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主要介紹瞭中國傳統禮儀民俗,包括誕生禮俗、成年禮俗、壽誕禮俗、婚嫁禮俗、傢庭禮俗和喪葬禮俗,附2015-2050年日曆。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行文嚴謹,對於人們瞭解並傳承中華傳統禮儀民俗文化之精華具有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章誕生禮和成人禮一、“洗三”禮二、滿月禮·百日禮(一)滿月禮(二)百日禮三、抓周禮四、起名禮五、成人禮(一)男子成人禮——冠禮(二)女子成人禮——笄禮第二章壽慶禮俗一、過生日二、做壽(一)擇吉齡祝壽1.“做九不做十”的民間擇吉壽俗2.“壽關”禮俗(二)壽誕前的禮儀1.送壽帖2.暖壽禮3.祭神靈4.設置壽堂(三)行壽禮儀,拜壽擇吉(四)擺壽宴(五)壽禮1.壽桃、壽糕——必不可少的壽禮2.壽慶禮品:荼食、水果、酒類3.茶禮香茗4.壽禮中的衣料5.壽燭6.壽屏7.壽幛8.壽聯9.壽圖(六)祈壽(七)貧壽窮辦(八)男性與女性祝壽的稱呼第三章婚姻禮俗一、議親保親二、婚姻六禮(一)納采(二)問名1.自我閤婚2.閤婚婚齡擇吉禮儀3.命館閤婚4.童婚習俗5.擇婚禁忌(三)納吉(四)納徵1.放大定2.納徵禮中的喜慶象徵——羊和酒3.送嫁妝4.“添箱”與“攢妝”5.送妝6.訂婚納徵禁忌(五)請期擇良時1.擇年、擇季、擇月、擇日、擇時2.五行擇吉的由來(六)親迎1.擇吉日布置新房2.舊時的婚禮日程安排3.婚禮司儀4.搭棚、貼囍,準備迎娶5.“囍”的由來6.喜神的傳說7.發轎、上轎、下轎三、人洞房四、拜見舅姑五、迴門第四章傢庭禮俗一、父子之禮——父慈子孝二、夫妻之禮——夫義婦從三、婆媳之禮——以孝為主四、兄弟之禮——兄仁弟悌五、閨媛之禮——男女有彆六、言行之禮——尊老愛幼七、穿戴禮儀——整齊潔淨第五章喪葬禮俗一、彌留之際——落炕·換床二、衣殮三、報喪、吊唁四、喪服穿戴禮儀五、人殮六、葬期與葬地的擇吉七、哭喪八、接三與送三九、下葬十、“做七”附錄2015—2050年擇吉曆
精彩書摘
三、抓周禮抓周,又稱“試周”“周啐”“試啐”。啐(zui,音最),是古代對嬰兒滿百日或周歲的稱呼。有關抓周禮俗的記載,最早見於北齊顔之推《顔氏傢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製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在《紅樓夢》第二迴裏,賈寶玉尚未齣場,先通過古董商冷子興的介紹,來瞭個奇特的亮相:“那周歲時,政老爺試他將來的誌嚮,便將世上所有的東西,擺瞭無數與他抓,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隻把些脂粉釵環抓來玩弄。那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將來不過酒色之徒,因此不甚愛惜。”這就是《紅樓夢》中賈政給兒子寶玉搞的抓周儀式,想以此來預測其性情、誌趣或前途。此俗至今猶存。 抓周禮俗在南朝已普遍流行於江南一帶瞭,有人根據民間流傳的“三國外傳”,將其起源時間嚮前推至三國時期。 相傳,三國時吳主孫權稱帝未久,太子孫登得病而亡,孫權隻能在其他兒子中選太子。此時,有個叫景養的西湖布衣求見孫權,進言立嗣傳位乃韆鞦萬代大業,不僅要看皇子是否賢德,而且要看皇孫的天賦,並稱自己有試彆皇孫賢德的辦法,孫權遂命景養擇一吉日來試。是日,諸皇子各自將兒子抱進宮來,隻見景養端齣一個滿置珠貝、象牙、犀角等物的盤子,讓小皇孫們任意抓取。眾小兒或抓翡翠,或取犀角。唯有孫和之子孫皓,一手抓過簡冊,一手抓過綬帶。孫權大喜,遂冊立孫和為太子。然而,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結大臣,明爭暗鬥,迫使孫權廢黜孫和,另立孫亮為嗣。孫權死後,孫亮僅在位7年,便被政變推翻,改由孫休為帝。 孫休死後,大臣們均希望推舉擁戴一位年紀稍長的皇子為帝,恰好選中20歲的孫皓,這時一些老臣迴想起當年景養采用的選嗣方式,不由嘖嘖稱奇。後來,這種考校兒孫未來的方式傳人民間,由此形成瞭流傳至今的抓周即“試兒”習俗之禮。 也有人認為,抓周習俗的由來可以溯及先秦,其實是楚人崇神巫文化的産物。 抓周“試兒”的風俗禮儀,究竟從何而來,學者們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有人認為這一風俗禮儀,源於原始先民的徵兆觀念。 原始先民認為,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人世間的吉凶禍福在其發生之前都是有徵兆的。這本是原始先民因無法解釋和把握強大的自然力量與人類自身命運而産生的一種心理需求,最終錶現為以抓周的愚昧方式來預測人的前途命運。又有人認為,抓周其實就是人的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它與“洗三”禮、滿月禮、百日禮等一樣,同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其宗旨都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發達的祝吉。還有人認為,抓周並非社會性的風俗禮儀,隻是一種在傢庭內進行的俗信活動。它的信仰根源還是一種巫術觀念,不過它反映瞭父母對子女的深情和期望,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傢庭遊戲性質,因此不同於迷信活動,隻是一種頗具人倫意味、以閤理育兒為信仰追求的風俗禮儀活動。 舊時,小孩周歲的抓周禮,並不講排場,不搭棚辦酒席,也不下帖請客,隻是近親們都自發地循例前來祝賀,小聚一番。 一般不送大禮,僅是給小孩買些糕點之類的食物或兒童玩具。凡與小孩初次見麵的長輩們,都用一掛白綫串起的錢幣給小兒套在脖子上,謂之“掛綫”。抓周的禮儀一般都在吃中午飯(長壽麵)之前舉行。首先在床(炕)前陳設大案或方桌,再擺上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儒、釋、道三教的經書,以及算盤、錢幣、賬冊、印章、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等。如果是女孩抓周,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等炊具和剪子、尺子、綉綫、花樣子等縫紉用具。一般窮苦人傢,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啓濛課本《三字經》或《韆字文》、毛筆一支、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抓周時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做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推測孩子的誌趣、前途和長大後所從事的職業。如果小孩先抓瞭印章,則預示著長大以後官運亨通;如果小孩先抓瞭文具,則預示其長大以後好學,必能寫齣好文章;如果小孩先抓算盤,則預示其將來長大以後善於經商理財;如果女孩子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預示其長大善於料理傢務;如果小孩先抓瞭吃食、玩具,則預示其長大之後必有口福,善於“及時行樂”。 除瞭抓周,“試鞋”也是周歲的一種禮俗。一歲以內的孩子一般都是傢長抱著的,很少下地。一歲以後開始學走路,學走路必須要穿鞋,於是,“試鞋”就成瞭小兒周歲的一種禮俗。孩子周歲試穿的第一雙鞋,須是虎頭鞋或貓頭鞋,一般要用黃布精心製作,還要在虎頭鞋或貓頭鞋上縫製動物的眉、眼、耳、鼻、口,其形象要采用誇張的手法:眉毛要粗,眼睛要大,鼻子要短,口要張開,雙耳長且斜竪。在虎頭眉上正中綉一個“王”字,更顯得虎氣十足。民間百姓認為,虎乃百獸之王,孩子穿上虎頭鞋可以壯膽闢邪,走路快,穿此鞋還有祝福孩子長命百歲之意。 抓周和“試鞋”的禮俗,至今在許多地方仍有流行,但不同的是,現在的年輕父母隻是把這種禮儀當作一種遊戲,為育兒增添喜慶氣氛,提高趣味性。 ……
前言/序言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受曆史傳統、生活生産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諸多因素影響所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 它是人們在生活中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在社會實踐中,禮儀往往首先錶現為一種不成文的規矩、習慣,然後逐漸成為人們共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進而成為一個時代的典章製度。 “禮”最初是指祭神的宗教儀式,後來擴展到人事,泛指古代貴族(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在祭祀、喪葬、相見、戰爭、婚嫁、宴樂等場閤奉行的儀式規範。而這些儀式規範,並非民間風俗,而是以統治者或朝廷名義製定的,是古代國傢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製定禮儀是天子權力的象徵,《禮記·中庸》記載:“非天子,不議禮,不製度,不考文。”孔子所稱的“夏禮”“殷禮”和“周禮”就是夏、商、周三代由官方製定的禮儀,而且早在春鞦之前就已有“禮儀三百,威儀三韆”的說法瞭。 西周時期,“禮”隻是貴族社會的專利,是貴族紳士的標誌(官俗),要具有“士”以上身份的人,纔有資格學習禮儀、奉行禮儀、參加典禮等,所以古有“禮不下庶人”的說法。 春鞦以後,傳統的等級製度被打破,儒傢開始以新係統總結古代的禮製,從周禮中總結齣“五禮”,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五個名目,這也是我國最早的禮製。 吉禮,是指祭祀天地、祖宗的宗教禮儀,亦稱祭禮,包括齋戒、祭品、禮品三部分。齋戒是指古人在參加吉禮之前要先做整潔身心的準備。“齋”是清心潔身,如沐浴更衣、凝神靜慮(排除雜念);“戒”是禁欲去樂、不飲酒食辛、不與妻同房、停止娛樂活動等。祭品是指祭祀所用的供品,如五榖、蔬果、動物、酒等。禮器是指祭祀用的器具,包括:鼎、俎等食器,爵、尊等酒器,鼓、鍾、磬、鐃等樂器,還有各種玉器。 凶禮,指哀憫吊唁死亡、飢荒、戰敗、禍亂等天災人禍的禮儀,分為荒、吊、袷(gui,音櫃)、恤、喪五種。 荒禮是指遇到荒年飢餓或瘟疫流行時,帝王與王臣采取減膳、節約等措施,錶示體察災情、與民同苦之意的禮儀。吊禮是指他國或他人遭受火、旱、風、震等自然災害後,帝王或王臣派遣使者前往慰問的禮儀。袷禮是指某國遭受敵國侵犯而城鄉殘破後,同盟諸侯等集財物給予援助的禮儀。恤禮是指鄰國遇到寇亂後,帝王或諸侯派遣使者前去慰問,以示同情關懷的禮儀。喪禮是指對各種人物的死亡,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錶示不同程度的哀痛與哀悼之情的禮儀。 軍禮,指軍旅操演、徵伐的禮儀。《周禮》所舉有五種:①大師之禮,即齣徵之禮,用於徵伐行動,以顯王者之威。 “師”指軍隊,“大師”是指王者的軍隊。②大田之禮,是用於田獵活動即狩獵的禮儀。古代天子諸侯狩獵,不單是娛樂,而主要是以此形式來訓練檢閱武力,類似現代軍事演習。③大均之禮,是用於戶口普查和賦稅調整時的禮儀。普查戶口是為瞭保證兵源,賦稅調整是為瞭保證財源。大均之禮就是為瞭防止各地徵兵、徵賦不均而采取的措施。 ④大役之禮,是用於修建城邑宮殿、水利時的儀式。 ⑤大封之禮,是用於諸侯之間封疆劃界的儀式。此外,軍禮還包括瞭親徵、遣將、受降、奏凱、獻俘、閱兵、論功行賞等。 賓禮,是指諸侯朝見天子及諸侯之間互相拜訪時的禮儀,後代也指官員之間、士庶之間的相見禮。 嘉禮,是喜慶典禮,主要包括冠、婚、燕、饗、射等活動中的禮儀,也涵蓋瞭後代的帝王登基、太後垂簾、帝王聖誕、立儲冊封、帝王巡狩等禮儀。其中,冠禮和婚禮是天子與庶人共有的禮儀,其他則是帝王獨有的典禮或朝廷禮儀。冠禮是指古代男子20歲時舉行的成人禮儀。婚禮是指完成婚姻關係的過程及其禮儀。 “婚”字古代寫為“昏”,娶妻之禮以黃昏為期,後加“女”字旁,改為“婚”。燕禮是指君臣燕飲(即“宴飲”)之禮,又稱飲酒燕樂。燕禮分四等:一是宴請王事之勞的卿大夫,二是宴請四方來使,三是宴請歸國的使臣,四是君王無事自飲。饗禮是指君王設酒宴以饗賓,其排場比燕飲要大(類似現代國宴),故稱“大饗”,例如天子在宗廟大宴以饗諸侯。射禮是指射箭比賽的典禮,“大射”是指演習禮儀的盛大活動。 “五禮”應該屬於傳統禮儀中的“官俗”。在中華傳統禮儀民俗中,有些是官俗民承,有些是民俗官用,總的來講,是民俗與官俗閤二為一,形成瞭中華傳統禮儀民俗的完整體係。 在中華傳統禮儀民俗中,禮儀包括瞭禮節、禮貌。一般情況下,它們被視為一體,但禮貌和禮節還是有區彆的。 禮貌是指人際交往中,通過語言、動作嚮交往對象錶示尊重,它錶現瞭人的品德和修養。禮節是指人們在交往中相互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沒有禮節,就無所謂禮貌;有瞭禮貌,就必然形成禮節。 更具體地講,中華傳統禮儀民俗的分類中,又包括瞭誕生禮俗、壽慶禮俗、婚姻禮俗、傢庭禮俗、喪葬禮俗等。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理應將好的傳統繼續傳承下去。
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