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司法考试必备法律法规汇编(关联记忆版 套装共5册)

2015国家司法考试必备法律法规汇编(关联记忆版 套装共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万国学校,韩友谊,季宏 编
图书标签:
  • 法考
  • 司法考试
  • 法律法规
  • 汇编
  • 2015年
  • 必备
  • 关联记忆
  • 教材
  • 法学
  • 考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580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251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44
套装数量:5
字数:28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最新最全司考实用应试宝典,司考法律法规复习必备用书。
  收录全面 真正全面而无遗漏收录司法考试大纲范围内法条,按照重要程度标注,使法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脉络清晰 框架式呈献重要学科知识要点,有助于准确把握知识脉络,明确复习主线,“关键词”式概括法条精髓,快速掌握法条要点
  直击考点 真题索引式搜寻命题要点,命题点拨直击法条得分点,权威解读法条重点、难点、疑难点,真正帮助考生理解式记忆法条
  随学随练 精心设计符合司考方向练习题,举一反三针对法条设计不同角度试题,帮助考生全面理解法条,进而能从容应对考试中的新命题,新变化

内容简介

  《2015国家司法考试必备法律法规汇编(关联记忆版 套装共5册)》具有以下特色:
  (一)构筑知识体系、概括法条精髓
  1.【学科思维导图】:本书将重要学科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的形式呈献,使考生能够把握学科基本的知识脉络,明确复习的主线。体系化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司法考试考查的科目较多,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掌握各学科知识体系是高效复习的前提。
  2.【相关法条】:本书将与同一知识点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集中列出,既便于考生遇到相关问题时进行检索又有助于考生正确理解法条的内容进而避免对法条的错误解读,同时也帮助考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掌握了这些相关法条的内容,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才算完整。
  3.【关键词】:本书在每一法律条文以及重要司法解释条文前面以“关键词”的形式对相应条文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归纳提炼,概括法条精髓,便于考生检索相关法条,迅速、直观、准确地把握法条的精髓,增加了本书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二)法条收录全面、重点内容突出
  本书共收录国家司法考试大纲范围内的法律文件300余件,真正做到全面而无遗漏。万国学校拥有多年办学经验,对司法考试命题有着深入研究,具有准确把握命题方向的实力。通过对历届司法考试真题的研究,根据知识点考查频次将所有法条梳理、分类,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标注,使法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灰色底纹:表示考查频次在2次以上的法条;
  ○:表示考查频次在2次以下或者虽未被考查但属于重要法条。
  如此,您可以直观地识别重要法条,明确法条的重要程度,集中精力于重要法条的复习和掌握,以达到对重点法条的全面把握。
  (三)点拨命题角度、直击命题陷阱
  【真题索引】
  【命题点拨】由万国学校的一线授课名师以其对司法考试命题的深入研究、对司法考试命题方向的深刻把握以及丰富的授课经验亲力打造而成,并且采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等清晰易读的形式,相比其他同类型参考书具有绝对竞争力。
  (四)增强实战能力、预测命题方向
  从功利角度而言,复习司法考试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解题能力,考场上解题的正确率决定了考生能否通过司法考试。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关键在于“练”,也就是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训练。为了方便解题训练,本书设置两个重要版块:(1)【真题链接】、(2).【活学活用】

作者简介

  北京万国学校,司考考试专业培训学校,专注司考培训十几年,司考培训领军机构,拥有一支专业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深受考生喜爱的培训老师。

目录

《刑法》
刑法学科思维导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
(2011年2月25日)
民法 目录
民法学科思维导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0年10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001年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985年4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8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0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010年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013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008年12月27日)

《宪法 行政法》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年3月14日)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2010年3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组织法
(1982年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1982年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004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2006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0年4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年3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010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年12月26日)
行政法
行政法学科思维导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2004年3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05年4月27日)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2007年4月22日)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1997年8月3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
管理条例
(2007年2月24日)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2001年11月16日)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2001年11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12年10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3年8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
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9年12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2011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7年4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
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7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2007年5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014年11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3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
的规定
(2002年7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
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
通知
(2004年5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2012年10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
问题的规定
(1997年4月29日)

《民法》
《国际法 商经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精彩书摘

  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犯罪与刑罚,必须基于国民的意思,事先予以规定。简言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既是司法机关适用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立法机关制定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但该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主义。
  3.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即禁止重法(不利于被告人的法律)溯及既往。由于法不溯及既往是对国民自由的保障,所以禁止事后法仅仅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法律溯及既往,如果新法有利于被告人,则可以溯及既往适用新法;(2)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凡是刑法,必须是被立法者通过立法的方式所表现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但可以对法律进行解释。即罪刑法定中的“法”只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3)禁止类推解释,合理解释刑法(严格的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是保护人民(包括行为人)的一种手段,所以当结果有利于行为人时,不能因为形式上不合罪刑法定原则而否定之,即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4)刑罚法规的适当(确定的罪刑法定),包括“刑法明确性”、“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不确定刑”三方面的内容。①刑法明确性,是指刑法务文应当清楚明确,使人能够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让人具有判断可能性;②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是指由于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刑罚的适用应当保持补充性、谦抑性,适用范围应当合理适当;③禁止不确定刑,是指刑罚应当规定得清晰明确。
  第四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①根据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修订。
  ……

前言/序言




《中华法系精粹与域外法律文化探析》 图书简介 一、 本书定位与核心价值 本书旨在为法学研究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对法律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深度剖析中华法系核心精神与多元演进脉络,并辅以对重要域外法律文化进行比较性考察的理论与案例集。不同于侧重于特定年度法律条文汇编或应试技巧的工具书,本书聚焦于法律背后的哲学基础、历史逻辑和文化承载。我们认为,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必须深入其文化土壤和历史积淀,方能超越条文的静态表述,把握其动态的生命过程与未来走向。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单一国家或单一法律部门的局限,构建了一个跨越古今、贯通中外的宏大视野。它不是考试的“必备”,而是思想的“启发”;它不是即时的“汇编”,而是深邃的“探源”。 二、 卷目设置与内容详述 全书共分五卷,结构严谨,逻辑递进: 第一卷:中华法系源流与核心范式——“礼法结合”的千年辩证 本卷深入探讨中华法系的形成基础与核心精神。重点分析了先秦时期法律思想的萌芽,特别是儒家“德主刑辅”与法家“严刑峻法”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如何构筑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二元结构。 内容细分: “礼”的法律化进程: 考察宗法制度、孝道伦理如何渗透并成为清代乃至民国初期法律的重要补充与解释原则。 律令体系的结构分析: 详细解析《唐律疏议》等重要法典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精妙设计,揭示其行政性、教化性与惩罚性并存的特征。 古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考量: 选取经典案例,分析古代官吏在适用法律时,如何运用“情有可原”、“酌情减免”等原则,体现中国法律的人文关怀。 近代转型期的阵痛: 梳理自洋务运动至清末修律过程中,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如何与西方法律体系进行艰难的接轨与重塑。 第二卷:清末变法与民国法律的“中体西用” 本卷聚焦于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转折期。探讨引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要素时,本土传统如何进行适应性重构。 内容细分: 民法典草案的演变: 比较民国时期不同版本民法草案(如“戊戌草案”、“壬子草案”)在继承传统习惯法与吸收西方法理上的差异。 司法实践的区域性差异: 考察租界法律、治外法权背景下,中国法律体系在特定区域面临的挑战与妥协。 诉讼制度的现代初步: 分析辩护制度、陪审制度(或参审制度)在民国初期的引进与水土不服现象。 第三卷: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石与解释框架 本卷回归当代,但视角并非停留在最新法条的罗列,而是深入探究支撑现行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内容细分: 宪法精神与社会治理: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哲学内核,以及其在立法精神上的体现。 部门法背后的价值取向: 以物权法、合同法、刑法为例,分析其在保护私有财产、鼓励市场活力、维护社会安全等方面的价值平衡点。 法律解释学的本土化路径: 探讨在强调“以良法善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体系解释、目的解释,超越僵硬的文义解释。 第四卷:域外法律文化精选——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制度张力 本卷作为比较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两种法律体系进行深入剖析,重点关注其思维模式的差异。 内容细分: 判例法传统的“黏着性”与“突破”: 分析英美法系中“遵循先例”原则的实际操作,以及大法官如何通过区分案例(Distinguishing)或推翻先例(Overruling)实现法律的能动发展。 理性化立法与法典编纂的“体系美”: 考察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等大陆法系代表作的结构逻辑,探讨其对公权力限制的精妙设计。 证据规则与庭审艺术的比较: 对比英美法系的对抗制与大陆法系的纠问制(或职权调查制)在事实认定上的效率与公正性权衡。 第五卷:比较视野下的法律移植与文化适应性研究 本书的收官之卷,侧重于宏观的比较研究方法论,探讨法律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与障碍。 内容细分: 法律移植的“路径依赖”: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似的法律制度为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 习惯法在现代法律中的回响: 研究在发展中国家和特定社会群体中,非成文的习惯规范如何与国家法律发生互动、冲突与融合。 未来法治的全球化议题: 探讨在网络空间、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不同法系如何共同构建跨国界的法律规范与伦理框架。 三、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于法学院研究生、致力于法律史和比较法研究的学者,以及渴望从根本上理解法律运行机制而非仅仅记忆现行法规的法律从业人员。它为读者提供的是一把探究法律文明深处的钥匙,而非应考时的临时拐杖。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法学基础,并怀有严谨的学术探究精神。 四、 本书的独特贡献 本书拒绝碎片化的信息堆砌,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它强调法律的“历史感”、“文化感”和“比较感”,旨在帮助读者形成一种能够穿透具体法条、直抵法律精神内核的洞察力。阅读本书,读者将不再仅仅是法条的“知晓者”,而将成为法律思想的“思辨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考场的考生,我在选择备考资料时,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实用性和系统性。而这套“关联记忆版”法律法规汇编,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它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非常清晰的法律知识框架。它不像是那种一味堆砌条文的“砖头书”,而是通过精妙的设计,将不同法律部门、不同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行政法的时候,它会同时引导你思考其与宪法、诉讼法等法律的关系,让你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一个法律概念。这种“系统性”的学习,让我不再觉得法律知识是零散的,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它的“关联记忆”功能,真的是把我从枯燥的记忆中解放出来。它用一些巧妙的联想和逻辑推演,帮助我轻松地将条文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背诵。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备考也不会感到疲惫。

评分

说实话,在准备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的过程中,选择一本合适的法律法规汇编真的太纠结了。我尝试过不少,有的版本排版太挤,看得眼睛疼;有的版本字体太小,阅读体验差;还有的版本内容不全,关键地方缺失,让人提心吊胆。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套“关联记忆版”,简直是如获至宝。首先,它的装帧就很用心,5册的套装设计,分类清晰,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每一册都针对不同的法律部门,内容涵盖得非常全面,这一点我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它的“关联记忆”设计真的太赞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条文堆砌,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链接和提示,将看似孤立的法律条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某个重要的宪法原则时,它会立即引申出与之相关的行政法、民法等领域的具体规定,让你能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地理解。这种“脉络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不再感到被庞大的法律条文淹没,而是能够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它在一些容易混淆的条文之间,还设置了对比分析,通过举例说明,让我在理解上更加透彻。

评分

这套书的编排方式太有创意了,我之前备考司考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法律条文太多太杂,记不住,也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这套“关联记忆版”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法律法规罗列在一起,而是非常注重条文之间的联系。我举个例子,我在学习合同法的时候,它会很自然地引导我去回忆和理解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侵权行为的规定,以及担保法中关于合同履行的担保方式。这种“举一反三”式的学习方法,让我感觉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印证的知识体系。而且,它的内容更新速度也让我很满意,这一点对于司考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每年考试都会有新的法律法规出现,能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就意味着能比别人掌握更多的得分点。这套书的注释也很到位,对于一些生僻的法律术语和概念,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让我不再为查阅字典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备考国家司法考试的考生,坦白讲,这几年的备考经历让我对各种法律法规汇编了如指掌,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这套“关联记忆版”。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惊喜。首先,它不仅仅局限于法条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在法条之间建立起了强大的关联性。这套书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就是它会把看似不相关的法条,通过逻辑的、历史的、甚至是案例的联系,串联起来,让你能理解法律的内在逻辑和适用场景。比如,在学习某个刑法条文时,它会立刻引出与之相关的证据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让你从犯罪发生到审判的全过程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网状”的学习方式,比我之前那种“点式”的记忆效率高太多了。而且,它在一些疑难法律问题上,还会引用相关的经典案例和学理解释,这对于深入理解法律的精髓非常有帮助。我个人觉得,对于想要真正吃透法律,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考生来说,这套书绝对是首选。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司考路上的一道曙光,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其他的法规汇编,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要么就是太枯燥,看得人云里雾里,要么就是内容更新不及时,让人心慌。拿到这套“关联记忆版”的时候,说实话,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独特的编排方式吸引住了。它不像传统的法规汇编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巧妙地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串联起来,甚至还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逻辑链条来帮助记忆。比如说,在学习某个核心法条的时候,它会立刻引出与之相关的其他法规中对该条文的细化和补充,让你能在一个大的框架下理解每一个细节,而不是孤立地记忆。这种“关联”的设计,极大地减轻了我的记忆负担,让我觉得法律条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相互关联、有血有肉的知识体系。而且,它的内容更新也做得非常及时,这一点对于司考来说至关重要。每年法律法规都会有一些变动,能够拿到最新最全的法规汇编,无疑给我的备考增加了巨大的信心。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条文旁边附带的“提示”和“易错点”,这些都是老师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宝藏。

评分

脉络清晰 框架式呈献重要学科知识要点,有助于准确把握知识脉络,明确复习主线,“关键词”式概括法条精髓,快速掌握法条要点

评分

已经报了万国2015北京学生面授班,希望自己可以通过2015司法考试。 你一定要要相信,司考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360不是问题,400 不是梦!

评分

收录全面 真正全面而无遗漏收录司法考试大纲范围内法条,按照重要程度标注,使法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评分

新最全司考实用应试宝典,司考法律法规复习必备用书。

评分

心态

评分

内容还行,不过有些法律未按三大本顺序排列。

评分

心态

评分

关于信念——没有退路。

评分

新最全司考实用应试宝典,司考法律法规复习必备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