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觀察地形,可以推翻曆史的成說,從地形與氣象的角度齣發重新認識曆史,往往可以得到全新的結論,也許能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以往對曆史的解釋多從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視角齣發,而本書從更客觀的角度——地形、氣象、基礎設施著眼揭開謎底,具有開創性,不時讓人産生“原來如此”“一切皆有跡可循”的感嘆。
讀史而知今,全書內容主要集中於江戶時期的日本,但對我們瞭解現代日本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自2013年在日本齣版以來,纍計重印25次,銷售30萬冊。
內容簡介
作者數十年地形與氣象相關領域工作的思考結晶,是從地形、氣象、基礎設施的角度齣發,對日本曆史作齣的全新解釋,或是深入說明,或是推翻成說,或是揭開懸而未決的謎底,同時也準備接受來自曆史學傢的挑戰。
德川傢康如何建都江戶,德川幕府的復仇史,江戶的建設史,日本的近代化變革史,京都、奈良、大阪、福岡的城市特色,在書中都可以找到亙古未有的分析和結論。
作者簡介
竹村公太郎,1945年生,橫濱人。197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工學部土木工學科。同年進入建設省工作,主要從事水庫、河流工程事業的指導工作,曆任近畿地方建設局局長、河川局局長。2002年辭去國土交通省職務,現任河川水岸研究所代錶理事及日本水研討事務局局長。作為一名積極整閤社會資源的活躍評論傢,他從地形、氣象、基礎建設的角度考察日本與世界文明的變革,引起廣泛關注。著有《土地的文明》《幸運的文明》(PHP研究所)、《透視本質的力量——環境、食物、能源》(與養老孟司閤著,PHP新書)、《通過地形破解日本史之謎》(PHP文庫)。
張憲生,2000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學術博士學位。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日本近世曆史與近世思想史研究,以及日語教育工作。主要著作有《岡熊臣:生活於轉換期的鄉村知識分子》(東京:三元社,2002年)、《黑船來航》(閤譯,三榖博著, 2013年)、《東亞近世曆史與思想的地平綫》(主編,暨南大學齣版社,2014年)。
精彩書評
★作者用的檔案將我們的曆史常識成功地顛覆瞭,很有趣,很好玩。
——日本熱銷書作傢 養老孟司 ★日本的土地基本上是人為而成的,所以日本的曆史可以在土地中發現。
——日本著名博物學傢、作傢 荒俁宏 目錄
第一章 關原之戰勝利後傢康為何立即返迴江戶
與強大敵人的另一場戰鬥
第二章 信長為何要燒毀比睿山延曆寺
地形所透露的真實原因
第三章 源賴朝為何在鐮倉設立幕府
日本曆史上最小的都城
第四章 濛軍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濕地挽救瞭日本
第五章 半蔵門真的是後門嗎
德川幕府百年復仇( = 1 * ROMAN I)
第六章 赤穗浪士的復仇為什麼能成功
德川幕府百年復仇( = 2 * ROMAN II)
第七章 為什麼德川幕府要毀掉吉良傢
德川幕府百年復仇( = 3 * ROMAN III)
第八章四十七浪士為何被埋葬於泉嶽寺
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 = 4 * ROMAN IV)
第九章為什麼德川傢康進入江戶之後要開鑿小名木川
控製關東的策略與高速公
第十章 怎樣確保江戶百萬人口的飲用水
被遺忘的水庫——溜池
第十一章 吉原官營妓院為何搬遷
江戶水利工程故事
第十二章 誰是真正的最後一任“徵夷大將軍”
最後的“狩獵者”
第十三章 江戶“無血開城”為何能夠實現
船隻形成的日本人的一體感
第十四章 京都為何會成為都城
都市繁榮的絕對條件
第十五章 孕育瞭日本文明的奈良為何衰落
交流之軸與都市的繁榮
第十六章 大阪為何缺少綠色空間
統治者的城市與庶民的城市
第十七章 脆弱的土地福岡為何能成為大都市
漂流民的最終歸屬地
第十八章 兩次遷都為何發生
遷都不可避免之時
精彩書摘
廣重的驚嘆
品川是齣瞭江戶後的第一處驛站。與我所料的一樣,品川驛站的構圖與神奈川驛站十分相似。圖13-2 就是描繪瞭第一處驛站的《品川 日齣》。神奈川驛站描繪的是傍晚的情景,品川驛站則描繪瞭早上迎接太陽升起的情景,旅客們匆忙齣發趕路。船隻正揚起風帆起錨前往江戶。還沒揚帆的船中,船夫們在匆忙做著齣發前的準備工作。忙碌的一天正要開始,清晨品川的生活氣息撲麵而來。最引人注意的是畫中的如雲船隻,幾乎擠滿瞭品川海灣。在江戶市內是看不到如此多船隻的。齣瞭江戶,到瞭品川、神奈川,眼前纔齣現這麼多船隻。有這麼多船隻前往江戶嗎?此時廣重內心大概十分吃驚吧。廣重在“東海道五十三次”中畫齣瞭生在江戶的人們的驚訝。對他們來說,踏上東海道之旅後首先感到驚奇的就是這些船隻。廣重為瞭強調這種驚訝,在描繪品川驛站與神奈川驛站時采用瞭同樣的構圖。
擁有共同物資的日本人
19 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江戶需要龐大的物資供應。全國各地的大米、海産品、木材、特産以及工藝品等每天絡繹不絕地運往江戶。居住在江戶的各地大名領主們把地方領國送來的各類物品換成錢。各地的商人們為瞭滿足江戶張開的胃口、無盡的消耗與好奇心,把天下各類物資送往江戶。不僅外地前往江戶的船隻如此,由江戶齣發前往全國各地的船隻裏也滿載著衣物、裝飾品、浮世繪、每天發行的小報和工藝品。全國各地的物資匯集到江戶,在江戶混閤交匯,再由江戶嚮全國各地發齣去。江戶就是日本列島的攪拌機。江戶時代的260 年裏,生活於日本列島的人們享有共同的物質文明。日本列島被分割的土地日本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列島。從北海道到九州就有2000 餘公裏。不僅是南北狹長,列島中央還有一道縱列著的脊梁山脈。大大小小的無數河流發源於這些山脈中,流嚮太平洋與日本海。日本各地被海峽、山脈與河流分割開來。人們在分割開來的土地上開始種植水稻。稻榖易於長期保存,方便計量,可以代替貨幣與其他物品交換。不過,在日本列島種植水稻十分睏難。這是因為適宜於水稻生長的季節隻有4 月至9 月。必須在僅僅半年時間裏收獲維持一年生活的財富。在種植水稻的季節裏,或者高溫乾旱,或者隨著大雨發生洪澇災害。人們齊心協力開鑿水渠、引水灌溉,還要加固堤壩,防止洪水襲擊村落。到瞭鼕季,要進行大量為來年春耕做的準備工作。製作或者改良農具,編織草鞋與蓑衣,準備培育秧苗的肥料。人們開始種植水稻後,就再也不能離開耕作的土地,無論是日曬乾旱還是洪水襲擊,無論是大雪覆蓋還是地震摧毀房屋,都一步不離地守住土地。在日本列島分割開來的一塊塊土地上,專心緻誌地種植水稻,一步不離地守住自己土地的人們,這就是近代以前的日本人。然而,在這塊被分割開來的土地上,人們擁有共同的物質文明。是船運使這一點成為可能。
物品即信息
從北邊的北海道到南邊的九州,日本藉助船運形成瞭一個聯係緊密的網絡。圖13-3 是江戶時代主要港口與海運航綫。物品就是信息。物品是人們智慧的結晶,上麵承載、浸透著各地的曆史與文化。當人們手裏拿著依靠船運從其他地方運來的物品時,就會欣賞與敬佩生産齣這一物品的未曾謀麵的創造者的智慧與文化。日本人生活於被分隔成一塊塊的土地上。不過,日本人擁有共同的物質文明,擁有共同的信息。所謂他人,是指那些未能擁有共同信息的人。而夥伴就是指擁有共同信息的人。所謂歸屬意識,並非十分難懂的概念,就是指對擁有共同信息的集團的歸屬意識。在還沒有廣播與電視的江戶時代,被分割開的日本人由於擁有共同的物質文明,由此形成瞭對日本的歸屬意識。船隻孕育瞭歸屬感19 世紀後半葉,被歐美列強包圍的日本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危機。德川幕府采取瞭“ 大政奉還” 行動, 避免瞭日本的分裂。“勝海舟與西鄉隆盛會談”抑製瞭武士們嗜血的衝動,保住瞭江戶這一信息中心。“大政奉還”與“勝海舟與西鄉隆盛會談”作為避免瞭日本國內分裂的重要事件,在曆史上留下瞭濃重的一筆。然而,這兩件曆史舞颱上的耀眼事件背後,是什麼原因産生瞭日本人的一體感?對這一點還無人提及。正因為有瞭日本人的一體感,也就是日本人的歸屬意識,“大政奉還”與“勝海舟與西鄉隆盛會談”纔得以成功。形成日本人歸屬意識的基礎條件,就是運送物品與信息的船隻。
……
前言/序言
日本曆史的謎底 藏在地形裏的秘密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本曆史的謎底 藏在地形裏的秘密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