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五】中俄交涉记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五】中俄交涉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逢春,高月 编
图书标签:
  • 中俄关系
  • 边疆研究
  • 历史
  • 交涉
  • 清史
  • 近代史
  • 中亚
  • 俄罗斯
  • 档案
  • 外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749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66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9
字数:1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构成。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的出版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起到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为我国边疆研究、发展与稳定作出贡献!

内容简介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五】中俄交涉记》 收录了清末《中俄交涉记》一书。本书最初于光绪十三年(1887)刊印行世,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积山书局再版。该节略详细记载了自1880年7月至1881年2月曾纪泽与俄外务部历次改约交涉的谈话内容,按日期排列,共四卷。1887年甘肃皋兰朱克敬得其本,汇刻入《挹秀山房丛书》,改名《金轺筹笔》。同年,浙江吴兴钱念劬(钱恂)得其书,与锡杨楷“相与重为校雠,订定凡例,谋之同志鸠赀刊以行世”,再改其名曰《中俄交涉记》。

  《中俄交涉记》内容分为三类:曾纪泽关于改订条约过程的奏报、谈判记录、相关条约全文。本书的价值体现在谈判记录部分,这部分详细记录了曾纪泽与俄外务部大臣、俄驻华公使历次谈判中双方的对话,是后人窥探中俄伊犁交涉,尤其是改约谈判历史细节的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于逢春(1960- ),辽宁东港人。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全力构建“五大文明板块”理论框架,藉此解读中国疆域形成的内在理路。系国内较早运用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近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构筑“民族国家”的研究者之一。主要著作:《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国民国家构筑与国民统合之历程》等。

  高月(1980- ),吉林大安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东北疆域史。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中俄交涉记》解题
《中俄交涉记》点校说明
中俄交涉记
点校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五:中俄交涉记》:
  十月二十二日,曾侯带翻译官庆常、桂荣、塔克什纳至外部与署外部尚书热梅尼、前驻华公使布策会晤,总办梅尼阔甫、翻译官孟第、随员布罗塞均在座。寒暄毕,热云,现已接到本国由里发抵亚来信。本国皇上谓里发抵亚原约须照旧批准,塔尔巴哈台界仍照崇约,松花江可以退地步,至于兵费必须补偿,惟数目多寡不难商量耳。曾侯日,塔尔巴哈台原有旧界,去年另定新界,究竟是何意见?布云,盖因两国之哈萨克互相杂处,往往分认不清。曾侯日,然则俄国之意并非为侵占地方起见。热云,并非欲侵占地方。曾侯日,既不为占地起见,两国先派大员查明再定,自无不可,何必拘定“里发抵亚之约”。热云,其故有二,一因“里发抵亚之约”已经议定,再者即派员勘界亦须先将地方说定,俾将来容易勘分。曾侯日,先说定地方再行勘分,中国亦有此意。惟塔尔巴哈台交界从前业经明将军与贵国所派大臣当面定妥,如今“里发抵亚条约”内改定之界其地方形势俄国虽已了然,而中国并未详查,难允预先指定。可仍以明将军所定旧界为根,将其中不甚妥协之处派员查勘,量为更改。热云,若照旧界,何用改为①?布云,塔尔巴哈台交界当初即系在京议定,并未预先查勘。曾侯日,此事系本年定约,次年查勘分定者。布云,次年并非临时始行勘分,不过查照约内所定地方耳。曾侯日,布大人欲仿照从前办法,实非中国所愿。盖因“里发抵亚约”内所定交界过于详细,与《北京条约》情形不同,恐将来派员勘分之时不惟中国大臣为难,即俄国大臣亦将有为难之处。热云,我想愈详细愈妥当,省得勘分大臣费事。曾侯日,若如此说,是虽允商改,而究无商改之实际矣。热云,因贵爵一再坚执,始允商改,原非俄国本意。曾侯日,俄允商改,我甚感谢。热云,按里发抵亚定约本意,因千八百六十年回匪变乱之后,交界有含混之处,是以另定新界。曾侯日,去年定分界之约,不过定其大概,并未批准,亦并未建立牌博。如今要改旧界,本国以为旧界妥当,贵国以为新界妥当,我想必须彼此退让,方可以行。布云,前给贵爵所关节略已经说过,可以通融酌改。曾侯日,允许商改,我甚感谢。然既允商改,如仍照“里发抵亚约”,是与不允无异。热云,我的意思是以“里发抵亚之约”为根,再派大员照约酌改。曾侯日,我现在虽未接到国家回信,然据我揣想,若以“里发抵亚之约”为根,中国必难应允。热云,因界上百姓不清,故有此议。俄国之所不能让者即在此。曾侯日,俄国不能让,若值中国能让之事,乃易转圜,若两国皆不能让,则事不成矣。热云,中国不让则难成。曾侯日,定喀什噶尔之界原为定无界之处,按地图上所画之线极为明显,线之所到皆为有界之处,无界之处须定,有界之处不必另定。布云,中俄定约时喀界并未提及,后因浩罕归俄国管属,不能不分清界限。曾侯日,浩罕曾与中国连界,中国管至某处岂不自知?我今说一句实话,苏约克山口不能让与俄国。布云,若如此说,不如皆不应允。曾侯日,原因不能应允,始派钦差前来商议,若能应允,何必复来?布云,如此说是约内利益皆为中国减去,俄国所余无几。曾侯日,条约中各大端彼此总须听候国家吩咐。至于嘉峪关、松花江两条系属通商中小节,布大人可否与我先行商量究应如何办理?热云,此事详细办法固要商量,然总须先听中国于节略内所开各大端能否允准,再行商议小节。曾侯日,无所谓中国准不准,其余各事皆易商办,惟兵费不能应允。中国稍出钱财以为补偿代守伊犁之费原无不可,至言兵费则无论办到何等地步中国断不能应允,不能既出巨款,复惹各国讪笑,且恐日后他国亦随便派些兵船前赴中国,任意索偿兵费。
  ……
好的,这是为您创作的图书简介,内容围绕中国边疆研究领域,但不涉及您提到的特定书籍: --- 边疆史地与民族关系研究系列:探索多维视域下的中国边疆图景 图书系列总览: 本系列丛书旨在深入挖掘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与地缘政治动态,构建多学科交叉、多史料互证的综合性研究体系。我们聚焦于边疆治理的演变轨迹、民族关系的复杂互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边疆地缘格局的重塑,力求为理解中国边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扎实的学术支撑。本套丛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特定时段的详尽记录,而是致力于搭建一个宏观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框架。 分册聚焦方向(不含《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五》相关内容): 第一卷:清代边疆治理模式的地域分异与制度移植 本卷侧重于清朝(1644-1911)在不同边疆区域采取的差异化治理策略。研究涵盖了对蒙古、西藏、新疆、东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察。重点探讨了“因俗而治”与“改土归流”政策在实践中的张力与调适。 核心内容包括: 1. 制度移植的复杂性: 分析清廷如何将中央集权的行政、军事、财政体系嵌入到边疆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例如,探讨盟旗制度在蒙古地区的运作机制,以及理藩院在调控民族关系中的职能演变。 2. 资源控制与人口流动: 考察清代边疆地区的土地、水利资源的分配权,以及移民(如“闯关东”、“走西口”)对边疆人口结构和生态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 3. 法律与习惯法的冲突与融合: 深入研究清代颁布的律例(如《大清会典》中的边疆相关条款)与地方部族或宗教习俗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适过程,考察边疆司法实践的独特性。 第二卷:近代中国边疆的民族认同与国家构建 本卷将视角投向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边疆观念遭受西方冲击并进行自我重塑的关键阶段。研究关注民族主义的兴起如何重塑了“中国”的地理边界和文化认同。 核心内容包括: 1. “边疆”概念的现代转型: 梳理自晚清至民国时期,知识界和政治精英如何从传统的“怀柔抚番”观念转向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视域下的“领土完整”概念。 2. 西南边疆的族群重构: 聚焦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分析民国政府推行的“民族调查”与地方精英的合作或抵抗,探讨这些调查如何催生了今日我们所认知的民族分类框架。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挪用: 考察在国家统一叙事下,边疆地区独特的宗教建筑、历史遗迹在近代被赋予的新的政治意义,及其对当地社会认同的潜在影响。 第三卷:二十世纪后半叶中苏/中蒙边境地区的社会变迁与地缘政治 本卷聚焦于冷战时期,中国与其北方邻国——特别是苏联/俄罗斯和蒙古——在边境地带所经历的社会实验、意识形态对撞与战略部署。 核心内容包括: 1. 意识形态下的边境重塑: 探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意识形态分歧(如中苏分裂)如何具体地体现在边境线的军事化、经济往来的中断与人员交流的冻结。 2. 边疆地区的“生产建设”模式: 分析在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如何在边境地带推行大规模的集体化农业、工业开发或军事屯垦项目,及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 3. 边民生活的韧性: 记录和分析在严格的意识形态管控下,边境两侧的民族群体(如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如何通过非正式渠道维持亲属联系和文化交流,体现边民的能动性。 第四卷:当代中国边疆的全球化挑战与可持续发展 本卷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研究在后冷战格局下,中国边疆在经济全球化、安全环境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新议题。 核心内容包括: 1.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边疆节点作用: 评估西部陆路通道(如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深远意义。 2. 生态安全与跨界水资源管理: 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等跨界河流的水文变化对下游国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国际水资源合作框架下的立场与实践。 3. 边疆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在边疆地区的边境管控、反恐维稳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模式,及其带来的社会伦理与隐私挑战。 本书特点: 本系列丛书强调文献考据的严谨性与理论视角的创新性。研究团队广泛吸收了历史学、人类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避免碎片化的叙述,通过对不同时空尺度的对比研究,描绘出中国边疆复杂而动态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图景。我们期待为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以及所有关注中国区域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份扎实的思想资源。 ---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侧面来看,这本书代表了对特定历史时期国家记忆的整理和重建工作。边疆问题历来敏感且复杂,它关乎民族情感、主权认知和国家叙事。这份“综合卷五”所收录的材料,想必是当年那些复杂交涉的“冰山一角”。阅读这些材料,不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本身,更是在体察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与妥协的边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而不是单一官方的口径。如果能包含一些非官方的通讯、私人信件,或者即使是敌对方的记录,来与官方文书进行对照,那么我们就能更全面地理解那个“交涉”背后的真实张力。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更是在重新审视国家身份在与外部世界接触过程中是如何被塑造和定义的。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其叙事的流畅性,而在于其展现的“史料的肌理”。我期待它能像一台时光机,带领我走进那个时代的外交官们所处的复杂境地。想象一下,在那些密不透风的会议室里,在那些充满试探和博弈的谈判桌上,每一个措辞、每一个手势背后都可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命运。这本书的选材如果足够精妙,应该能描摹出那个时期中国决策层的集体心智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中艰难前行的。我更看重的是那些原始记录中蕴含的“人情味”——那些在官方文书下被压抑的焦虑、坚持与妥协。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比宏大的历史叙事更令人着迷,它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微观视角,让人得以窥见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格局的幕后博弈。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国际关系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我对这本书能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抱有极大的好奇心。研究中俄关系,绕不开权力转移、缓冲区理论以及霸权竞争等经典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一手资料,来佐证或反驳既有的理论框架。比如,在具体的交涉过程中,双方的认知偏差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哪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个人情感、国内政治压力)干扰了纯粹的利益计算?如果书中的记录能够清晰地呈现出这些动态的互动过程,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史料汇编,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国际关系案例分析教材。我更期待看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外交政策的制定是如何在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国际环境之间进行痛苦的权衡和取舍的,这对于理解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大国互动模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和“文库”的定位,暗示了它必然是深度、严谨的学术成果,而不是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读物。因此,我更关注它的学术规范性和注释的完备性。一套优秀的史料集,其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原始文献的考证和引用上。我希望看到详尽的脚注,能够清晰地标明每一段引文的出处、档案编号乃至发现过程。只有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这些“交涉记”才具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引用和交叉验证的读者来说,一套不严谨的史料无疑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好的史料工作,是让历史“说话”,而不是让研究者代为“诠释”;我期待这本书的编辑团队在这方面做得尽善尽美,为后来的研究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年代感,纸张泛黄的质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整体的装帧和排版上,就能感受到编者对这份珍贵史料的敬畏。这种“老旧”的风格,恰恰是历史著作所应有的厚重感。它不是那种花哨的畅销书设计,而是朴实无华,专注于内容本身。内页的文字排布清晰,字体选择也比较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可以想象,这本书里承载了无数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决策过程,对于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外交史、地缘政治变迁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那种扑面而来的史料气息就已经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了。这本书的装帧和选材,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致敬。

评分

赞一个

评分

关心中俄关系的读者不可错过

评分

包装很好,物流很快,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五】中俄交涉记

评分

赞一个

评分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五】中俄交涉记

评分

书很好,活动价200-100也很给力

评分

书很好,活动价200-100也很给力

评分

非常喜欢的好书不错很值得推荐和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