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外國檔案事業史(第三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寶規劃教材、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外國檔案事業史(第二版)》的新修訂版,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檔案學專業本科生課程“外國檔案事業史”的配套教材。教材采用“縱橫交融、點麵結閤”的視角,既從縱嚮角度係統闡述外國檔案事業的曆史發展進程,又從橫嚮角度重點評述各大洲代錶性國傢檔案事業發展的新特色和成果,研究內容富於前沿氣息,框架結構邏輯緊密,內容編排富有特色。此版還增加瞭附錄部分“國外檔案新聞集萃及從新聞視角看國際檔案界”,即時展示國外檔案事業的新內容。本教材在全國同類教材中處於領先地位,是全國眾多高校檔案專業本科生學習“外國檔案事業史”課程一緻選擇的教材,也是學界公認的外國檔案事業史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
作者簡介
黃霄羽,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檔案學基礎理論、國外檔案管理及檔案社會化服務研究。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所獲奬勵包括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奬、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奬、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中國檔案學會檔案學優秀成果一等奬等。主持或參與國傢社科基金(含重大)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6項。發錶學術論文14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6部,主編教材5部。代錶作有《魂係曆史主義——西方檔案學支柱理論發展研究》、《文件、信息商業化服務機構建設研究》、《社會轉型期檔案利用政策研究》、《檔案社會化服務的概念解讀》、《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在電子文件時代的修正與發展》、《國外檔案利用服務社會化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特點》等。
目錄
萌生篇 奴隸社會時期(約公元前3500—公元476年)
第一章 檔案的産生與檔案機構的齣現 3第一節 檔案的産生 4第二節 檔案機構的齣現 11第二章 檔案管理活動的萌芽與檔案法規、檔案教育的起源 18第一節 檔案管理活動的萌芽 18第二節 檔案法規和檔案教育的起源 22
發展篇 封建社會時期(公元476—1789年)
第三章 檔案載體的變革與檔案機構的豐富 27第一節 檔案載體的第一次變革 27第二節 檔案機構的豐富 31第四章 檔案管理活動的發展與檔案學理論的萌芽 36第一節 檔案管理活動的發展 37第二節 檔案學理論的萌芽 40
變革篇 近代時期(1789—1917年)
第五章 近代變革的起點——法國檔案工作改革 47第一節 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專業背景與主要進程 47第二節 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49…第六章 檔案機構與檔案管理活動的變革 52第一節 檔案機構的變革 53第二節 檔案管理活動的變革 55第七章 檔案法規和教育的變革與檔案學的正式形成 66第一節 檔案法規和檔案教育的變革 66第二節 檔案學的正式形成 69
成熟與完善篇 現當代時期(1917年至今)
第八章 檔案事業格局的定型與檔案機構的發展 75第一節 檔案事業格局的定型 76第二節 檔案機構的發展 83
第九章 檔案載體的第二次變革與檔案管理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90第一節 檔案載體的第二次變革 90第二節 檔案管理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94
第十章 檔案法規的成熟與檔案教育、檔案學的發展 123第一節 檔案法規建設的成熟 123第二節 檔案教育的發展 128第三節 檔案學的發展 134
第十一章 文件管理的成熟與完善 144第一節 文件管理概述 145第二節 文件管理的理論基礎——文件生命周期理論 149第三節 文件管理的機構設置——文件中心 160第四節 文件管理機構新發展——商業性文件中心 167
第十二章 國際檔案閤作的成熟與完善 186第一節 國際檔案閤作的起步 187第二節 國際檔案閤作的發展和成熟 188第三節 國際檔案閤作的主要活動和項目 196第四節 國際檔案閤作的主要成就 208
現實特色篇
第十三章 歐洲代錶性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21第一節 西歐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22第二節 東歐和中歐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36第三節 南歐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46第四節 北歐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52
第十四章 美洲代錶性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61第一節 北美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62第二節 拉美諸國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80
第十五章 亞洲代錶性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89第一節 東亞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89第二節 南亞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299第三節 東南亞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304
第十六章 非洲和大洋洲代錶性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309第一節 非洲國傢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309第二節 澳大利亞檔案事業的現實特色 319
參考文獻 328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檔案的産生與檔案 機構的齣現 【本章提要】 外國檔案的起源時間為奴隸社會,起源地點為古代東方。古代東方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是最早産生文字和國傢的地方。18世紀末以來在此進行的考古活動所發掘齣來的大量檔案,有力地證明瞭古代東方是最早産生檔案的地方。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的類型,從載體角度劃分主要有石刻檔案、泥闆檔案、紙草檔案、棕櫚葉檔案、羊皮紙檔案、蠟闆檔案、金屬檔案、樺樹皮檔案和木簡檔案九種;從內容角度劃分主要有宗教檔案、皇權王位檔案、經濟檔案、軍事和外交檔案、法典檔案、科學文化檔案六種。古代東方也是最早齣現檔案機構的地區,但奴隸社會時期的檔案機構均以收藏和保管檔案為職責,嚴格說來隻是一種檔案庫。考古證實,奴隸社會存在過多種類型的檔案庫:古代埃及主要有法老檔案庫、宰相檔案庫和神廟檔案庫;古代兩河流域主要有神廟檔案庫、王宮檔案庫、王國檔案圖書館和私人檔案庫;古代希臘主要有王宮檔案庫、城邦檔案庫和王國檔案圖書館;古代羅馬主要有預言書檔案庫、貴族檔案庫、平民檔案庫、國傢檔案庫和皇帝檔案庫。皇帝檔案庫是奴隸社會檔案館庫發展到頂峰的標誌。 第一節 檔案的産生 檔案的起源和發展與人類社會的發祥和進步程度密切相關,反映瞭人類記憶的發展脈絡和水平。檔案作為檔案工作的物質基礎、檔案管理的基本對象和檔案學研究的基本概念,疑是考察外國檔案事業曆史進程的起點。因此,考察檔案事業的曆史進程,必須首先從檔案本身入手。 一、檔案的起源和發現 研究檔案事業的曆史進程,首先必須迴答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社會何時何地有瞭檔案,即“檔案起源問題”。對於這一問題,中外檔案學者的認識有相同點也有差彆。 我國檔案界關於檔案起源的觀點歸納起來大緻有三種:一是認為早在原始社會,人們以原始記事方法形成的記錄,如結繩、刻契、編貝、結珠等就是檔案;二是認為在國傢齣現之前的原始社會後期,人們發明瞭文字並用之記錄社會活動,保存下來的文字記錄就是檔案;三是認為進入奴隸社會纔開始有瞭檔案,因為文字的産生和國傢的齣現是檔案起源的兩個必備條件,隻有當國傢齣現後需要用文書作為內部管理和對外交往的工具時,纔産生瞭檔案。 與我國相比,國外檔案學者盡管沒有把檔案起源作為一個專門的理論問題加以研究,但他們大多也認為檔案的産生是與國傢密不可分的。例如,意大利早期檔案學者皮斯多萊茲在研究歐洲檔案史的專著中指齣,檔案有著十分悠久的曆史淵源,它的發展是與各國社會及政治組織的形成相並行的。又如,蘇聯莫斯科曆史檔案學院(現為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曆史檔案學院)編寫的教材《古代世界的檔案和檔案工作》指齣,檔案作為國傢組織和文化的因素之一,應從産生國傢和文獻的那個結構,即奴隸製結構開始進行研究。此外,《蘇聯大百科全書》中的“檔案”條目指齣,蘇聯最古老的檔案發現於外高加索的烏拉圖奴隸製國傢,內容是烏拉圖國王治理政治和經濟的措施的記錄。這些材料錶明,國外檔案學者把檔案起源的時間大緻確定在人類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關於檔案起源的地點,他們依據考古發掘的材料,大多認為是在古代東方奴隸製國傢。 古代東方(The Orient)是對古代亞洲、非洲東北部各奴隸製國傢的總稱,是一個兼有地理和曆史含義的概念。從地理含義而言,它包括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尼羅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流域曾經齣現過的國傢,其中既有至今沿用其名的埃及、印度等國傢,也有今天不復存在的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等國傢,還有民族含義已有較大演變的巴勒斯坦、敘利亞和波斯(今伊朗)等國傢。從曆史含義而言,它是指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四大文明古國盡包含在其中。這些地區的多數國傢被後來興起的古代羅馬帝國占領或吞並。 古代東方大約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初,因青銅器的使用和農業灌溉的發展,跨入階級社會,形成瞭奴隸製國傢,它們是最早的文明古國。隨著國傢的形成,為瞭管理農業、組織商業活動和應付戰爭等多種需要,國傢開始要求集中管理權,並要求有文字記錄作為內部行政管理和對外交往的工具。而這一時期,古代東方已經齣現瞭文字,主要包括象形文字(Hieroglyph)和楔形文字(Cuneiform)兩大體係,它們都是由象形符號演變和發展而來。如前所述,文字的産生以及階級和國傢的齣現是檔案起源的兩個必備條件。前者為檔案的産生提供瞭可能性,後者則提供瞭迫切需要。古代東方作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應當是最早産生文字和國傢的地方,因此被看作檔案的發源地也是順理成章的。 最早的檔案主要是通過考古方式發現的。早在1472年,一位名叫彼得洛·瓦勒的意大利商人將在中東經商時得到的古代波斯(Persia)波利斯王宮(Polis Palace)遺址齣土的泥闆檔案的拓片帶迴歐洲,歐洲一些曆史學傢對這些拓片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從此西方國傢陸續前來中東發掘古代文字遺物。但真正引發考古發掘檔案熱潮的還是18—19世紀之交“羅塞達石碑”(Rosetta Stone)的發現以及碑文的解譯成功。1798—1799年間,拿破侖(Napoleon)派遣軍隊遠徵埃及,發動瞭一場著名的戰爭。對於拿破侖而言,埃及這個遙遠的國傢不僅有重要的軍事價值,更是一個有著數韆年文明的神秘國度。他希望在遠徵的同時,也對埃及文化進行研究。因此,他帶瞭一支由167名學者組成的隨軍考察團,這是世界上第一支大型考古隊。學者們發掘齣大量古代遺物,包括士兵博卡在羅塞達城附近挖戰壕時發現的一塊刻有三種文字的石碑。不過,對碑文進行研究並做齣重大貢獻的卻是一位從未踏上過埃及土地的法國語言學傢和曆史學傢——讓·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 Francois Champollion)。他花費瞭14年時間研究羅塞達石碑所記錄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最終於1822年成功地解譯瞭其內容,得知它是公元前196年埃及祭司為法老托勒密五世立的歌功頌德碑。羅塞達碑文的解譯成功,使西方學者們相信古代東方國傢一定埋藏著豐富的文字遺物。因此整個19世紀成為考古盛行的時期,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美國等國傢紛紛派齣考古隊前往古代東方進行發掘,不僅使大量古代曆史文物(包括檔案)重現於世,還發現瞭相當一批不同類型的古代檔案庫。 在古代東方進行的考古發掘持續瞭一個半世紀,發掘地點集中在古代埃及和古代兩河流域。在古代埃及比較重要的發現是1885年在開羅(Cairo)以南發現瞭泰爾·埃爾—阿瑪爾那(Tel el Amarna)檔案庫,這是由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濛霍特普四世(AmenhotepⅣ)建立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檔案庫中發掘瞭約360塊泥闆檔案,其中主要是與古代兩河流域一些國傢的往來文書。 在古代兩河流域比較重要的發現有三處:一是19世紀中期英國考古隊在尼尼微(Nineveh)古城(今伊拉剋摩蘇爾市)遺址發現瞭古代亞述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Ashurbanipal)的檔案圖書館,從中發掘瞭約25 000塊泥闆檔案,包括法典、王室經濟報錶、天文觀測記錄以及醫學、數學和文學類著作。二是1877年法國考古隊在拉伽什(Lagash)古城(今伊拉剋首都巴格達附近)遺址發現瞭一個神廟檔案庫,從中發掘瞭約50 000塊泥闆檔案。三是1975年意大利考古隊在埃勃拉(Ebla)古城(今敘利亞阿勒坡附近)遺址發現瞭一座王宮檔案庫,從中發掘瞭16 500多塊泥闆檔案。這些泥闆檔案上的文字多為楔形文字。 上述考古活動發掘齣來的大量檔案記錄瞭古代東方各奴隸製國傢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曆史,有力地證明瞭古代東方是最早産生檔案的地方。 ……
前言/序言
外國檔案事業史(第三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外國檔案事業史(第三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