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传合集》,收入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叶为铭《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冯承辉《历朝印识》五种,并编有人名索引,是目前全面的印人传记整理本。全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印人生平传记,不仅可见篆刻艺术历史之流变、印技之传承,更让人感受到方寸之间中国印文化的万千气象。
《印人传合集》,收入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叶为铭《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冯承辉《历朝印识》五种。
《印人传》三卷,又作《赖古堂印人转》,周亮工撰,是我国篆刻史上第一部系统记录印人传记的专著。
《续印人传》又作《飞鸿堂印人传》,汪启淑撰。汪氏仿《印人传》体例,辑录《印人传》以外印人129人,附无传者61人。
《再续印人传》,叶为铭撰。叶书辑录周亮工、汪启淑二书未收印人600余人为三卷,又得100余人为补遗一卷。
《广印人传》,叶为铭撰。叶氏在《再续印人传》的基础上,汲取《印人传》《续印人传》二书,反复修订,增补为《广印人传》,共收古今印人1800余人。
《历朝印识》,冯承辉撰。冯氏收自秦李斯至明代印人为《历朝印识》一卷,后又增辑清代印人300余人为《国朝印识》一卷,两书统称《历朝印识》。
此次点校整理,由于良子点校,《印人传》以《篆学琐录》本为底本,参校康熙原刊本、四库全书本、西泠印社《印学丛书》本;《续印人传》以《篆学琐录》本为底本,参校乾隆五十年刊本;《再续印人传》和《广印人传》以西泠印社刊本为底本;《历朝印识》以《江氏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参校西泠印社刊本。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别署陶庵、减斋、谅公、栎下先生等,祥符人,居南京,著有《印人传》《赖古堂印谱》《赖古堂印集》《读画录》《闽小记》等。
汪启淑(1728—1800),字慎仪,号秀峰、刘莽,讱庵等,自称印痴先生,安徽歙县人,居杭州,著有《再续印人传》《汉铜印存》《汉铜印原》《锦囊印林》等。
叶为铭(1867—1948),字叶舟,又字品之,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著有《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
冯承辉(1768—1840),字少眉、少麋,号伯承,别署老麋、眉道人、梅花画隐、古铁斋等,江苏娄县人,著有《历朝印识》《古铁斋印谱》《印学管见》《题画小稿》等。
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
评分《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发表,引发关注。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时改名“知堂回想录”。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周作人亲身经历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晚清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的活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等,其一生形迹记录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谈之知堂文风,可谓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难怪促成本书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评分《印人传合集》,收入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叶为铭《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冯承辉《历朝印识》五种,并编有人名索引,是目前最全面的印人传记整理本。全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印人生平传记,不仅可见篆刻艺术历史之流变、印技之传承,更让人感受到方寸之间中国印文化的万千气象。
评分《印人传合集》,收入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叶为铭《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冯承辉《历朝印识》五种。
评分价格便宜,内容还没看,应该不错。
评分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滋贺
评分资料丰富,全面不仅可考印人流变,也察技法传承。
评分在某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心仪的商品,也曾入手比较坑的东西。如果我用这段话评价,如果你看到这段文字,说明这件商品基本上没问题,至少可以打三颗星,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也绝对不会为省事千篇一律,更不会为一点京豆口是心非,我绝对会用心差评!!!让其他消费者在购买前作为参考,如果因此影响到这件商品的销量,厂家也许会反思改进产品的质量。
评分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