案5下元素虚,内饮犯肺
案6肝风痰饮相搏,内壅外闭
案7肝阳化风,脾虚生痰
咳喘门
案l素体虚弱,风热犯肺
案2饮寒伤肺
案3体虚邪滞,肺络不清
案4肺阴不足,肺脏有热
案5脾虚肺弱
案6中气虚馁,肺失肃降
案7脾肺俱虚
案8阴虚阳浮,肾病及肺
案9肝气犯肺
案10风伤于上,湿伤于下
案11阴亏肺热
案12外感温燥,肺胃俱伤
案13肝肾精血亏虚,肺失宣降
案14肝肾阴亏,阳浮于上,痰热扰肺
案15胃阳亏虚,肺胃俱病
案16外感风热,金实不鸣
案17肺脾俱虚,金破不鸣
案18脾肺同病,肝肾阴亏
案19胃虚气逆,肺失肃降
案20阴虚火动,胃气上逆
案21痰气壅阻,肺失治节
案22下元亏虚,阳气不潜
案23肺失肃降,肾不纳气
案24下元不足,肺失肃降,痰结于项
案25肺实于上,肾虚于下,脾困于中
案26肝肾之气,上冲于肺
案27下虚上实,痰热扰肺
失血门
案1外感时邪,络热血溢
案2思虑劳心,怒气伤肝
案3肝旺气逆,瘀血内停
案4正虚瘀留,血溢脉外
案5阴伤气逆,虚实夹杂
案6阴虚气逆,真气不纳
案7下元不足,冲气犯肺
案8肾阴不足,冲气犯肺
案9心阴不足,心阳独亢
案10暑热伤心,血溢脉外
案11血虚气伤
案12劳伤失血,留瘀化热
案13肝逆肺郁,血溢脉外
案14瘀血内停,复感外邪
案15风寒久伏,伤肺成劳
虚损门
案1脾胃虚弱,肝阳上亢,热迫血络
案2邪伏血郁,阳陷于阴
案3肾病及肺,脾虚失运
案4肺肾阴虚,络脉空虚
汗病门
案1肝阳有余,胃阴不足
案2心肾阴虚,心阳易动,肾气不固
诸郁门
案1肺胃气逆,气郁不畅
案2痰气交阻于喉
案3肝郁气滞
案4病起少阳,郁入厥阴,逆攻阳明
案5血郁络脉不通
呕哕门
案1胃虚气热
案2中气大伤,胃气上逆
案3土虚木乘,肝气犯胃
案4肝旺乘胃侮肺
案5胆胃不和,胃虚气逆
案6痰火内动,心胃阴气不足
案7痰气阻逆咽嗌
案8气郁痰凝
案9中气大衰,升降失度
案10胃虚肝乘,胃失腐熟,胃气上逆
案11痰饮阻胃,胃气上逆
案12痰凝气滞,中焦失运
案13中气叠伤,中焦失运,胃肾同病
下卷
伏气门
案1伏温灼阴,内风欲动
案2真阴将涸,热势尤盛
案3伏邪热毒,表里俱盛
案4气血两燔,气阴两伤
案5表里俱病,热结下利
案6热灼津伤,欲汗无源
外感门
案1风邪上盛,经络不通
案2风温挟痰
案3风温犯肺,痰热阻络
案4温邪挟湿,上蒙神明
湿病门
少阴湿热
疟疾门
案1湿热成疟,气机不通
案2湿阻挟温,气机阻逆
案3久疟中虚,气不摄血
案4疟邪伏阴
案5疟陷枢机
案6阴虚邪伏
案7疟邪未尽,胁下积痞,气机不通
案8气阴不足,痰阻气逆
黄疸门
案1女劳为疸,瘀血兼湿
案2中气不足
案3湿热停聚,壅阻上下
痹气门
案1阳气不通,外寒内热
案2湿邪郁遏,肺气不宣,外寒里热
案3痰阻气机
案4胸阳不通
案5气滞胸中,阳气不舒
脘腹痛门
案1蛔厥气乱
案2寒袭于肾,气机上逆
案3肝火乘胃
案4肝木乘脾
瘕癖门
案1肝胆湿热,下注二阴
案2血瘀气滞,胁络痹阻
案3邪积胁下,虚实夹杂
案4湿积阻结,中气不和,升降不调
案5郁火内伏,气血不通
案6腑气不通
案7寒凝气滞,痰浊不化
肿胀门
案1湿阻气滞,升降失常
案2火衰土败,中气不运
案3脾土湿热
案4少阴阳衰,寒湿中阻
案5肝强脾弱,积食不消
案6肝郁脾虚,中虚湿盛
案7脾湿不化,积热中阻
案8气滞津停,蒸化为痰
案9血虚肝旺,气机不调
案10脾运失健,升降失调
案11肝强脾弱、中虚气逆
案12胃阳不足,气阻痰凝,腑气不通
案13湿热气闭
案14脾虚湿盛
案15脾肾两虚,湿热内壅
案16肺气壅塞,气机上逆
案17风湿相搏,水道不通
案18阳衰气窒
头痛门
案1胆热挟痰,上干清窍
案2风火相煽,上扰清窍
案3风热上扰
肢体诸痛门
案1风中经络,内挟肝火,血热阻络
案2络虚血热
案3太阴风湿,络瘀渐成
案4火土两衰
案5督脉风冷
案6血虚风乘,络闭瘀痛
案7肝郁气滞,络脉瘀阻
案8阴不偕阳,肝气不达
案9水不涵木,风气乘虚
案10下元不温,痰浊内生
诸窍门
案1风热久蓄,壅塞清窍
案2肺热闭阻,耳窍不聪
案3风木化火,干于清窍
案4虚火上炎
脚气门
湿阻气滞,厥阴之邪,逆攻阳明
遗精门
精彩书摘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
(赏析)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升散,易袭阳位;湿为阴邪,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故风伤于上,而见咳嗽痰多,湿伤于下,而见跗肿酸痛。《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是通调水道的重要环节之一。今风伤于肺,肺失肃降而见咳嗽痰多,故先治之,肺之功能恢复,亦有利于湿邪的祛除。治以疏风降逆,止咳化痰。方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杏仁止咳平喘;桔梗宣肺祛痰;旋覆花下气消痰;象贝清热化痰,开郁散结;连翘清热解毒;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其用药深合“治上焦如羽”之意。风邪疏散,再予治湿。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治下当以健脾利湿为法,可予二陈汤加苡仁等健脾祛湿之品中斟酌。
案11阴亏肺热
咳甚于夜间,肌热于午后,此阴亏也。浊痰咳唾,鼻流清涕,是肺热也。病本如是,奏功不易。拟甘咸润燥法。
阿胶燕窝沙参海浮石瓜蒌霜川贝杏仁甘草诒按:此证痰必干黏,故用药如是。
……
前言/序言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