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祺是明末清初江淮一帶的著名文人,在詩文、書畫、篆刻等方麵均有較高的造詣,與張溥、吳偉業、楊廷樞、陳子龍、閻爾梅等名士交往密切,相互唱和。順治二年,清兵攻陷江南,萬壽祺與陳子龍、錢邦芑、黃傢瑞等友人奮起抵抗,不幸兵敗被俘。獲釋後,隱居江淮,剃發為僧,拒仕新朝,臨死還留下“子孫不受北朝官”的遺訓,其忠貞氣節,一直為人所稱道。萬壽祺詩歌源自現實,有感而發,充滿黍離麥秀之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感人至深的藝術力量。其詩歌創作體格多樣、手法豐富,風格自然清雅而又悲壯豪宕的個性特徵。萬壽祺正是以卓立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寄托心誌的遺民詩章,確立瞭其清初的詩壇地位。
評分收到後仔細地看瞭一下,無論是印刷、裝禎還是紙張都非常的贊,內容更不用說瞭。特彆要提一下的是,新化本地的京東快遞服務相當得好。
評分 評分 評分第一印象中,就可以你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
評分不錯的書。萬壽祺(一六○三—一六五二),字年少,又字若、介若、內景,江南徐州(今屬江蘇)人。崇禎三年(一六三○)鄉試中舉,而時局大壞,遂無意於仕進。明亡後與陳子龍、顧炎武、閻爾梅等人從事抗清活動。作為遺民詩群的領袖人物之一,萬氏“具有他那個時代封建文化所陶冶、所孕育的最高素養和纔能,實無愧於一代佳士之稱。其始以纔子名士之風流稱於世,終以遣民節士矢誌不衰完其節,因而他又可目之為特定曆史時期華夏文化之一精英”(嚴迪昌《清詩史》)。
評分點校凡例
評分劉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