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工業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結閤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概要介紹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理論,並對大學生在認知、情緒、意誌、行為等心理過程和人格、能力等個性心理中錶現齣來的發展特點以及在學習、生活、交際、戀愛、職業等多種實踐中遇到的睏惑等進行講解。書中既有理論方麵的深入闡述,又有大量拓展性的閱讀材料和案例分析,還有心理測試與訓練環節,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自我指導的意義。《新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工業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不僅能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睏惑,還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麵發展。
《新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工業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可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方麵的通識教材,也可以作為高校相關教職人員瞭解大學生心理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指導手冊以及青年人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自學用書。
目錄
第1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
1.1 心理活動的特點與實質
1.1.1 個體心理現象與行為
1.1.2 心理學要探索什麼
1.2 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1.2.1 大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1.2.2 大學生隋緒情感的發展
1.2.3 大學生意誌水平的發展
1.2.4 大學生個性與人格的發展
1.3 心理健康的標準
1.3.1 心理健康的意義
1.3.2 心理健康水平的判定
1.3.3 心理健康的標準
1.3.4 正確理解與把握心理健康標準
1.4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4.1 生物因素
1.4.2 心理因素
1.4.3 社會因素
1.4.4 促進心理健康的途徑
小結
第2章 大學生心理谘詢
2.1 高校心理谘詢的曆史迴顧
2.1.1 國外心理谘詢發展迴顧
2.1.2 國內高校心理谘詢發展現狀
2.2 心理谘詢的概念和功能
2.2.1 心理谘詢的概念
2.2.2 心理谘詢的對象
2.2.3 大學生心理谘詢的功能
2.2.4 大學生心理谘詢的特點
2.3 大學生心理谘詢的主要內容
小結
第3章 大學生異常心理及心理睏惑
3.1 異常心理的判彆
3.1.1 確定什麼是異常
3.1.2 心理異常的診斷標準
3.2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睏惑
3.2.1 大學生適應問題
3.2.2 自我認知失調
3.2.3 學習方麵的心理問題
3.2.4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
3.3.5 戀愛心理問題
3.3 大學生常見心理疾病
3.3.1 什麼是神經癥
3.3.2 重性精神疾病
小結
第4章 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培養
4.1 自我意識概述
4.1.1 自我意識的概念
4.1.2 自我意識的結構
4.1.3 自我意識的形成
4.2 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4.2.1 大學生自我體驗的特點
4.2.2 大學生自我控製的特點
4.3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偏差及調適
4.3.1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偏差
4.3.2 愉快地接納自我
……
第5章 大學生的人格心理
第6章 大學生生涯規劃與能力發展
第7章 大學生學習心理
第8章 大學生情緒管理
第9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
第10章 大學生性心理及戀愛心理
第11章 大學生挫摺應對及壓力管理
第12章 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
精彩書摘
美國齣版的《人類行為百科全書》指齣:“促進人類心理健康的活動,應該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麵的內容。生理方麵是指從受孕期到老年的各階段人體腦神經係統的保護和預防損傷的各種衛生保健的服務事項。心理方麵是指自幼到老的各發展階段的心理需要獲得滿足和情緒睏擾減低到最低的限度。社會方麵是指社會環境、社會製度和社會組織各方麵功能的強化。”所以,如何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也必須從這三大方麵去考慮問題,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措施,纔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1.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遵循的行為規範,即習慣化瞭的生活活動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按一定的方式去生活,這種方式是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要求,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衛生習慣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引發許多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潰瘍病、冠心病、腦卒中,甚至癌癥。“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則有利於提高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有瞭健康的身體,就能給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礎。
2.講究心理衛生
人們要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須講究心理衛生。說到心理衛生,直到目前恐怕還是一個普遍被人們忽視的概念。所謂心理衛生指的是人們應如何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減少發生心理失調與精神疾患的原則、方法和措施。
(1)要注意用腦衛生
因為大腦是心理器官,而心理是大腦的功能,如果大腦作為器官受到損害,其心理功能也必然要受到危害,這時心理健康自然就難以維護和保持。用腦衛生除避免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有害影響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腦時要講究科學用腦,就是要勞逸結閤,有張有弛,避免大腦的過度疲勞以緻功能衰弱,特彆是應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勞纍一天的大腦有一個及時而有效的修復過程。
(2)切莫諱疾忌醫
在我國,人們對心理失調或精神疾患的認識和態度存在許多誤區。因而對一些本來很平常或難以避免的心理失調與精神疾患錶現得難以接受,諱莫如深。對自身的類似情形常常“諱疾忌醫”,對彆人則避而遠之或抱以歧視的態度。這對於預防和消除心理失調與精神疾患,維護心理健康都是很不利的,也違反心理衛生的基本原則與方法。講究心理衛生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及時在心理失調之初尋求心理谘詢與治療專傢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以盡快消除可能發生的心理失調或精神疾患。
3.增強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及時排除各種負性情緒
人的情緒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積極的良性情緒,如高興、愉快、喜悅等,它能為人的中樞神經係統增添新的活力,發揮機體的潛能,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二是消極的負性情緒,如憤怒、焦慮、恐懼、抑鬱等。負性情緒的作用有兩麵性,一方麵可利於個體為適應惡劣的環境刺激而鬥爭;另一方麵負性情緒往往以強烈的激情狀態或持久的心境齣現,使人的頭腦失去冷靜,可能導緻意識模糊或精神頹喪、意氣低沉,使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判斷的能力被歪麯,意誌行為反應受到擾亂等,從而影響人的整體心理功能的正常發揮,使心理健康遭受嚴重的損害。因此,要維護心理健康就要學會情緒活動的自我調控,及時排除各種消極的負性情緒。
4.培養完善健全的人格
人總是按照自己既有的人格來觀察外界事物,思考問題,産生相應的態度和情緒體驗;同時對外界環境刺激采取一定的應對策略,並做齣一定的行為反應。能采取恰當的態度,體驗正常的情感情緒,做齣正確閤理的行為反應,即具備瞭健全的人格。因而,有助於人們正確地評價客觀事物,順利地進行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的正確處理,更有助於人們有效地去適應變化著的社會生活環境,從而不斷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所以,培養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對於心理健康的維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5.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擴大人際交往
人類是一種群體動物,過的是群體生活,每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之中。通過群體的社會生活和交往活動,一個人就可以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或其他社會群體進行交往和聯係,特彆是和誌趣相投的夥伴、朋友、同學和同事在一起,更能推心置腹地進行思想溝通與情感交流,從中得到啓發、疏導和幫助。通過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得以不斷地擴大,不僅可以使人開朗心胸、增進理解、交流經驗、開闊視野,還可以使人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重要的是,這可以使人感受到與社會集體融為一體、不可分離以及充足的社會安全感、責任感、信任感和激勵感,從而大大增強個人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心理危機感。社會活動是人們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個離群索居、孤芳自賞、生活在社會群體之外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
新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工業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工業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